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入路内固定术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9
1
作者 季磊 汪玉海 +3 位作者 李卫华 施辉 钱文彬 冯爽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63-267,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内固定术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AF)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本院旋后外旋型Ⅳ度AF患者12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分为经腓骨入路(TA)组和经腓骨后外侧入路(TPA)组,每组60例。TA组年龄42.50±6.58...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内固定术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AF)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本院旋后外旋型Ⅳ度AF患者12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分为经腓骨入路(TA)组和经腓骨后外侧入路(TPA)组,每组60例。TA组年龄42.50±6.58岁,男女比例为38/22,给予TA内固定术;TPA组年龄42.82±6.61岁,男女比例为36/24,给予TPA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术后康复、踝功能、并发症、骨折愈合等情况。结果:TPA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住院、骨折愈合时间明显低于T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TPA组骨折愈合、踝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T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PA组并发症率明显低于T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经腓骨入路比较,经腓骨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术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的疗效更佳,有利于促进患者骨折愈合和踝功能恢复,且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腓骨入路 经腓骨后外侧入路 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间盘镜下椎间融合治疗腰椎不稳22例 被引量:4
2
作者 王永 陶巍栋 曹益民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6年第4期285-286,共2页
目的探讨通过显微椎间盘镜手术行腰椎椎板间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的可行性。方法2003年9月-2004年12月,我院单节段腰椎间盘侧后方突出、单节段椎体不稳22例实施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侧隐窝及腰椎管减压、椎板间融合术,其中合并侧隐... 目的探讨通过显微椎间盘镜手术行腰椎椎板间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的可行性。方法2003年9月-2004年12月,我院单节段腰椎间盘侧后方突出、单节段椎体不稳22例实施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侧隐窝及腰椎管减压、椎板间融合术,其中合并侧隐窝狭窄6例、单平面腰椎管狭窄6例。L4-5,13例。L5S1 6例。L3-4 3例。结果手术时间40-90min,平均65min。术中无神经根、硬膜损伤。术后住院6—12d,平均8d,无椎间隙感染。22例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植骨块愈合时间8—16周,平均10周,2例发生延迟愈合。融合节段腰椎稳定性好。5例术前椎问隙高度不理想,未能改善,但无症状。疗效评定按Nakano标准,优19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5.4%(21/22)。结论本术式适用于单节段退变性腰椎不稳和单平面椎管狭窄;融合方式为椎板间融合。不能恢复椎间隙高度,不如椎体间融合牢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椎间盘镜 腰椎不稳 脊柱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节段脊柱通用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段骨折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3
3
作者 祁方遒 黄菊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8年第1期43-44,共2页
目的探讨短节段脊柱通用系统(universal spine system,USS)内固定治疗胸腰椎段骨折的护理。方法对46例胸腰椎段骨折行短节段USS系统内固定手术的患者,术前给予心理、体位护理及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做好体位护理、生命体征监测、引流管... 目的探讨短节段脊柱通用系统(universal spine system,USS)内固定治疗胸腰椎段骨折的护理。方法对46例胸腰椎段骨折行短节段USS系统内固定手术的患者,术前给予心理、体位护理及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做好体位护理、生命体征监测、引流管护理、疼痛护理,加强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的观察,及做好并发症的预防。结果46例胸腰椎段骨折患者均得到满意复位,不全瘫21例中18例能下地独自行走;截瘫5例中Frankel分级恢复1级以上的有4例,住院期间未发生术后并发症。结论短节段USS系统内固定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脊柱的运动功能。通过护理人员的围术期护理,减少了并发症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促进了疾病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固定 胸腰椎段骨折 短节段脊柱通用系统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