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背向散射参数对正常人心肌的组织定征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张琦 谢建华 姜智明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2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测定与分析正常心肌背向散射参数,为评价不同心肌病变提供参考。方法:对30例正常人心肌各节段进行背向散射参数联机分析,分别获得背向散射积分校正值(IBS%)及背向散射积分心动周期变化幅度值(CVIB),并同时测量室间隔、左室后壁的... 目的:测定与分析正常心肌背向散射参数,为评价不同心肌病变提供参考。方法:对30例正常人心肌各节段进行背向散射参数联机分析,分别获得背向散射积分校正值(IBS%)及背向散射积分心动周期变化幅度值(CVIB),并同时测量室间隔、左室后壁的收缩期室壁增厚率(ΔT%)。结果:①各节段CVIB值比较:左室后壁中间部(LVPW-M)明显高于室间隔中间部(IVS-M)、左室前壁中间部(LVAW-M)及左室侧壁中间部(LVLW-M)(P<0.01~0.05);②各节段IBS%值比较:LVPW-M、IVS-M明显高于LVLW-M、LVAW-M(P<0.01);③LVPW、IVS基底部与中间部的CVIB、IBS%值无明显差异(P<0.05);④LVPW,IVS的CVIB与ΔT%呈平行关系,均表现为LVPW明显高于IVS(P<0.01)。结论:正常人的心肌各节段CVIB、IBS%的测量为临床进行各种病变心肌的组织定征及定量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 超声检查 背向散射参数 正常人 组织定征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背向散射参数对正常人心肌组织定征分析
2
作者 张琦 谢建华 姜智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02-202,205,217,共3页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心肌组织 超声背向散射参数 定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血管瘤超声、CT和MRI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比较 被引量:19
3
作者 吕杨 季玲 《磁共振成像》 CAS 2020年第8期672-674,共3页
目的探讨肝血管瘤超声、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和MRI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9月肝血管瘤疑似病例16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腹部超声和CT检查,21例患者接受MRI检查。分析3种检查的影像... 目的探讨肝血管瘤超声、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和MRI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9月肝血管瘤疑似病例16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腹部超声和CT检查,21例患者接受MRI检查。分析3种检查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结果超声检查回声表现:强回声及高回声占84.52%(142/168),混合性回声占10.71%(18/168),低回声占4.76%(8/168)。超声血流信号表现:周边和内部未见血流信号占77.98%(131/168);斑块状血流信号或点状血流信号占22.02%(37/168)。CT增强扫描呈典型“快进慢出”表现占80.36%(135/168)。超声检查诊断肝血管瘤的灵敏度为87.69%,特异度为81.58%。CT检查诊断肝血管瘤的灵敏度为99.23%,特异度为84.21%。CT对肝血管瘤的检出率为80.36%(135/168),明显高于超声的72.02%(121/1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50,P=0.004)。MRI检出率为100%,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血管瘤内呈现典型“灯泡征”表现。结论在肝血管瘤的影像学诊断中,超声简单易行,可作为初步检查方法;CT和MRI的准确率较高,对于超声表现不典型者可作为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超声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消融治疗前臂甲状旁腺移植组织功能亢进2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4
作者 陶林波 章建全 +2 位作者 蒋霞 蒋小燕 沈浩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240-1245,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前臂甲状旁腺移植组织功能亢进的效果及技术安全性。方法 2例曾行甲状旁腺全切除联合自体组织移植术(PTX+AT)并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因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水平显著升高及伴发症状加重,确诊为...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前臂甲状旁腺移植组织功能亢进的效果及技术安全性。方法 2例曾行甲状旁腺全切除联合自体组织移植术(PTX+AT)并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因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水平显著升高及伴发症状加重,确诊为前臂甲状旁腺移植组织功能亢进。对移植物进行多模态高频超声检查并行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后疗效和临床症状。结果超声检查清晰显示2例患者前臂甲状旁腺移植组织的位置、数量、大小、血流灌注状态。测定2例患者各移植组织内iPTH水平后,保留测定值最低的1枚,其余均实施微波消融术,消融治疗均获技术成功。2例患者共消融前臂甲状旁腺移植组织分别为5枚和4枚,最大者分别为15 mm×6 mm和13 mm×5 mm。2例患者微波消融术后1 d移植侧、非移植侧前臂静脉血iPTH水平分别为87.3 ng/L、79.6 ng/L和66.3 ng/L、65.2 ng/L。术后1年随访期间患者钙、磷、碱性磷酸酶水平均下降并持续稳定,骨和关节痛明显缓解,且未出现移植侧前臂皮肤感觉麻木以及指、腕关节的屈伸活动异常。结论 PTX+AT后前臂甲状旁腺移植组织可发生功能亢进,微波消融可有效治疗移植组织功能亢进,其操作简便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旁腺切除术 自体移植 组织移植 前臂甲状旁腺移植组织功能亢进 微波消融术 介入性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