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PDCA循环法推进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实践
1
作者 汤峥嵘 陈乐 《中国卫生产业》 2024年第7期104-107,共4页
随着医院竞争力的提高,开展临床路径管理的医院逐渐增多,但不同医院的基础条件的不同,使得医院之间开展的临床路径程度以及产生的效果有很大的差异,临床路径的运行效果需要科学有效管理。PDCA循环是近些年应用较为广泛且应用效果较好的... 随着医院竞争力的提高,开展临床路径管理的医院逐渐增多,但不同医院的基础条件的不同,使得医院之间开展的临床路径程度以及产生的效果有很大的差异,临床路径的运行效果需要科学有效管理。PDCA循环是近些年应用较为广泛且应用效果较好的质量管理模式,在提高医院的病例入径率、完成率方面效果较好,可以应用于医院的某一科室或某一病种,还可以应用于全医院临床路径覆盖率、入径率和完成率等指标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路径 PDCA循环 医院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在乳腺肿瘤良恶性鉴别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
作者 王晓燕 陈偲 +1 位作者 朱静 张晓懿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11期67-69,共3页
目的:评估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在乳腺肿瘤良恶性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3年1月—2025年1月南通大学附属常熟医院收治的乳腺肿瘤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实施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将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估细针吸取... 目的:评估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在乳腺肿瘤良恶性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3年1月—2025年1月南通大学附属常熟医院收治的乳腺肿瘤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实施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将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估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诊断乳腺肿瘤良恶性的效能。结果:100例乳腺肿瘤患者经手术病理检查检出乳腺癌64例、乳腺良性肿瘤36例,经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检出乳腺癌62例、乳腺良性肿瘤38例;两种检查鉴别乳腺肿瘤良恶性的一致性较高(Kappa=0.823,P=0.015)。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为78.13%(50/64),特异度为66.67%(24/36),准确度为74.00%(74/100),阴性预测值为63.16%(24/38),阳性预测值为80.65%(50/62)。结论: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操作、简单、快速、安全,在乳腺肿瘤良恶性鉴别中的应用价值较高,能准确区别恶性肿瘤与良性病变,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 乳腺肿瘤 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区正向离焦设计镜片和角膜塑形镜与单焦点镜片的近视控制效果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朱伟根 陈海英 +2 位作者 陈洁 陈可 项晓丽 《临床眼科杂志》 2025年第1期39-43,共5页
目的 比较单焦点镜片、多区正向离焦设计镜片和角膜塑形镜对常熟地区青少年近视患者的近视控制效果。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于南通大学附属常熟医院眼科视光中心就诊患者217例(434只眼),根据近视矫正方式分为三... 目的 比较单焦点镜片、多区正向离焦设计镜片和角膜塑形镜对常熟地区青少年近视患者的近视控制效果。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于南通大学附属常熟医院眼科视光中心就诊患者217例(434只眼),根据近视矫正方式分为三组:单焦点镜片为SV组(74例,148只眼),多区正向离焦设计镜片为DIMS组(101例,202只眼),角膜塑形镜为OK镜组(42例,84只眼)。记录3组间戴镜前、戴镜后3个月、6个月后的屈光度(等效球镜度)、眼轴长度等数据并分析,评估不同矫正镜片近视控制效果的有效性。结果 三组近视患者戴镜后3个月、6个月时眼轴增长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2,P <0.0001)。SV组近视患者的初诊、戴镜后3个月、6个月的眼轴长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1);与初诊时相比,SV组近视患者戴镜后3个月、6个月时的眼轴增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4,P <0.0001);与戴镜后3个月相比,SV组近视患者戴镜后6个月时的眼轴增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DIMS组患者眼轴长度与初诊时相比,戴镜后3个月、6个月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01,P <0.0001)。与戴镜后3个月相比,6个月时的眼轴长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与SV组相比,DIMS组戴镜后3个月、6个月时眼轴增长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460,P=0.014;Z=-3.836,P<0.0001)。OK镜组与初诊时相比,戴镜后3个月、6个月时的眼轴长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30,P=0.063);与DIMS组相比,OK镜组戴镜后6个月时眼轴增长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V组和DIMS组在戴镜后6个月等效球镜度变化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多区正向光学离焦镜片和角膜塑形镜均能有效延缓眼轴增长,控制常熟地区青少年近视进展。角膜塑形镜的近视控制效果优于多区正向离焦设计镜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眼轴 等效球镜度 多区正向离焦设计镜片 角膜塑形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调上皮内膜蛋白1抑制胶质母细胞瘤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实验研究
4
作者 王君祥 龚铭杰 +1 位作者 孙成法 邵琦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3期12-15,共4页
目的研究下调上皮内膜蛋白1(EMP1)对胶质母细胞瘤U251与U87细胞系增殖、侵袭、迁移、凋亡及U87细胞系荷瘤小鼠肿瘤体积及免疫组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siRNA干扰技术下调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U87与U251中EMP1的表达。RT-qPCR和Western blo... 目的研究下调上皮内膜蛋白1(EMP1)对胶质母细胞瘤U251与U87细胞系增殖、侵袭、迁移、凋亡及U87细胞系荷瘤小鼠肿瘤体积及免疫组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siRNA干扰技术下调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U87与U251中EMP1的表达。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EMP1mRNA和蛋白的表达;CCK8和Transwell实验检测EMP1下调后肿瘤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EMP1下调后肿瘤细胞凋亡表达水平;构建U87细胞系裸鼠荷瘤模型,免疫组化法检测Ki-67和MMP2的表达。结果RT-q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iRNA-EMP1导致EMP1的表达降低(P<0.05),CCK8和Transewll实验显示下调EMP1后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被显著抑制(P<0.05);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下调EMP1后肿瘤细胞的凋亡能力明显增强(P<0.05);U87细胞系裸鼠荷瘤模型中下调EMP1后肿瘤细胞生长延缓,Ki-67及MMP2的表达降低。结论EMP1的表达下调可以抑制胶质母细胞瘤的增殖、迁移及侵袭,促进凋亡,延缓荷瘤小鼠肿瘤的生长与侵袭,从而抑制胶质母细胞瘤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内膜蛋白1 胶质母细胞瘤 siRNA干扰技术 恶性生物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亮氨酸α2糖蛋白-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5
作者 朱金莲 陈明 +4 位作者 胥健 石凤玲 顾玉兰 宛传丹 魏炜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34期83-86,共4页
目的探讨富亮氨酸α2糖蛋白-1(LRG1)在结直肠癌(CRC)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168例CRC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RC组织中LRG1表达,分析LRG1表达与患者临床资料间的相关性。Kaplan-Meier法、Cox回归模型分析LRG1表达对患者预... 目的探讨富亮氨酸α2糖蛋白-1(LRG1)在结直肠癌(CRC)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168例CRC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RC组织中LRG1表达,分析LRG1表达与患者临床资料间的相关性。Kaplan-Meier法、Cox回归模型分析LRG1表达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71例CRC患者癌组织中LRG1表达为阴性,47例为弱阳性,50例为强阳性。LRG1表达与CRC患者的TNM分期、是否发生远处转移及Ki-67表达相关(P均<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及LRG1表达均为影响CRC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总生存时间(OS)的因素(P均<0.05),LRG1表达阴性CRC患者PFS、OS均优于弱阳性、强阳性者(P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TNM分期、LRG1表达为影响CRC患者PFS、OS的独立因素(P均<0.05)。结论CRC患者癌组织中LRG1呈异常表达,LRG1表达与细胞侵袭、转移相关,是影响CRC预后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富亮氨酸α2糖蛋白-1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卓斯汀鼻喷剂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效果
6
作者 王晨旭 蒋瑜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33期26-28,共3页
目的:探究氮卓斯汀鼻喷剂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21年12月—2023年12月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5例过敏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3)采用氮卓斯汀鼻喷剂治疗,试验组(n=32)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地氯... 目的:探究氮卓斯汀鼻喷剂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21年12月—2023年12月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5例过敏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3)采用氮卓斯汀鼻喷剂治疗,试验组(n=32)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地氯雷他定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鼻痒、鼻塞、打喷嚏、流涕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CD4^(+)、CD3^(+)、CD4^(+)/CD8^(+)水平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CD4^(+)、CD3^(+)、CD4^(+)/CD8^(+)水平上升,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氮卓斯汀鼻喷剂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效果良好,可有效减轻患者症状,提高患者免疫功能,且治疗安全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卓斯汀鼻喷剂 地氯雷他定 过敏性鼻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抗氧化和炎症因子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7
作者 王欢 沈婷 +1 位作者 孔颖宏 居悦俊 《临床荟萃》 CAS 2024年第11期984-988,共5页
目的观察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DNB)患者的抗氧化和炎症因子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常熟内分泌科就诊的321例女性糖尿病(DM)患者,分成DNB组及DM组。通过倾向性评分后按1∶3匹配,分析匹配后... 目的观察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DNB)患者的抗氧化和炎症因子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常熟内分泌科就诊的321例女性糖尿病(DM)患者,分成DNB组及DM组。通过倾向性评分后按1∶3匹配,分析匹配后两组血浆抗氧化和炎症因子水平。将P<0.1的因素作为因变量建立logistic回归方程,并构建列线图进行DNB风险预测;同时将倾向性评分未匹配样本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还原酶(GR)数据进行外部验证。结果两组匹配前在病程、体重指数、合并高血压、糖化血红蛋白、肌酐、总胆固醇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基线数据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基线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匹配后DNB组TNF-α[(47.75±13.04)ng/L]与匹配后DM组[(43.18±10.25)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L-6[(15.45±5.78)vs(13.91±4.62)n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SOD[(56.33±6.53)vs(58.75±7.63)ng/ml]及GR[(73.93±17.53)vs(82.18±23.65)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NF-α、IL-6及GR是DM患者发生DNB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回归方程的拟合度R 2=0.158,F=4,P=0.0006。纳入未匹配样本的数据进行外部验证显示受试者工作特征=0.795,P<0.01。结论DNB患者的血浆抗氧化因子水平下降,炎症因子水平显著上升,其中TNF-α、IL-6及GR是DNB的危险因素,抗氧化及炎症因子建立的预测模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区分出DN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 神经原性 糖尿病并发症 抗氧化因子 炎症因子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级药学服务在糖尿病患者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8
作者 陈雪锋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7期99-101,共3页
目的:分析分级药学服务在糖尿病患者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时间为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研究对象为南通大学附属常熟医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92例。通过抽签方式将患者分为参考组(46例,给予普通药学服务)与分级组(46例,给予分级... 目的:分析分级药学服务在糖尿病患者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时间为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研究对象为南通大学附属常熟医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92例。通过抽签方式将患者分为参考组(46例,给予普通药学服务)与分级组(46例,给予分级药学服务+普通药学服务),比较两组的血糖控制情况、用药依从性、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用药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及满意度。结果:干预后,分级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_(1)c)水平均显著低于参考组(P<0.05)。分级组用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参考组(P<0.05)。分级组的糖尿病知识、用药安全知识、急救知识掌握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参考组(P<0.05)。分级组用药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参考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参考组(P<0.05)。结论:分级药学服务可以显著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和健康知识掌握度,改善血糖,降低用药风险事件发生率,且患者在用药期间对医院的药学服务更加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级药学服务 糖尿病 血糖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查前禁食对口服荧光素共焦激光眼底血管造影的影响
9
作者 管映红 李健 +1 位作者 俞晶晶 项晓丽 《临床眼科杂志》 2023年第4期311-314,共4页
目的探讨检查前禁食对口服荧光素共焦激光眼底血管造影(Oral FA)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06月行Oral FA检查的患者59例。其中检查前禁食的患者26例,检查前未禁食的患者33例;观察两组最早显影时间、不良反应情... 目的探讨检查前禁食对口服荧光素共焦激光眼底血管造影(Oral FA)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06月行Oral FA检查的患者59例。其中检查前禁食的患者26例,检查前未禁食的患者33例;观察两组最早显影时间、不良反应情况;2位高年资眼底病医师独立读片并对图像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和体重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725;P=0.101;P=0.396)。所有患者口服荧光素钠1.0 g后均未出现不良反应;检查前禁食组口服荧光素钠眼底血管最早显影时间平均(10.56±4.78)min,与非禁食组(18.22±3.51)min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禁食组图像质量分级优于非禁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P=0.020)。禁食、体重和性别对Oral FA最早显影时间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7;P=0.019)。结论检查前禁食可以缩短Oral FA最早显影时间,并可提供更好的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底血管造影 荧光素钠 禁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在高血压性脑出血偏瘫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7
10
作者 周妹芳 吴晨 赵艺卉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3年第8期91-93,共3页
目的对高血压性脑出血偏瘫患者应用早期肢体康复训练护理,观察其应用价值及对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与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的影响。方法从江苏省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偏... 目的对高血压性脑出血偏瘫患者应用早期肢体康复训练护理,观察其应用价值及对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与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的影响。方法从江苏省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偏瘫患者中选取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2组均接受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并观察患者的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应用情况及效果。结果与护理前比较,2组在护理1个月和3个月后的NIHSS均降低,ADL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评分均升高,一氧化氮(NO)水平均升高,内皮素(ET)水平均下降;观察组的上述指标均较同期对照组更优,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早期肢体康复训练有助于改善高血压性脑出血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其血管内皮功能和肢体功能障碍状况,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脑出血 偏瘫 早期肢体康复训练 神经功能 肢体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蛋白酶抑制剂预防胆总管结石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江虹 黄国进 +1 位作者 成翠娥 虞艳 《中国内镜杂志》 2023年第9期70-75,共6页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和奥曲肽预防胆总管结石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1年4月该院收治的116例择期行ERCP的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8...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和奥曲肽预防胆总管结石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1年4月该院收治的116例择期行ERCP的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8例。观察组使用生长抑素治疗,对照组使用奥曲肽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发生情况,检测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和24 h血淀粉酶水平,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24和48 h的疼痛程度,记录两组患者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胰腺炎发生率、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术前、术后3和24 h血淀粉酶水平、术后3、24和48 h的VAS、住院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长抑素和奥曲肽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疗效相当,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临床可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采取不同的用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胰腺炎 生长抑素 奥曲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eb of Science对2003—2022年围手术期穴位刺激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
12
作者 崔鸳鸳 徐方胜 张飞娥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21期84-88,共5页
目的 通过分析2003—2022年围手术期穴位刺激的研究现状,揭示该领域的研究前沿和研究热点。方法 检索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收录的2003—2022年围手术期穴位刺激的相关文献作为数据源,利用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绘制合作网络... 目的 通过分析2003—2022年围手术期穴位刺激的研究现状,揭示该领域的研究前沿和研究热点。方法 检索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收录的2003—2022年围手术期穴位刺激的相关文献作为数据源,利用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绘制合作网络、共被引网络和共现网络并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1792篇,年发文量整体呈增长态势,并于2018年后开始激增;共被引聚类分析提示近年来的研究前沿主要集中于术后疼痛和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2018—2022年频率突增的关键词包括系统综述、术后肠梗阻、疼痛缓解等。结论 围手术期穴位刺激研究已经初具规模,但国际影响力不足,仍需加强国际合作,对原理问题深入挖掘。未来的关注重点可能会集中在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和加速术后康复等相关研究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刺激 围手术期 CiteSpace 镇痛 加速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