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肠神经节发育异常症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沈无名 吴湘如 +4 位作者 殷敏智 马靖 梁鑫 施诚仁 张忠德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12-315,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巨结肠(HD)、肠神经元性发育异常症(IND)和肠神经节减少症(IH)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38例肠神经节发育异常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和病理切片,比较其发病年龄、性别、病变累及肠段和预后等的差异。结果 238例...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巨结肠(HD)、肠神经元性发育异常症(IND)和肠神经节减少症(IH)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38例肠神经节发育异常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和病理切片,比较其发病年龄、性别、病变累及肠段和预后等的差异。结果 238例患儿中,138例(58.0%)由直肠黏膜活检明确诊断。其中单纯HD122例,中位确诊年龄9个月,男女比为4.3︰1,均未累及全结肠;单纯IND 45例,中位确诊年龄14个月,男女比为1.05︰1,33.3%累及全结肠;单纯IH 2例,分别为12、18岁的男性,全部累及全结肠;HD合并IND 59例,中位年龄13个月,男女比5.56︰1,16.9%累及全结肠;HD合并IH 10例,中位年龄为11.5个月,全部为男性,80.0%累及全结肠。五组患儿诊断时年龄、男女性别比、累及全结肠比例以及患儿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直肠黏膜活检是诊断儿童肠神经节发育异常症的主要方法。HD发生率较高,病情较轻,预后好;单纯IH和HD合并IH发生率最低,病情最重,预后最差;单纯IND和HD合并IND居于前两组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巨结肠 肠神经元性发育异常症 肠神经节减少症 病理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股骨近端骨病变的病种分布及影像学表现探讨 被引量:2
2
作者 高志鹏 林刚 鞠黎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4期374-379,共6页
目的探讨儿童股骨近端骨病变的病种分布、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儿童股骨近端骨病变的临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收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于2012年2月至2020年5月期间经手术及病理学检查证实的82例股骨近端骨病变患儿临... 目的探讨儿童股骨近端骨病变的病种分布、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儿童股骨近端骨病变的临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收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于2012年2月至2020年5月期间经手术及病理学检查证实的82例股骨近端骨病变患儿临床资料,对其病种分布、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82例患儿中,男童55例,女童27例;年龄(7.8±3.5)岁(1个月17天至13岁9个月)。病变部位:左侧39例,右侧43例。首发症状为髋部疼痛31例,下肢跛行24例,下肢拒动3例,髋部疼痛伴发热2例,双下肢粗细不等1例,无痛性包块1例,20例为外伤后摄片发现。影像学表现均为股骨近端不同形态骨病变。病理诊断:单纯性骨囊肿30例,纤维结构不良20例,慢性骨髓炎11例,骨样骨瘤7例,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5例,软骨母细胞瘤3例,非骨化性纤维瘤2例,骨软骨瘤2例,内生软骨瘤1例,骨卡波西型血管内皮细胞瘤1例。结论儿童股骨近端骨病变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病种较多,良性骨病变占比较大,其中以囊性病变居多。儿童出现不明原因髋部疼痛或下肢跛行,应及时拍摄骨盆DR,必要时行CT及MRI检查,以帮助诊断;病理检查是明确诊断的最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病理学 放射摄影影像解释 计算机辅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罕见复杂型肘关节脱位1例 被引量:1
3
作者 高志鹏 鞠黎 +1 位作者 徐梦秋 林刚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8期795-797,共3页
儿童肘关节周围韧带的强度大于骨质,肘部创伤易导致肘部骨折,而发生肘关节脱位相对较少。其中单纯导致韧带损伤的肘关节脱位称为单纯性脱位,合并相关骨折的脱位称为复杂性脱位,与单纯性脱位相比,复杂性肘关节脱位引起肘关节继发性不稳... 儿童肘关节周围韧带的强度大于骨质,肘部创伤易导致肘部骨折,而发生肘关节脱位相对较少。其中单纯导致韧带损伤的肘关节脱位称为单纯性脱位,合并相关骨折的脱位称为复杂性脱位,与单纯性脱位相比,复杂性肘关节脱位引起肘关节继发性不稳定、创伤后关节炎以及关节功能受限的风险较高。本文介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例肘关节脱位合并肱骨内外上髁撕脱骨折患儿诊治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脱位 肱骨内上髁骨折 肱骨外上髁骨折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耻骨骨病变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4
作者 高志鹏 鞠黎 +1 位作者 徐梦秋 林刚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6期563-568,共6页
目的初步探讨儿童耻骨骨病变的临床表现以及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儿童耻骨骨病变的临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20年5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经手术及病理检查确诊的10例耻骨骨病变患儿临床资料,收集患儿临床表现... 目的初步探讨儿童耻骨骨病变的临床表现以及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儿童耻骨骨病变的临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20年5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经手术及病理检查确诊的10例耻骨骨病变患儿临床资料,收集患儿临床表现、病种分布及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0例患儿中男、女各5例;病变累及左、右侧耻骨各5例;年龄4岁4个月至15岁(平均年龄10岁7个月)。初诊时表现为腹股沟疼痛伴跛行8例,腹股沟疼痛伴发热1例,体检摄片发现1例。8例行X线检查,10例行CT检查(其中7例同时行MRI检查)。术后病理结果: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4例,纤维结构不良2例,慢性骨髓炎、骨结核、骨软骨瘤及单纯性骨囊肿各1例。结论儿童耻骨骨病变临床少见,病变类型及影像学表现多样;单纯依靠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诊断较为困难,确诊需依赖病理检查,病理上多为良性病变,恶性病变少见;手术治疗通常能获得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耻骨 骨疾病 病理生理学 治疗结果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白介素-8和弹性蛋白酶在急性毛细支气管炎发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14
5
作者 易阳 周国平 +6 位作者 钟闻燕 钱金强 李春华 郭宁 熊建新 涂国华 姚圣连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8-151,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毛支)患儿气道中中性粒细胞、白介素8(IL-8)和弹性蛋白酶(NE)在发病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2006年11月至2007年4月常州儿童医院诊断为急性毛支的41例患儿和对照组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急性毛支根据入院lowell... 目的探讨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毛支)患儿气道中中性粒细胞、白介素8(IL-8)和弹性蛋白酶(NE)在发病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2006年11月至2007年4月常州儿童医院诊断为急性毛支的41例患儿和对照组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急性毛支根据入院lowell评分为重度组(≥10分,10例)和轻度组(<10分,31例),所有毛支患儿在急性期和恢复期以及对照组进行诱导痰的细胞分类检查和ELISA方法检测IL-8和弹性蛋白酶。结果急性毛支患儿诱导痰细胞中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急性发作期诱导痰中性粒细胞数明显高于缓解期和对照组,毛支患儿缓解期中性粒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急性毛支患儿诱导痰中IL-8、弹性蛋白酶浓度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升高(P均<0.01)。结论中性粒细胞在急性毛支发病中扮演重要角色,IL-8趋化中性粒细胞聚集于气道,中性粒细胞产生和释放弹性蛋白酶,三者相互影响,共同参与急性毛支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毛细支气管炎 诱导痰 白介素-8 弹性蛋白酶 中性粒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在呼吸道合胞病毒性毛细支气管炎中的作用和意义 被引量:21
6
作者 易阳 钟闻燕 +4 位作者 熊建新 钱金强 虞斌 涂国华 姚圣连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6-138,共3页
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毛支)患儿血、痰中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的临床意义。方法对象为轻、中度毛支患儿22例和重度毛支患儿11例,选择无喘息病毒性肺炎1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 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毛支)患儿血、痰中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的临床意义。方法对象为轻、中度毛支患儿22例和重度毛支患儿11例,选择无喘息病毒性肺炎1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各组患儿血清和痰中Eotaxin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急性期轻、中度毛支组和重度毛支组血清、痰Eotaxin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恢复期轻、中度毛支组和重度毛支组血清Eotaxin水平高于对照组。轻、中度毛支组和重度毛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SV毛支患儿血和痰液中Eotaxin增高,Eotaxin在毛支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毛细支气管炎 呼吸道合胞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毒性毛细支气管炎的预防和治疗进展 被引量:16
7
作者 易阳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94-498,共5页
病毒性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是引起婴幼儿喘息的最常见的疾病,与婴幼儿反复喘息和哮喘有密切关系。有关病毒性毛细支气管炎的预防和治疗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临床对病毒性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方法多样,但疗... 病毒性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是引起婴幼儿喘息的最常见的疾病,与婴幼儿反复喘息和哮喘有密切关系。有关病毒性毛细支气管炎的预防和治疗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临床对病毒性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方法多样,但疗效多不肯定。文章就近年来对病毒性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和预防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毛细支气管炎 婴幼儿 预防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特发性胃扭转治疗38例报告 被引量:3
8
作者 陈鑑惺 袁捷 +1 位作者 谷兴琳 姜子菲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343-1344,共2页
新生儿如超越生理范围的胃扭转.而且不伴有作为胃扭转诱因的横膈异常者,称为新生儿特发性胃扭转。文献报道临床病例较少。南通大学附属常州市儿童医院自2002年1月~2007年11月共收治本病38例,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新生儿 胃扭转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套环引流术治疗小儿体表脓肿的疗效分析
9
作者 包景峰 孙海亮 +1 位作者 壮文军 施峥嵘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12期1140-1144,共5页
目的本文旨在介绍一种治疗小儿体表脓肿的新方法——套环引流术,并与传统脓肿切开引流术的疗效进行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通大学附属常州市儿童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接受手术治疗的63例单纯体表脓肿患者资料,其中男性38例,女性25例... 目的本文旨在介绍一种治疗小儿体表脓肿的新方法——套环引流术,并与传统脓肿切开引流术的疗效进行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通大学附属常州市儿童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接受手术治疗的63例单纯体表脓肿患者资料,其中男性38例,女性25例;其中33例采用传统脓肿切开引流术(传统切开引流组),30例采用套环引流术(套环引流组),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愈合时间、复发率、伤口长度及术后换药次数等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3例均为单纯体表脓肿,无其它合并症。脓肿位置分布情况:头颈部16例,四肢20例,躯干部18例,臀部9例。套环引流术组手术时间(8±2)min,中位愈合时间12 d,复发率0%(0/30),伤口长度(4±1.5)mm,术后疼痛评分为(3±0.8)分;传统切开引流组手术时间(7±2.5)min,中位愈合时间13 d,复发率9%(3/33),伤口长度(21±4.5)mm,术后疼痛评分为(8±0.6)分。两组术后愈合时间、伤口长度和疼痛程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套环引流术治疗小儿体表脓肿具有伤口美观、术后疼痛轻、操作及术后护理简便等优点,且疗效满意,可一定程度上替代传统的脓肿切开引流手术,值得在小儿外科领域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表脓肿 传统切开引流 套环引流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