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视眼病前期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
1
作者 管怀进 季敏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9-172,共4页
流行病学调查是疾病早预防、早干预以及相关政策制定重要的科学依据。疾病前期(predisease)常指在流行病学调查/筛查中发现的机体非正常状态,但还没有达到疾病的诊断标准,是机体由健康状态向疾病状态进展的过渡阶段,如果不干预就会发展... 流行病学调查是疾病早预防、早干预以及相关政策制定重要的科学依据。疾病前期(predisease)常指在流行病学调查/筛查中发现的机体非正常状态,但还没有达到疾病的诊断标准,是机体由健康状态向疾病状态进展的过渡阶段,如果不干预就会发展为疾病。如大家熟知的癌症前期(癌前病变)、糖尿病前期以及高血压前期等,也包括近视前期、青光眼前期以及糖尿病前期眼部并发症等眼病前期。疾病前期由于处于疾病尚未出现临床表现或者极早期阶段,通过适当的干预可以阻止甚至逆转疾病的发生而广受重视。然而,目前眼科工作者尚未对开展眼病前期流行病学调查足够重视,对如何开展眼病前期的流行病学调查也不甚了解,本文根据以往开展眼病流行病学调查的经验,就目前患病率高、视觉损伤大的几种常见眼病前期流行病学调查的开展进行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病前期 防盲 流行病学调查 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短期集中白内障防盲手术后患者视功能和生存质量的调查 被引量:13
2
作者 周激波 管怀进 顾海雁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20-323,共4页
目的评价农村短期集中白内障防盲手术后患者的视力、视功能、生存质量和存在的问题。方法检查接受白内障防盲手术的患者术后6个月时日常生活视力并分级,调查员进行视功能和生存质量现场问卷调查。结果251例接受手术的患者中131例(53.9%... 目的评价农村短期集中白内障防盲手术后患者的视力、视功能、生存质量和存在的问题。方法检查接受白内障防盲手术的患者术后6个月时日常生活视力并分级,调查员进行视功能和生存质量现场问卷调查。结果251例接受手术的患者中131例(53.9%)接受调查,术后视功能平均得分为83.21±16.40,生存质量平均得分为86.53±16.33,与视力的等级相关系数分别为-0.48和-0.68。视功能得分与视力状况(t=-7.51,P=0.000)和居住地(t=-2.01,P=0.047)相关,生存质量得分与视力状况(t=-10.27,P=0.000)和性别(t=-2.59,P=0.011)相关。结论白内障术后患者平均视功能和生存质量有明显提高,在农村短期集中开展白内障手术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力 生存质量 视功能 白内障 防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视功能和生存质量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管怀进 周激波 顾海雁 《眼科新进展》 CAS 2005年第6期547-549,共3页
目的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患者的视力、视功能(visual function,VF)和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QOL)。方法随访检查172例(205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6~36个月患者的日常生活视力。用尼泊尔眼病调查视力分级标准进行日常生活... 目的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患者的视力、视功能(visual function,VF)和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QOL)。方法随访检查172例(205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6~36个月患者的日常生活视力。用尼泊尔眼病调查视力分级标准进行日常生活视力检查分级,同时由调查员采用美国眼科研究所开发的VF和QOL调查表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本组病例平均VF得分为79.00±15.46,与视力等级的相关系数为0.4,与远视力等级回归系数为7.769,经t检验(t=7.12,P=0.000)有统计学意义;与术前眼疾手术史的回归系数为6.5059,经t检验(t=-2.92,P=0.004)有统计学意义。平均QOL得分为89.35±13.97,与视力等级的相关系数为-0.59。QOL与远视力等级的回归系数为-8.2867,经t检验(t=-9,27,P=0.000)有统计学意义。经方差分析术后不同时间组平均vF得分(F=1.09,P=0.3398)和QOL得分(F=0.62,P=0.5407)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6~36个月惠者的VF和QOL状况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超声乳化 视功能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孢素A壳聚糖纳米微粒防治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被引量:4
4
作者 兰小川 陈辉 +1 位作者 顾海鹰 徐学东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946-949,共4页
目的评价环孢素A(CsA)壳聚糖纳米微粒抑制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只健康中华大耳白兔制作的PVR动物模型随机分为4组:A组玻璃体腔内注入0.1mL平衡液,B组玻璃体腔内注入0.1mL壳聚糖溶液(含壳聚糖2mg),C组玻... 目的评价环孢素A(CsA)壳聚糖纳米微粒抑制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只健康中华大耳白兔制作的PVR动物模型随机分为4组:A组玻璃体腔内注入0.1mL平衡液,B组玻璃体腔内注入0.1mL壳聚糖溶液(含壳聚糖2mg),C组玻璃体腔内注入0.1mLCsA溶液(含CsA0.1mg),D组玻璃体腔内注入0.1mLCsA壳聚糖纳米粒(含CsA0.1mg)。以检眼镜、电生理、光镜和电镜观察视网膜变化情况。结果玻璃体腔注药2周及4周后D组PVR等级均明显较A、B、C三组轻,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与B组、B组与C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注药前与注药后4周暗适应闪光ERGb波振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注药后视网膜组织病理及超微结构未发现明显异常。结论一次性兔眼玻璃体腔注入CsA壳聚糖纳米微粒(含CsA0.1mg)能明显抑制或延缓PVR的发生,并具有生物相容性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纳米微粒 环孢素A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视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的精准手术矫正问题 被引量:24
5
作者 管怀进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93-196,共4页
临床上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患者较为常见,而以往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散光并未得到精准矫正,严重影响术眼术后的屈光功能和视觉质量。术前精确测量角膜散光的大小和轴向是白内障屈光手术术中确定角膜切开位置或植入Toric人工晶状体(IOL... 临床上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患者较为常见,而以往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散光并未得到精准矫正,严重影响术眼术后的屈光功能和视觉质量。术前精确测量角膜散光的大小和轴向是白内障屈光手术术中确定角膜切开位置或植入Toric人工晶状体(IOL)的关键。联合应用IOL Master计算IOL球镜度数、利用Pentacam测定全角膜曲率、采用VERION导航系统可提供精准的术前检查数据和良好的术后效果,使得白内障术中可以通过改进手术切口、弧形角膜切开和植入适宜的Toric IOL来矫正角膜散光。飞秒激光弧形角膜切开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可有效、安全和精准地矫正中低度角膜散光,改善视功能。为提高白内障屈光手术的准确性,我们应进一步研究建立角膜生物力学数字化模型、改良手术量计算方案,以增进飞秒激光角膜切开矫正角膜散光的可预测性和精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手术疗法 角膜散光 飞秒激光/治疗用途 导航系统 屈光白内障手术 精准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连接蛋白在DBA/2J小鼠视网膜的表达 被引量:2
6
作者 张俊芳 管怀进 +3 位作者 张金迪 陆宏 秦柏 沈爱国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08-811,共4页
目的 DBA/2J(D2)小鼠是遗传性色素性青光眼动物模型,目前广泛用于青光眼实验研究。本实验研究β-连接蛋白在D2小鼠视网膜的表达和定位,探讨其在青光眼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根据眼压、视盘病理改变和视神经轴突损害情况,将3~12个月龄D... 目的 DBA/2J(D2)小鼠是遗传性色素性青光眼动物模型,目前广泛用于青光眼实验研究。本实验研究β-连接蛋白在D2小鼠视网膜的表达和定位,探讨其在青光眼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根据眼压、视盘病理改变和视神经轴突损害情况,将3~12个月龄D2小鼠分为正常组、高眼压组、青光眼组,并采用3个月龄和12个月龄的C57BL/6J(B6)小鼠作为青年和老年对照组。采用Tonopen AVIA笔式眼压计测量眼压,HE染色观察视盘病理改变,对苯二胺染色评价视神经轴突损害情况。Western blot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视网膜中β-连接蛋白表达水平和定位情况。结果正常组、高眼压组、青光眼组D2小鼠月龄分别为(3.50±0.45)个月、(7.63±0.53)个月、(11.50±0.45)个月;眼压分别(13.11±0.96)mmHg(1 kPa=7.5 mmHg)、(23.69±0.69)mmHg、(23.56±0.23)mmHg,青年对照组和老年对照组眼压分别为(12.90±0.40)mmHg、(13.01±1.06)mmHg。青年对照组、老年对照组、正常组、高眼压组和青光眼组的β-连接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81±0.08、0.89±0.06、0.80±0.07、0.50±0.07、0.32±0.03,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41.55,P<0.01)。与正常组相比,高眼压组和青光眼组视网膜β-连接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β-连接蛋白阳性信号主要定位于内丛状层、外丛状层和外界膜,在青光眼发病过程中,β-连接蛋白在视网膜各层表达均下降,外丛状层阳性信号表达下降明显。结论β-连接蛋白随着青光眼发病进程表达逐渐下降,提示其可能参与青光眼的病理生理改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Β-连接蛋白 DBA 2J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中远期手术结果调查 被引量:2
7
作者 周激波 管怀进 +1 位作者 吴坚 顾海雁 《眼科新进展》 CAS 2005年第5期439-441,共3页
目的了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中远期视力结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对南通医学院附属医院1999~2001年3a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患者519例605眼进行术后调查,包括:远、近视力及其矫正视力、外眼、眼前节、眼后节和眼压。结果40.2%的患... 目的了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中远期视力结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对南通医学院附属医院1999~2001年3a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患者519例605眼进行术后调查,包括:远、近视力及其矫正视力、外眼、眼前节、眼后节和眼压。结果40.2%的患者(205眼)接受了调查,患者裸眼远视力≥0.3为86.8%,≥0.5为77.8%;矫正远视力≥0.3为92.7%,≥0.5为82.9%.前囊膜混浊发生率为73.1%,后囊膜混浊为69.8%.部分人工晶状体出现钙样物质沉积和IOL内折痕等并发症。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中远期视力结果稳定,严重并发症少,但仍有一些影响视力的问题需要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超声乳化 视力 并发症 前囊膜混浊 后囊膜混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涡静脉烧灼诱发兔急性高眼压 被引量:1
8
作者 解正高 管怀进 +1 位作者 陈钦进 孙建全 《眼科新进展》 CAS 2006年第4期276-278,共3页
目的探讨涡静脉烧灼法诱发兔急性高眼压的效果。方法60只兔先随机分为3组,第1组左眼用于对照组,右眼用于模型Ⅰ组;第2组左眼用于模型Ⅱ组,右眼用于模型Ⅲ组;第3组左眼用于模型Ⅳ组,右眼不用;每组20眼。对照组只打开球结膜,涡静脉不作处... 目的探讨涡静脉烧灼法诱发兔急性高眼压的效果。方法60只兔先随机分为3组,第1组左眼用于对照组,右眼用于模型Ⅰ组;第2组左眼用于模型Ⅱ组,右眼用于模型Ⅲ组;第3组左眼用于模型Ⅳ组,右眼不用;每组20眼。对照组只打开球结膜,涡静脉不作处理;模型Ⅰ、Ⅱ、Ⅲ、Ⅳ组分别烧灼阻断1、2、3、4条涡静脉。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以及术后每小时测量1次眼压,8h后每日测量1次眼压,并观察眼部表现。结果术后各组眼压均立即升高,以模型Ⅳ组最为显著;模型Ⅰ组术后2h达高峰,平均眼压为(33.25±5.50)mmHg(1kPa=7.5mmHg),3h后降至正常水平;模型Ⅱ、Ⅲ组术后1h达高峰,平均眼压分别为(38.50±3.00)mmHg、(41.50±13·30)mmHg,3h后均降至正常水平;模型Ⅳ组术后眼压立即升高至(56.75±10.44)mmHg,术后1h达高峰,平均眼压为(64.25±6.24)mmHg,维持于40mmHg以上达8h;模型Ⅳ组有8眼发生少量前房积血,未发生玻璃体出血。结论烧灼阻断4条涡静脉是建立兔急性高眼压模型简单、有效、易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涡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6-Co小鼠眼角膜组织观察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
9
作者 朱顺星 刘春 +2 位作者 缪进 朱蓉嵘 邵义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6期14443-14445,共3页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遗传性角膜病小鼠(C57BL/6-cornea opacity,B6-Co)眼角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B6-Co小鼠角膜混浊发病机制。[方法]观察比较B6-Co小鼠与正常B6小鼠在不同发育阶段(1、13、30、90d)的临床表现,并采用...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遗传性角膜病小鼠(C57BL/6-cornea opacity,B6-Co)眼角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B6-Co小鼠角膜混浊发病机制。[方法]观察比较B6-Co小鼠与正常B6小鼠在不同发育阶段(1、13、30、90d)的临床表现,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VEGF在角膜中的表达情况。[结果]B6-Co小鼠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明显的角膜混浊并有大量角膜新生血管生成;免疫组化显示VEGF在不同发育阶段B6小鼠的角膜很少表达,而在B6-Co小鼠出生初期表达较少,13日龄后表达明显增强;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VEGF mRNA表达上调,3月龄时与1月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GF在B6-Co小鼠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过程中起重发作用,可能是导致角膜混浊的主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角膜病小鼠 角膜新生血管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非穿透性小梁手术的实验研究
10
作者 解正高 管怀进 陈辉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23-627,共5页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非穿透性小梁手术(NPT)的降眼压效果及术后滤过通道纤维化反应。方法对20只兔(40只眼)随机行常规NPT或激光NPT。激光NPT组用准分子激光扫描切削巩膜床和巩膜瓣的内面,再切削Schlemm管表面巩膜,直至有大量的房水渗出...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非穿透性小梁手术(NPT)的降眼压效果及术后滤过通道纤维化反应。方法对20只兔(40只眼)随机行常规NPT或激光NPT。激光NPT组用准分子激光扫描切削巩膜床和巩膜瓣的内面,再切削Schlemm管表面巩膜,直至有大量的房水渗出。分别于术前、术后1、3、5d,1周、2周,1、3、6个月测量眼压并观察眼部其他表现。分别于术后1、3、6个月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术前、术后两组间眼压变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两组眼压值均低于术前(P<0.05);常规NPT组术中有3眼发生小梁网穿破,术后第1d有4眼发生前房闪辉(+^++),治疗后3d内消失。激光NPT组术中无并发症。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激光NPT组滤过通道纤维化反应均轻于常规NPT组。结论激光NPT能有效地降低眼压,并能减轻滤过通道的纤维化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准分子激光 非穿透性小梁手术 激光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动力血栓法制作实验性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模型 被引量:10
11
作者 高小明 陈辉 +1 位作者 高小伟 徐建云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88-490,共3页
目的应用光动力血栓法建立实验性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模型。方法12只兔12眼通过静脉内注射孟加拉红,用氪绿激光照射视网膜静脉分支,分别于照射后1h,3、7、15、30d进行眼底观察,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病理检查。结果12眼均一次造模成... 目的应用光动力血栓法建立实验性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模型。方法12只兔12眼通过静脉内注射孟加拉红,用氪绿激光照射视网膜静脉分支,分别于照射后1h,3、7、15、30d进行眼底观察,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病理检查。结果12眼均一次造模成功,阻塞点远端静脉充血、迂曲扩张,不同程度视网膜出血和水肿。1d后3眼有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样表现,15d后5眼阻塞血管有不同程度的再通;FFA显示静脉回流障碍伴静脉内暗红色血栓;病理检查证实静脉内血栓形成。结论光动力血栓法能成功建立视网膜静脉阻塞模型并与人视网膜静脉阻塞形成近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静脉阻塞 光动力 血栓 动物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4
12
作者 段海霞 曹志星 +1 位作者 管怀进 张天一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02-505,共4页
背景 白内障的发生与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结构和功能的受损有直接关系,而白内障LECs的特征性形态学变化是目前证实细胞结构和功能受损最有力的证据,了解不同类型白内障的LECs形态变化对于研究不同环境或不同疾病对LECs的生物学行为... 背景 白内障的发生与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结构和功能的受损有直接关系,而白内障LECs的特征性形态学变化是目前证实细胞结构和功能受损最有力的证据,了解不同类型白内障的LECs形态变化对于研究不同环境或不同疾病对LECs的生物学行为有重要意义. 目的 观察不同类型白内障LECs的形态学变化.方法 在白内障摘出手术过程中分别收集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糖尿病性白内障及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的晶状体前囊膜各15片,各种类型白内障的前囊膜分别进行锥虫蓝-茜素红(TB-AR)染色和苏木精-伊红染色,评估LECs的活性和形态,并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各种类型白内障LECs的超微结构改变,对不同类型白内障的LECs生物学行为进行比较.结果 TB-AR染色结果表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LECs大小不等,呈多边形,镶嵌样排列,少量细胞死亡,细胞膜模糊不清,细胞核呈圆形;糖尿病性白内障LECs水肿,体积增大,细胞大小不等;而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LECs体积较小,大部分细胞死亡.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囊膜为一均质膜,LECs层呈单层排列,多数细胞结构完整,紧密贴附于前囊膜上;糖尿病性白内障前囊膜部分区域LECs与囊膜间有空隙,细胞核大小不等;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LECs较小,形态不规则,细胞着色深.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前囊膜及多数LECs形态正常,细胞间以及细胞与囊膜间连接尚可;糖尿病性白内障LECs之间以及细胞与囊膜间也可见紧密连接,但显示细胞水肿,细胞间隙扩大,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LECs可见细胞质嵌合突起,细胞质内有空泡变性.结论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糖尿病性白内障和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均以LECs的变性、坏死、凋亡为共同的细胞学基础,但糖尿病性白内障和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的LECs改变明显重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 上皮细胞 锥虫蓝-茜素红染色 苏木精-伊红染色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