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永存三叉动脉-海绵窦瘘可解脱弹簧圈结合Onyx胶栓塞治疗一例
1
作者 施妙妙 何爽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41-644,共4页
患者女性,61岁。主因头痛伴颅内杂音2个月,于2017年1月12日入院。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颞顶叶持续性、搏动性疼痛,伴持续性颅内“猫喘”样杂音,未曾接受治疗;病程中无头晕、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及肢体无力等症状。
关键词 颈动脉海绵窦瘘 栓塞 治疗性 黏着剂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对大鼠脑片皮层扩散性抑制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季燕 万琪 +1 位作者 沈飞飞 王静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5期289-292,共4页
目的:利用KCl化学刺激方法在大鼠离体脑片上诱导皮层扩散性抑制(CSD),并以已知有效抑制药物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拮抗剂AP-5及σ1受体激动剂dextromethorphan(DM)作为参照,观察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在皮层扩散性抑制中的影响... 目的:利用KCl化学刺激方法在大鼠离体脑片上诱导皮层扩散性抑制(CSD),并以已知有效抑制药物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拮抗剂AP-5及σ1受体激动剂dextromethorphan(DM)作为参照,观察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在皮层扩散性抑制中的影响。方法:采用6-7周龄的雄性SD大鼠,取大鼠离体脑片做细胞外记录,用2 mol/L KCl局部喷射的方法诱导皮层扩散性抑制,并在电流钳模式下描记CSD的电压和波幅变化,药物干预组则是在灌流液中加入药物,直接观察CSD的变化。所有实验结果均以振幅的平均值±标准误表示,多组间的数据两两比较使用秩和检验。结果:(1)用所建立的电生理学方法记录到的CSD,为细胞外慢电位,峰值30 mV,时长1~2min;(2)抑制药物DM、AP-5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盐酸氟桂利嗪组、尼莫地平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别亦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盐酸氟桂利嗪组与DM、AP-5组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尼莫地平组则与DM、AP-5相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尼莫地平对CSD的抑制作用不如抑制药物。结论:(1)采用KCl刺激的方法能在大鼠皮层离体脑片上稳定地诱导皮层扩散性抑制;(2)与已知阻断药物相比,T/N型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盐酸氟桂利嗪对皮层扩散性抑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L型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尼莫地平的抑制作用则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层扩散性抑制(CSD) 钙离子通道 偏头痛先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支架置入术与最佳药物治疗症状性椎动脉颅内段狭窄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包元飞 李永坤 +6 位作者 陈茂刚 蔡乾昆 李明泉 张尧 刘德志 徐格林 刘新峰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66-1270,共5页
目的研究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症状性椎动脉颅内段狭窄的长期疗效是否优于单纯药物治疗。方法选择101例椎动脉颅内段粥样硬化性重度狭窄(≥70%)患者,分为支架置入组47例和药物治疗组54例。比较2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再发脑血管事件、死... 目的研究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症状性椎动脉颅内段狭窄的长期疗效是否优于单纯药物治疗。方法选择101例椎动脉颅内段粥样硬化性重度狭窄(≥70%)患者,分为支架置入组47例和药物治疗组54例。比较2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再发脑血管事件、死亡及神经功能恢复等长期随访结果。结果 2组患者平均随访(23.3±19.9)个月。支架置入组发生主要终点事件6例(12.8%),药物治疗组10例(18.5%,HR=2.65,95%CI:0.84~8.33,P=0.095)。2组30 d内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7);但30 d至随访结束的累积终点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0.23,95%CI:0.07~0.81,P=0.022)。支架置入组临床预后良好的比例明显高于药物治疗组(95.7%vs 87.0%,P=0.021)。结论椎动脉颅内段成功置入支架对脑卒中预防效果优于药物治疗,其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支架 颅内动脉硬化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解脱弹簧圈栓塞冠状动脉-肺动脉瘘1例
4
作者 施妙妙 何爽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20-320,共1页
患者女,59岁,活动后胸闷、胸痛伴心悸、气促1年,近期症状反复出现并逐渐加重,外院考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并予相应药物治疗后效果不佳;既往高血压病史2年,规律服用降压药,血压控制良好。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肌钙蛋白I&l... 患者女,59岁,活动后胸闷、胸痛伴心悸、气促1年,近期症状反复出现并逐渐加重,外院考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并予相应药物治疗后效果不佳;既往高血压病史2年,规律服用降压药,血压控制良好。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肌钙蛋白I<0.012μg/L,余未见异常。超声心动图:左心房内径40 mm,二尖瓣环处E/A=0.50,诊断为左心房增大、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肺动脉 动脉动脉瘘 介入治疗 可解脱弹簧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