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胸腰椎骨折三种不同内固定方式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
28
1
作者
朱立帆
曾金才
+4 位作者
朱晓东
蒋富贵
沈鹏程
翁峰标
徐浩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93-898,共6页
目的:对比后路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中,传统短节段内固定、短节段内固定结合伤椎椎体成形术及经伤椎置钉三种不同内固定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87例胸腰椎单节段骨折患者,其中30例行...
目的:对比后路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中,传统短节段内固定、短节段内固定结合伤椎椎体成形术及经伤椎置钉三种不同内固定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87例胸腰椎单节段骨折患者,其中30例行传统短节段内固定(A组),25例行短节段内固定结合伤椎椎体成形术(B组),32例行经伤椎置钉内固定(C组)。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测量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的伤椎前缘高度比值(AVH)、区域后凸角(LKA)等影像学指标,在末次随访时观测CT矢状位及横断位上伤椎骨缺损程度及位置,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汉化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腰背痛症状等。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平均15.5±2.3个月(13~21个月)。三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B组的手术时间比A、C两组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三组术前、术后AVH、LKA无统计学差异(19〉0.05),而末次随访时在AVH、LKA及汉化ODI评分等方面,A组均比B组、C组差(P〈0.05),B、C两组比较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三组患者CT显示伤椎骨缺损在矢状面上主要位于椎体上1/3中部,在横断面上主要位于前柱的中央前缘部。A、B、C三组末次随访伤椎骨缺损程度分别为(18.6±7.3)%、(11.8±4.3)%、(8.4±2.1)%,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B、C两组无一例出现断钉断棒等现象,而A组则有3例断钉。结论:在后路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中,与传统短节段内固定相比,结合椎体成形术或经伤椎置钉均能有效维持矫正效果、重建椎体高度及减少内固定并发症,两者临床疗效相当;但经伤椎置钉固定因操作简单、安全,并能进一步有效降低伤椎骨缺损程度,更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短节段内固定
经伤椎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胸腰椎骨折三种不同内固定方式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
28
1
作者
朱立帆
曾金才
朱晓东
蒋富贵
沈鹏程
翁峰标
徐浩
机构
南通大学附属吴江医院骨科
出处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93-898,共6页
基金
苏州市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SYS201401)
文摘
目的:对比后路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中,传统短节段内固定、短节段内固定结合伤椎椎体成形术及经伤椎置钉三种不同内固定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87例胸腰椎单节段骨折患者,其中30例行传统短节段内固定(A组),25例行短节段内固定结合伤椎椎体成形术(B组),32例行经伤椎置钉内固定(C组)。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测量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的伤椎前缘高度比值(AVH)、区域后凸角(LKA)等影像学指标,在末次随访时观测CT矢状位及横断位上伤椎骨缺损程度及位置,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汉化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腰背痛症状等。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平均15.5±2.3个月(13~21个月)。三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B组的手术时间比A、C两组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三组术前、术后AVH、LKA无统计学差异(19〉0.05),而末次随访时在AVH、LKA及汉化ODI评分等方面,A组均比B组、C组差(P〈0.05),B、C两组比较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三组患者CT显示伤椎骨缺损在矢状面上主要位于椎体上1/3中部,在横断面上主要位于前柱的中央前缘部。A、B、C三组末次随访伤椎骨缺损程度分别为(18.6±7.3)%、(11.8±4.3)%、(8.4±2.1)%,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B、C两组无一例出现断钉断棒等现象,而A组则有3例断钉。结论:在后路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中,与传统短节段内固定相比,结合椎体成形术或经伤椎置钉均能有效维持矫正效果、重建椎体高度及减少内固定并发症,两者临床疗效相当;但经伤椎置钉固定因操作简单、安全,并能进一步有效降低伤椎骨缺损程度,更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短节段内固定
经伤椎固定
Keywords
Thoracolumbar fractures
Short-segmental fixation
Intermediate screws
分类号
R683.2 [医药卫生—骨科学]
R687.3 [医药卫生—骨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胸腰椎骨折三种不同内固定方式的疗效比较
朱立帆
曾金才
朱晓东
蒋富贵
沈鹏程
翁峰标
徐浩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2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