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癌B1场校正T_(1)-mapping影像组学特征的可重复性研究
1
作者 江建芹 刘佳 +4 位作者 崔磊 肖勇 符益纲 徐高峰 胡春洪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26-1031,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B1场校正T_(1)-mapping测量肺癌影像组学特征的一致性及可重复性。方法:回顾性搜集2020年6月-2022年3月在本院经病理确诊的70例肺癌患者的术前胸部T_(1)-mapping和T_(1)加权容积内插屏气检查(T_(1)-VIBE)图像。其中,有41... 目的:探讨基于B1场校正T_(1)-mapping测量肺癌影像组学特征的一致性及可重复性。方法:回顾性搜集2020年6月-2022年3月在本院经病理确诊的70例肺癌患者的术前胸部T_(1)-mapping和T_(1)加权容积内插屏气检查(T_(1)-VIBE)图像。其中,有41例进行了T_(1)-mapping重复扫描(间隔30 min)。由2位测量者独立采用半自动勾画方法分别在T_(1)-mapping和T_(1)-VIBE图像上逐层沿着病灶边缘勾画ROI,融合生成全病灶的容积ROI(VOI),然后提取原始图像及不同变换预处理图像上病灶VOI的影像组学特征。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价组学特征在观察者内、观察者间的一致性及重复扫描时的可重复性,以ICC≥0.80为一致性或可重复性好(满足临床要求)。结果:自T_(1)-mapping和T_(1)-VIBE图像分别可提取1906个组学特征(包括一阶特征396个、形态特征14个及纹理特征1496个)。基于T_(1)-mapping提取的组学特征在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的ICC的中位数(Q1,Q3)分别为0.94(0.87,0.98)和0.91(0.83,0.96),基于T_(1)-VIBE提取的组学特征在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的ICC的中位数(Q1,Q3)均为0.98(0.95,0.99);2个序列分别有1450(72.72%)和1768(91.76%)个组学特征同时满足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的一致性要求。T_(1)-mapping重复扫描提取的组学特征的ICC的中位数(Q1,Q3)为0.83(0.69,0.93),有1002(52.57%)个组学特征同时满足重复扫描时的可重复性;其中,形状特征的可重复性表现最佳(ICC≥0.80者达100%),而一阶特征、灰度共生矩阵(GLCM)及灰度级区域矩阵(GLSZM)特征的可重复性相对较差(ICC≥0.80者仅占49.75%~53.98%)。基于不同变换预处理图像提取的组学特征中,Gradient变换明显提高了原始特征的可重复性(ICC≥0.80者达86.05%),而采用Exponential、LBP2D、LBP3D、Logarithm和Square变换方法获得的特征降低了原始特征的可重复性(ICC≥0.80这仅占36.05%~50.00%)。结论:T_(1)-mapping的影像组学特征表现出中等可重复性,在临床应用之前需要首先对其进行可重复性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影像组学 T_(1)-mapping 容积内插屏气检查 可重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例肠道神经鞘瘤的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2
2
作者 于泳 龚沈初 +5 位作者 王睿婷 侯凯 陆秀良 刘立恒 周建军 丁玉芹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2-68,共7页
目的研究肠道神经鞘瘤(intestinal schwannoma,IS)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IS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评估包括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性质、生长方式、CT密度、MRI信号、PET/CT代... 目的研究肠道神经鞘瘤(intestinal schwannoma,IS)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IS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评估包括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性质、生长方式、CT密度、MRI信号、PET/CT代谢等特征。结果14例IS中,病灶位于十二指肠3例,盲肠2例,结肠8例,直肠1例。病灶均为类圆形或椭圆形,最大径平均(2.4±1.1)cm。病灶为实性13例,肠腔外生长型10例,囊变1例,黏液变性1例。9例病变肠周可见慢性炎性淋巴结,其中6例淋巴结短径>5 mm。14例IS的CT平扫均为低密度,增强后均为渐进性强化,其中轻度强化1例,中度强化2例,明显强化11例。2例IS在MRI上均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DWI明显高信号,增强后明显渐进性强化。2例IS在^(18)F-FDG-PET/CT上均表现为高代谢,病灶SUVmax分别为9.4和8.8。结论IS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主要表现为肠道黏膜下来源的实质性结节或肿块,密度或信号均匀,增强后明显渐进性强化,^(18)F-FDG-PET/CT上肿瘤明显高代谢,灶周常见均质稍大淋巴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神经鞘瘤(IS)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 被引量:5
3
作者 李晶晶 龚沈初 +4 位作者 姜洪标 朱向阳 李小龙 王天乐 朱丽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650-1653,1662,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脑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资料、影像学检查方法和表现,总结CT和MR影像特征,提高脑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能力。方法:收集11例脑静脉血栓形成的住院病例。采集临床资料、相关危险因素、实验室检查指标,静脉窦血栓和脑内病变的... 目的:回顾性分析脑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资料、影像学检查方法和表现,总结CT和MR影像特征,提高脑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能力。方法:收集11例脑静脉血栓形成的住院病例。采集临床资料、相关危险因素、实验室检查指标,静脉窦血栓和脑内病变的影像学征象,以及相关随访结果。结果:脑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症状有头痛(81.8%,9/11),肢体麻木(9.1%,1/11),癫痫(27.3%,3/11)和昏迷(18.2%,2/11)。急性期CT显示静脉窦高密度征(100%,4/4);MR表现为静脉窦流空信号被血栓取代(90.9%,10/11),血栓呈多种信号特征。11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病例伴有脑内病灶6例,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呈脑回状不均匀高信号(100%,6/6),磁敏感如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显示特征性的血栓、淤血和静脉侧支分流(100%,4/4)。其中10例影像学或临床随访显示预后良好。结论:脑静脉血栓形成的CT和MR检查具有特征性的影像表现,常规颅脑CT和MR检查可作为有效的诊断和随访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静脉血栓 CT M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aiser评分临床-多参数MRI诊断模型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高文霞 盛美红 +3 位作者 肖建云 倪建 严循成 孙蓉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7-123,共7页
目的建立基于Kaiser评分(Kaiser score,KS)临床-多参数乳腺MRI影像诊断模型,并探讨其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及鉴别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经病理证实乳腺肿瘤患者389名(共403例病灶)的术前MRI及临床病理资... 目的建立基于Kaiser评分(Kaiser score,KS)临床-多参数乳腺MRI影像诊断模型,并探讨其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及鉴别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经病理证实乳腺肿瘤患者389名(共403例病灶)的术前MRI及临床病理资料,其中良性组100例及恶性组303例。记录基于KS中的MRI图像特征、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及相关临床指标,单因素分析比较乳腺良恶性病变组间各指标之间的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乳腺恶性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临床-多参数MRI影像诊断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其诊断效能,DeLong检验比较临床-多参数MRI影像诊断模型与单纯KS的诊断效能。结果乳腺良恶性病变组间根征、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signal intensity curve,TIC)类型、边缘、内部强化、水肿、ADC值、年龄、妇科肿瘤病史、绝经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灶根征阳性、TIC为Ⅲ型、边缘不光整、年龄大、存在妇科肿瘤史[比值比(odds ratio,OR)=7.889、7.707、4.398、1.122、0.239,P<0.05]是乳腺恶性病变的独立预测因子,基于KS相关特征、年龄、妇科肿瘤史建立临床-多参数MRI影像诊断模型。以乳腺良恶性为标准绘制KS及临床-多参数MRI影像诊断模型的ROC曲线,敏感度分别为97.4%、91.1%,特异度为69.3%、84.2%,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值为0.912、0.950;DeLong检验显示两者的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腋窝淋巴结(axillary lymph node,ALN)转移阳性组与阴性组在乳腺癌根征(χ^(2)=6.477,P=0.011)、瘤周水肿(χ^(2)=12.241,P<0.001)、ADC值(Z=10.988,P=0.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瘤周水肿(OR=2.807,P=0.006)会增加ALN转移风险,存在瘤周水肿增加ALN转移的风险是无此特征患者的2.807倍。结论KS对乳腺病灶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基于KS的临床-多参数MRI影像诊断模型有助于提高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且乳腺MRI原发灶存在瘤周水肿可作为乳腺癌ALN转移的独立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磁共振成像 Kaiser评分 淋巴结转移 临床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胸背部皮下巨大类风湿结节一例
5
作者 曹蕊 龚沈初 +3 位作者 王林 吕源 李天天 郭倩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21-1422,共2页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最常见的慢性炎性对称性关节疾病,人群中患病率约0.5%~2%,女性的发病率是男性的2~3倍[1,2]。RA的特征是存在自身抗体,如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1-2],RF滴度高的RA患者常有其他关节...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最常见的慢性炎性对称性关节疾病,人群中患病率约0.5%~2%,女性的发病率是男性的2~3倍[1,2]。RA的特征是存在自身抗体,如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1-2],RF滴度高的RA患者常有其他关节外疾病表现,如类风湿结节(rheumatoid node,RN)、肺及胸膜、皮肤、心血管等并发症[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类风湿小节 病理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 TOF MRA与3D CE-MRA对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3
6
作者 黄胜 龚沈初 +3 位作者 姜洪标 田国才 李小龙 王天乐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257-1260,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时间飞跃法MR血管成像(3DTOFMRA)和三维增强MR血管成像(3DCE-MRA)对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方法:3DTOFMRA检查150例;其中9例进行3DCE-MRA检查,对比剂Gd-DTPA,0.2mmol/kg,采集的源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常规MRI包括横断面T1WI、T... 目的:探讨三维时间飞跃法MR血管成像(3DTOFMRA)和三维增强MR血管成像(3DCE-MRA)对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方法:3DTOFMRA检查150例;其中9例进行3DCE-MRA检查,对比剂Gd-DTPA,0.2mmol/kg,采集的源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常规MRI包括横断面T1WI、T2WI,矢状面T1WI。结果:颅内血管显示正常56例,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46例、动脉瘤22例,动静脉畸形(AVM)21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TCCF)3例,烟雾病2例。结论:3DTOFMRA和3DCE-MRA能无创、快速、有效、准确地诊断脑血管病,可作为脑血管病的筛选和首选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血管成像 脑血管疾病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实质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诊断 被引量:10
7
作者 田国才 黄胜 +1 位作者 龚沈初 崔磊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2期95-97,共3页
目的 :探讨脑实质海绵状血管瘤 (cavernousangioma ,CA)的CT、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 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CA的CT和MRI表现。结果 :15例CA共检出 19个病灶。CA可发生于脑内任何部位 ,单发多见 (13 /15 )。 15例C... 目的 :探讨脑实质海绵状血管瘤 (cavernousangioma ,CA)的CT、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 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CA的CT和MRI表现。结果 :15例CA共检出 19个病灶。CA可发生于脑内任何部位 ,单发多见 (13 /15 )。 15例CT和MRI平扫均发现所有病灶。CA的CT平扫均表现为高或稍高密度 ;CA的MRI平扫表现为T1WI呈等或低信 9个 ,高信号 7个 ,混杂信号 3个 ;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 ,16个病灶周围伴有低信号环 ,无占位效应 ;CT和MRI增强扫描无或轻度增强。结论 :CA有典型影像表现 ,CT和MRI平扫对明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MRI优于CT ,是首选和最佳的影像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MRI CA 脑实质 平扫 病灶 海绵状血管瘤 信号 高密度 发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CT小肠成像对小肠梗阻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8
作者 何伯圣 黄胜 +4 位作者 龚沈初 崔磊 崔海燕 季娟 杨红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577-1579,1582,共4页
目的:探讨64层CT小肠成像对小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和临床随访证实33例小肠梗阻的多层CT小肠成像的图像。运用图像后处理技术,显示小肠梗阻的部位和原因。结果:33例肠梗阻中肠粘连11例,小肠肿瘤10例,腹外疝3例,... 目的:探讨64层CT小肠成像对小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和临床随访证实33例小肠梗阻的多层CT小肠成像的图像。运用图像后处理技术,显示小肠梗阻的部位和原因。结果:33例肠梗阻中肠粘连11例,小肠肿瘤10例,腹外疝3例,肠系膜扭转3例,肠套叠2例,阑尾炎1例,克罗恩病1例,肠系膜血管栓塞并发麻痹性肠梗阻1例,粪石性肠梗阻1例。其中21例手术,对照手术结果定位诊断的准确率为100%(22/22),病因诊断的准确率为90.9%(20/22)。结论:64层CT小肠成像是一项无创、安全的新技术,对于明确小肠梗阻的部位、原因、程度以及梗阻段肠管的血供状况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CT 小肠造影 小肠梗阻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9
作者 葛建兵 黄胜 +4 位作者 何伯圣 田国才 王天乐 崔海燕 龚沈初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574-1576,1613,共4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64SCTCA)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18例应用64层螺旋CT扫描的冠状动脉图像(CTA)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结果:118例64SCTCA中有116例检查成功,冠状动脉主要分支显示良好,达到诊断要求。发现...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64SCTCA)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18例应用64层螺旋CT扫描的冠状动脉图像(CTA)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结果:118例64SCTCA中有116例检查成功,冠状动脉主要分支显示良好,达到诊断要求。发现冠状动脉各支病变77例,其中冠状动脉狭窄61例,共82支,有2例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其他冠脉分支发生再狭窄;10例冠状动脉支架放置术后,再狭窄2例;3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闭塞2支;5例检出心肌桥。51例检出各种斑块80处。结论:64SCTCA可清晰显示冠状动脉狭窄,可以作为冠心病的筛查手段,对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及冠状动脉斑块评价具有独特的优势,对心肌桥的诊断要优于冠状动脉造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层螺旋CT 冠状动脉成像 冠脉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心外膜脂肪体积/年龄比值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 被引量:7
10
作者 祁荣兴 苏建兵 +2 位作者 高丹 王天乐 黄胜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61-463,共3页
目的:通过双源CT(DSCT)测量心外膜脂肪组织(epicardial adipose tissue,EAT)体积,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EAT体积/年龄比值与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新入院T2DM患者73例,正常... 目的:通过双源CT(DSCT)测量心外膜脂肪组织(epicardial adipose tissue,EAT)体积,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EAT体积/年龄比值与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新入院T2DM患者73例,正常对照者(NC组)21例。记录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腰围(W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SG)及胰岛素(FSI)水平,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通过DSCT测量EAT体积和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计算EAT体积/年龄比值。结果:T2MD组EAT体积/年龄比值、EAT体积、BMI、SBP、TC、LDL-C、HOMA-IR明显高于N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2MD组HDL-C低于NC组(P<0.05);EAT体积/年龄比值与HOMA-IR相关性(r=0.419,P<0.001),强于EAT体积、BMI、WC、TG、TC、LDL-C与HOMA-IR相关性(r值分别为0.405、0.027、0.309、0.204、0.289、0.206,P<0.05)。结论:EAT体积/年龄比值能够很好地反映IR的程度,可作为评估IR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心外膜脂肪组织 2型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和MRI诊断脑节细胞胶质瘤 被引量:10
11
作者 田国才 姚振威 +1 位作者 龚沈初 黄胜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2期94-96,共3页
目的:分析脑节细胞胶质瘤的CT和MRI表现,探讨其CT、MRI特点。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脑节细胞胶质瘤的MRI表现和6例CT表现。结果:幕上10例和幕下2例。CT平扫肿瘤呈等、低密度,伴高密度钙化3例。T1WI呈等、低信号,4... 目的:分析脑节细胞胶质瘤的CT和MRI表现,探讨其CT、MRI特点。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脑节细胞胶质瘤的MRI表现和6例CT表现。结果:幕上10例和幕下2例。CT平扫肿瘤呈等、低密度,伴高密度钙化3例。T1WI呈等、低信号,4级节细胞胶质瘤1例呈高低混杂信号;T2WI呈高信号或伴等、低信号区。增强扫描1级节细胞胶质瘤无增强2例;2~4级节细胞胶质瘤轻度斑片状增强3例,显著不均匀增强7例。结论:脑节细胞胶质瘤有一些MRI和CT表现特点,结合临床大多数病例可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细胞胶质瘤 CT 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CT测量心外膜脂肪体积与零钙化积分冠心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2
作者 祁荣兴 龚沈初 +2 位作者 田国才 杨红 唐军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638-1641,共4页
目的评价应用64层MSCT所测心外膜脂肪(EAT)体积与零钙化积分(CACS)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冠状动脉CTA检查的零CACS患者102例,根据CTA结果分为冠心病和非冠心病患者,记录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以及高血压、糖尿... 目的评价应用64层MSCT所测心外膜脂肪(EAT)体积与零钙化积分(CACS)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冠状动脉CTA检查的零CACS患者102例,根据CTA结果分为冠心病和非冠心病患者,记录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以及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代谢异常病史。采用MSCT测量EAT体积,评价EAT体积与冠心病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102例患者中,冠心病18例(18/102,17.65%)、非冠心病84例(84/102,82.35%)。零CACS冠心病患者EAT体积为(144.60±36.23)cm3,明显高于非冠心病患者[(111.56±32.83)cm3](P<0.001);EAT体积诊断零CACS冠心病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6,诊断界值为120.82cm3,该界值下诊断敏感度为72.2%,特异度为65.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心血管危险因素后,EAT体积为零CACS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2,P=0.027)。结论 EAT体积与零CACS冠心病的发生有关,可作为评估零CACS冠心病风险的一个非创伤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心外膜脂肪组织 冠状动脉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癌MRI检查技术及其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3
作者 黄胜 何伯圣 +2 位作者 龚沈初 姜洪标 王天乐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3-105,共3页
目的:探讨胰腺癌MRI检查技术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分析109例经手术、病理和临床随访证实的胰腺癌,MRI检查技术包括FLASH 2d FS-T1WI、FLASH 3d FS-T1WI、倾斜横断面FS-T1WI、TSE-T2WI、HASTE-T2WI、MRCP和Gd-DTPA动态增强扫描。结果:胰腺... 目的:探讨胰腺癌MRI检查技术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分析109例经手术、病理和临床随访证实的胰腺癌,MRI检查技术包括FLASH 2d FS-T1WI、FLASH 3d FS-T1WI、倾斜横断面FS-T1WI、TSE-T2WI、HASTE-T2WI、MRCP和Gd-DTPA动态增强扫描。结果:胰腺癌T1WI为低信号,T2WI为等或高信号;MRCP可显示胆总管和胰管扩张,即"双管征";动态增强扫描对了解胰腺癌血供、评价胰周血管浸润以及判断有无肝转移有较高价值。结论:多种MRI检查技术联合应用可准确诊断胰腺癌并分期;将肿瘤径线小于3.0cm,无显著周围浸润和远处转移作为小胰腺癌的判断标准有利于提高手术切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磁共振成像 诊断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零钙化积分冠状动脉CTA表现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树清 崔磊 +3 位作者 黄胜 盛臻强 王毅 盛美红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222-2226,共5页
目的分析零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患者64层冠状动脉CTA(CTCA)表现,并评估诊断准确率。方法对328例零CACS的疑似冠心病患者,分析CTCA表现,包括有无狭窄、斑块形态、位置和狭窄程度。其中69例有传统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计算零CACS患者CTCA... 目的分析零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患者64层冠状动脉CTA(CTCA)表现,并评估诊断准确率。方法对328例零CACS的疑似冠心病患者,分析CTCA表现,包括有无狭窄、斑块形态、位置和狭窄程度。其中69例有传统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计算零CACS患者CTCA诊断狭窄≥70%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328例零CACS患者,CTCA示37例(37/328,11.28%)存在不同程度的狭窄和斑块,无或轻度狭窄26例(26/37,70.27%),中度狭窄8例(8/37,21.62%),重度狭窄3例(3/37,8.11%)。54个狭窄斑块包括软斑块39个(39/54,72.22%)、混合斑块8个(8/54,14.81%)及7个钙化斑块(7/54,12.96%)。基于病例(69例)和基于冠状动脉节段(997个节段)CTCA诊断狭窄≥70%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14%(34/35)、94.12%(32/34)、95.65%(66/69)、94.44%(34/36)、96.97%(32/33)和94.23%(49/52)、99.58%(941/945)、99.30%(990/997)、92.45%(49/53)、99.68%(941/944)。结论 CTCA可显示零CACS患者冠状动脉的不同程度狭窄和斑块,且诊断准确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狭窄 冠状动脉钙化积分 冠状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5例胸部隐匿部位的病变数字化X线摄影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顾晓林 龚沈初 沈云霞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1期56-58,共3页
目的:探讨胸部隐匿部位病变的数字化X线摄影方法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胸部隐匿部位的病变的数字化摄影片,并与CT对照。结果:35例中,纵隔肿瘤9例、中央型肺癌5例、周围型肺癌10例、气管肿瘤2例、胸椎爆裂性骨折2例、... 目的:探讨胸部隐匿部位病变的数字化X线摄影方法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胸部隐匿部位的病变的数字化摄影片,并与CT对照。结果:35例中,纵隔肿瘤9例、中央型肺癌5例、周围型肺癌10例、气管肿瘤2例、胸椎爆裂性骨折2例、胸廓畸形纵隔变形心后感染性类圆形实变1例、椎体转移瘤2例、左第9后肋骨质破坏1例、第10、11后肋骨折错位1例及食道裂孔疝2例等。其中胸部CR正位平片漏诊5例(14.3%)。CT扫描发现全部病灶,发现率为100%。结论:胸部数字化X线摄影可以通过调节亮度和对比,部分提高密度分辨力,较好的显示出隐匿部位病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X线摄影 胸部 隐匿部位 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颅侧轴位穿刺卵圆孔的新方法用于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勇军 沈云霞 +2 位作者 何玉泉 王翔 邢元龙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63-865,共3页
目的:探索头颅侧轴位显示颅底卵圆孔的新方法在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30例,应用头颅侧轴位显示颅底卵圆孔的方法,采用Hartel前入路法,在透视下实时观察穿刺卵圆孔,进行三叉神经节射频治疗... 目的:探索头颅侧轴位显示颅底卵圆孔的新方法在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30例,应用头颅侧轴位显示颅底卵圆孔的方法,采用Hartel前入路法,在透视下实时观察穿刺卵圆孔,进行三叉神经节射频治疗术。结果:30例手术成功率100%,卵圆孔穿刺过程在X线实时引导下进行,定位精确,均1次成功,没有误穿其他孔道。术后随访观察6~18个月,复发率3.3%,疗效满意。结论:头颅侧轴位显示颅底卵圆孔的新方法可在透视下实时引导,准确穿刺卵圆孔进行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颅骨卵圆孔 射频温控热凝术 定位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部MR在肺癌筛查及肺结节随诊中的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江建芹 崔磊 +3 位作者 胡春洪 周笑 李真真 徐高峰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75-281,共7页
MR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且无电离辐射,还可提供组织的功能学信息。近年来,随着磁共振设备及扫描技术升级使胸部MR临床应用成为可能。MR能否替代CT用于肺癌筛查及肺结节无辐射随诊越来越受关注。研究表明胸部MR在肺结节的检出、随诊及... MR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且无电离辐射,还可提供组织的功能学信息。近年来,随着磁共振设备及扫描技术升级使胸部MR临床应用成为可能。MR能否替代CT用于肺癌筛查及肺结节无辐射随诊越来越受关注。研究表明胸部MR在肺结节的检出、随诊及诊断方面存在潜在价值。本文就MR在肺癌筛查及肺结节随诊中的应用和研究展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肺肿瘤 肺结节 癌症早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肿瘤ADNEX MR评分系统的应用解读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朱华东 崔磊 +2 位作者 印洪刚 陆娴 张勤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2-186,202,共6页
卵巢肿瘤早期诊断至关重要。超声检查作为首选成像方法,具有高度敏感性(sensitivity, Sens)和特异性(specificity, Spec),但仍有20%的肿瘤良恶性无法明确。MRI已被作为是卵巢肿瘤良恶性诊断的非手术标准。附件肿瘤评估(Assessment of Di... 卵巢肿瘤早期诊断至关重要。超声检查作为首选成像方法,具有高度敏感性(sensitivity, Sens)和特异性(specificity, Spec),但仍有20%的肿瘤良恶性无法明确。MRI已被作为是卵巢肿瘤良恶性诊断的非手术标准。附件肿瘤评估(Assessment of Different NEoplasias in the AdneXa, ADNEX)MR评分系统可以较好地对肿瘤进行风险评估及分层,对早期准确检测肿瘤、确定肿瘤的亚型、决定治疗方式及提高生存率有着重要意义。鉴于此,本文将讲述ADNEX MR评分系统的扫描技术、评分规则及临床相应处理方法,综述其应用现状及相关研究进展,以便临床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并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件肿瘤 卵巢癌 诊断 评分系统 术前评估 风险评估 解读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纵隔节细胞神经瘤3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9
作者 潘晶 王林 +2 位作者 龚沈初 宋安意 夏子聪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9期672-674,共3页
节细胞神经瘤(Ganglioneuroma,GN)为一种临床罕见的起源于交感神经系统的良性肿瘤,每年的发病率为百万分之一。常发生于后纵隔和腹膜后。本文报道3例经病理证实的后纵隔GN,并就其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学基础文献综述。
关键词 纵隔肿瘤 神经节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参数MRI与细胞周期蛋白D1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20
作者 季娟 盛美红 +4 位作者 汤卫霞 龚沈初 张玉娇 姜洪标 朱燕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5,11,共6页
目的运用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uti-paramete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p-MRI)联合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5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评估患者临床、病理、mp-MRI... 目的运用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uti-paramete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p-MRI)联合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5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评估患者临床、病理、mp-MRI特征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对乳腺癌病灶大小、同侧腋窝淋巴结最大皮质厚度、Cyclin D1表达及其联合因子绘制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及各参数的敏感度、特异度,评价其判断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结果55例乳腺癌患者中腋窝淋巴结转移阳性组与阴性组在乳腺癌病灶大小、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病灶周围血管数量、管径以及同侧腋窝淋巴结最大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yclin D1高表达组67.86%(19/28)、低表达组14.81%(4/27)有腋窝淋巴结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大小及同侧腋窝淋巴结最大皮质厚度增加、Cyclin D1高表达会增加腋窝淋巴结转移风险(OR=1.09、1.41、12.57,P<0.05)。以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为标准绘制mp-MRI病灶大小、同侧腋窝淋巴结皮质厚度、Cyclin D1表达以及预测模型(模型1:同侧腋窝淋巴结皮质厚度+Cyclin D1表达;模型2:病灶最大径+Cyclin D1表达;模型3:病灶最大径+同侧腋窝淋巴结皮质厚度+Cyclin D1表达)的ROC曲线,AUC为0.808、0.887、0.772、0.791、0.773、0.751。以Youden指数最大及临床对照作为标准,病灶最大径最佳临界值为28.5 mm,腋窝淋巴结最大皮质厚度最佳临界值为5.5 mm,同侧腋窝淋巴结最大皮质厚度敏感度91.3%最佳,模型2、3特异度93.7%最佳。结论病灶大小及同侧腋窝淋巴结最大皮质厚度增加、Cyclin D1高表达会增加腋窝淋巴结转移风险,可以作为独立预测因子,病灶大小与Cyclin D1高表达联合或三者联合模型可显著提高病变诊断特异度,可用于术前无创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磁共振成像 多参数 弥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细胞周期蛋白D1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