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血管紧张素Ⅱ、血管紧张素(1-7)水平与HBV感染者肝硬化程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
3
1
作者
俞冲
顾玉玲
+1 位作者
李民
顾尔莉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461-2465,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HBV感染者肝硬化患者不同阶段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管紧张素(1-7)[Ang(1-7)]的差异,及其在肝硬化发病过程中的意义。方法前瞻性选取本院2017年3月-2019年3月就诊的HBV感染者86例,分为慢性乙型肝炎(CHB)组(A组,n=25)...
目的探讨慢性HBV感染者肝硬化患者不同阶段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管紧张素(1-7)[Ang(1-7)]的差异,及其在肝硬化发病过程中的意义。方法前瞻性选取本院2017年3月-2019年3月就诊的HBV感染者86例,分为慢性乙型肝炎(CHB)组(A组,n=25)、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组(B组,n=31)及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组(C组,n=30)。应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患者血浆AngⅡ、Ang(1-7)水平,同时采用FibroTouch进行肝脏硬度检测(LSM)。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使用χ^2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血浆AngⅡ、Ang(1-7)水平与LSM值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评价血浆AngⅡ、Ang(1-7)水平与乙型肝炎肝硬化程度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AngⅡ、Ang(1-7)水平、LSM值对乙型肝炎肝硬化的预测价值。结果随肝硬化进展,A、B、C 3组患者病程逐渐延长[(5.2±1.3)年vs(7.8±1.6)年vs(10.1±1.5)年,F=4.266,P=0.002],抗病毒治疗比率逐渐下降[76.00%vs 64.52%vs 53.33%,χ^2=5.544,P=0.001],AngⅡ[(51.01±8.68)pg/ml vs(74.38±10.05)pg/ml vs(102.78±13.22)pg/ml,F=520.26,P<0.001]、AngⅡ/Ang(1-7)[(1.06±0.41)vs(2.32±0.23)vs(5.82±1.24),F=18.860,P<0.001]及FibroTouch LSM值[(6.85±1.26)kPa、(18.25±3.22)kPa、(26.84±7.57)kPa,F=93.260,P<0.001]逐渐升高,而Ang(1-7)[(45.93±10.24)pg/ml vs(31.52±9.62)pg/ml vs(16.55±9.48)pg/ml,F=209.860,P<0.001]则逐渐下降;随着FibroTouch LSM值的升高,AngⅡ、AngⅡ/Ang(1-7)同步升高,呈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623、0.813,P值均<0.01),而Ang(1-7)与FibroTouch肝脏硬度呈负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为-0.677,P<0.01);随肝硬化进展,AngⅡ、AngⅡ/Ang(1-7)及FibroTouch LSM值逐渐升高,三者与肝硬化程度呈正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0.639、0.886和0.712,P值均<0.01),而Ang(1-7)与肝硬化进展呈负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为-0.653,P<0.01);AngⅡ/Ang(1-7)、FibroTouch LSM值对HBV感染者出现肝硬化有预警效能(比值比分别为1.884、2.015,P值均<0.01)。结论对于HBV感染者,随着肝硬化程度加重,AngⅡ、AngⅡ/Ang(1-7)水平逐渐升高,而Ang(1-7)则逐渐下降,动态监测血浆AngⅡ、Ang(1-7)水平,可为肝硬化的实时评估及临床诊疗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肝硬化
血管紧张素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血管紧张素Ⅱ、血管紧张素(1-7)水平与HBV感染者肝硬化程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
3
1
作者
俞冲
顾玉玲
李民
顾尔莉
机构
南通
大学
附属
南通第
三
医院
肝病
科
南通
大学
附属
南通第
三
医院
康复
科
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医院科教科
南通
大学
附属
南通第
三
医院
中西医结合肝病
科
出处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461-2465,共5页
基金
南通市社会发展项目(HS2014079,GJZ16104)
南通市卫计委局青项目(WQ2014037)
文摘
目的探讨慢性HBV感染者肝硬化患者不同阶段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管紧张素(1-7)[Ang(1-7)]的差异,及其在肝硬化发病过程中的意义。方法前瞻性选取本院2017年3月-2019年3月就诊的HBV感染者86例,分为慢性乙型肝炎(CHB)组(A组,n=25)、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组(B组,n=31)及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组(C组,n=30)。应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患者血浆AngⅡ、Ang(1-7)水平,同时采用FibroTouch进行肝脏硬度检测(LSM)。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使用χ^2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血浆AngⅡ、Ang(1-7)水平与LSM值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评价血浆AngⅡ、Ang(1-7)水平与乙型肝炎肝硬化程度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AngⅡ、Ang(1-7)水平、LSM值对乙型肝炎肝硬化的预测价值。结果随肝硬化进展,A、B、C 3组患者病程逐渐延长[(5.2±1.3)年vs(7.8±1.6)年vs(10.1±1.5)年,F=4.266,P=0.002],抗病毒治疗比率逐渐下降[76.00%vs 64.52%vs 53.33%,χ^2=5.544,P=0.001],AngⅡ[(51.01±8.68)pg/ml vs(74.38±10.05)pg/ml vs(102.78±13.22)pg/ml,F=520.26,P<0.001]、AngⅡ/Ang(1-7)[(1.06±0.41)vs(2.32±0.23)vs(5.82±1.24),F=18.860,P<0.001]及FibroTouch LSM值[(6.85±1.26)kPa、(18.25±3.22)kPa、(26.84±7.57)kPa,F=93.260,P<0.001]逐渐升高,而Ang(1-7)[(45.93±10.24)pg/ml vs(31.52±9.62)pg/ml vs(16.55±9.48)pg/ml,F=209.860,P<0.001]则逐渐下降;随着FibroTouch LSM值的升高,AngⅡ、AngⅡ/Ang(1-7)同步升高,呈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623、0.813,P值均<0.01),而Ang(1-7)与FibroTouch肝脏硬度呈负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为-0.677,P<0.01);随肝硬化进展,AngⅡ、AngⅡ/Ang(1-7)及FibroTouch LSM值逐渐升高,三者与肝硬化程度呈正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0.639、0.886和0.712,P值均<0.01),而Ang(1-7)与肝硬化进展呈负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为-0.653,P<0.01);AngⅡ/Ang(1-7)、FibroTouch LSM值对HBV感染者出现肝硬化有预警效能(比值比分别为1.884、2.015,P值均<0.01)。结论对于HBV感染者,随着肝硬化程度加重,AngⅡ、AngⅡ/Ang(1-7)水平逐渐升高,而Ang(1-7)则逐渐下降,动态监测血浆AngⅡ、Ang(1-7)水平,可为肝硬化的实时评估及临床诊疗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肝硬化
血管紧张素类
Keywords
hepatitis B,chronic
liver cirrhosis
angiotensins
分类号
R512.62 [医药卫生—内科学]
R575.2 [医药卫生—消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血管紧张素Ⅱ、血管紧张素(1-7)水平与HBV感染者肝硬化程度的相关性
俞冲
顾玉玲
李民
顾尔莉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