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NA修复基因的拷贝数变异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关系 被引量:2
1
作者 姜瑾 朱蓉嵘 +3 位作者 胡楠 周婧 杨梅 管怀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33-837,共5页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中DNA修复基因的拷贝数多态性(copy number variations,CNV)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ge-related cataract,ARC)易感性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来自"江苏眼病研究"流行病学人群,包括ARC组780例和对照组525人。...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中DNA修复基因的拷贝数多态性(copy number variations,CNV)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ge-related cataract,ARC)易感性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来自"江苏眼病研究"流行病学人群,包括ARC组780例和对照组525人。采集受试者外周静脉血,提取全血基因组DNA。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四种DNA修复基因的拷贝数(copy number,CN),分析ARC组和对照组基因CN的差异以及相对危险度(odds ratio,OR)。结果在WRN基因中发现了新的CNV。WRN基因高拷贝(CN=3+)与ARC的易感性有关(OR=1.88,P=0.02);HSF4基因低拷贝(CN=1)的人群对ARC易感(OR=4.09,P=0.004)。WRN基因高拷贝与核性以及后囊下性ARC的易感性有关(OR=2.06、3.72,均为P=0.02)。HSF4基因低拷贝与核性以及后囊下性ARC的易感性有关(OR=5.73,P=0.001;OR=6.80,P=0.01)。WRN和HSF4基因的联合作用显著增加了ARC的易感性。经过多重校正以后,仅有HSF4的CNV与ARC的易感性有关,尤其与核性和后囊下性ARC的易感性有关。结论 HSF4基因与WRN基因的CNV可能与中国汉族人群ARC的易感性有关。DNA修复基因对ARC易感性有一定的作用,并且对不同亚型ARC产生不同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DNA修复基因 WRN HSF4 拷贝数变异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变化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影响
2
作者 张靖东 蔡成平 +1 位作者 魏迎风 胡楠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27-1130,共4页
背景研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发展的相关危险因素对DR的预防有重要意义,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ECAM-1)是介导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发生的重要介质,但其作用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PECAM-1水... 背景研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发展的相关危险因素对DR的预防有重要意义,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ECAM-1)是介导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发生的重要介质,但其作用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PECAM-1水平变化对DR发生及发展的影响。方法收集在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内分泌科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54例,根据检眼镜检查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结果,依据1987年中华医学会DR分期标准将患者分为无DR(NDR)组18例、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组20例和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组16例,并收集年龄和性别与患者相匹配的18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收集患者外周血,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PECAM一1的质量浓度;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糖化血红蛋白(HbAlC)含量;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的血糖水平;探讨DR患者PECAM—l质量浓度与HbAlC含量的关系,并将各组患者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PDR组、NPDR组、NDR组和正常对照组患者血清中PECAM-1质量浓度分别为(10.907-4-2.792)、(7.024±2.377)、(5.231±1.816)和(3.817±1.045)μg/L,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630,P=0.002),PDR组患者血清PECAM—l质量浓度明显高于NPDR组、NDR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DR组、NPDR组、NDR组和正常对照组患者血清HbAlC水平分别为(12.596±3.148)%、(9.118±3.356)%、(5.491±1.017)%和(4.992+-0.725)%,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130,P=0.015),PDR组、NPDR组患者血清HbAlc水平显著高于NDR组和正常对照组,PDR组PECAM一1和HbAlc水平明显高于NPDR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DR组、NPDR组、NDR组患者血清PECAM-1质量浓度与血清HbAlc水平间均呈显著正相关(r=0.799,P〈0.01;r=0.647,P〈0.01;r=0.685,P〈0.01)。病程≥10年的PDR组与NPDR组糖尿病病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结论PECAM一1高表达是促进DR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与患者的高血糖状态密切相关,预防DR应以治疗糖尿病、控制血糖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并发症 视网膜病变 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 糖化血红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