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腰椎骨折三种不同内固定方式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8
1
作者 朱立帆 曾金才 +4 位作者 朱晓东 蒋富贵 沈鹏程 翁峰标 徐浩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93-898,共6页
目的:对比后路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中,传统短节段内固定、短节段内固定结合伤椎椎体成形术及经伤椎置钉三种不同内固定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87例胸腰椎单节段骨折患者,其中30例行... 目的:对比后路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中,传统短节段内固定、短节段内固定结合伤椎椎体成形术及经伤椎置钉三种不同内固定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87例胸腰椎单节段骨折患者,其中30例行传统短节段内固定(A组),25例行短节段内固定结合伤椎椎体成形术(B组),32例行经伤椎置钉内固定(C组)。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测量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的伤椎前缘高度比值(AVH)、区域后凸角(LKA)等影像学指标,在末次随访时观测CT矢状位及横断位上伤椎骨缺损程度及位置,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汉化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腰背痛症状等。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平均15.5±2.3个月(13~21个月)。三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B组的手术时间比A、C两组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三组术前、术后AVH、LKA无统计学差异(19〉0.05),而末次随访时在AVH、LKA及汉化ODI评分等方面,A组均比B组、C组差(P〈0.05),B、C两组比较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三组患者CT显示伤椎骨缺损在矢状面上主要位于椎体上1/3中部,在横断面上主要位于前柱的中央前缘部。A、B、C三组末次随访伤椎骨缺损程度分别为(18.6±7.3)%、(11.8±4.3)%、(8.4±2.1)%,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B、C两组无一例出现断钉断棒等现象,而A组则有3例断钉。结论:在后路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中,与传统短节段内固定相比,结合椎体成形术或经伤椎置钉均能有效维持矫正效果、重建椎体高度及减少内固定并发症,两者临床疗效相当;但经伤椎置钉固定因操作简单、安全,并能进一步有效降低伤椎骨缺损程度,更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短节段内固定 经伤椎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替卡韦长疗程后联合或序贯IFN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与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高胜利 赵刚 +7 位作者 徐密琴 沈燕 俞净 叶杨 何丽华 金文娟 孙桂英 钮志林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68-271,共4页
目的探讨经恩替卡韦(ETV)长期治疗,有效抑制HBV DNA后,采取序贯或联合IFNα治疗与单用ETV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比较。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5年12月南通大学附属吴江医院门诊和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7例,所有患者已经ETV抗病毒治疗3年... 目的探讨经恩替卡韦(ETV)长期治疗,有效抑制HBV DNA后,采取序贯或联合IFNα治疗与单用ETV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比较。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5年12月南通大学附属吴江医院门诊和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7例,所有患者已经ETV抗病毒治疗3年或以上,HBV DNA阴性,无IFN治疗禁忌证,将纳入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9例。对照组:继续ETV治疗;序贯组:更换为IFNα序贯治疗;联合组:联合IFNα治疗。检测治疗0、12、24、36、48周时血清HBV DNA、HBV血清标志物、血常规、肝功能,观察治疗情况,记录结果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Scheffe检验。结果无退出研究病例,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序贯组有1例24周后出现了病毒反弹,但无临床症状,肝功能各项生化指标正常。治疗结束时,序贯组和联合组HBsAg下降的绝对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01);序贯组和联合组各有2例出现了HBsAg的阴转,阴转率22%;对照组未出现HBsAg的阴转病例。结论 ETV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后的IFNα序贯或联合治疗可能是安全的,HBsAg下降水平优于ETV单药治疗,少数患者出现临床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 恩替卡韦 干扰素Α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367例 被引量:26
3
作者 沈根海 吴国良 +3 位作者 王刚 李斌 戴玮 高泉根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677-1679,共3页
目的:总结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TEP)的临床经验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0月至2013年12月采用TEP治疗成人腹股沟疝36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67例患者共行423侧TEP术,1例中转行经腹腹膜前腹腔镜疝修补术(TAPP)。手术... 目的:总结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TEP)的临床经验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0月至2013年12月采用TEP治疗成人腹股沟疝36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67例患者共行423侧TEP术,1例中转行经腹腹膜前腹腔镜疝修补术(TAPP)。手术时间(48±25)min;268例放置闭式引流管;术后住院(4.5±1.5)d;术后血清肿12例;随访3~87个月,复发3例。结论:TEP手术安全可靠,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对有丰富腹腔镜手术经验的外科医师,TEP是首选和主要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疝 腹腔镜 全腹膜外疝修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折麦布联合瑞舒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血脂和高敏C反应蛋白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的作用 被引量:7
4
作者 徐元 徐志宏 +2 位作者 吴燕华 刘源 刘春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317-321,共5页
目的观察依折麦布联合瑞舒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的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等指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随机分为10 mg他汀组(瑞舒伐他汀10 mg/d,30例),20 mg他汀组(瑞舒伐他汀20 mg/d,27... 目的观察依折麦布联合瑞舒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的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等指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随机分为10 mg他汀组(瑞舒伐他汀10 mg/d,30例),20 mg他汀组(瑞舒伐他汀20 mg/d,27例)和联合组(依折麦布10 mg/d,瑞舒伐他汀10 mg/d,29例),共给药治疗16周。比较治疗前后以及不同组别的血脂、hs-CRP、vWF、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肌酸激酶(CK)的变化。结果①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各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胆固醇(TC)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治疗16周后,20 mg他汀组和联合组LDL-C、TC、hs-CRP和vWF水平均低于10 mg他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治疗期间,三组均无因不良反应而停药病例。治疗16周后,ALT、AST、CK组间比较和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折麦布联合瑞舒伐他汀比单用10 mg瑞舒伐他汀具有更好的降低LDL-C和TC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脂蛋白类 LDL C反应蛋白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依折麦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梭形细胞/多形性脂肪瘤8例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7
5
作者 展瑞 赵光明 +1 位作者 郭凌川 干文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95-298,共4页
目的探讨梭形细胞脂肪瘤/多形性脂肪瘤(spindle cell lipoma/plemorphic lipoma,SCL/PL)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结合HE和免疫组化染色对8例SCL/PL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镜下主要由增生的梭形细胞、成熟脂... 目的探讨梭形细胞脂肪瘤/多形性脂肪瘤(spindle cell lipoma/plemorphic lipoma,SCL/PL)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结合HE和免疫组化染色对8例SCL/PL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镜下主要由增生的梭形细胞、成熟脂肪细胞和多少不等的绳索样胶原纤维组成,间质黏液变性,PL还可见特征性的大花环状的多核巨细胞。肿瘤细胞表达vimentin和CD34,Ki-67增殖指数约2%。术后随访3~74个月,均未见复发或转移。结论 SCL/PL是一种良性脂肪瘤的特殊亚型,治疗首选手术切除,预后良好,因此其诊断及鉴别诊断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瘤 梭形细胞 多形性 免疫组织化学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脏硬度和体积预测肝细胞癌患者肝切除术后发生肝功能衰竭的价值 被引量:4
6
作者 陈皓 马俊永 +1 位作者 钱利强 尹国文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725-2729,共5页
目的评估脾脏硬度(SS)和脾脏体积(SV)在肝细胞癌(HCC)患者接受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PHLF)中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5月-2019年2月于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和第二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接受肝切除术的HCC患者的临床数据。所有患者术前测... 目的评估脾脏硬度(SS)和脾脏体积(SV)在肝细胞癌(HCC)患者接受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PHLF)中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5月-2019年2月于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和第二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接受肝切除术的HCC患者的临床数据。所有患者术前测量SS、肝脏硬度(LS)、SV、剩余残肝体积(FRLV)和炎症指标等。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SS与LS、SV的相关性;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PHLF发生的影响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SS、SV/FRLV和入肝血流阻断(HIO)的临床价值,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最终纳入148例HCC患者,其中21例(14.2%)发生PHLF。根据术后病理报告,73例(49.3%)患者发现肝硬化。肝硬化与非肝硬化患者比较,SV、LS、S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3.610、6.952、20.580,P值均<0.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S与LS、SV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50、0.453,P值分别为0.002、0.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肝硬化、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LS、SS、SV/FRLV、手术时间、是否输血、HIO时间均与PHLF的发生有关(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V/FRLV[风险比(HR)=26.564,95%可信区间(95%CI):1.611~422.541,P<0.001]、SS(HR=1.018,95%CI:1.014~1.154,P=0.008)和HIO时间(HR=1.045,95%CI:1.012~1.084,P=0.002)是PHL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V/FRLV预测PHLF的AUC为0.867(95%CI:0.755~0.926,P<0.001),敏感度为0.783,特异度为0.919;SS预测PHLF的AUC为0.856(95%CI:0.715~0.984,P<0.001),敏感度为0.673,特异度为0.862;HIO预测PHLF的AUC为0.694(95%CI:0.542~0.862,P=0.003),敏感度为0.696,特异度为0.741。结论SS与SV/FRLV有助于预测HCC患者PHLF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脾脏硬度 脾脏体积 肝切除术 肝功能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血浆胃动素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43
7
作者 徐保芹 王洁 +4 位作者 张超 韩兰 吴丽丽 姚明 曹晖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26-531,共6页
目的腹腔镜手术患者避免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可以加快术后康复。文中旨在观察盐酸右美托咪定(DEX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血浆胃动素及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南通大学附属吴江医院麻醉科80例择期全麻下行妇科腹... 目的腹腔镜手术患者避免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可以加快术后康复。文中旨在观察盐酸右美托咪定(DEX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血浆胃动素及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南通大学附属吴江医院麻醉科80例择期全麻下行妇科腹腔镜下手术的患者。根据静脉自控镇痛(PCIA)药物种类将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术毕40 min前泵注DEX 0.5μg/kg,术后PCIA予DEX 2.5μg/kg+舒芬太尼2.5μg/kg)、对照组(仅术毕前40 min静脉泵注等量的等渗盐水10 min,术后PCIA为舒芬太尼2.5μg/kg),每组40例。分析比较2组拔管前后的呛咳评分、镇静-躁动评分(SAS)评分及术前、术后2 h、24 h、48 h血浆胃动素的浓度、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等情况。结果右美托咪定组拔管前后呛咳评分及S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右美托咪定组术后2 h、24 h血浆胃动素浓度[(391.39±54.49)、(321.96±36.50)pg/mL]较对照组[(478.81±42.94)、(385.64±38.03)pg/mL]显著降低(P<0.05)。右美托咪定组术后2 h、24 h中重度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5.0%、2.5%)较对照组(25.0%、20.0%)明显降低(P<0.05)。右美托咪定组术后寒颤、烦躁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但术后口干及心动过缓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妇科腹腔镜术毕前泵注0.5μg/kg DEX,PCIA小剂量维持,可减少术后血浆胃动素的释放,有效降低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及严重程度,有助于患者早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术后恶心呕吐 不良反应 腹腔镜手术 血浆胃动素 舒芬太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生理性缺血训练在冠心病患者中应用效果 被引量:9
8
作者 陈卫海 许彬 +4 位作者 倪隽 陆晓 顾红美 杭晓英 姜敏辉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20-927,共8页
目的:验证生理性缺血训练在冠心病患者中的有效性,并探讨两种可控性生理性缺血训练方法的差别,为以后的临床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于南通市老年康复医院抽选60例冠心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等长收缩组(20例... 目的:验证生理性缺血训练在冠心病患者中的有效性,并探讨两种可控性生理性缺血训练方法的差别,为以后的临床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于南通市老年康复医院抽选60例冠心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等长收缩组(20例)、袖带加压组(20例)、对照组(20例)。所有入组病例均接受有效的药物常规治疗。其中,等长收缩组:通过握力器诱导上肢肌肉等长收缩,收缩强度为最大等长收缩强度的40%—50%,从而造成肢体骨骼肌短暂可逆的生理性缺血。袖带加压组:通过血压计袖带加压至200mm Hg的压力值压迫上臂主要供血血管,形成骨骼肌暂时可逆的生理性缺血。对照组:除药物治疗外,不接受任何干预。干预的时间跨度3个月,2015年11月—2016年1月。比较干预前后各组患者循环血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lection traction,LVEF)、无氧阈水平变化。结果:干预前,三组患者的VEGF、NO、SBP、DBP、LVEF、无氧阈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经过3个月干预后,等长收缩组、袖带加压组、对照组分别有1、2、2例失访;等长收缩组和袖带加压组患者的VEGF、NO、LVEF、无氧阈均高于对照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相比对照组小幅度降低,并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等长收缩组与袖带加压组患者经3个月干预后的VEGF、NO水平并无明显差异(P>0.05),而等长收缩组患者的LVEF、无氧阈高于袖带加压组患者(P<0.01),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袖带加压组患者(P<0.01)。每次干预过程中,等长收缩组患者的舒张压较干预前升高(P<0.01);收缩压也升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袖带加压组患者干预时较干预前的收缩压、舒张压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等长收缩训练和血压计袖带加压训练均能形成可控性骨骼肌的生理性缺血,经过3个月干预后,冠心病患者循环血中VEGF和NO升高,增加了促进冠脉侧支循环新生的可能性;同时LVEF和无氧阈增加,反映心功能改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所降低;而等长收缩训练组在降压和改善心功能方面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生理性缺血训练 等长收缩训练 袖带加压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