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效原子序数值预测肺动脉栓塞中的肺灌注缺损
1
作者 徐伟兴 徐建 +3 位作者 周袁兵 潘红卫 李晶晶 贾中正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37,共6页
目的:探讨有效原子序数(Zeff)值在肺动脉栓塞(PE)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临床怀疑PE的308名受检者,经IQon光谱CT检查,重建后得到碘密度图及Zeff图,分析不同部位、不同类型肺动脉栓子对应肺灌注缺损区与非灌注缺损区的碘密度值、Zeff值... 目的:探讨有效原子序数(Zeff)值在肺动脉栓塞(PE)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临床怀疑PE的308名受检者,经IQon光谱CT检查,重建后得到碘密度图及Zeff图,分析不同部位、不同类型肺动脉栓子对应肺灌注缺损区与非灌注缺损区的碘密度值、Zeff值差异以及其诊断效能。结果:筛出PE患者72例,检出473个栓子,肺动脉栓子供血区中发现灌注缺损区418处,非灌注缺损区55处。不同位置栓子供血区灌注缺损组碘密度值、Zeff值均较非灌注缺损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附壁锐角型、附壁钝角型、中心型以及全部类型的栓子供血区灌注缺损组碘密度值、Zeff值低于非灌注缺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碘密度值、Zeff值预测灌注缺损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均为0.952,切点值分别为1.02 mg/mL、9.59。结论:IQon光谱CT的Zeff值可以有效预测PE的肺灌注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栓塞 光谱CT 有效原子序数 胸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影像技术在意识障碍患者脑功能评估中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陈伟观 张晔 +1 位作者 周学军 宋为群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59-1163,共5页
重症监护医学的最新进展提高了严重颅脑损伤(severe brain injury,SBI)患者的生存率,但之后的意识恢复却较为缓慢,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disorders of consciousness,DoCs)。DoCs发生的原因各不相同,其病理生理机制可能是病因、病... 重症监护医学的最新进展提高了严重颅脑损伤(severe brain injury,SBI)患者的生存率,但之后的意识恢复却较为缓慢,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disorders of consciousness,DoCs)。DoCs发生的原因各不相同,其病理生理机制可能是病因、病程和相关神经功能缺损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涉及不同人群,这对诊断、预后和治疗指南的制定提出了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生理机制 严重颅脑损伤 意识障碍 意识恢复 治疗指南 神经功能缺损 神经影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脱前期腰椎峡部裂影像诊断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朱小东 王新宏 +2 位作者 曹和涛 黄春峰 贺新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2467-2470,共4页
目的分析滑脱前期腰椎弓峡部裂(slipping prophase lumbar spondylolysis,SPLS)常规影像检查表现,探讨其诊断策略。方法收集经影像诊断明确的SPLS患者69例,均因腰腿痛首诊,分别做了不同种类的常规影像学检查,检查前均无临床提示。分析S... 目的分析滑脱前期腰椎弓峡部裂(slipping prophase lumbar spondylolysis,SPLS)常规影像检查表现,探讨其诊断策略。方法收集经影像诊断明确的SPLS患者69例,均因腰腿痛首诊,分别做了不同种类的常规影像学检查,检查前均无临床提示。分析SPLS常规影像学表现,计算X线、多层螺旋CT(MSCT)和MRI首诊率并做统计分析。结果 69例患者中,31例摄X线正侧位片,其中5例同时加摄双斜位片;33例行腰椎间盘MSCT扫描,其中24例及时做了补充扫描;5例行MRI常规扫描。X线、MSCT和MRI首诊率依次为:61.3%(19/31)、72.7%(24/33)和20.0%(1/5)。SPLS常规影像表现为:椎弓峡部变细,X线可见透亮线影;MSCT下位椎体上关节突附近发现碎骨块和椎管矢状径增大;MRI峡部皮髓质信号欠连续。结论 SPLS常规影像检查表现隐匿,敏感而及时地发现其蛛丝马迹并进一步做MSCT容积扫描多方位重组或反机架层面扫描是防止SPLS漏诊的关键;后者因其低耗、低辐射和高诊断率,可以作为SPLS筛选和确诊的首选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脱前期 椎弓峡部裂 体层摄影术 X线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CE-MRI评估脑胶质瘤微血管通透性 被引量:15
4
作者 贾中正 张军 +4 位作者 汤伟军 吴献华 顾红梅 耿道颖 陈星荣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93-297,共5页
目的:通过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获得脑胶质瘤的容积转运参数(Ktrans)与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探讨它们定量评估脑胶质瘤微血管通透性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包括71例脑胶质瘤患者,其中Ⅱ级31例,Ⅲ级8例,Ⅳ级32例。每名... 目的:通过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获得脑胶质瘤的容积转运参数(Ktrans)与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探讨它们定量评估脑胶质瘤微血管通透性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包括71例脑胶质瘤患者,其中Ⅱ级31例,Ⅲ级8例,Ⅳ级32例。每名患者经过DCE-MRI成像获得胶质瘤的Ktrans与Ve的最大值。应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不同级别胶质瘤Ktrans值与Ve值的差异,应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Ktrans值、Ve值与胶质瘤分级的相关性,应用ROC曲线分析Ktrans值、Ve值鉴别不同级别胶质瘤的最佳切峰值及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除了Ⅲ级与Ⅳ级胶质瘤Ktrans值与Ve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之外,其余各级别胶质瘤Ktrans值与Ve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Ktrans值、Ve值均与胶质瘤分级正相关(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Ktrans与Ve的最佳切峰值为鉴别Ⅱ级与Ⅲ级、Ⅱ级与Ⅳ级、低级别胶质瘤(LGG)与高级别胶质瘤(HGG)提供了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结论:应用DCE-MRI可以为评估脑胶质瘤微血管的通透性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动态对比增强 容积转运常数 血管外细胞外间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发性气胸的胸膜窗MSCT及CT仿真内镜表现 被引量:5
5
作者 曹和涛 成月 +1 位作者 夏振铎 吴献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65-868,共4页
目的分析自发性气胸的胸膜窗MSCT和CT仿真内镜(CTVE)表现。方法收集73例自发性气胸患者MSCT资料,以气囊为中心行薄层(层厚1mm)MPR及CTVE重建,观察胸膜窗大小、位置、胸膜面缺损或龛影形态及其与胸腔的连通关系。结果 73例自发性气胸患者... 目的分析自发性气胸的胸膜窗MSCT和CT仿真内镜(CTVE)表现。方法收集73例自发性气胸患者MSCT资料,以气囊为中心行薄层(层厚1mm)MPR及CTVE重建,观察胸膜窗大小、位置、胸膜面缺损或龛影形态及其与胸腔的连通关系。结果 73例自发性气胸患者中,MSCT薄层重建图像检出15例患者27个胸膜窗;左侧11例,右侧4例;多见于肺尖(15/27,55.56%),其次为前胸壁(7/27,25.93%)和纵隔面(5/27,18.52%);23个(23/27,85.19%)可显示胸膜窗与胸腔的连通关系。胸膜窗均表现为壁层胸膜局限性缺损伴气囊突出,呈类圆形、椭圆形、短柱状或曲棍球状;CTVE正面观呈类圆或椭圆形,19个胸膜窗可直视气囊底部,6个胸膜窗侧壁平坦呈坑道状,其余胸膜窗侧壁多呈洞穴状。结论胸膜窗常表现为壁层胸膜面小憩室样改变,其发病可能与局部胸腔负压增高、胸膜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膜 气胸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CE-MRI技术评估脑胶质瘤不成熟微血管密度 被引量:5
6
作者 贾中正 曹亮 +2 位作者 沈丹丹 张砚满 周学军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93-298,共6页
目的:通过对脑胶质瘤患者进行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获得容积转运参数(Ktrans)与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探讨DCE-MRI定量评估胶质瘤不成熟微血管密度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包括66例脑胶质瘤患者,其中Ⅱ级27例,Ⅲ级8例,Ⅳ... 目的:通过对脑胶质瘤患者进行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获得容积转运参数(Ktrans)与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探讨DCE-MRI定量评估胶质瘤不成熟微血管密度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包括66例脑胶质瘤患者,其中Ⅱ级27例,Ⅲ级8例,Ⅳ级31例。每名脑胶质瘤患者术前经过DCE-MRI检查获得胶质瘤的Ktrans与Ve的最大值,术后胶质瘤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测量CD105阳性标记的微血管密度(CD105-MVD)的最大值。应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不同级别胶质瘤Ktrans值、Ve值、CD105-MVD的差异,应用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胶质瘤Ktrans值、Ve值与CD105-MVD的相关性。结果:低级别胶质瘤的Ktrans值、Ve值、CD105-MVD均小于高级别胶质瘤(P<0.001,P<0.001,P<0.001)。高级别胶质瘤的Ktrans值、Ve值均与CD105-MVD正相关(P<0.001,P<0.001)。结论:DCE-MRI可以定量评估脑胶质瘤不成熟微血管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动态对比增强 容积转运常数 微血管密度 CD10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部体检人群气管憩室变化的MSCT随访观察 被引量:5
7
作者 贺新华 曹和涛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2-87,共6页
目的:随访观察胸部体检人群气管憩室(TD)的MSCT表现变化,探讨其机制及意义。方法:搜集行胸部CT健康体检及MSCT随访复查的78例TD患者,对比观察憩室大小、分隔、憩室气管间隔(DTS)、憩室气管间气瘘管(AFDT)、气管指数(TI)及肺大泡改变。结... 目的:随访观察胸部体检人群气管憩室(TD)的MSCT表现变化,探讨其机制及意义。方法:搜集行胸部CT健康体检及MSCT随访复查的78例TD患者,对比观察憩室大小、分隔、憩室气管间隔(DTS)、憩室气管间气瘘管(AFDT)、气管指数(TI)及肺大泡改变。结果:TD位于气管右侧75例,左侧3例。随访复查显示TD体积增大者明显多于TD体积缩小者(χ^2值=4.51,P<0.05);首次检查和随访复查中,TD体积增大组与缩小组间的TD体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35、5.72,P<0.05)。24例出现分隔,6例增粗,3例变细,11例变形。41例DTS宽度、长短或弯弧形态发生变化;首次检查和随访复查中,DTS宽度增大组与缩小组间的DTS宽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23、4.87,P<0.05)。29例(37.18%)显示AFDT,复查消失9例,再现5例,走向变化17例。AFDT倾斜角随访变化量矢状面明显大于横轴面(t=6.35,P<0.05)。32例CTVE显示内口,最多者5个,随访消失3个,增多5个。44例TI比值增大患者中,31例TD增大,28例DTS变薄,32例AFDT形态走向发生变化,5例TD伴感染表现,6例新出现肺大泡。结论:TD形态和结构随访均可发生变化,关注TD变化有助于协同评估肺功能变化,对临床具有一定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憩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体检 复查 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灌注成像联合醋甲唑胺负荷观察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血管储备功能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欣全 顾红梅 +3 位作者 李敏 陆德明 李敏达 周国锋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4年第3期181-184,共4页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CTPI)结合醋甲唑胺负荷试验对评价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脑血管储备功能变化的价值。方法取10只大鼠建立SHR模型(SHR组),另取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对两组大鼠于醋甲唑胺灌胃前后行脑CTPI,分别测量负荷前后ROI脑血容量...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CTPI)结合醋甲唑胺负荷试验对评价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脑血管储备功能变化的价值。方法取10只大鼠建立SHR模型(SHR组),另取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对两组大鼠于醋甲唑胺灌胃前后行脑CTPI,分别测量负荷前后ROI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及达峰时间(TTP);光镜下观察大鼠脑小动脉管壁厚度、微循环毛细血管网情况,通过TTC染色明确各组大鼠脑组织有无脑梗死灶。结果 CTPI显示,组内比较,静息状态与负荷状态下两组4个灌注参数值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负荷状态下CBV、CBF值增加,MTT、TTP值缩短。组间比较,静息状态下,两组间仅TTP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负荷状态下,两组MTT、TTP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负荷状态下MTT值改变更显著。病理:两组小动脉管壁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微循环网毛细血管数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SHR组微循环网毛细血管数增加;SHR组脑组织无明确脑梗死灶。结论 CTPI结合醋甲唑胺负荷试验可反映SHR脑血管储备功能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注成像 高血压 大鼠 动物实验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发多发性骨髓瘤17例MSCT诊断价值
9
作者 季美华 黄胜 +4 位作者 胡彩华 陶健 黄泉 陈进 马海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509-1511,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ple-slice CT,MSCT)对初发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西门子Sensation64CT机对17例初发MM患者进行扫描。12例扫描头颅和胸、腹部,3例仅扫描胸部,1例扫描颈部和胸部,1例扫描眼部...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ple-slice CT,MSCT)对初发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西门子Sensation64CT机对17例初发MM患者进行扫描。12例扫描头颅和胸、腹部,3例仅扫描胸部,1例扫描颈部和胸部,1例扫描眼部和胸部。结果:12例多部位扫描者有10例多发病灶,2例阴性。5例单部位或2个部位扫描者3例为多发病灶,2例为单发病灶。MSCT主要表现为骨质破坏、病理性骨折、骨质疏松、软组织肿块等。结论:在临床上对于出现不明原因引起的骨痛或病理性骨折、贫血、蛋白尿等症状,而高度怀疑MM者,早期行MSCT扫描以辅助诊断,避免漏诊、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初发 多层螺旋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磁化率成像与CT评估帕金森病患者脑铁含量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悦 包善磊 +4 位作者 周学军 葛敏 曹亮 徐东慧 贾中正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37-340,共4页
目的采用定量磁化率成像(QSM)与CT评估帕金森病(PD)患者脑铁含量,评价磁化率(MSV)与CT值的相关性。方法纳入30例PD患者(PD组)和30名健康受试者(对照组),采集其颅脑QSM及CT图像,手动勾画脑内各部位ROI,测量并比较组间各部位MSV和CT值的... 目的采用定量磁化率成像(QSM)与CT评估帕金森病(PD)患者脑铁含量,评价磁化率(MSV)与CT值的相关性。方法纳入30例PD患者(PD组)和30名健康受试者(对照组),采集其颅脑QSM及CT图像,手动勾画脑内各部位ROI,测量并比较组间各部位MSV和CT值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评估MSV与CT值的相关性。结果PD组双侧苍白球(GP)、红核(RN)、黑质(SN)及丘脑(THA)的MSV及CT值均大于对照组(P均<0.05)。2组双侧GP的MSV均与CT值呈正相关(r:0.376~0.546,P均<0.05)。结论QSM与CT评估PD患者脑铁含量具有一致性。GP的MSV与CT值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纹理分析评估胶质瘤IDH1突变与瘤细胞增殖 被引量:12
11
作者 汪洁 包善磊 +3 位作者 贾中正 陈悦 胡月 沈丹丹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59-664,共6页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纹理分析评估胶质瘤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突变和肿瘤细胞增殖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经病理证实的胶质瘤,其中IDH1突变型17例,野生型35例。患者术前行DCE-MRI检查,在容积转运常数(K...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纹理分析评估胶质瘤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突变和肿瘤细胞增殖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经病理证实的胶质瘤,其中IDH1突变型17例,野生型35例。患者术前行DCE-MRI检查,在容积转运常数(K^(trans))、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V_(e))参数图中提取特征值。免疫组化检测胶质瘤IDH1分型及Ki-67增殖指数。比较组间各纹理特征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其鉴别2种IDH1类型的效能,并分析其与Ki-67增殖指数的相关性。结果IDH1突变组与野生组的DCE-MRI纹理特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曲线下面积≥0.85的特征共24个,突变组均小于野生组(Z=-4.594~-4.048,P<0.05),其中K^(trans)灰度共生矩阵聚类趋势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0.896)。K^(trans)灰度依赖矩阵-高灰度大偏好性与Ki-67增殖指数的相关性最高(r=0.535,P<0.001)。结论DCE-MRI纹理分析不仅有助于评估胶质瘤IDH1分型,而且对评估胶质瘤肿瘤细胞增殖也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胶质瘤 磁共振成像 异柠檬酸脱氢酶 KI-67 纹理分析 病理学 外科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能CT虚拟去钙技术诊断腕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骨髓水肿的价值 被引量:7
12
作者 徐国栋 王艳 +3 位作者 丁宇晨 陈映池 李星灿 贾中正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2-76,共5页
目的探讨双能CT虚拟去钙技术诊断腕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骨髓水肿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1月—2022年5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3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腕关节受累患者,进行双能CT和MRI检查,对双能CT图像进行功能重建获得虚拟去... 目的探讨双能CT虚拟去钙技术诊断腕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骨髓水肿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1月—2022年5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3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腕关节受累患者,进行双能CT和MRI检查,对双能CT图像进行功能重建获得虚拟去钙彩色编码图像,分别测量骨髓水肿与正常骨髓的CT值。比较虚拟去钙图像与MRI诊断骨髓水肿的差异,比较常规CT图像与虚拟去钙图像CT值诊断骨髓水肿和正常骨髓的差异,评价虚拟去钙图像CT值对骨髓水肿的诊断效能;评估骨髓水肿的虚拟去钙图像评分、MRI评分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度的相关性。结果虚拟去钙图像和MRI诊断骨髓水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3)。在虚拟去钙图像中,骨髓水肿的CT值大于正常骨髓(Z=-18.619,P<0.001),曲线下面积为0.939,当截断值取-54.8 Hu时,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91.9%、93.4%及92.9%。在常规CT图像中,骨髓水肿与正常骨髓的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831,P=0.067)。骨髓水肿的虚拟去钙图像评分与MRI评分(r=0.947,P<0.001)和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度(r=0.370,P<0.05)呈正相关。结论双能CT虚拟去钙技术不仅可以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患者腕关节骨髓水肿,而且有助于评估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骨髓水肿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虚拟去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压缩感知的心脏磁共振快速成像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7
13
作者 衡阳 陈峰 +1 位作者 徐剑峰 汤敏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6-44,共9页
为了改善心脏磁共振成像(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在实际应用中成像时间长且存在运动伪影等不足,将压缩感知理论(Compressed Sensing,CS)引入其中,充分利用K空间信息冗余的特性,实现由部分K空间数据重构心脏组织影像,在减少伪... 为了改善心脏磁共振成像(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在实际应用中成像时间长且存在运动伪影等不足,将压缩感知理论(Compressed Sensing,CS)引入其中,充分利用K空间信息冗余的特性,实现由部分K空间数据重构心脏组织影像,在减少伪影、保证精度的同时加快成像速度。结合近3年的国内外文献,首先对CMR现状、常用序列和技术以及采样模式、压缩感知理论框架分别进行阐述;其次对CMR的最新成果及应用现状进行综述和概括;然后介绍压缩感知图像重构的相关定量评价指标,给出作者在CS-CMR图像重构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总结当前研究中的不足,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磁共振成像 压缩感知 快速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像序列差分正则项的实时心脏磁共振重构 被引量:2
14
作者 衡阳 徐剑峰 +1 位作者 陈峰 汤敏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93-800,共8页
目的使用压缩感知(CS)加快心脏磁共振(CMR)图像的扫描速度的可行性和价值。材料与方法提出基于图像序列差分正则项的实时CMR图像重构算法,以第1帧图像作为参考图像,从K空间数据重构出第1帧图像后,利用图像序列差分正则化使得后续帧的重... 目的使用压缩感知(CS)加快心脏磁共振(CMR)图像的扫描速度的可行性和价值。材料与方法提出基于图像序列差分正则项的实时CMR图像重构算法,以第1帧图像作为参考图像,从K空间数据重构出第1帧图像后,利用图像序列差分正则化使得后续帧的重构均以第1帧图像为参考,从而同时利用时间域和空间域的稀疏性。采用改进的NESTA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提高算法的实时性。以峰值信噪比(PSNR)、相对误差(RLNE)、均方根误差(RMSE)为定量评价指标,对比本研究算法与kt FOCUSS、基于运动补偿的kt FOCUSS、kt SLR、DTV等主流算法的性能差异。结果与上述其他主流算法相比,本研究算法可以获得最佳定量评价指标,表现在PSNR高0.46~4.86 dB,RLNE低0.002~0.080,RMSE低0.0004~0.0050;同时,本研究算法在人眼视觉感受、局部区域放大和沿时间轴展开等定性分析中也取得最佳效果。结论本研究算法在客观指标定量评价上明显优于其他对比算法,同时在人眼视觉感受等主观定性评价上也取得最佳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 磁共振成像 算法 信号处理 计算机辅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磁敏感图对终末期肾病患者脑铁沉积的定量研究
15
作者 于旻昊 张妮 +4 位作者 贾中正 周学军 陈悦 葛敏 胡月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41-745,共5页
目的:应用定量磁敏感图(quantitative susceptibility mapping,QSM)比较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大脑深部灰质核团的磁敏感值(magnetic susceptibility value,MSV),并分析ESRD患者MSV与蒙特利尔认知... 目的:应用定量磁敏感图(quantitative susceptibility mapping,QSM)比较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大脑深部灰质核团的磁敏感值(magnetic susceptibility value,MSV),并分析ESRD患者MSV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分的相关性,探讨QSM技术评估ESRD患者脑铁沉积的价值以及脑铁沉积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招募南通大学附属医院25例ESRD患者及25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应用QSM技术测量每个人大脑深部灰质核团的MSV,应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各核团MSV的差异,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评价其诊断效能,应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评估ESRD患者MSV与MoC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ESRD患者双侧红核(red nucleus,RN)、黑质(substantia nigra,SN)、尾状核头部(caudate head,CA)、壳核(putamen,PU)的MSV大于健康对照者(P均<0.05)。双侧RN、SN、PU及CA的MSV可以区分ESRD患者与健康对照者,当右侧PU的MSV为0.085时,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最大,敏感性为67%,特异性为91%。ESRD患者右侧RN的MSV与语言能力、抽象能力呈负相关,左侧CA的MSV与注意力、语言能力呈负相关,左侧苍白球(globus pallidus,GP)的MSV和视觉空间与执行能力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QSM技术不仅可以定量评估ESRD患者脑内铁沉积,还可以分析ESRD患者脑内铁沉积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肾病 磁共振成像 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