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围妊娠期应用司库奇尤单抗治疗重度寻常型银屑病4例及文献综述
1
作者 丁琦 王新 +1 位作者 张捷 傅琳玲 《临床皮肤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87-290,共4页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免疫介导的炎症性皮肤疾病,分为寻常型、脓疱型、红皮病型和关节病型。女性发病年龄平均为28岁,大部分患者在妊娠期病情会稳定或缓解,但约23%妊娠后病情会加重[1]。既往研究也显示,银屑病作为独立危险因素,会增加母...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免疫介导的炎症性皮肤疾病,分为寻常型、脓疱型、红皮病型和关节病型。女性发病年龄平均为28岁,大部分患者在妊娠期病情会稳定或缓解,但约23%妊娠后病情会加重[1]。既往研究也显示,银屑病作为独立危险因素,会增加母婴不良结局的发生风险[2]。因此,围妊娠期重度银屑病的治疗至关重要。传统治疗中重度银屑病的系统用药,如阿维A、甲氨蝶呤和环孢素,并不适用于妊娠期银屑病患者。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先后批准近10种生物制剂及小分子药物治疗中重度银屑病,虽然现有的临床观察数据未显示生物制剂有胚胎毒性和致畸性,然而动物实验研究显示:部分生物制剂可通过胎盘屏障,并可通过乳汁排泄[3]。围妊娠期银屑病患者应用司库奇尤单抗治疗的临床报道较少。本研究报道4例围妊娠期应用司库奇尤单抗治疗的重度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并回顾相关文献报道,探讨司库奇尤单抗在围妊娠期使用的安全性,为临床治疗围妊娠期中重度寻常型银屑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妊娠期 重度寻常型银屑病 司库奇尤单抗 生物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感染状态下梅毒患者血清白介素2、10和12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傅琳玲 丁琦 +4 位作者 方晶 蔡恒骥 杨圣菊 符梅 曹双林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51-353,共3页
梅毒是由梅素螺旋体(TP)引起的一种慢性性传播性疾病,可以引起全身各组织器官的损害,临床表现复杂多样。部分患者在出国、婚检、献血及手术等情况下意外发现,具体感染日期不明,且无临床表现,在排除神经梅毒后,称之为潜伏梅毒;... 梅毒是由梅素螺旋体(TP)引起的一种慢性性传播性疾病,可以引起全身各组织器官的损害,临床表现复杂多样。部分患者在出国、婚检、献血及手术等情况下意外发现,具体感染日期不明,且无临床表现,在排除神经梅毒后,称之为潜伏梅毒;另外部分患者经积极正规治疗,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滴度在早期梅毒半年、晚期梅毒1年以上不能下降或阴转,称之为血清固定:而大部分患者经治疗后RPR能够下降直至阴转。上述3类患者均无临床症状,但处于不同的感染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血清固定 潜伏梅毒 白介素2 白介素10 白介素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瘢痕疙瘩下埋植扩张器治疗大面积瘢痕疙瘩 被引量:7
3
作者 吴晓琰 陈晓栋 +4 位作者 许攀 Ahmed Ali 姚晓东 崔晓美 朱文艳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817-822,共6页
目的:探讨瘢痕疙瘩下埋植扩张器治疗大面积瘢痕疙瘩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8月—2017年8月,60例瘢痕疙瘩患者共65个部位的瘢痕疙瘩接受瘢痕疙瘩下埋植扩张器治疗。扩张器容量70~600 m L。经50~126 d注水扩张,行瘢痕疙瘩切除或部分切... 目的:探讨瘢痕疙瘩下埋植扩张器治疗大面积瘢痕疙瘩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8月—2017年8月,60例瘢痕疙瘩患者共65个部位的瘢痕疙瘩接受瘢痕疙瘩下埋植扩张器治疗。扩张器容量70~600 m L。经50~126 d注水扩张,行瘢痕疙瘩切除或部分切除、扩张器取出和扩张皮瓣转移术,术中即时给予残留瘢痕疙瘩皮损内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以及术后浅层电子束照射联合治疗。术后随访12~50个月不等。采用患者与观察者瘢痕评估量表评价疗效。结果:61个部位顺利完成整个治疗过程,4个胸部扩张器因外露提前取出。随访12个月以上,治愈47个部位(占77%);部分复发14个部位(占23%);完全复发0个部位。术前和术后12月的总POSAS评分分别为(59.31±4.94)分和(18.15±1.51)分(P<0.05)。结论:瘢痕疙瘩下埋植扩张器是治疗大面积瘢痕疙瘩较为理想的选择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手术切除 组织扩张 瘢痕疙瘩下 糖皮质激素 放射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瘢痕疙瘩皮损内注射治疗疗效评估方法的初步探索 被引量:10
4
作者 姚晓东 陈晓栋 杨立群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72-275,共4页
目的:探索皮损内注射治疗瘢痕疙瘩疗效的评估方法,以便于临床准确有效地评估瘢痕疙瘩注射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5月—2009年12月确诊为瘢痕疙瘩患者223例,对患者进行复方倍他米松皮损内注射治疗。以体积、硬度、痛痒觉、外观自我... 目的:探索皮损内注射治疗瘢痕疙瘩疗效的评估方法,以便于临床准确有效地评估瘢痕疙瘩注射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5月—2009年12月确诊为瘢痕疙瘩患者223例,对患者进行复方倍他米松皮损内注射治疗。以体积、硬度、痛痒觉、外观自我评价4项因素为研究指标,制定出瘢痕疙瘩注射疗效评估方法。然后采用该评估方法,对2010年1月—12月新收集的145例瘢痕疙瘩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应用统计学方法验证评估方法的合理性。结果:对145例瘢痕疙瘩患者数据应用该疗效评估方法进行分析,各组例数分布均呈正态性分布趋势。各组间体积、硬度、痛痒觉、自我评价4项指标比较P值分别为0.001、0.030、0.010、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以上指标为评价瘢痕疙瘩疗效的重要因素;而各组间年龄、性别、家族史、病程因素比较P值分别为0.975、0.225、0.489、0.5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瘢痕疙瘩皮损内注射治疗疗效的评估方法,可操作性强,结果客观准确,有利于临床医生对瘢痕疙瘩患者的注射治疗疗效进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注射治疗 疗效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联合A型肉毒素皮损内注射治疗瘢痕疙瘩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5
作者 李静 吴晓琰 陈晓栋 《临床皮肤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629-632,共4页
目的:探索瘢痕疙瘩皮损内注射药物的联合治疗方案。方法:共选取瘢痕疙瘩患者35例(90个皮损),采用随机表单盲法,将皮损分为3组(A、B、C组),分别进行皮损内注射复方倍他米松+A型肉毒素、复方倍他米松+氟尿嘧啶、单独复方倍他米松。以瘢痕... 目的:探索瘢痕疙瘩皮损内注射药物的联合治疗方案。方法:共选取瘢痕疙瘩患者35例(90个皮损),采用随机表单盲法,将皮损分为3组(A、B、C组),分别进行皮损内注射复方倍他米松+A型肉毒素、复方倍他米松+氟尿嘧啶、单独复方倍他米松。以瘢痕体积、硬度、痒痛感觉及外观自我评价4项观察指标进行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比较3种方法的疗效差异。结果:共32例患者的85个皮损完成试验(A组29个,B组28个,C组28个)。体积、硬度、外观自我评价各组间及组内配对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痒痛评分疼痛值上A组和C组疗程结束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B组和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联合A型肉毒素皮损内注射对于缓解瘢痕疙瘩痒痛有明显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糖皮质激素 A型肉毒素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oll样受体和免疫细胞在尖锐湿疣和鲍恩样丘疹病皮损中的表达 被引量:3
6
作者 傅琳玲 曹双林 +3 位作者 蔡恒骥 黄华 符梅 邵平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556-558,共3页
目的:探讨尖锐湿疣和鲍恩样丘疹病患者皮损内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功能变化情况。方法:应用EnVision法对尖锐湿疣和鲍恩样丘疹病皮损进行Toll样受体(TLR)2、4及CD3、CD4、CD8、CD68免疫组化标记。结果:①尖锐湿疣和鲍恩样丘疹病皮损中均... 目的:探讨尖锐湿疣和鲍恩样丘疹病患者皮损内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功能变化情况。方法:应用EnVision法对尖锐湿疣和鲍恩样丘疹病皮损进行Toll样受体(TLR)2、4及CD3、CD4、CD8、CD68免疫组化标记。结果:①尖锐湿疣和鲍恩样丘疹病皮损中均有TLR 2和4阳性表达,TLR 2在棘细胞、基底细胞、真皮浅层炎性细胞中强表达;②尖锐湿疣和鲍恩样丘疹病真皮浅中层均有以CD3^+、CD8^+、CD68^+细胞为主的明显炎性细胞浸润,尖锐湿疣浸润细胞量明显多于鲍恩样丘疹病。结论:①尖锐湿疣和鲍恩样丘疹病皮损内表皮细胞及单核巨噬细胞Toll样受体阳性表达,说明当人乳头瘤病毒(HPV)病毒入侵时,表皮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能对HPV抗原进行识别和处理。②尖锐湿疣和鲍恩样丘疹病的真皮浅中层均发生了以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浸润为主的细胞免疫反应,且CD4^+/CD8^+比值明显下降,但两病的局部免疫仍存在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鲍恩样丘疹病 TOLL样受体 免疫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培他滨引起Ⅲ度手足综合征1例 被引量:5
7
作者 杨圣菊 陈晓栋 王建力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50-250,共1页
患者男,73岁,因结肠癌术后化疗,于2006年3月11日入住我院肿瘤化疗科.患者17个月前在我院行腹部肿块及结肠部分切除术,术后组织病理检查示结肠(肝曲)低分化腺癌.侵及全层,结肠旁淋巴结转移,术后予以亚叶酸钙、氟尿嘧啶、奥沙... 患者男,73岁,因结肠癌术后化疗,于2006年3月11日入住我院肿瘤化疗科.患者17个月前在我院行腹部肿块及结肠部分切除术,术后组织病理检查示结肠(肝曲)低分化腺癌.侵及全层,结肠旁淋巴结转移,术后予以亚叶酸钙、氟尿嘧啶、奥沙利铂方案化疗6个疗程.5个月前复查腹部CT示:结肠癌术后胰体及肝内多发转移,腹腔内多枚小淋巴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综合征 卡培他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切除联合术后单次浅表放疗治疗项部瘢痕疙瘩性毛囊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陈晓栋 顾黎雄 +2 位作者 吴晓琰 沈聪聪 赵洪瑜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77-178,共2页
项部瘢痕疙瘩性毛囊炎(AKN)是发生于枕、项部的一种慢性毛囊炎。临床上多见于年轻男性,表现为项部紧贴发际线下方的炎性丘疹、脓疱或结节,病程缓慢,常可迁延数年或数十年,进展为散在或融合的瘢痕疙瘩样斑块,不同程度地影响患者... 项部瘢痕疙瘩性毛囊炎(AKN)是发生于枕、项部的一种慢性毛囊炎。临床上多见于年轻男性,表现为项部紧贴发际线下方的炎性丘疹、脓疱或结节,病程缓慢,常可迁延数年或数十年,进展为散在或融合的瘢痕疙瘩样斑块,不同程度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往对本病多采用外用和系统使用抗生素、外用或皮损内注射糖皮质激素、口服异维A酸、激光脱毛、紫外线照射、He-Ne激光照射等方法,也有报道应用自家疫苗或多价疫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囊炎 瘢痕疙瘩性 项部 手术切除 浅表放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皮病皮损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检测及其意义 被引量:3
9
作者 刘子重 曹双林 张捷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71-273,共3页
硬皮病是以皮肤及各种内脏器官纤维化为特征的结缔组织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为探讨硬皮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人们进行了大量研究,结果表明本病与种族、地域分布、自身抗体、细胞因子以及基因遗传等密切相关.目前研究的热点是... 硬皮病是以皮肤及各种内脏器官纤维化为特征的结缔组织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为探讨硬皮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人们进行了大量研究,结果表明本病与种族、地域分布、自身抗体、细胞因子以及基因遗传等密切相关.目前研究的热点是细胞因子与本病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硬皮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癜风磨削治疗后继发瘢痕疙瘩1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晓栋 吴晓琰 +1 位作者 顾黎雄 沈聪聪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29-230,共2页
患者 男,17岁。因左肩胛部色素脱失斑处瘢痕6年,术后进行性瘢痕增生2年,于2009年7月23日收入我科。患者2002年9月无明显诱因左肩背部出现色素脱失斑,面积增大。数量增多,无自觉症状。2003年5月在当地医院诊断为“白癜风”,予皮肤... 患者 男,17岁。因左肩胛部色素脱失斑处瘢痕6年,术后进行性瘢痕增生2年,于2009年7月23日收入我科。患者2002年9月无明显诱因左肩背部出现色素脱失斑,面积增大。数量增多,无自觉症状。2003年5月在当地医院诊断为“白癜风”,予皮肤磨削术治疗并外用药膏(具体不详),同时VI服糖皮质激素。术后皮损处结厚痂,近3个月痂皮方完全脱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癜风 瘢痕疙瘩 黑素细胞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组化在鉴别皮脂腺瘤和基底细胞癌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顾黎雄 张德志 +6 位作者 吴晓琰 邵雪宝 李阿梅 杨圣菊 曹双林 陈晓栋 陈浩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4-77,共4页
目的:探讨免疫组化在鉴别皮脂腺瘤和基底细胞癌(BCC)中的意义。方法:对31例皮脂腺瘤和31例结节型BCC患者标本分别行常规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并观察其结果。结果:免疫组化示31例皮脂腺瘤患者上皮抗原(EA)均为阴性;上皮膜... 目的:探讨免疫组化在鉴别皮脂腺瘤和基底细胞癌(BCC)中的意义。方法:对31例皮脂腺瘤和31例结节型BCC患者标本分别行常规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并观察其结果。结果:免疫组化示31例皮脂腺瘤患者上皮抗原(EA)均为阴性;上皮膜抗原(EMA)在导管及成熟皮脂腺细胞中均呈阳性表达;24例雄激素受体(AR)呈阳性表达,余7例均为阴性;D2-40阳性表达28例,阴性3例。而结节型BCC患者中30例EA阳性,1例阴性;EMA阳性4例,阴性27例;AR阳性表达15例,阴性16例;D2-40 5例灶状阳性,余26例均阴性。结论:免疫组化示皮脂腺瘤患者EA阳性、EMA阴性和D2-40阳性,可较好地与结节型BCC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脂腺瘤 基底细胞癌 结节型 上皮膜抗原 上皮抗原 雄激素受体 D2-4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前列素对心肌成纤维细胞胶原交联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孟国梁 杨圣菊 +2 位作者 姚文娟 秦巨峰 张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9-172,187,共5页
目的 :观察贝前列素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刺激下心肌成纤维细胞胶原交联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新生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给予贝前列素预处理后,AngⅡ(100 nmol/L)再刺激24 h,测定细胞培养基中胶原含量和... 目的 :观察贝前列素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刺激下心肌成纤维细胞胶原交联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新生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给予贝前列素预处理后,AngⅡ(100 nmol/L)再刺激24 h,测定细胞培养基中胶原含量和交联程度,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测定赖氨酰氧化酶(lysyl oxidase,LOX)m RNA和蛋白表达。结果:贝前列素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AngⅡ刺激下心肌成纤维细胞胶原分泌,其中10μmol/L作用最强。贝前列素(10μmol/L)预处理4 h后再给予AngⅡ刺激,心肌成纤维细胞胶原分泌明显减少,交联胶原水平下降,交联与非交联胶原比例变低;LOX m RNA和蛋白表达亦明显下降。结论:贝前列素抑制AngⅡ刺激下心肌成纤维细胞胶原交联,机制可能与下调LOX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前列素 心肌成纤维细胞 交联胶原 赖氨酰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囊湿疹样癌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2
13
作者 顾青 许小平 《护理学杂志》 2007年第12期23-24,共2页
对13例阴囊湿疹样癌患者行阴囊湿疹样癌切除加临近皮瓣转移术。结果13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切口Ⅰ期愈合,无切口感染、压疮及泌尿系感染。提出认真做好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术后加强体位护理、切口观察及饮食与康复指导是保证手术成功的... 对13例阴囊湿疹样癌患者行阴囊湿疹样癌切除加临近皮瓣转移术。结果13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切口Ⅰ期愈合,无切口感染、压疮及泌尿系感染。提出认真做好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术后加强体位护理、切口观察及饮食与康复指导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囊湿疹样癌 手术切除术 围手术期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64例疾病活动临床指标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傅琳玲 曹双林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52-452,共1页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疾病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香菇皮炎1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任旭琦 刘安齐 +1 位作者 聂群玲 曹双林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9-100,共2页
1病历摘要患儿男,12岁。因双上肢红斑伴瘙痒1d,于2020年6月9日来我院门诊就诊。患儿1d前在学校食堂食用烹饪过的未完全煮熟的香菇后双上肢出现红斑伴轻度瘙痒,无发热、头晕、胸闷及疼痛等其他症状。
关键词 香菇皮炎 香菇多糖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