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颅内动脉责任斑块的3D-HRVWI组学特征联合斑块内出血对缺血性卒中患者复发的预测效能研究
1
作者 曹婷婷 潘兆烨 +6 位作者 赵雨薇 冯秋豪 范羡 陆钰 姜洪标 朱丽 王天乐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30,50,共8页
目的将颅内动脉责任斑块在3D-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three-dimensional high-resolution vessel wall imaging,3D-HRVWI)的影像组学特征与斑块内出血(intraplaque hemorrhage,IPH)联合,构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患者复发的预测模型,从... 目的将颅内动脉责任斑块在3D-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three-dimensional high-resolution vessel wall imaging,3D-HRVWI)的影像组学特征与斑块内出血(intraplaque hemorrhage,IPH)联合,构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患者复发的预测模型,从而帮助临床对高风险人群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降低未来卒中复发的风险。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1月至2023年8月接受HRVWI检查的脑卒中患者病例296例,在296例患者的平扫序列T1WI和增强序列CE-T1WI图像中测量责任斑块的影像学特征,并勾画斑块、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通过特征相关性分析和基于L1正则化的特征筛选(linear models penalized with the L1norm,L1 Based)筛选组学特征,所有数据按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组和测试组。在训练组中,将筛选出的责任斑块的放射组学特征用于构建用于预测卒中复发的影像组学模型,将斑块组学特征与IPH构建联合模型,并在测试组中评估其性能。使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urve,ROC)和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估各模型的预测效能,采用DeLong检验比较AUC之间的差异,最后建立列线图可视化模型。结果参与者平均年龄为66岁,包括207例男性参与者(69.9%)和89例女性参与者(30.1%),其中卒中复发患者58例(19.6%)。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特征和责任斑块的放射学特征中只有IPH[优势比(odds ratio,OR)=8.577,95%CI:4.374~16.818]是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在CE-T1WI序列和T1WI序列中分别提取了2153个责任斑块的放射组学特征,经过特征筛选后,CE-T1WI数据中保留了4个放射组学特征,T1WI数据中保留了6个放射组学特征。在训练组中,IPH的AUC为0.757(0.693~0.814),斑块组学特征的AUC为0.770(0.707~0.826),联合模型的AUC为0.866(0.811~0.909)。在测试组中,IPH的AUC为0.750(0.647~0.836),斑块组学特征的AUC为0.819(0.723~0.892),联合模型的AUC为0.880(0.794~0.939)。DeLong检验结果显示,在训练组和测试组中,联合模型的表现优于IPH模型(P<0.05)。结论颅内动脉责任斑块的3D-HRVWI影像组学特征联合IPH在预测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患者复发中具有良好效能,优于独立的IPH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斑块内出血 卒中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夹角的MR血管成像测量及其与体重指数的关系 被引量:4
2
作者 姜洪标 崔磊 +3 位作者 崔海燕 陈海涛 李小龙 肖静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741-744,共4页
目的通过MR血管成像(MRA)测量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夹角(AMA),并评估其与体重指数(BMI)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行腹部MRI检查的605例非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SMAS)患者,按照性别及BMI各分成4个级别(Ⅰ级:BMI<18.5kg/m2;Ⅱ级:BMI18.5~24.9... 目的通过MR血管成像(MRA)测量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夹角(AMA),并评估其与体重指数(BMI)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行腹部MRI检查的605例非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SMAS)患者,按照性别及BMI各分成4个级别(Ⅰ级:BMI<18.5kg/m2;Ⅱ级:BMI18.5~24.9kg/m2;Ⅲ级:BMI25~29.9kg/m2;Ⅳ级:BMI≥30kg/m2)。于三维对比增强MRA(3D-CE-MRA)序列最大密度投影(MIP)矢状面重组图像上测量AMA,分析不同性别患者AMA与BMI、BMI分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男女组AMA与BMI均呈显著正相关(r=0.51、0.54,P<0.01),AMA与BMI分级均呈中等相关(r=0.40、0.43,P<0.01)。随BMI增加,AMA增大。结论通过3D-CE-MRA测量的AMA和BMI显著相关,可以为MRA诊断SMAS提供参考值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肠系膜动脉综合征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主动脉 肠系膜上动脉 体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VX-2肺种植肿瘤CT灌注成像定量检测可重复性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崔磊 龚沈初 +3 位作者 何书 尹剑兵 杨巨顺 杨红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54-860,共7页
目的前瞻性评估兔VX-2肺种植肿瘤CT灌注检查测量参数的可重复性。材料与方法10只肺种植肿瘤的新西兰大白兔行2次CT灌注检查(间隔24h),分别测量肿瘤体积、最大径、血容量、血流量、达峰时间、表面通透性(PS)、Patlak血容量(PBV)、Patlak... 目的前瞻性评估兔VX-2肺种植肿瘤CT灌注检查测量参数的可重复性。材料与方法10只肺种植肿瘤的新西兰大白兔行2次CT灌注检查(间隔24h),分别测量肿瘤体积、最大径、血容量、血流量、达峰时间、表面通透性(PS)、Patlak血容量(PBV)、PatlakR方程(PatRsq)及Patlak残差(PatRes)。使用Bland-Altman法分析2组CT测量数据的可重复性。结果 2次CT检查所有的CT灌注参数均显示较好的一致性,组内相关系数(ICC)均>0.6,个体间变异系数(WCV)10.8%~30.2%。其中,PS和PBV的WCV分别为10.8%和12.3%,与CT形态学指标体积及最大径相仿(8.5%和10.0%)。结论通过动物实验验证了肺种植肿瘤CT灌注的可重复性,初步确定了CT灌注参数变化的参考值范围,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实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可重复性 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兴趣区的选择对周围型肺癌CT灌注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顾晓雯 崔磊 +3 位作者 阮席武 尹剑兵 汤卫霞 朱建峰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78-282,共5页
目的探讨CT灌注后感兴趣区(ROI)的选择对周围型肺癌64层CT灌注参数可重复性的影响。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周围型肺癌患者64层CT灌注的图像,重复测量最大面积勾勒法(ROI_m)、最大面积画圈法(ROI_r)及仿体积法(ROI_v)所得灌注参数,包... 目的探讨CT灌注后感兴趣区(ROI)的选择对周围型肺癌64层CT灌注参数可重复性的影响。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周围型肺癌患者64层CT灌注的图像,重复测量最大面积勾勒法(ROI_m)、最大面积画圈法(ROI_r)及仿体积法(ROI_v)所得灌注参数,包括血流量(BF)、血容量(BV)、Patlak血容量(PBV)、表面通透性(PS)及平均通过时间(MTT),分析3种不同ROI选择方法所得各参数在同一观察者内及不同观察者间测定的可重复性,并比较不同ROI_的稳定性。结果 3种不同ROI所获得的灌注参数在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均表现为较高的一致性(ICC>0.75)。此外,不同ROI_选择方法所得灌注参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ROI_m与ROI_v所得灌注参数较ROI_r所得灌注参数稳定。结论 3种不同ROI选择方法所得灌注参数可重复性较好,但ROI_m与ROI_v较ROI_r更适合评价周围型肺癌的血流灌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灌注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0例急性肠梗阻病理性肠曲的X线分析
5
作者 赵文 朱忠学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5年第5期118-120,共3页
120例急性肠梗阻病理性肠曲的X线分析赵文,朱忠学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20例中单纯性梗阻75例,绞窄性梗阻45例(小肠扭转或结襻37例,乙状结肠梗扭转7例,盲肠扭转1例);患者大多为农民,男性114例(占95... 120例急性肠梗阻病理性肠曲的X线分析赵文,朱忠学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20例中单纯性梗阻75例,绞窄性梗阻45例(小肠扭转或结襻37例,乙状结肠梗扭转7例,盲肠扭转1例);患者大多为农民,男性114例(占95%),女性6例(占5%);发病年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肠梗阻 X线分析 绞窄性 病理性 单纯性 特殊形态 江苏省南通市 医院放射科 腹腔渗液 积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