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患者认知、神经功能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
1
作者 管海兵 沈斌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7期21-24,共4页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及对患者认知功能、神经功能和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在启东市人民医院2022年9月—2023年10月收治的ACI患者中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116例进行研究,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研...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及对患者认知功能、神经功能和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在启东市人民医院2022年9月—2023年10月收治的ACI患者中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116例进行研究,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8例。给予两组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使用丁苯酞治疗,研究组使用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丁苯酞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评分、神经功能评分、氧化应激指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周和2周,研究组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周和2周,研究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丁苯酞可提升ACI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及神经功能,减轻机体的氧化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依达拉奉右莰醇 丁苯酞 认知功能 神经功能 氧化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无反应性量表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对神经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意识障碍和短期预后的评估价值比较 被引量:53
2
作者 季云 卢丽华 姜新娣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8-21,共4页
目的通过对意识障碍患者同时采用全面无反应性量表(full outline of unresponsiveness,FOUR)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比较两个量表对患者意识障碍程度准确性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便利抽样选择2016年1月至... 目的通过对意识障碍患者同时采用全面无反应性量表(full outline of unresponsiveness,FOUR)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比较两个量表对患者意识障碍程度准确性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便利抽样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入住我院神经重症监护病房(neurolo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的99例意识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入住NICU72h内进行FOUR和GCS评分,比较使用GCS和FOUR量表评分所需时间以及其对患者意识障碍程度及预后评估的差别。结果两表评分所需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意识障碍水平均呈正相关(P<0.001);FOUR和GCS预测昏迷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97、0.913(P=0.5759);两表得分与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均呈负相关(P<0.001);FOUR、GCS量表预测住院期间死亡的AUC分别为0.766、0.729,预测住院期间是否残疾及死亡的AUC分别为0.703、0.723,两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FOUR与GCS量表评分所需时间相当,两量表均可用于判断NICU患者意识障碍的程度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障碍 FOUR量表 GCS量表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再生素对PC12细胞Caspases-3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柯开富 张琦 丁斐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74-477,共4页
目的 :探讨神经再生素抑制PC12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和RT PCR ,观察神经再生素对无血清状态下PC12细胞Caspases 3活力及Bax、Caspases 3mRNA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神经再生素可抑制无血清培养的PC12细胞Casp... 目的 :探讨神经再生素抑制PC12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和RT PCR ,观察神经再生素对无血清状态下PC12细胞Caspases 3活力及Bax、Caspases 3mRNA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神经再生素可抑制无血清培养的PC12细胞Caspases 3活力 ,并可使Bax、Caspases 3mRNA的表达减少。结论 :神经再生素可以通过抑制Caspases 3基因表达和活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再生素 PC12细胞 凋亡 Caspases-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前庭阵发症3D-CISS高分辨磁共振成像的临床分析
4
作者 陈振华 蔡刚 +4 位作者 曹志勇 王天乐 朱丽 朱向阳 邵良 《中国医药科学》 2025年第3期168-171,共4页
目的 比较老年与非老年前庭阵发症(VP)患者的小脑脑桥角(CPA)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MRTA)的异同。方法 收集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3年1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244例VP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30例年龄≥60岁的VP患者纳入老年组,114例年龄<6... 目的 比较老年与非老年前庭阵发症(VP)患者的小脑脑桥角(CPA)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MRTA)的异同。方法 收集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3年1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244例VP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30例年龄≥60岁的VP患者纳入老年组,114例年龄<60岁的VP患者纳入非老年组,比较两组CPA的MRTA,分析前庭蜗神经和血管交互压迫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眩晕残障量表(DHI)、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结果 MRTA诊断VP的神经血管压迫(NVCC)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70.0%,两组患者NVCC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老年组患者中动脉粥样硬化的小脑前下动脉(AICA)为NVCC主要责任血管,而非老年组患者中结构发育异常的椎基底动脉(VBA)为NVCC主要责任血管,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老年组患者DHI评分高于非老年组,BBS评分低于非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老年VP患者以动脉粥样硬化的AICA压迫前庭蜗神经多见,而非老年VP患者以结构发育异常的VBA压迫前庭蜗神经多见;老年患者眩晕残障和平衡功能障碍程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阵发症 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 神经血管压迫 眩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替普酶联合依达拉奉右莰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
5
作者 胡姗姗 王莉莉 周金花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5期77-80,共4页
目的分析阿替普酶联合依达拉奉右莰醇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以患者的治疗方案不同为依据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5例。对照组接受单一阿替普酶治疗,研究组接受阿替普酶联合依达拉奉右莰醇治疗。比较... 目的分析阿替普酶联合依达拉奉右莰醇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以患者的治疗方案不同为依据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5例。对照组接受单一阿替普酶治疗,研究组接受阿替普酶联合依达拉奉右莰醇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Barthel指数。结果治疗2周后,研究组临床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例数分别为26、17、11、1例,对照组分别为11、24、14、6例,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930,P=0.003<0.05)。治疗2周后,研究组的NIHSS评分0.00(0.00,2.00)分、mRS评分0.00(0.00,1.00)分较对照组的2.00(0.00,10.00)、2.00(0.00,4.00)分更低,Barthel指数(83.27±24.87)分较对照组的(65.27±38.45)分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27%与对照组的3.6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与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用药能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生活质量,效果好,用药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阿替普酶 依达拉奉右莰醇 神经功能 疗效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锁骨下动脉蹼的CT血管成像表现(附3例报告)
6
作者 陈则君 刘冬柏 +1 位作者 杨江胜 谢旭纲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4期154-156,159,共4页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诊断的锁骨下动脉蹼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3例锁骨下动脉蹼患者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经CTA检查分析锁骨下动脉蹼的影像学特点。结果3例锁骨下动脉蹼造成血管狭窄程度为38.1%~64.7%,中位狭窄为59.4%...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诊断的锁骨下动脉蹼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3例锁骨下动脉蹼患者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经CTA检查分析锁骨下动脉蹼的影像学特点。结果3例锁骨下动脉蹼造成血管狭窄程度为38.1%~64.7%,中位狭窄为59.4%;动脉蹼的长度为4.3 mm~7.7 mm,中位长度5.7 mm;厚度为1.3~1.7 mm,中位厚度1.5 mm;与血管壁的夹角为51.2°~52.9°,中位夹角51.9°。血管危险因素为高血压、冠心病及高脂血症。结论锁骨下动脉蹼多见于老年男性,多发生于左锁骨下动脉近段,动脉蹼多指向近心端;CTA对锁骨下动脉蹼具有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下动脉蹼 缺血性脑卒中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与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0
7
作者 曹茂红 柯开富 +2 位作者 周冉冉 周树虎 李秀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2-64,共3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有无颈动脉斑块与各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经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46例,根据超声结果分为斑块组398例,无斑块组148例。分析2组患者与血管危险因素、脑卒中类型之间的关系。结果脑梗死患者颈部...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有无颈动脉斑块与各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经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46例,根据超声结果分为斑块组398例,无斑块组148例。分析2组患者与血管危险因素、脑卒中类型之间的关系。结果脑梗死患者颈部血管斑块发生率较高,占72.89%。与无斑块组比较,斑块组患者发病年龄、吸烟、脑卒中、血压、高敏C反应蛋白、糖尿病、脂蛋白(a)、全部前循环及部分后循环脑梗死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脑卒中、高敏C反应蛋白≥1.74 mg/L、高血压、收缩压≥140 mmHg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的主要原因,年龄、高血压、高敏C反应蛋白升高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危险因素的干预对预防脑血管病非常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颈动脉疾病 腔内超声检查 吸烟 高血压 卒中 年龄因素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卒中偏瘫患者Bobath握手规范执行率的持续质量改进 被引量:7
8
作者 钱海兰 朱小玲 +2 位作者 张小培 陈美华 黄慧慧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7-89,共3页
目的探讨提高老年卒中偏瘫患者Bobath握手规范执行率的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方法及效果。方法对40例老年卒中偏瘫患者(改进后组)运用护理质量管理工具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并与采用常规护理的40例老年卒中偏瘫患者(改进前组)进行Bobath握手规... 目的探讨提高老年卒中偏瘫患者Bobath握手规范执行率的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方法及效果。方法对40例老年卒中偏瘫患者(改进后组)运用护理质量管理工具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并与采用常规护理的40例老年卒中偏瘫患者(改进前组)进行Bobath握手规范执行率比较。结果改进后组患者Bobath握手规范执行率显著高于改进前组(P<0.01)。结论实施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可有效提高老年卒中偏瘫患者Bobath握手规范执行率,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卒中 脑卒中 偏瘫 肢体功能障碍 康复护理 质量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合并代谢综合征对脑卒中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丁立东 刘颖 +4 位作者 茆华武 肖章红 杭小芳 陈珏 柯开富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16-918,共3页
目的研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合并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对脑卒中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TIA患者275例,根据是否合并MS分为TIA合并MS组(MS组)146例和TIA未合并MS组(非MS组)129例,根据ABCD^2评分... 目的研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合并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对脑卒中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TIA患者275例,根据是否合并MS分为TIA合并MS组(MS组)146例和TIA未合并MS组(非MS组)129例,根据ABCD^2评分将患者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对2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MS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过量饮酒、体重指数、空腹血糖、TG、TC、LDL-C、纤维蛋白原明显高于非MS组,而HDL-C明显低于非M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S组ABCD^2评分,低危16例(11.0%),中危94例(64.4%),高危36例(24.7%),非MS组低危40例(31.0%),中危69例(53.5%),高危20例(15.5%),MS组低危患者较非MS组低危患者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S组中危和高危患者较非MS组中危和高危患者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组7、30及90 d脑卒中发生率分别为13.7%、15.8%、22.6%,非MS组7、30及90 d脑卒中发生率分别为6.2%、7.8%、8.5%。MS组7、30及90 d脑卒中发生率明显高于非M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TIA合并MS患者ABCD^2评分为中危和高危明显多于TIA未合并MS患者,且低危、中危、高危脑卒中发生率明显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高血压 肥胖症 血脂异常 高血糖症 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拉西坦辅助奥卡西平治疗老年脑卒中后癫痫临床观察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文玲 孟相营 +5 位作者 张元媛 王钦 贝宇飞 高捷 徐新 陈伯华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1期78-80,共3页
目的探讨奥拉西坦辅助奥卡西平治疗老年脑卒中后癫痫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老年脑卒中后癫痫患者12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6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奥卡西平治疗,观察组给予... 目的探讨奥拉西坦辅助奥卡西平治疗老年脑卒中后癫痫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老年脑卒中后癫痫患者12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6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奥卡西平治疗,观察组给予奥拉西坦联合奥卡西平治疗。持续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以及血清丙二醛(MDA)、过氧化脂质(L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持续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16%(55/61),对照组为75.41%(46/61),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MMSE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以观察组治疗后变化更明显(P均<0.05)。两组治疗后血清MDA、LPO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血清SOD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以观察组治疗后变化更明显(P均<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不良反应症状轻微,未出现停药或中断治疗情况。结论奥拉西坦辅助奥卡西平治疗老年脑卒中后癫痫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认知功能,减轻氧化应激损伤,并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癫痫 奥拉西坦 奥卡西平 临床疗效 安全性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成人置管患者合理身体约束最佳证据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11
作者 吴娟 钱海兰 +10 位作者 胡雁 李静逸 许惠芬 张艳 王晨慧 钱红继 周雪梅 施金梅 陈晓艳 卢丽泽 许旸晖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395-1402,共8页
目的 :应用ICU成人置管患者合理身体约束最佳证据,建立ICU成人置管患者合理身体约束的流程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 :对ICU成人置管患者合理身体约束相关主题的文献进行系统检索、质量评价,汇总了23条最佳证据,并结合临床情景和专业判断... 目的 :应用ICU成人置管患者合理身体约束最佳证据,建立ICU成人置管患者合理身体约束的流程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 :对ICU成人置管患者合理身体约束相关主题的文献进行系统检索、质量评价,汇总了23条最佳证据,并结合临床情景和专业判断,制订了18条基于证据的质量审查标准,将我院的1个综合ICU和5专科ICU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施组开展质量审查。结果 :证据应用前ICU成人置管患者约束率及约束时长(天/千置管日)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证据应用后实施组较对照组约束率低、约束时长(天/千置管日)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组镇痛达标率高于应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静达标率、谵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组焦虑程度较对照组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约束患者家属负性心理反应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生、护士对最佳证据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比应用前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组约束医嘱的开具、约束评估工具的使用、患者或家属约束知情同意书的签署情况均为100%,对照组仍未开具医嘱、未使用约束评估工具,患者或家属约束知情同意书的签署情况均为100%;两组约束器具规范使用率、约束并发症的发生率、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ICU病房的环境管理情况无明显变化。结论 :ICU成人置管患者合理身体约束最佳证据的应用,可降低ICU成人置管患者约束率、缩短约束时长、提高镇痛达标率、提升医生和护士对证据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推动规范医嘱的开具和约束评估工具的使用,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 置管患者 最佳证据 循证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成性评价在省级心血管专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钱海兰 季秋虹 +2 位作者 吴娟 顾冬梅 郁艳梅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21期85-88,共4页
目的探讨形成性评价对省级心血管专科护士培训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级和2015级心血管专科护士学员共32名为研究对象,2014级15名学员设为对照组,2015级17名学员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终结性评价方式,观察组采用典型案例随堂... 目的探讨形成性评价对省级心血管专科护士培训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级和2015级心血管专科护士学员共32名为研究对象,2014级15名学员设为对照组,2015级17名学员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终结性评价方式,观察组采用典型案例随堂评价、读书报告会展示、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等形成性评价方式。培训结束后,采用统一的心血管专业知识试卷、护理人员实践能力评定表和自主学习能力评定量表分别评价学员的专业理论成绩、临床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结果观察组理论成绩、实践能力考核成绩、自主学习能力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在心血管专科护士培训中采用形成性评价可提高学员的理论学习成绩、临床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科护士 心血管疾病护理 形成性评价 自主学习能力 在职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证护理在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3
作者 朱小玲 何红 季秋虹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9年第21期15-16,共2页
目的应用循证护理理念,探讨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9月至2008年12月住院的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按病历单双号分成循证护理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前后分别用吞咽障碍评分进行评定。结果经过2... 目的应用循证护理理念,探讨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9月至2008年12月住院的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按病历单双号分成循证护理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前后分别用吞咽障碍评分进行评定。结果经过2周的康复护理,循证护理康复组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总有效率为91.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循证护理方法,可促进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康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 脑卒中 吞咽障碍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案例和问题的临床带教方法在培养护理实习生评判性思维能力中的应用 被引量:65
14
作者 洪小丽 周小燕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7年第9期71-73,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案例和问题的(case and problem based learning,CPBL)临床带教方法在培养护理实习生评判性思维能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在南通海安医院骨科、神经内科实习的应届护理实习生45人,随机分为C... 目的探讨基于案例和问题的(case and problem based learning,CPBL)临床带教方法在培养护理实习生评判性思维能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在南通海安医院骨科、神经内科实习的应届护理实习生45人,随机分为CPBL教学组(观察组)和传统教学组(对照组),观察两组评判性思维能力及对两种不同教学方法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实习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及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CPBL临床带教方法有利于培养与提高护理实习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并提高教学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案例和问题教学法 评判性思维 护理实习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证护理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易萍 吕美云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1273-1274,共2页
颅内动脉瘤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最常见的原因[1],动脉瘤可反复多次破裂,导致再出血,病死率和致残率很高。过去多施行外科开颅瘤颈夹闭术治疗动脉瘤,但因其手术创伤大,病程长,很多病人不能耐受。而在数字减... 颅内动脉瘤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最常见的原因[1],动脉瘤可反复多次破裂,导致再出血,病死率和致残率很高。过去多施行外科开颅瘤颈夹闭术治疗动脉瘤,但因其手术创伤大,病程长,很多病人不能耐受。而在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引导下的介入治疗是一项创伤小、病人痛苦小、疗效好的新兴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介入治疗 循证护理 临床护理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磁共振与弥散张量成像对脑卒中后运动功能恢复的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周克贵 柯开富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80-382,共3页
运动功能受损是脑卒中后最严重的功能障碍,约〉3/4患者遗留不同程度运动功能缺损,主要是神经元及其传导系统的功能与结构发生异常。运动功能恢复机制的研究,对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能够提供科学的康复手段。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弥散 卒中 运动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比加群酯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微栓子信号的干预治疗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朱连海 黄怀宇 +2 位作者 顾承志 李新玲 汪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2期1275-1277,共3页
目的探讨达比加群酯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微栓子信号(micro embolic signals,MES)的影响。方法选择MES阳性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和治疗组29例,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达比加群酯,并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7d及... 目的探讨达比加群酯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微栓子信号(micro embolic signals,MES)的影响。方法选择MES阳性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和治疗组29例,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达比加群酯,并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7d及14d检测MES。结果与对照组治疗7d和14d比较,治疗组微栓子数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7d后对照组和治疗组MES阳性例数均较治疗前减少,分别为28例和21例,治疗组MES阳性率低于对照组(72.4%vs 9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4d后,对照组和治疗组MES阳性例数分别为27例和13例,治疗组MES阳性率仍低于对照组(44.8%vs 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14d与治疗7dMES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14d与治疗7dMES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治疗期间未见明显血小板减少及凝血指标异常。结论达比加群酯能显著减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M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抗凝药 血小板计数 阿司匹林 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复杂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成谋 柯开富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73-574,共2页
颅内复杂动脉瘤和巨大动脉瘤的治疗,给专科医师带来巨大的挑战。其占位效应和瘤体内栓子栓塞远端血管,是造成预后较差的原因。较其他动脉瘤而言,破裂的概率更大。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脑血管重建术 颅内栓塞 显微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tar量表在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34
19
作者 周小燕 《护士进修杂志》 2015年第21期2000-2001,共2页
目的探讨Autar量表在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风险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Autar量表,对2013年1-12月收治的136例脑卒中患者于入院后24h之内进行下肢DVT形成风险评估,根据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低、中、高危组。入院后第7d,... 目的探讨Autar量表在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风险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Autar量表,对2013年1-12月收治的136例脑卒中患者于入院后24h之内进行下肢DVT形成风险评估,根据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低、中、高危组。入院后第7d,对患者行下肢深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各组患者下肢DVT发生情况。结果 (1)低危组72例患者,发生下肢DVT 2例,发生率为3%;中危组38例患者,发生下肢DVT9例,发生率为24%;高危组26例患者,发生下肢DVT 11例,发生率为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4.205,P<0.01)。(2)Autar量表评分与下肢DVT的发生呈正相关(r=0.367,P<0.05)。(3)Autar量表"活动能力"模块不同评分组患者下肢DVT形成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6.496,P<0.01)。结论应用Autar量表对脑卒中患者进行评估,可预测其下肢DVT发生风险,有利于医护人员采取预见性治疗与护理干预,减少脑卒中患者下肢DVT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 Autar量表 脑卒中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综合征性抑郁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对照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春英 顾永健 +1 位作者 陶荣芬 黄晓卫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38-40,共3页
目的探讨亚综合征性抑郁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状况,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将45例亚综合征性抑郁患者设为研究组,31例重型抑郁症患者设为对照组,28例同期健康体检者设为健康组,采用抑郁自评量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临床记忆量表、... 目的探讨亚综合征性抑郁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状况,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将45例亚综合征性抑郁患者设为研究组,31例重型抑郁症患者设为对照组,28例同期健康体检者设为健康组,采用抑郁自评量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临床记忆量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对三组认知状况进行测评分析。结果研究组除无意义图形再认和人像特点回忆之外,其余各项指标均显著差于健康组(P〈0.05或0.01);抑郁自评量表评分、言语智商、操作智商、总智商、记忆商数、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正确百分数、持续错误数、随机错误数、分类数方面的成绩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或0.01);治疗后研究组的指向记忆、联想学习、正确百分数、随机错误数与健康组比较仍未恢复正常(P〈0.05或0.01)。记忆商数和正确百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亚综合征性抑郁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程度较重型抑郁症患者轻,但治疗后有部分认知功能不能完全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综合征性抑郁 重型抑郁症 认知功能 抑郁自评量表 韦氏成人智力量表 临床记忆量表 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