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术后应用唑来膦酸出现急性发热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小雷 张锦飙 +3 位作者 孙中仪 江起庭 田纪伟 汪海滨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45-251,共7页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术后应用唑来膦酸出现急性发热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246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后应用唑来膦酸出现急性发热的临床资料,其中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术后应用唑来膦酸出现急性发热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246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后应用唑来膦酸出现急性发热的临床资料,其中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114例,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84例,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48例,根据应用唑来膦酸是否发热分为发热组(65例)和非发热组(181例),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热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65例患者出现发热,发生率26.42%,发生于用药当天至3 d内,最短持续时间0.5 d,最长持续时间5 d。发热组中男性20例,女性45例;平均年龄(76.94±4.13)岁。体温37.5~39.6℃,其中低热组34例(37.3~38℃),中热组18例(38.1~39℃),高热组13例(>39℃)。女性(OR=4.044,95%CI:1.974~8.286,P<0.001)、首次使用(OR=4.418,95%CI:2.087~9.352,P<0.001)、未充分水化(OR=2.339,95%CI:1.180~4.639,P=0.015)、无口服双膦酸盐药物使用史(OR=4.329,95%CI:2.061~9.093,P<0.001)、无非甾体抗炎药使用(OR=2.226,95%CI:1.146~4.325,P=0.018)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术后应用唑来膦酸极易出现急性发热,其中女性、首次使用、未充分水化、无口服双膦酸盐药物使用史、无非甾体抗炎药使用均是主要危险因素,临床医师应加强重视;充分水化及非甾体抗炎药应用可降低唑来膦酸急性发热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唑来膦酸 发热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