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由肌电图监测在脊柱内镜下经维板间入路腰椎间盘切除术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9
1
作者 叶红 崔志明 +6 位作者 徐冠华 朱小建 陈黎敏 顾婷婷 保国锋 孙郁雨 陈佳佳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13-218,共6页
目的 :探讨自由肌电图监测在全麻脊柱内镜下经椎板间入路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7年6月共86例接受全麻下PEID手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 目的 :探讨自由肌电图监测在全麻脊柱内镜下经椎板间入路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7年6月共86例接受全麻下PEID手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62例,女24例;年龄平均41.2±8.1岁(23~64岁)。所有患者术中持续应用自由肌电图进行神经根功能监测,观察肌电图波形、峰值和运动单元数量。如果出现任何形式的肌电反应,均提示神经根受到一定激惹,而连续爆发性肌电反应则提示神经根受到持续的牵拉或者压迫。若手术结束时仍有明显异常的肌电反应存在,则预测为神经根损伤,并与术后患者症状比较。结果:术中在触碰、推挤及牵拉神经根时,相应的自由肌电图监测均出现肌电反应,记录阳性率为100%。共有79例患者术后症状明显缓解,6例患者术后出现下肢神经灼性疼痛症状,1例患者术后出现下肢肌力下降和麻木加重。以上患者中有1例术中出现明显肌电反应,手术结束时为正常,术后出现明显下肢神经灼性疼痛,假阴性预测率1.16%;有2例手术结束时肌电图监测仍有明显异常患者术后症状明显缓解,未有明显神经痛,假阳性预测率2.32%。结论:自由肌电图监测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全麻下PEID手术中神经根干扰情况,从而起到减少神经损伤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肌电图 经皮内镜下椎板间入路腰椎间盘切除术 全身麻醉 术中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关节突阻滞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骨折所致远端腰骶部疼痛的疗效 被引量:6
2
作者 姜嘉伟 徐冠华 +5 位作者 李卫东 陈佳佳 张金龙 洪鸿翔 吴春帅 崔志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61-1067,共7页
目的:评价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联合关节突阻滞(facet joint block,FJB)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骨折(osteoporotic thoracolumbar vertebral fracture,OTVF)所致远端腰骶部疼痛(distal lumbosacral pain,D... 目的:评价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联合关节突阻滞(facet joint block,FJB)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骨折(osteoporotic thoracolumbar vertebral fracture,OTVF)所致远端腰骶部疼痛(distal lumbosacral pain,DLP)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2年1月~2023年7月OTVF伴DLP患者80例。按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PVP组[n=40,男7例,女33例,年龄75.2±6.0(65~89)岁]和PVP联合FJB(PVP+FJB)组[n=40,男11例,女29例,年龄76.6±6.6(62~89)岁]。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d、1个月、6个月使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对患者的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并发症发生,并完成7.2±2.6个月(3~12个月)随访。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好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和1个月时PVP+FJB组VAS评分及ODI较PVP组均好转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P联合FJB治疗OTVF所致DLP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胸腰段椎体骨折 腰骶部疼痛 骨质疏松 远隔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用钛合金模拟体液预浸后的疲劳性能及其数值模拟
3
作者 葛亚宁 朱蒋培 +1 位作者 曹小建 金胡日查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4-90,共7页
目的 研究新型低弹模量Ti-3Zr-2Sn-3Mo-25Nb(TLM)钛合金在模拟体液(simulated body fluid,SBF)干预下的腐蚀疲劳性能。方法 以Ti-6Al-4V(TC4)钛合金为对照组,测定两种钛合金在SBF中的电化学腐蚀极化曲线,并对预腐蚀后的TC4钛合金和TLM... 目的 研究新型低弹模量Ti-3Zr-2Sn-3Mo-25Nb(TLM)钛合金在模拟体液(simulated body fluid,SBF)干预下的腐蚀疲劳性能。方法 以Ti-6Al-4V(TC4)钛合金为对照组,测定两种钛合金在SBF中的电化学腐蚀极化曲线,并对预腐蚀后的TC4钛合金和TLM钛合金试样进行旋转弯曲疲劳试验,利用实验数据建立加载应力幅与疲劳断裂循环次数之间的关系,绘制应力-寿命曲线,通过分析试样的腐蚀疲劳微观断口形貌分析其断裂机制,并结合有限元软件对钛合金试件进行疲劳分析。结果 应力退火状态下TC4钛合金自腐蚀电位低于热处理后的TLM钛合金,而TLM钛合金对循环应力的变化更为敏感。对比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显示,应力退火状态下的TC4钛合金与热处理后的TLM钛合金相比疲劳强度更高,抵抗裂纹扩展的能力更强,而耐腐蚀性能相反。相对于未预腐蚀处理试件,SBF预浸泡后的TLM钛合金脆性增加,疲劳性能有所降低。结论 通过对比分析,说明试验结果可靠性高,COMSOL有限元软件能够很好预测钛合金材料的疲劳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LM钛合金 TC4钛合金 腐蚀疲劳 疲劳-寿命曲线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减压治疗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 被引量:18
4
作者 陈晓庆 张烽 +3 位作者 于江 韩威 李明 姚羽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33-238,共6页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减压治疗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手术策略、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12年1月~2014年6月,采用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减压治疗27例单节段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患者,其中男19例、女8例,平均年龄78.9±...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减压治疗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手术策略、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12年1月~2014年6月,采用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减压治疗27例单节段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患者,其中男19例、女8例,平均年龄78.9±8.5岁(70~93岁)。均采用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对侧隐窝进行减压及椎间孔成形治疗,术后第2天复查腰椎CT评估椎间孔成形及侧隐窝减压的情况。记录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五个时间点的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se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统计分析比较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的差异。采用改良Mac Nab评价疗效。结果:本组中25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1例无法耐受疼痛转为开放手术,另1例有心肌缺血表现放弃手术。手术时间50~110min,平均75±28min。术后第2天复查CT显示椎间孔扩大明显,侧隐窝减压充分。24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9±16个月(12~44个月),腿痛VAS评分术前为8.52±1.11,术后1个月为1.80±0.63,术后3个月为1.33±0.89,术后6个月为1.05±0.69,术后12个月为0.71±0.50;ODI术前为59.43±10.04,术后1个月为29.42±10.33,术后3个月为20.13±8.18,术后6个月为13.98±6.16,术后12个月为9.86±5.03。术后四个时间点随访VAS评分及ODI指数均较术前改善(P〈0.01)。改良Mac Nab疗效为优18例,良3例,可3例,优良率为87.5%。1例患者术后出现下肢感觉麻木,予以保守治疗,术后2周时恢复,无永久性神经损伤、感染等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减压术在确保良好侧隐窝减压的同时能够明显减少手术创伤,且能够在局麻下进行,对患者的全身影响小,是治疗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患者安全、有效、微创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侧隐窝狭窄 经皮内窥镜手术 老年 椎间孔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截骨矫形手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陈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 被引量:31
5
作者 徐冠华 崔志明 +3 位作者 李卫东 保国锋 孙郁雨 王玲玲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9-134,共6页
目的:评价采用后路截骨矫形手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陈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6月~2011年2月采用后路经椎弓根椎体截骨矫形术或经关节突"V"型截骨矫形术的方法治疗22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陈旧胸腰椎... 目的:评价采用后路截骨矫形手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陈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6月~2011年2月采用后路经椎弓根椎体截骨矫形术或经关节突"V"型截骨矫形术的方法治疗22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陈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的患者,男7例,女15例,平均年龄66.5岁。共30个椎体骨折,两个椎体骨折8例,单个椎体骨折14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腰痛,VAS评分6~9分,平均8.3分,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C级1例,D级6例,E级15例。胸腰椎后凸Cobb角为38°~54°,平均47.4°。采用X线片观察Cobb角改善情况,应用VAS评分评价患者疼痛情况,应用Frankel分级评价患者脊髓功能情况。结果:9例患者接受经椎弓根椎体截骨矫形术治疗,13例患者接受经关节突"V"型截骨矫形术治疗。手术时间190~260min,平均221min;术中出血量650~1400ml,平均876ml。术后5d时Cobb角3°~14°,平均9.1°,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改善率79.5%,术后VAS评分1~5分,平均4.2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2例由E级变为D级,经营养神经治疗后恢复为E级,其余未有加重情况。术后随访3~62个月,平均20.2个月。末次随访时Cobb角5°~22°,平均12.5°,VAS评分0~6分,平均4.1分,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1例C级患者改善为D级,2例D级患者改善为E级,无加重病例。影像学显示植骨融合,未见内固定断裂、松动现象。1例患者术后8个月出现固定节段上位椎体骨折,1例患者术后5个月出现固定节段上位第二个椎体骨折,均予对症、抗骨质疏松治疗后胸背痛症状缓解。结论:采用后路截骨矫形手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陈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脊柱后凸 截骨 后凸矫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单纯腰椎椎间融合术加用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生物力学比较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烽 陈兵乾 +3 位作者 居建文 王素春 段广超 王以进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7年第3期302-305,共4页
目的比较前路椎间融合术(ALIF)、后路椎间融合术(PLIF)、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TLIF)加用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腰椎即刻稳定性的差异。方法选用15具新鲜小牛腰椎标本,模拟临床建立三种椎间融合术模型,在脊柱三维运动测试机上测试三种... 目的比较前路椎间融合术(ALIF)、后路椎间融合术(PLIF)、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TLIF)加用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腰椎即刻稳定性的差异。方法选用15具新鲜小牛腰椎标本,模拟临床建立三种椎间融合术模型,在脊柱三维运动测试机上测试三种模型加用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前后生物力学特性的变化。结果(1)与正常标本组相比,单纯椎间融合术的ALIF(Ⅰ)组的平均应变和应力明显增加;ALIF(Ⅰ)、PLIF(Ⅰ)、TLIF(Ⅰ)组的平均轴向刚度和水平剪切刚度分别下降28.3%、18.4%、11.5%(P<0.05)和21.6%、17.5%、5.9%(P<0 05);扭矩强度分别依次下降38.6%、49.1%、27.2%(P<0.05)。(2)附加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后,与单纯椎间融合组的相应术式比较,ALIF(Ⅱ)、PLIF(Ⅱ)、TLIF(Ⅱ)三组的平均应变和应力分别减小了21.4%、12.3%、24.5%(P<0.05)和21.4%,22.3%,24.5%(P<0.05);平均轴向刚度和水平剪切刚度分别增加了87.8%、77.9%、75.9%(P<0.05)和60.6%、68.1%、63.1%(P<0.05);平均扭转强度分别增加了95.1%、110.9%、87.6%(P<0 05)。结论行单纯椎间融合术后,腰椎的稳定性较正常对照组均有明显下降,在加用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能有效地提高其稳定性能。在三种椎间融合术中,TLIF的腰椎即刻稳定性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融合术 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腰椎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间盘疾病患者预后评估指标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锦荣 王海燕 +3 位作者 冒海敏 魏燕 陈晓庆 张翠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3期4088-4093,共6页
目的探索颈椎间盘疾病患者预后评估的有效指标,以监测患者预后效果、早期预防,进而降低患者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就诊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脊柱外科的确诊为颈椎间盘疾病患者113例,收集并整理患者入院时的临床... 目的探索颈椎间盘疾病患者预后评估的有效指标,以监测患者预后效果、早期预防,进而降低患者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就诊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脊柱外科的确诊为颈椎间盘疾病患者113例,收集并整理患者入院时的临床资料(性别、年龄、病程、吸烟史、基础疾病、疾病诊断)、术前功能评估[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颈椎障碍功能指数(NDI)、颈椎活动度(ROM)]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记录术中数据(手术方式、手术节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对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统计终点事件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分析颈椎间盘疾病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采用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潜在指标对颈椎间盘疾病患者预后的预测能力。结果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JOA评分、VAS评分、NDI是影响颈椎间盘疾病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JOA评分、VAS评分、NDI预测颈椎间盘疾病预后的AUC均大于病程(P<0.05)。结论 JOA评分、VAS评分、NDI联合可组成一个颈椎间盘疾病患者预后预测评估系统,有望在临床上指导颈椎间盘疾病患者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 预后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枢椎泪滴样骨折的治疗 被引量:7
8
作者 徐冠华 崔志明 +3 位作者 李卫东 保国锋 孙郁雨 王玲玲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08-610,共3页
枢椎泪滴样骨折在颈椎损伤中较少见,以枢椎椎体前下缘冠状面大小不等的三角形或四方形分离骨块为特征[1]。自2004年7月至2009年8月,我院脊柱外科收治枢椎泪滴样骨折患者共11例,分别采取保守或手术治疗,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骨折患者 手术治疗 枢椎 泪滴 2009年 颈椎损伤 脊柱外科 三角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后路长-短棒交替复位技术治疗严重骨折脱位型胸腰椎骨折(附11例报道) 被引量:5
9
作者 徐冠华 崔志明 +3 位作者 李卫东 保国锋 孙郁雨 王玲玲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38-1040,共3页
对于骨折脱位型胸腰椎骨折,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可以进行安全、有效地复位,是处理这类损伤的首选措施,但对于脱位程度严重者仍存在术中复位困难,复位过程易加重神经损伤等情况。我们于2006年2月~2010年10月采用后路长一短棒交替... 对于骨折脱位型胸腰椎骨折,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可以进行安全、有效地复位,是处理这类损伤的首选措施,但对于脱位程度严重者仍存在术中复位困难,复位过程易加重神经损伤等情况。我们于2006年2月~2010年10月采用后路长一短棒交替复位并进行长节段固定的方法治疗了11例严重骨折脱位型胸腰椎骨折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脱位型 胸腰椎骨折 术中复位 后路 治疗 椎弓根内固定系统 神经损伤 骨折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后路单节段固定融合术后邻近节段关节突关节退变的随访观察 被引量:11
10
作者 陈佳佳 龚沈初 +5 位作者 保国锋 沈为光 张金龙 徐冠华 孙郁雨 崔志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883-888,共6页
目的 :分析单节段后路腰椎固定融合(PLIF)术后邻近节段关节突关节(facet joint,FJ)退变的影像学特征,探讨PLIF对融合邻近节段FJ退变的影响。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14年1月采用单节段PLIF或单纯髓核摘除术治疗的患者共84例,其中PLIF组(A... 目的 :分析单节段后路腰椎固定融合(PLIF)术后邻近节段关节突关节(facet joint,FJ)退变的影像学特征,探讨PLIF对融合邻近节段FJ退变的影响。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14年1月采用单节段PLIF或单纯髓核摘除术治疗的患者共84例,其中PLIF组(A组)44例,手术邻近节段共140个关节突关节;髓核摘除组(B组)40例,手术邻近节段共122个关节突关节。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病变邻近节段FJ的CT和MRI影像学特征及退变发生率,依据Weishaupt分级系统对FJ进行分级,采用行平均分差检验,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病变邻近节段FJ的退变程度进行组内和组间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比、年龄、随访时间及手术节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J退变常见的影像学表现为骨赘形成、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骨的侵蚀、软骨下囊肿、关节突关节对位不良、关节突关节空气征、关节突关节积液、关节突再塑形以及关节突关节融合。A组术前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骨的侵蚀发生率分别为52.9%、31.4%,术后为75.7%、62.1%;B组术前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骨的侵蚀发生率分别为51.6%、30.3%,术后为63.9%、50%。两组患者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骨的侵蚀术前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两组发生率均较术前显著性增加(P<0.05),且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Weishaupt分级,A组140个关节突关节中,术前0级3个,1级95个,2级34个,3级8个,退变发生率为97.9%;术后0级1个,1级49个,2级59个,3级31个,退变发生率为99.3%;B组122个关节突关节中,术前0级4个,1级82个,2级30个,3级6个,退变发生率为96.7%;术后0级2个,1级60个,2级39个,3级21个,退变发生率为98.4%,两组手术前后退变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行平均分差检验,两组患者组内手术前后对比,术后退变程度加重,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比较,A组术前FJ退变程度与B组术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A组术后FJ退变程度评分较B组术后评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后路单节段固定融合术可能会加速邻近节段关节突关节的退变,以关节间隙狭窄和软骨下骨的侵蚀最为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脊柱融合术 邻近节段退变 关节突关节 随访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关节突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1
作者 孙郁雨 崔志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5-88,共4页
腰椎关节突关节炎(lumbar facet arthritis,LFA)是一种腰椎常见的退行性疾病,近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症状严重时影响着患者的工作与生活质量。据最新报道,大约有15%~45%腰痛是属于关节突关节源性的。
关键词 椎关节突关节炎 腰椎 退行性疾病 年发病率 生活质量 关节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椎间盘镜联合射频靶点热凝术治疗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5
12
作者 崔志明 李卫东 +5 位作者 保国锋 徐冠华 孙郁雨 朱乐银 王玲玲 崔颖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5期458-459,共2页
关键词 后路椎间盘镜联合射频靶点热凝术 治疗方法 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发腰椎管内硬膜下肺癌转移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3
作者 徐冠华 崔志明 +5 位作者 李卫东 保国锋 孙郁雨 王玲玲 陈佳佳 张金龙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51-854,共4页
恶性肿瘤的脊柱转移多位于椎体,而椎管内的转移瘤少见,且绝大多数发生在硬膜外,发生于硬膜下髓外的情况罕见,且易被误诊为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我院脊柱外科收治1例单发腰椎管内硬膜下肺癌转移瘤患者并行手术治疗,报告如下。患者男,61岁... 恶性肿瘤的脊柱转移多位于椎体,而椎管内的转移瘤少见,且绝大多数发生在硬膜外,发生于硬膜下髓外的情况罕见,且易被误诊为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我院脊柱外科收治1例单发腰椎管内硬膜下肺癌转移瘤患者并行手术治疗,报告如下。患者男,61岁,因"右侧腰腿痛4个月,加重1个月"于2016年11月29日入院。患者入院前4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腰背痛,向右下肢放射,休息后能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内硬膜下 转移瘤 腰腿痛 文献复习 肺癌 单发 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 脊柱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院前预康复在老年腰椎后路长节段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4
作者 顾海燕 宣沁 +4 位作者 王婷婷 孙丽 吴春帅 徐冠华 高红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3年第1期57-62,共6页
目的:评价院前预康复在老年腰椎后路长节段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就诊先后顺序将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接受腰椎后路长节段手术治疗的81例老年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及实验组(4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术前准备,实验组在对照组基... 目的:评价院前预康复在老年腰椎后路长节段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就诊先后顺序将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接受腰椎后路长节段手术治疗的81例老年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及实验组(4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术前准备,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院前预康复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6分钟步行试验结果、血清白蛋白水平、焦虑评分、胸腰背部功能、疼痛评分和术后部分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6分钟步行试验结果、血清白蛋白水平、焦虑评分、胸腰背部功能、疼痛评分的组间主效应差异和时间主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因素与时间因素存在交互作用(P<0.05),实验组的评价结果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术后便秘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手术切口感染、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预康复能有效改善老年腰椎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生理、心理功能,降低胸腰背部功能障碍和疼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预康复 老年 腰椎 长节段手术 微信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人T4~T12肋骨头与相应椎体椎管解剖学及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朱海涛 朱余龙 +1 位作者 张烽 金国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74-777,共4页
目的:观察正常人肋骨头和相应椎体及椎管的解剖学及影像学关系。方法:解剖测量组(A组),解剖10具正常成人尸体脊柱标本,测量各节段肋骨头对椎体遮挡率(即双侧肋骨头前缘连线到椎管前壁距离与椎体前缘到椎管前缘距离百分比),以及胸椎前路... 目的:观察正常人肋骨头和相应椎体及椎管的解剖学及影像学关系。方法:解剖测量组(A组),解剖10具正常成人尸体脊柱标本,测量各节段肋骨头对椎体遮挡率(即双侧肋骨头前缘连线到椎管前壁距离与椎体前缘到椎管前缘距离百分比),以及胸椎前路置钉时最大前方安全角度以及最大后方安全角度(最大前方安全角度即以肋骨头为参照物前路牢固置入螺钉时可向椎体前方形成的最大夹角;最大后方安全角度即以肋骨头为参照物置入螺钉时螺钉不进入椎管可向椎体后方形成的最大夹角);影像测量组(B组),测量30例健康成人胸椎CT平扫片,测量CT照片上各节段肋骨头对相应椎体遮挡率、胸椎前路置钉时最大前方安全角度以及最大后方安全角度。结果:两组肋骨头对相应椎体遮挡率自上而下逐渐减小(从T4约30%到T12约-0.4%),越往头侧肋骨头相对于椎体越靠前,越往下胸椎肋骨头定位相对靠后;前方最大安全角度渐增加(T4约27°到T12约38.3°,P<0.05),后方安全角度逐渐减小(T4约23°到T12约-9°,P<0.05),A、B组间比较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术前CT片的测量肋骨头和相应椎体椎管的关系可指导胸腔镜辅助下胸椎前路手术置钉,在上段胸椎椎体前路置入螺钉时可考虑部分去除肋骨头,在下段胸椎前路置入螺钉时在肋骨头前缘可安全置入螺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骨头 胸椎 解剖学 胸腔镜 影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_(4~12)节段椎体与相邻脉管神经系统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烽 朱海涛 +1 位作者 陈向东 金国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56-259,262,共5页
目的:为胸腔镜下T4-12前路手术寻找无重要神经血管的“相对安全区”提供解剖依据。方法:观测30具成人尸体标本T4-12节段血管的走行和分布,测量右侧相应肋骨头到奇静脉和右侧交感干的距离,左侧相应肋骨头到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主干... 目的:为胸腔镜下T4-12前路手术寻找无重要神经血管的“相对安全区”提供解剖依据。方法:观测30具成人尸体标本T4-12节段血管的走行和分布,测量右侧相应肋骨头到奇静脉和右侧交感干的距离,左侧相应肋骨头到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主干、左侧交感干、胸主动脉后缘的距离,椎体侧面中线处相邻节段血管间距、L4-12椎间盘上下缘到相邻节段血管的距离。结果:在T4-12节段椎体侧面,上位节段动脉、下位节段静脉之间、右侧为肋骨头到奇静脉之间,左侧面为肋骨头到胸主动脉后缘之间构成了一个相对无重要神经血管的“相对安全区”,右侧“相对安全区”最大面积为(24.25×44.74)mm。,最小(19.74×28.43)mm。左侧“相对安全区”最大面积为(29.14×23.22)mm2,最Ib(21.87×7.43)mm^2,有侧是左侧的2~5倍。结论:(1)在T4-12节段椎体侧面各存在一个相对无重要神经血管的“相对安全区”;(2)右侧“相对安全区”大于左侧,胸腔镜下胸椎前路手术时,优先选择右侧入路可以减少对神经血管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胸椎 解剖 节段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2种特殊类型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4
17
作者 姚羽 季佳伟 +4 位作者 朱为浩 陈文韬 陈瑞霖 张烽 杨洋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24-629,共6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2种特殊类型脱垂型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期疗效。方法2020年1月~2021年12月我科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7例单节段特殊类型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A型4例,为同侧“双根症状”,B型3例,为双侧“双根症状...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2种特殊类型脱垂型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期疗效。方法2020年1月~2021年12月我科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7例单节段特殊类型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A型4例,为同侧“双根症状”,B型3例,为双侧“双根症状”),术中按照髓核脱垂分型,调整穿刺及椎间孔扩大成形的方向,并利用镜下环锯或动力系统来增大工作套筒头向或尾向角度,处理不同靶点目标。结果手术时间(75±16)min,术后住院时间(3.5±1.5)d。术后7例随访6~12个月,平均9个月。术前、术后、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疼痛VAS评分分别为9(5,10)、2(1,4)、2(0,3)、2(0,3)分,与术前比较,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各时间点之间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ODI分别为(62.1±7.6)%,(19.1±6.2)%,(12.9±8.1)%,(10.3±4.2)%,除术后6个月与末次随访差异无显著性外(P=1.000),其余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末次随访MacNab标准优6例,良1例。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特殊类型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行,短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节体感诱发电位监测在腰椎滑脱复位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保国锋 崔志明 +2 位作者 周许辉 李卫东 徐冠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451-454,共4页
目的:探讨节段性皮神经刺激体感诱发电位(DSEP)监测在腰椎滑脱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2例Ⅰ度~Ⅲ度腰椎滑脱患者,男14例,女18例,年龄37~72岁,均有下肢疼痛、麻木等症状。行椎弓根固定并后外侧植骨融合术18例,椎弓根固定并后路椎体... 目的:探讨节段性皮神经刺激体感诱发电位(DSEP)监测在腰椎滑脱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2例Ⅰ度~Ⅲ度腰椎滑脱患者,男14例,女18例,年龄37~72岁,均有下肢疼痛、麻木等症状。行椎弓根固定并后外侧植骨融合术18例,椎弓根固定并后路椎体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14例。术中应用丹迪Keypoint型诱发肌电仪进行节段性皮神经刺激体感诱发电位监测,以P40波的潜伏期及波幅为观察指标,潜伏期较基准线延长10%和/或波幅低于基准线的50%时,判为DSEP异常。结果:4例患者术中或滑脱复位后出现DSEP异常,经积极处理,2例波形恢复至基本正常者术后无神经功能障碍,2例波形恢复欠佳者术后出现神经功能障碍;10例患者滑脱复位后出现P40波的潜伏期缩短、波幅上升,术后患者下肢疼痛、麻木等症状均明显改善;18例患者术中监测波形稳定,术后2例患者出现下肢肌力下降,假阴性率为6.25%。结论:节段性皮神经刺激体感诱发电位可及时发现术中神经根潜在的损伤,但是存在一定的假阴性率,需联合其他监测方法提高手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节体感诱发电位 腰椎滑脱症 术中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GF和GDNF对大鼠嗅鞘细胞体外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19
作者 黄镇 孙敏 +1 位作者 崔志明 夏春林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77-280,共4页
本研究旨在比较神经生长因子(NGF)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大鼠嗅鞘细胞(OECs)体外增殖和分化的影响。在体外分离培养大鼠OECs的培养液中不加神经营养因子(对照组)或加入不同的神经营养因子(NGF组和GDNF组),倒置显微镜下进... 本研究旨在比较神经生长因子(NGF)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大鼠嗅鞘细胞(OECs)体外增殖和分化的影响。在体外分离培养大鼠OECs的培养液中不加神经营养因子(对照组)或加入不同的神经营养因子(NGF组和GDNF组),倒置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并通过S-100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组大鼠OECs体外增殖和分化情况。结果显示:NGF组和GDNF组OECs增殖和分化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NGF组又明显好于GDNF组(P<0.01)。这些结果提示NGF能促进大鼠OECs体外增殖和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GF GDNF 增殖和分化 嗅鞘细胞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后路单/双节段融合术后上邻近节段关节突关节退变的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薛鹏飞 陈佳佳 +3 位作者 徐冠华 保国锋 李卫东 崔志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30-535,共6页
目的:研究腰椎后路单/双节段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后上邻近节段关节突关节(facet joint,FJ)退变的情况,分析上邻近节段FJ退变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5年12月于我院行PLIF的退行性腰椎... 目的:研究腰椎后路单/双节段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后上邻近节段关节突关节(facet joint,FJ)退变的情况,分析上邻近节段FJ退变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5年12月于我院行PLIF的退行性腰椎疾病患者共49例,男27例,女22例,平均年龄55.4±8.6(41~72)岁,随访时间33.0±6.3(25~43)个月,根据融合节段分为L4/5组26例;L4-S1组23例。收集各组患者性别、年龄、随访时间、吸烟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等一般资料,比较术前、末次随访时手术上邻近节段FJ的X线、CT、MRI影像学特征(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骨侵蚀)、邻近节段椎间隙高度、关节突关节角不对称度,依据Weishaupt分级评估FJ退变特征及退变分级,采用秩和检验对两组患者FJ的退变程度进行组内和组间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随访时间、吸烟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BMI等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L4/5组术前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骨侵蚀的发生率分别为51.9%、38.4%;末次随访时发生率分别为73.1%,67.3%。L4-S1组术前发生率分别为67.3%、34.8%;末次随访时发生率分别为97.8%、60.9%。末次随访时,L4/5组邻近FJ重度退变率为52%,L4-S1组为78.2%。术前L4/5组椎间隙高度、关节突角不对称度分别为8.95±0.38mm、7.79°±0.21°;L4-S1组分别为8.65±0.63mm、7.90°±0.09°;末次随访时,L4/5组分别为8.33°±0.51mm、10.43°±0.33°;L4-S1组分别为7.68±0.53mm、12.06°±0.2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后路双节段融合固定较单节段更易引起上邻近节段FJ退变,且更容易引起关节突的不对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融合内固定术 邻近节段退行性变 关节突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