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EP55,GLAST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研究
1
作者 陆小亮 朱斌 +1 位作者 卢泽法 王若尘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7-223,共7页
目的探究中心体相关蛋白55(CEP55)、兴奋性氨基酸转运体1(GLAST)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二者与HCC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3年10月我院收治的128例HCC患者,以距肿瘤边缘至少5 cm、无明显... 目的探究中心体相关蛋白55(CEP55)、兴奋性氨基酸转运体1(GLAST)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二者与HCC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3年10月我院收治的128例HCC患者,以距肿瘤边缘至少5 cm、无明显肝脏病变的癌旁正常组织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EP55、GLAST表达水平。比较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CEP55、GLAST蛋白表达,采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分析CEP55、GLAST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随访截至2024年10月,出现HCC复发或远处转移的患者纳入复发转移组,未出现复发或转移的患者纳入未复发转移组,比较两组CEP55、GLAST蛋白表达及临床病理特征。采用COX多因素回归分析HCC术后复发转移的风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CEP55、GLAST不同表达水平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结果128例HCC患者最终纳入120例进行分析。HCC癌组织CEP55蛋白阳性率较癌旁组织高(P<0.05),GLAST蛋白阳性率较癌旁组织低(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CEP55阳性表达与年龄、肿瘤直径、肿瘤数量、Child-Pugh分级、巴塞罗那(BCLC)分期、术前甲胎蛋白(AFP)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与分化程度均呈负相关(P<0.05);GLAST阳性表达与年龄、肿瘤直径、肿瘤数量、Child-Pugh分级、BCLC分期、术前AFP水平均呈负相关(P<0.05),与分化程度呈正相关(P<0.05)。120例患者中共有32例术后发生复发转移,发生率为26.67%。复发转移组CEP55蛋白阳性率较未复发转移组高,GLAST蛋白阳性率较未复发转移组低(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CEP55阳性是HCC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GLAST阳性是HCC术后复发转移的保护因素(P<0.05)。CEP55、GLAST不同表达水平患者生存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17)。结论CEP55和GLAST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HCC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转移密切相关,CEP55高表达和GLAST低表达可能提示HCC患者复发转移风险升高,并显著缩短无进展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根治性切除术 中心体相关蛋白55 兴奋性氨基酸转运体1 蛋白表达 复发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硬度通过Piezo1介导肝星状细胞活化重编程胰腺癌细胞脂质代谢促MET表型调控胰腺癌肝转移
2
作者 朱必文 吴迪 +3 位作者 严家帅 张雪 郭益冰 陆玉华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617-617,共1页
目的胰腺癌肝转移治疗选择有限导致胰腺癌肝转移患者的高死亡率。本文旨在探索胰腺癌肝转移过程中的驱动力,为治疗提供新策略。方法利用Gel MA水凝胶构建仿生肝硬度平台;将人肝星状细胞系LX-2种植在不同硬度平台上并通过RT-q PCR、免疫... 目的胰腺癌肝转移治疗选择有限导致胰腺癌肝转移患者的高死亡率。本文旨在探索胰腺癌肝转移过程中的驱动力,为治疗提供新策略。方法利用Gel MA水凝胶构建仿生肝硬度平台;将人肝星状细胞系LX-2种植在不同硬度平台上并通过RT-q PCR、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验证Piezo1在不同硬度上的LX-2细胞中的表达;收集接受不同硬度刺激的LX-2细胞的条件培养基(CM)刺激人胰腺癌细胞,通过转录组及代谢组测序分析胰腺癌细胞脂质代谢变化并通过RT-q PCR、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对胰腺癌细胞“上皮”或“间充质”身份进行鉴定;用不同硬度CM刺激后的人胰腺癌细胞构建体内模型,体外实验相互验证。结果高硬度促进肝星状细胞高表达Piezo1并形成活化正反馈环;高硬度CM刺激的胰腺癌细胞脂质代谢显著增强,上皮标志物E-cadherin及β-catenin表达上升,而间充质标记物N-cadherin及Vimentin表达下降;体内实验也表明高硬度CM刺激的胰腺癌肝转移灶脂质代谢更强并重新获得上皮细胞特征。从机制上讲,高基质硬度促使肝星状细胞增强开放Ca^(2+)通道,高硬度CM可以增强胰腺癌细胞中的脂肪酸合成酶FASN表达从而促进脂肪酸合成及间充质-上皮转化。结论本文展示了胰腺癌肝转移发展的一种新驱动力,并将Piezo1/FASN通路确定为胰腺癌肝转移的有希望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肝转移 人胰腺癌细胞 间充质 脂质代谢 脂肪酸合成酶 肝星状细胞 条件培养基 免疫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酶体β亚基4型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存活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陆谦 程欣 +1 位作者 夏振国 陈钟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92-595,共4页
目的旨在探讨蛋白酶体β亚基4型(PSMB4)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存活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利用特异性短发夹RNA(shRNA)技术构建干扰PSMB4表达的SMMC7721实验组细胞;运用MTT、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 目的旨在探讨蛋白酶体β亚基4型(PSMB4)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存活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利用特异性短发夹RNA(shRNA)技术构建干扰PSMB4表达的SMMC7721实验组细胞;运用MTT、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成功构建了干扰PSMB4表达的SMMC7721实验组细胞(shRNA1:t=22.67,P<0.0001;shRNA2;t=30.88,P<0.0001;shRNA3:t=67.82,P<0.0001)。MTT实验显示第4天(0.4770±0.0135 vs 0.3237±0.0127,t=8.286,P=0.0012)、第5天(0.5893±0.0088 vs 0.3847±0.0090,t=16.220,P<0.0001)实验组细胞OD490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克隆形成实验显示细胞集落数显著减少。流式细胞术显示实验组细胞的早期凋亡率[(5.5570±0.2589)%vs(3.8870±0.3324)%,t=3.964,P=0.0166]、晚期凋亡率[(12.6300±0.4198)%vs(5.3100±0.3062)%,t=14.080,P=0.0001]及总凋亡率[(18.1800±0.6785)%vs(9.1970±0.6313)%,t=9.967,P=0.000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干扰PSMB4表达的实验组细胞中核因子-κB亚基p65蛋白表达降低(0.8015±0.0120 vs 0.2841±0.0110,t=31.830,P<0.0001),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表达增加(0.4816±0.0112 vs 0.6583±0.0142,t=9.774,P=0.0006)。结论干扰PSMB4表达可能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从而导致肝癌SMMC7721细胞的增殖存活能力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蛋白酶体β亚基4型 细胞增殖 细胞存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蛋白酶体β亚基4型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4
作者 陆谦 朱李瑢 +2 位作者 程欣 黄华 陈钟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72-376,共5页
目的 探讨人蛋白酶体β亚基4型(PSMB4)在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临床预后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2017年1月-10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8例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癌组织... 目的 探讨人蛋白酶体β亚基4型(PSMB4)在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临床预后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2017年1月-10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8例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PSMB4蛋白的表达情况。另收集2009年1月-2012年10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留存的105例肝癌组织和25例正常肝组织的石蜡包埋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法进一步检测PSMB4的表达情况。根据PSMB4免疫组化结果差异将105例肝癌患者分为PSMB4高表达组(n=57)和PSMB4低表达组(n=48)。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2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不同PSMB4水平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 2组间HBV感染、肿瘤最大直径、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2.482、8.219、14.964、6.587,P值均<0.05)。105例肝癌患者中57例(54.29%)为PSMB4 高表达,48例(45.71%)为PSMB4低表达;而25例正常肝组织中8例(32%)为PSMB4高表达,17例(68%)为PSMB4低表达或不表达,2组表达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11, P<0.05)。PSMB4染色主要分布于细胞浆和细胞核内,染色呈棕色及棕黄色颗粒样。8例新鲜肝癌及癌旁组织样本中有7例肝癌组织的PSMB4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值均<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5年生存状态与肿瘤大小(P=0.01)、转移情况(P<0.001)、分化程度(P=0.01)、TNM分期(P=0.003)以及PSMB4表达水平(P<0.001)有关;多因素结果显示肿瘤转移[风险比(HR)=11.375,95%可信区间(95%CI):4.911~26.348)]和PSMB4高表达(HR=6.834,95%CI: 2.939~15.889)是肝癌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01)。PSMB4高表达组患者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PSMB4低表达组(27.6% vs 79.2%, χ^2=22.96,P<0.05)。结论 PSMB4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增高,并且其高表达是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SMB4有可能作为肝癌预后的潜在标志及治疗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人蛋白酶体β亚基4型 分子靶向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囊造瘘后内镜下胆囊黏膜电凝消除术
5
作者 田明国 钱云娟 +2 位作者 张新 胡丹 温新元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12期1104-1106,共3页
目的探讨胆囊造瘘后经内镜电凝消除胆囊黏膜的可行性。方法20例胆囊造瘘术后病人在硬膜外麻醉或基础加局部麻醉下行电切镜检查和治疗。通过胆囊造瘘窦道插入Storz前列腺电切镜,分别用滚球和滚桶电极电凝消除胆囊黏膜,电凝功率60~70 W,... 目的探讨胆囊造瘘后经内镜电凝消除胆囊黏膜的可行性。方法20例胆囊造瘘术后病人在硬膜外麻醉或基础加局部麻醉下行电切镜检查和治疗。通过胆囊造瘘窦道插入Storz前列腺电切镜,分别用滚球和滚桶电极电凝消除胆囊黏膜,电凝功率60~70 W,滚桶移动速度10~15 mm/s,使胆囊内壁呈均匀棕灰色。结果内镜下操作时间25~55 min,平均35 min。术后1个月胆囊腔完全闭合者12例,3个月完全闭合者5例,另3例未闭合者形成潴留性囊肿。结论用电切镜电极消除胆囊黏膜是胆囊造瘘后胆囊硬化闭塞的可行方法,可避免再次胆囊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闭塞术 胆囊造瘘术 胆囊黏膜消除术 电切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学表现为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双表型肝细胞癌1例报告 被引量:1
6
作者 葛健康 王尧 +3 位作者 王雷 朱铭岩 林希达 卢玲玲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83-884,共2页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63岁,因体检发现上腹部肝左叶占位,考虑恶性肿瘤,于2018年10月23日收入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患者自诉有慢性HBV病史30余年,未正规治疗,否认家族性肝癌病史。查体:全腹未及肿块,肝区无叩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肿...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63岁,因体检发现上腹部肝左叶占位,考虑恶性肿瘤,于2018年10月23日收入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患者自诉有慢性HBV病史30余年,未正规治疗,否认家族性肝癌病史。查体:全腹未及肿块,肝区无叩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肿瘤指标:癌胚抗原16.7 ng/ml,血清铁蛋白>2000 ng/ml,CA19-97289.8 U/ml,AFP 3.57 ng/ml,CA72-41.10 U/ml。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46.00 mAU/ml。HBV核酸定量<1000拷贝/ml。HBsAg阳性(48.80 ng/ml),抗-HBe阳性(>6.00 PEIU/ml),抗-HBc阳性(6.52 PEIU/ml)。胸苷激酶1测定:细胞质胸苷激酶0.49 PM。上腹部增强CT示:肝占位,考虑肝内胆管细胞癌(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胆管上皮癌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内标法检测球体培养猪肝细胞利多卡因代谢功能
7
作者 徐新 陈钟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377-1379,共3页
目的: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内标法测定培养的猪肝细胞利多卡因浓度,以初步评价球体培养的猪肝细胞利多卡因代谢功能。方法:采用原位胶原酶循环灌注法分离猪肝细胞,以1×10^7/ml密度接种至无血清培养基中,分别采... 目的: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内标法测定培养的猪肝细胞利多卡因浓度,以初步评价球体培养的猪肝细胞利多卡因代谢功能。方法:采用原位胶原酶循环灌注法分离猪肝细胞,以1×10^7/ml密度接种至无血清培养基中,分别采用球体培养法和贴壁培养法培养0~7d。分别于培养0、1、3、5、7d在培养液中加入利多卡因100ng/ml。用锥虫蓝拒染试验检测培养肝细胞的活率;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肝细胞形态;采用RP—HPLC内标法测定培养24h后上清液中利多卡因浓度。结果:培养3~7d,球体培养组肝细胞活率高于贴壁培养组(P%0.05)。球体培养24h后80%~90%的肝细胞形成多细胞球形聚集体。培养1~7d,球体培养组利多卡因浓度低于贴壁培养组(P〈0.05);两组在培养第3天时利多卡因浓度最低。结论:RP—HPLC内标法可用于测定培养的猪肝细胞利多卡因浓度,方法灵敏、准确、快速。高密度下球体培养猪肝细胞利多卡因代谢功能高于贴壁培养,以培养第3天为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 肝细胞 细胞培养技术 利多卡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