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b值DWI鉴别诊断交界性与恶性上皮性卵巢肿瘤 被引量:26
1
作者 李海明 赵书会 +2 位作者 强金伟 冯峰 张国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050-1054,共5页
目的观察多b值DWI鉴别诊断交界性上皮性卵巢肿瘤(BEOT)与恶性上皮性卵巢肿瘤(MEOT)的价值。方法对43例上皮性卵巢肿瘤患者[包括29例MEOT(MEOT组)和14例BEOT(BEOT组)]行多b值DWI扫描,分别计算常规DWI参数(ADC)、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 目的观察多b值DWI鉴别诊断交界性上皮性卵巢肿瘤(BEOT)与恶性上皮性卵巢肿瘤(MEOT)的价值。方法对43例上皮性卵巢肿瘤患者[包括29例MEOT(MEOT组)和14例BEOT(BEOT组)]行多b值DWI扫描,分别计算常规DWI参数(ADC)、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模型参数(IVIM-D、IVIM-D~*及IVIM-f)及扩散峰度成像(DKI)参数(DKI-D、DKI-K)值,并比较2组间各参数差异。绘制ROC曲线,评价各参数鉴别诊断BEOT与MEOT的效能,分析观察者间和观察者内一致性。结果 BEOT组ADC值、IVIM-D值、IVIM-f值及DKI-D值均高于MEOT组,而DKI-K值低于MEOT组(P均<0.05)。2组IVIM-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3)。DKI-K值鉴别诊断BEOT与MEOT的效能最高,ROC曲线下面积为0.900(P<0.001),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71%和86.21%。观察者间和观察者内测量DWI各参数的一致性均非常好(ICC均>0.8)。结论不同模型多b值DWI均有助于鉴别诊断BEOT与MEOT,DKI-K值的鉴别诊断效能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磁共振成像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S在轻微型肝性脑病中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杨影 蔡丹超 施裕新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3-277,共5页
肝性脑病(HE)是由肝硬化或其他严重肝脏疾病所致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综合征,对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多方面的负面影响以及巨大的经济负担。轻微型肝性脑病(MHE)是肝性脑病疾病谱的早期表现形式,患者通常无明显临... 肝性脑病(HE)是由肝硬化或其他严重肝脏疾病所致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综合征,对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多方面的负面影响以及巨大的经济负担。轻微型肝性脑病(MHE)是肝性脑病疾病谱的早期表现形式,患者通常无明显临床症状,只有通过神经心理测试才能发现。磁共振成像技术是目前评估大脑结构和功能的主要方法之一,尤其是磁共振波谱成像(MRS)技术,可以量化评估大脑特异性代谢物的变化,使得人们对MHE的认识更加深入,为MHE的早期诊断提供了很大帮助。本文就MRS在MHE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微型肝性脑病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波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含瘤周肿瘤全体积CT影像组学特征及临床相关独立预测因子列线图预测肺腺癌淋巴血管侵犯 被引量:3
3
作者 陈巧玲 冯峰 +5 位作者 李曼曼 薛婷 彭慧 石健 朱兴华 段绍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181-1186,共6页
目的观察基于含瘤周的肿瘤全体积(GPTV)CT影像组学特征及临床相关独立预测因子构建的联合模型列线图预测肺腺癌淋巴血管侵犯(LV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2例经病理证实的肺腺癌患者,以7∶3比例将其随机分为训练集(n=100,40例LVI阳性... 目的观察基于含瘤周的肿瘤全体积(GPTV)CT影像组学特征及临床相关独立预测因子构建的联合模型列线图预测肺腺癌淋巴血管侵犯(LV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2例经病理证实的肺腺癌患者,以7∶3比例将其随机分为训练集(n=100,40例LVI阳性、60例LVI阴性)和验证集(n=42,17例LVI阳性、25例LVI阴性)。以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肺腺癌LVI的临床相关独立预测因子,以之构建临床模型。分别基于肿瘤全体积(GTV)及含瘤周3mm、6mm、9mm的GPTV(GPTV_(3)、GPTV_(6)和GPTV_(9))的增强动脉期CT图提取并筛选最佳影像组学特征,构建影像组学模型,即GTV、GPTV_(3)、GPTV_(6)和GPTV_(9)模型并筛选最佳者;基于后者的影像组学评分和临床相关独立预测因子构建联合模型,绘制列线图进行可视化。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模型预测肺腺癌LVI的效能,以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价联合模型列线图的价值。结果性别、吸烟和毛刺征均为肺腺癌LVI的临床相关独立预测因子(P均<0.05)。分别基于GTV、GPTV_(3)、GPTV_(6)及GPTV_(9)筛选出7、16、10及8个最佳影像组学特征,用于构建GTV、GPTV_(3)、GPTV_(6)及GPTV_(9)模型。GPTV_(3)模型预测训练集、验证集肺腺癌LVI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0.77,均高于GTV(0.79、0.72,Z=3.74、2.62,P均<0.01)、GPTV_(6)(0.80、0.72,Z=2.40、2.06,P均<0.05)及GPTV_(9)(0.77,0.72,Z=3.03、2.59,P均<0.01),为最佳影像组学模型。联合模型列线图(0.86、0.73,Z=2.66、2.31,P均<0.05)及GPTV_(3)模型(0.82、0.77,Z=2.23、2.54,P均<0.05)于训练集和验证集的AUC均高于临床模型(0.73、0.61),而联合模型列线图与GPTV_(3)模型的AU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57、0.88,P均>0.05)。阈值取0.20~0.50时,联合模型列线图与GPTV_(3)模型的净获益相当,且均大于临床模型。结论基于GPTV_(3)影像组学特征及临床相关独立预测因子的列线图可有效预测肺腺癌LV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影像组学 淋巴血管侵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指数模型DWI对宫颈癌分期及分级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君 吴献华 +2 位作者 冯峰 李洪江 夏淦林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8年第12期876-880,共5页
目的:探讨双指数模型DWI在宫颈癌分期、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5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就表观扩散系数(ADC)、慢速表观扩散系数(ADC_(slow))、快速表观扩散系数(ADC_(fast))、快速扩散成... 目的:探讨双指数模型DWI在宫颈癌分期、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5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就表观扩散系数(ADC)、慢速表观扩散系数(ADC_(slow))、快速表观扩散系数(ADC_(fast))、快速扩散成分所占比(F_(fast))等单指数模型及双指数模型DWI参数在宫颈癌分期、分级中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65例宫颈癌中,Ⅱa期以上出现宫旁浸润患者的ADC_(slow)及ADC均小于Ⅱa期及以下无宫旁浸润患者(包括Ⅱa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DC_(fast)及F_(fast)均高于非浸润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高分化鳞癌或腺癌的ADC_(slow)及ADC均高于中、低分化鳞癌或腺癌,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种级别宫颈鳞癌或腺癌的ADC_(fast)、F_(fast)均无明显差异。ROC曲线分析显示ADC_(slow)在宫颈癌分期、分级诊断中效能最高。结论:ADC_(slow)有助于评估宫颈癌的分期与分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扩散加权成像对Ⅰ型与Ⅱ型子宫内膜癌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23
5
作者 顾亮亮 李海明 +1 位作者 刘佳 冯峰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02-305,共4页
目的: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DC)对Ⅰ型与Ⅱ型子宫内膜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I型(71例)与II型(2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常规MRI及DWI检查,b值为0,1000 s/mm^2。由两位医师在ADC图上分... 目的: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DC)对Ⅰ型与Ⅱ型子宫内膜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I型(71例)与II型(2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常规MRI及DWI检查,b值为0,1000 s/mm^2。由两位医师在ADC图上分别测量ADC值,并比较Ⅰ型与Ⅱ型子宫内膜癌的ADC值。统计学分析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ROC曲线分析及组内相关系数(ICC)。结果:Ⅱ型子宫内膜癌ADC中位数值为0.73[0.626,0.868]×10^(-3)mm^2/s,显著低于I型子宫内膜癌的ADC中位数值0.876 [0.813,0.972]×10^(-3)mm^2/s,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982,P<0.001)。ROC曲线显示ADC值鉴别Ⅱ型与Ⅰ型子宫内膜癌的曲线下面积为0.782,当ADC阈值为0.743×10^(-3)mm^2/s时,敏感度为64%,特异度为90%,符合率为84%。结论:ADC值有助于鉴别Ⅰ型与Ⅱ型子宫内膜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病理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R-T2WI影像组学模型预测宫颈鳞癌临床分期 被引量:10
6
作者 杨易 冯峰 +3 位作者 傅爱燕 杨彦松 葛亚琼 龚海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25-730,共6页
目的观察基于MR-T2WI影像组学模型预测宫颈鳞癌临床分期的价值。方法对159例经术后或活检病理证实的宫颈鳞癌患者采集盆部MRI,根据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系统及病理结果分为早期组(ⅠB~ⅡA期,n=73)和晚期组(ⅡB~Ⅳ期,n=86)。按照7∶... 目的观察基于MR-T2WI影像组学模型预测宫颈鳞癌临床分期的价值。方法对159例经术后或活检病理证实的宫颈鳞癌患者采集盆部MRI,根据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系统及病理结果分为早期组(ⅠB~ⅡA期,n=73)和晚期组(ⅡB~Ⅳ期,n=86)。按照7∶3比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训练集(n=113)和验证集(n=46)。训练集包括52例早期、61例晚期宫颈鳞癌,验证集含21例早期及25例晚期宫颈鳞癌。提取轴位T2WI中病灶的影像组学特征,以最大相关最小冗余和最小绝对收缩选择算子回归分析方法筛选最优影像组学特征,构建预测早、晚期宫颈鳞癌的影像组学模型。分析影像组学模型的拟合优度,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以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共提取396个影像组学特征,最终筛选11个最优影像组学特征,并以之构建预测早、晚期宫颈鳞癌的影像组学模型。影像组学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的拟合优度均佳(χ^(2)=2.68、8.87,P均>0.05);其在训练集及验证集中的曲线下面积(AUC)均为0.80。DCA显示,阈值取0.10~1.00时,影像组学模型的净收益较大。结论基于MR-T2WI的影像组学模型对预测宫颈鳞癌临床分期具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肿瘤 鳞状细胞 肿瘤分期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_(2)WI和增强MRI影像组学列线图预测宫颈鳞癌淋巴脉管间隙浸润 被引量:9
7
作者 杨易 冯峰 +3 位作者 傅爱燕 杨彦松 葛亚琼 龚海鹏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94-501,共8页
目的:探讨基于T_(2)WI和增强MRI影像组学列线图对宫颈鳞癌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VSI)的预测价值。方法:将92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宫颈鳞癌患者纳入研究,并按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66例)和验证集(26例)。所有患者术前行MRI检查,在横轴面T_(... 目的:探讨基于T_(2)WI和增强MRI影像组学列线图对宫颈鳞癌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VSI)的预测价值。方法:将92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宫颈鳞癌患者纳入研究,并按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66例)和验证集(26例)。所有患者术前行MRI检查,在横轴面T_(2)WI和对比增强T_(1)WI(T1CE)上选取病灶最大层面沿肿瘤边缘勾画ROI,应用AK软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采用mRMR和LASSO回归分析对提取的纹理特征进行初步筛选,然后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影像组学模型。使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临床病理危险因素,并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合影像组学评分(Radscore)构建影像组学列线图。应用ROC曲线评估影像组学模型、临床病理危险因素模型和影像组学列线图模型的预测能力,并应用决策曲线分析评估影像组学列线图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在T_(2)WI和T1CE图像上分别提取病灶的396个影像组学特征,最终筛选出14个具有最大诊断效能的纹理特征。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构建包含FIGO分期、分化程度和Radscore的影像组学列线图。影像组学列线图的预测效能优于临床病理危险因素模型(训练集中,AUC:0.96 vs.0.70;Delong检验:Z=4.04,P=5.415e-05;验证集中,AUC:0.87 vs.0.71;delong检验:Z=1.24,P=0.02)。决策曲线分析显示风险阈值为0.01~1.00时使用影像组学列线图对预测宫颈鳞癌LVSI情况的临床应用价值较大。结论:基于双序列MRI构建的影像组学列线图对宫颈鳞癌LVSI情况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可作为一种术前评估的无创性影像学生物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鳞癌 影像组学 列线图 磁共振成像 淋巴脉管间隙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影像组学列线图评估非小细胞肺癌程序性死亡受体1表达 被引量:5
8
作者 田琪 冯峰 +4 位作者 陈巧玲 秦彩 周慧 李曼曼 邢金丽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43-548,共6页
目的 观察CT影像组学列线图评估非小细胞肺癌(NSCLC)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表达的价值。方法 纳入143例NSCLC患者,其中PD-1阳性30例、阴性113例;按7∶3比例将其分为训练集(n=101)和验证集(n=42),比较PD-1阳性与阴性患者临床资料差异,以l... 目的 观察CT影像组学列线图评估非小细胞肺癌(NSCLC)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表达的价值。方法 纳入143例NSCLC患者,其中PD-1阳性30例、阴性113例;按7∶3比例将其分为训练集(n=101)和验证集(n=42),比较PD-1阳性与阴性患者临床资料差异,以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临床因素,构建临床模型;基于CT提取并筛选影像组学特征,建立影像组学模型;结合临床因素及影像组学特征构建CT影像组学列线图,分析各模型评估PD-1表达的效能。结果 针对训练集及验证集,临床模型评估NSCLC PD-1表达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和0.74,影像组学模型的AUC分别为0.89和0.81,CT影像组学列线图的AUC分别为0.92及0.86。DeLong检验结果显示,仅临床模型与CT影像组学列线图评估训练集NSCLC PD-1表达的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7,P=0.01),其余AUC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CT影像组学列线图有助于评估NSCLC PD-1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影像组学 列线图 程序性细胞死亡1受体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组学在宫颈癌异质性分析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9
作者 杨易(综述) 冯峰(审校)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64-568,共5页
宫颈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均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四位,应用影像组学分析宫颈癌异质性是提高宫颈癌疗效最有效和最重要的途径之一。近年来,随着MR功能成像及PET-CT等技术的不断发展,能够无创地从细胞甚至分子层面了解宫颈癌的异质性。... 宫颈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均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四位,应用影像组学分析宫颈癌异质性是提高宫颈癌疗效最有效和最重要的途径之一。近年来,随着MR功能成像及PET-CT等技术的不断发展,能够无创地从细胞甚至分子层面了解宫颈癌的异质性。本文就影像组学在宫颈癌异质性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异质性 影像组学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思妤 冯峰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89-194,共6页
宫颈癌是女性最常见的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女性的生命健康,确定宫颈癌组织学亚型及分期分级等对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 DKI)作为一种无创成像技术已经被广... 宫颈癌是女性最常见的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女性的生命健康,确定宫颈癌组织学亚型及分期分级等对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 DKI)作为一种无创成像技术已经被广泛关注。DKI能反映更真实的水分子微观动力学及微观组织结构,已在宫颈癌分期、分级与疗效评价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将从DKI的基本原理、DKI在宫颈癌中的研究现状及基于DKI图像的影像组学在宫颈癌的应用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宫颈癌临床诊断、个体化治疗方案制订及疗效评估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扩散峰度成像 磁共振成像 诊断 分期分级 疗效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