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质金属蛋白酶7在肝癌细胞迁移及免疫细胞浸润中的作用与预后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淑岩 杨其昌 +2 位作者 沈屹 周虹 钱金锋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20-1427,共8页
目的评估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在肝癌细胞迁移及免疫细胞浸润中的作用及预后价值。方法分别构建下调或上调靶基因MMP7的MMP7_siRNA、pMMP7转染肝癌细胞株(MHCC97H)。采用RT-q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细胞中靶基因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 目的评估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在肝癌细胞迁移及免疫细胞浸润中的作用及预后价值。方法分别构建下调或上调靶基因MMP7的MMP7_siRNA、pMMP7转染肝癌细胞株(MHCC97H)。采用RT-q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细胞中靶基因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扫描电镜和Transwell小室实验分别观察细胞伪足和迁移能力的变化,并采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在TCGA、TIMER数据库分析MMP7与免疫细胞及肝癌患者免疫浸润评分之间的相关性,并进一步研究MMP7与肝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方法。Sanger Box在线工具评估MMP7在肝癌总体生存期、疾病特异性生存期方面的意义。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评估不同组样本之间的预后差异。结果构建的MMP7_siRNA、pMMP7转染MHCC97H细胞后均能有效下调或上调靶基因MMP7的表达,在MHCC97H细胞中MMP7被干扰后细胞伪足明显减少,并且变短,但是过表达MMP7之后细胞表面丝状伪足数量明显增多,并且伪足长度变长,放射状排列。Transwell小室结果发现,MMP7_siRNA2能够显著降低细胞迁移能力(P<0.05),而转染pMMP7后,细胞迁移能力显著增加(P<0.05)。MMP7的表达与B淋巴细胞(r=0.37)、CD4+T淋巴细胞(r=0.40)、中性粒细胞(r=0.49)、巨噬细胞(r=0.49)、树突状细胞(r=0.47)显著相关(P值均<0.05)。在TCGA数据库中,基于总体生存期最佳截断值将肝癌患者分成MMP7高表达组(n=267)和MMP7低表达组(n=146),结果发现,MMP7高表达组的总体生存期明显低于MMP7低表达组(P<0.05);基于疾病特异性生存期最佳截断值将肝癌患者分成MMP7高表达组(n=257)和MMP7低表达组(n=145),结果发现,MMP7高表达组的疾病特异性生存期也低于MMP7低表达组(P<0.05)。结论MMP7促进了肝癌细胞的迁移,并在免疫细胞浸润中发挥主要作用,MMP7的表达也与肝癌的预后具有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基质金属蛋白酶7 细胞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期血糖管理对妊娠期糖尿病胎盘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5
2
作者 郑艳莉 韩云 +3 位作者 吴爱民 韩煜雯 刘宏斌 鲁晓燕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45-649,共5页
目的探讨孕期血糖管理对妊娠期糖尿病胎盘超微结构的影响,为优化孕期管理提供科学佐证。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常规产检至分娩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根据血糖控制情况分为血糖控制满意组及血糖控制不满意组;同... 目的探讨孕期血糖管理对妊娠期糖尿病胎盘超微结构的影响,为优化孕期管理提供科学佐证。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常规产检至分娩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根据血糖控制情况分为血糖控制满意组及血糖控制不满意组;同期产检的正常孕妇为对照组。检测3组孕妇的血糖水平并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相应的胎盘超微结构。结果 (1)经整个孕期的管理及追踪,最终共有57例孕妇纳入研究。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占56.14%(32/57),其中血糖控制满意组占35.09%(20/57),血糖控制不满意组占21.05%(12/57);对照组孕妇占43.86%(25/57)。(2)3组孕妇的年龄、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检查时孕周、分娩时孕周、血压及体质量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经孕期血糖管理,3组孕妇的空腹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9);血糖控制满意组与对照组的餐后2h血糖、夜间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控制不满意组的餐后2h血糖、夜间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高于血糖控制满意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血糖控制满意组与对照组的胎盘超微结构有改变者所占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控制不满意组的胎盘超微结构有改变者所占比例与血糖控制满意组、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血糖是胎盘超微结构改变的危险因素,孕期需加强血糖管理,减少或避免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胎盘超微结构的改变,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糖尿病 胎盘 超微结构 血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鳞癌中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cyclinD1的表达及其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刘宏斌 钱俊波 +2 位作者 杨其昌 沈屹 朱燕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20-324,共5页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中CD105的表达及其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和cyclinD1表达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0例食管鳞癌中CD105和cyclinD1的表达,并对CD105标记的MVD进行图像分析...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中CD105的表达及其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和cyclinD1表达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0例食管鳞癌中CD105和cyclinD1的表达,并对CD105标记的MVD进行图像分析记数。结果 80例食管鳞癌、10例正常食管组织CD105标记的MVD均数分别为36.363±8.227、9.900±2.331,食管鳞癌组明显高于正常食管组(P<0.01)。80例食管鳞癌中cyclinD1阳性率为61.25%。CD105标记的MVD值和cyclinD1表达阳性率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均呈正相关(P<0.01)。单因素(Logrank)检验结显示食管鳞癌CD105标记的MVD和cyclinD1是影响其预后的因素(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生存分析显示食管鳞癌CD105标记的MVD和cyclinD1是独立的预后因素(P<0.05)。结论 CD105和cyclinD1在食管鳞癌中高表达。单、多因素分析显示CD105标记的MVD和cyclinD1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且有独立的预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CD105 CYCLIND1 预后 微血管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驱动蛋白Kif2a在乳腺癌组织芯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朱燕 杨其昌 +3 位作者 刘宏斌 张晓娟 沈屹 孙永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2663-2666,共4页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芯片中驱动蛋白Kif2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2例乳腺癌及癌旁组织中Kif2a的表达。对有随访结果的62例作单因素、多因素相关生存分析。结果:乳腺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Kif2a...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芯片中驱动蛋白Kif2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2例乳腺癌及癌旁组织中Kif2a的表达。对有随访结果的62例作单因素、多因素相关生存分析。结果:乳腺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Kif2a的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if2a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HER2表达呈正相关(P<0.05)。在随访的62例中,单因素分析显示:乳腺癌中Kif2a表达、淋巴结转移、HER2表达均与患者生存率有关,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分析显示均具有独立的预后意义。结论:Kif2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HER2表达呈正相关(P<0.05)。Kif2a表达水平的检测对乳腺癌的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f2a 组织芯片 乳腺癌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参数MRI与细胞周期蛋白D1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5
作者 季娟 盛美红 +4 位作者 汤卫霞 龚沈初 张玉娇 姜洪标 朱燕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5,11,共6页
目的运用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uti-paramete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p-MRI)联合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5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评估患者临床、病理、mp-MRI... 目的运用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uti-paramete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p-MRI)联合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5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评估患者临床、病理、mp-MRI特征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对乳腺癌病灶大小、同侧腋窝淋巴结最大皮质厚度、Cyclin D1表达及其联合因子绘制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及各参数的敏感度、特异度,评价其判断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结果55例乳腺癌患者中腋窝淋巴结转移阳性组与阴性组在乳腺癌病灶大小、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病灶周围血管数量、管径以及同侧腋窝淋巴结最大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yclin D1高表达组67.86%(19/28)、低表达组14.81%(4/27)有腋窝淋巴结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大小及同侧腋窝淋巴结最大皮质厚度增加、Cyclin D1高表达会增加腋窝淋巴结转移风险(OR=1.09、1.41、12.57,P<0.05)。以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为标准绘制mp-MRI病灶大小、同侧腋窝淋巴结皮质厚度、Cyclin D1表达以及预测模型(模型1:同侧腋窝淋巴结皮质厚度+Cyclin D1表达;模型2:病灶最大径+Cyclin D1表达;模型3:病灶最大径+同侧腋窝淋巴结皮质厚度+Cyclin D1表达)的ROC曲线,AUC为0.808、0.887、0.772、0.791、0.773、0.751。以Youden指数最大及临床对照作为标准,病灶最大径最佳临界值为28.5 mm,腋窝淋巴结最大皮质厚度最佳临界值为5.5 mm,同侧腋窝淋巴结最大皮质厚度敏感度91.3%最佳,模型2、3特异度93.7%最佳。结论病灶大小及同侧腋窝淋巴结最大皮质厚度增加、Cyclin D1高表达会增加腋窝淋巴结转移风险,可以作为独立预测因子,病灶大小与Cyclin D1高表达联合或三者联合模型可显著提高病变诊断特异度,可用于术前无创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磁共振成像 多参数 弥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细胞周期蛋白D1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