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速康复外科在胃癌手术病人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何友钊 金成 +1 位作者 陈武强 刘敏丰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66-167,共2页
加速康复外科(FTS)最早由丹麦外科医生Ke-hlet[1]等提出。近年来,随着麻醉学、疼痛控制、微创外科等新技术的发展,FTS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模式在欧美一些国家中广泛开展,并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目前FTS最为成功的应用是在结直肠手术中,在... 加速康复外科(FTS)最早由丹麦外科医生Ke-hlet[1]等提出。近年来,随着麻醉学、疼痛控制、微创外科等新技术的发展,FTS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模式在欧美一些国家中广泛开展,并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目前FTS最为成功的应用是在结直肠手术中,在胃部手术中的应用也逐渐增加。为此,我们也观察了FTS在胃癌手术中的应用及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胃癌 营养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染绿色荧光蛋白-胰岛素融合基因的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小鼠 被引量:3
2
作者 范向军 周元 +1 位作者 朱铭岩 王志伟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455-1459,共5页
目的:构建含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GFP)及胰岛素融合基因的重组质粒,转染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观察转染融合基因后BMSCs移植治疗糖尿病模型小鼠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重叠延伸PCR技术合成insulin-IRES-EGFP和IRES-EGFP两段序列,分... 目的:构建含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GFP)及胰岛素融合基因的重组质粒,转染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观察转染融合基因后BMSCs移植治疗糖尿病模型小鼠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重叠延伸PCR技术合成insulin-IRES-EGFP和IRES-EGFP两段序列,分别克隆至逆转录病毒载体pMSCV中,经过包装细胞PT67的包装后转染小鼠BMSCs。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后EGFP的表达;RT-PCR法检测转染后胰岛素基因的表达。将转染了两种质粒的BMSCs培养后分别植入两组糖尿病模型小鼠体内,观察各组受体鼠血糖及体质量等指标的变化,并以正常对照组小鼠作对照。结果: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M-SCV-insulin-IRES-EGFP、pMSCV-IRES-EGFP;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转染后的BMSCs发出稳定的绿色荧光信号。转染了pMSCV-insulin-IRES-EGFP的BMSCs能稳定表达外源性胰岛素基因,转染后小鼠血糖明显低于转染pMSCV-IRES-EGFP组(P<0.05),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转染后35d体质量明显高于转染pMSCV-IRES-EGFP组(P<0.05)。结论:重构的insulin-EGFP载体能够起到良好的示踪作用,且EGFP的表达不影响胰岛素基因的表达;转染融合基因的小鼠BMSCs移植治疗糖尿病小鼠可以部分缓解小鼠糖尿病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增强绿色荧光蛋白 转染 糖尿病 胰岛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非昔布对裸鼠人胃癌原位种植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孙永强 王强 +1 位作者 郑国静 孙溪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929-931,共3页
目的探讨罗非昔布对裸鼠人胃癌原位种植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裸鼠人胃癌原位种植转移模型,以罗非昔布... 目的探讨罗非昔布对裸鼠人胃癌原位种植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裸鼠人胃癌原位种植转移模型,以罗非昔布给裸鼠灌胃,通过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罗非昔布对原位种植瘤胃癌组织中VEGF、iNOS蛋白的表达。结果VEGF的表达:对照组VEGF阳性率为81.25%,罗非昔布组为61.25%,联合组为35.00%,罗非昔布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联合组与罗非昔布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iNOS的表达显示:对照组iNOS阳性率为73.75%,罗非昔布组为52.50%,联合组为26.67%,罗非昔布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环氧合酶-2抑制剂罗非昔布可能通过降低胃癌肿瘤组织中VEGF、iNOS的表达,使肿瘤血管生成受抑,从而抑制胃癌细胞的生长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昔布 胃癌 原位移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基因修饰小鼠诱导多潜能干细胞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 被引量:1
4
作者 范向军 王雷 +3 位作者 陆玉华 朱铭岩 钱海鑫 王志伟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00-707,共8页
目的观测胰岛素转录关键调控因子胰腺十二指肠同源框蛋白1(PDX-1)、神经分化因子1(NeuroD1)及肌腱膜纤维肉瘤癌基因同系物A(MafA)对小鼠诱导多潜能干细胞(iPS细胞)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的作用。方法筛选鉴定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s)重... 目的观测胰岛素转录关键调控因子胰腺十二指肠同源框蛋白1(PDX-1)、神经分化因子1(NeuroD1)及肌腱膜纤维肉瘤癌基因同系物A(MafA)对小鼠诱导多潜能干细胞(iPS细胞)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的作用。方法筛选鉴定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s)重编程的iPS细胞。以重组腺病毒Ad-mPDX-1-IRES-GFP、Ad-mNeuroD1-IRES-GFP、Ad-mMafA-IRES-GFP联合感染小鼠iPS细胞,体外培养后以RT-PCR检测胰岛B细胞功能基因表达;免疫荧光检测胰岛素蛋白表达及定位;ELISA检测不同糖浓度(0、5、10、20、30、40mmol/L)下胰岛素的分泌量。结果起源于MEFs的iPS细胞能形成边缘光整的致密克隆,表达干性基因Nanog、Rex-1、SSEA-1,并能在体内外分化为三胚层组织,显示MEFs被成功地重编程为iPS细胞。Ad-PDX-1-IRES-GFP、Ad-mNeuroD-IRES-GFP、Ad-mMafA-IRES-GFP感染的小鼠iPS细胞能分化为胰岛类B细胞,RT-PCR结果显示其胰岛B细胞功能基因的表达与小鼠胰岛B细胞株MIN6相似。免疫荧光检测可见胰岛类B细胞内有胰岛素表达。ELISA检测结果显示胰岛类B细胞对不同浓度葡萄糖有较好的反应性。结论胰岛素转录关键调控因子PDX-1、NeuroD1和MafA三者能协同作用,使小鼠iPS细胞分化为具有显著胰岛素合成和分泌能力的胰岛素分泌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多潜能干细胞 胰岛素分泌细胞 转录因子 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ct4和Nanog在胰腺癌干细胞中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陆俊杰 陆玉华 +5 位作者 朱慧 李晓红 朱铭岩 范向军 朱沙俊 王志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2900-2904,共5页
目的:研究Oct4和Nanog基因在人胰腺癌细胞系及干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用流式细胞仪,以CD44+CD24+和CD44+CD24+ESA+为表面标记,在胰腺癌Panc-1细胞中分选肿瘤干细胞,RT-PCR、定量PCR及免疫荧光法检测肿瘤干细胞中Oct4、Nanog基因的表... 目的:研究Oct4和Nanog基因在人胰腺癌细胞系及干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用流式细胞仪,以CD44+CD24+和CD44+CD24+ESA+为表面标记,在胰腺癌Panc-1细胞中分选肿瘤干细胞,RT-PCR、定量PCR及免疫荧光法检测肿瘤干细胞中Oct4、Nanog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分选出的胰腺癌CD44+CD24+细胞约占细胞总量的1%~3%,CD44+CD24+ESA+约占细胞总量的0.1%~0.8%,Oct4及Nanog基因在两种分选出的细胞中表达均高于未分选细胞,在CD44+CD24+ESA+细胞中的表达高于CD44+CD24+细胞。结论:干细胞相关基因Oct4、Nanog高表达于胰腺癌干细胞中,其表达量与干细胞纯度成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肿瘤干细胞 OCT4 NANOG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hc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戴敏 刘俊 +5 位作者 朱海燕 顾澄宇 陶汉川 乔谦 杨树东 蔡兵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44-951,共8页
目的探讨Shc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蛋白质印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3例肝癌及其对应的癌旁组织中Shc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Shc1蛋白表达量与临床特征间的关系;... 目的探讨Shc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蛋白质印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3例肝癌及其对应的癌旁组织中Shc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Shc1蛋白表达量与临床特征间的关系;培养肝癌SMMC-7721细胞,以siRNA技术干扰Shc1的表达,采用MTT法和细胞划痕试验分别检测干扰Shc1对细胞增殖活力和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在33对样本中,肝癌组织中Shc1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5);Shc1表达于肝癌细胞的胞质中。无肝硬化的患者Shc1阳性率(100%)高于伴肝硬化者(54.2%),术前Child-Pugh分级A级的患者Shc1阳性率(75.9%)高于B级或C级的患者(0%),术前血AFP阳性患者Shc1阳性率(79.2%)高于AFP阴性患者(33.3%),术后病理EdmondsonⅢ、Ⅳ级患者Shc1阳性率(84.2%)高于Ⅰ、Ⅱ级的患者(4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扰Shc1表达后,随时间延长,SMMC-7721细胞增殖、迁移明显受到抑制(P<0.05)。结论 Shc1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且Shc1的阳性率与有无肝硬化、Child-Pugh分级、术前AFP、病理Edmondson分级相关;干扰Shc1的表达可抑制肝癌SMMC-7721细胞的增殖、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c1 肝细胞癌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RNA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预防腹腔粘连及其机制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杨小进 毛勤生 周新泽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309-1310,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内注射核因子κB(NF-κB)抑制剂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DTC)对腹腔粘连的预防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健康成年SD雄性大鼠96只,随机分成对照组、盲肠型肠粘连模型组(模型组)及PDTC组(术前1 h腹腔注射PDTC)(n=32)。各组大... 目的:探讨腹腔内注射核因子κB(NF-κB)抑制剂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DTC)对腹腔粘连的预防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健康成年SD雄性大鼠96只,随机分成对照组、盲肠型肠粘连模型组(模型组)及PDTC组(术前1 h腹腔注射PDTC)(n=32)。各组大鼠随机分成4个亚组,每组8只,分别于术后第1、3、5、7天开腹观察腹腔粘连情况,进行粘连程度分级评定;同期抽取大鼠下腔静脉血,测定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结果:腹腔粘连程度分级评定,PDTC组和模型组分别为(1.94±1.16)、(2.63±1.16),明显高于对照组(0.22±0.42,P<0.01);与模型组相比,PDTC组腹腔粘连程度显著减轻(P<0.05)。与模型组相比,PDTC组血清IL-6、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5,P<0.01);对照组与PDTC组无显著差异。结论:腹腔粘连早期,细胞因子TNF-αI、L-6明显升高;PDTC可通过降低血清TNF-αI、L-6的含量来预防腹腔粘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粘连 细胞因子 NF-ΚB 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髓单核细胞和胚胎成纤维细胞重编程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的效率比较
8
作者 王尧 王雷 +4 位作者 陆玉华 范向军 朱铭岩 朱沙俊 王志伟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304-1311,共8页
目的比较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小鼠骨髓单核细胞(BM-MNCs)和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s)重编程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细胞)的效率。方法用慢病毒LV-ef1a-mOct4-IRES-EGFP、LV-ef1amSox2-IRES-EGFP、LV-ef1a-mKlf4-IRES-EGFP和LV... 目的比较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小鼠骨髓单核细胞(BM-MNCs)和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s)重编程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细胞)的效率。方法用慢病毒LV-ef1a-mOct4-IRES-EGFP、LV-ef1amSox2-IRES-EGFP、LV-ef1a-mKlf4-IRES-EGFP和LV-ef1a-mc-Myc-IRES-EGFP感染BMSCs、BMMNCs和MEFs,通过计算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克隆数比较这3种细胞重编程为iPS细胞的效率。用胚胎干细胞表面标记检测、胚胎干细胞内源基因检测、拟胚体形成实验和畸胎瘤形成实验验证重编程获得的iPS细胞的多能性。结果起源于小鼠BMSCs、BM-MNCs及MEFs的3种iPS细胞均能形成边缘光整的致密克隆,可表达干性基因Nanog、Rex-1、SSEA-1,并能在体内外分化为三胚层组织。但是BMSCs来源的碱性磷酸酶阳性克隆数低于BM-MNCs和MEFs来源的克隆数。结论小鼠BMSCs、BM-MNCs及MEFs均可重编程为iPS细胞,但BMSCs重编程为iPS细胞的效率低于BM-MNCs和MEF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 重编程效率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骨髓单核细胞 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增殖诱导配体及其受体蛋白的表达
9
作者 张健锋 朱慧珺 +3 位作者 毛振彪 许钟 潘正平 蔡丙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119-1121,共3页
目的:观察人胃癌组织中增殖诱导配体(APRIL)及其受体B细胞成熟抗原(BCMA)和穿膜蛋白活化物(TACI)蛋白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H-E染色及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30例人胃癌组织及相应10例癌旁正常组织APRIL及其受体蛋白的表达,分析... 目的:观察人胃癌组织中增殖诱导配体(APRIL)及其受体B细胞成熟抗原(BCMA)和穿膜蛋白活化物(TACI)蛋白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H-E染色及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30例人胃癌组织及相应10例癌旁正常组织APRIL及其受体蛋白的表达,分析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下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胃癌组织中APRIL阳性率为86.7%,癌旁正常组织未见表达(P<0.05);而其受体BCMA和TACI蛋白表达水平在两者间无统计学差异。胃癌组织不同临床病理指标下(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和TNM临床分期),APRIL及其受体蛋白表达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胃癌组织中APRIL蛋白高表达,检测其表达水平可能有助于胃癌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增殖诱导配体 B细胞成熟抗原 穿膜蛋白活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FSE荧光负染法检测RAW264.7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白血病细胞摄取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
10
作者 何向锋 杨俐萍 +5 位作者 陈宝安 王建红 文颂 施文 徐薇薇 凌国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68-1172,共5页
目的:探讨CFSE荧光负染法用于检测RAW264.7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白血病细胞吞噬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super paramaganetic iron oxide nanoparticles,SPIO)的可行性及其荧光特征。方法:体外对RAW264.7细胞进行SPIO的标记,然后分别采用普... 目的:探讨CFSE荧光负染法用于检测RAW264.7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白血病细胞吞噬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super paramaganetic iron oxide nanoparticles,SPIO)的可行性及其荧光特征。方法:体外对RAW264.7细胞进行SPIO的标记,然后分别采用普鲁士蓝染色方法和CFSE荧光负染法检测RAW264.7细胞对SPIO的摄取情况;用台盼蓝染色法检测CFSE荧光负染细胞的活力;应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进行荧光负染法检测RAW264.7细胞对SPIO的摄取。结果:普鲁士蓝将RAW264.7细胞内吞噬的SPIO标记为醒目的蓝色,核固红将细胞核标记为红色,在荧光图像上表现为荧光负染区,呈筛孔状。CFSE荧光负染法与普鲁士蓝染色法的检测结果具有很好的对应性。RAW264.7细胞经过SPIO和CFSE双重标记后,对细胞活力的影响较小,死细胞比例较低。结论:CFSE荧光负染法可用于RAW264.7活细胞吞噬SPIO的检测,同普鲁士蓝染色法具有很好的对应性,两者的检测结果可相互印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SE荧光负染法 RAW264.7小鼠 单核巨噬细胞 白血病细胞 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