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种介入栓塞材料治疗巨大肝血管瘤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14
1
作者 顾祝新 黄健 +3 位作者 赵苏鸣 杨晓虎 顾潍炜 赵辉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24-327,共4页
目的比较3种介入栓塞材料治疗巨大肝血管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巨大肝血管瘤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23例接受平阳霉素+碘化油栓塞治疗(A组),17例接受单纯聚乙烯醇(PVA)颗粒栓塞治疗(B组),15例接受博来霉素+碘... 目的比较3种介入栓塞材料治疗巨大肝血管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巨大肝血管瘤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23例接受平阳霉素+碘化油栓塞治疗(A组),17例接受单纯聚乙烯醇(PVA)颗粒栓塞治疗(B组),15例接受博来霉素+碘化油栓塞治疗(C组)。A组2例、B组1例分别经2次介入治疗。结果术后3~6个月复查增强CT或MR显示,A组、C组肝血管瘤大小较术前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术前相仿;3组有症状患者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缓解,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动脉栓塞术治疗巨大肝血管瘤临床效果良好,创伤小,重复性好,无严重并发症。平阳霉素、博莱霉素+碘化油栓塞治疗后瘤体缩小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动脉栓塞术 肝血管瘤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介入治疗前后的DSA对照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储玉山 曹建民 +1 位作者 黄健 朱小庆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211-1215,共5页
目的:通过对股骨头供血动脉行超选择性DSA,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介入治疗前后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对153例(194髋)ANFH行股骨头供血动脉超选择性血管造影。骨循环研究协会(ARCO)分期Ⅰ期22髋,Ⅱ期98髋,Ⅲ期74... 目的:通过对股骨头供血动脉行超选择性DSA,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介入治疗前后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对153例(194髋)ANFH行股骨头供血动脉超选择性血管造影。骨循环研究协会(ARCO)分期Ⅰ期22髋,Ⅱ期98髋,Ⅲ期74髋。根据血管造影表现,在其供血动脉内注罂粟碱30mg、尿激酶50万单位及低分子右旋糖酐60 ml。术后1周及1个月以同样的条件再次对患髋进行超选择性血管造影并行药物灌注治疗。结果:194髋中有187(96.4%)髋有异常血管造影表现。ANFH的血管造影表现中Ⅰ型(动脉端闭塞)96髋(51%),其中Ⅰa型(动脉主干闭塞)51髋(27%),Ⅰb型(动脉分支闭塞)45髋(24%);Ⅱ型(毛细血管闭塞)19髋(10%);Ⅲ型(静脉端闭塞)17髋(9%);Ⅳ型(混合型)55髋(29%)。介入治疗后Ⅰa型中18髋(35%)血管再通;Ⅰb型中40髋(89%)血管再通;Ⅱ型中8髋(42%)血管内充盈缺损面积明显减小;Ⅲ型中14髋(82%)淤血明显减轻;Ⅳ型中46髋(84%)血供明显改善。介入治疗后血管异常率14.4%,较术前显著下降(P<0.01),本组治疗有效率为85%。结论:ANFH股骨头血流动力学改变是复杂的、多阶段发生的疾病,介入治疗能近期改善股骨头的血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病变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8基因-251T/A和+781C/T多态性与南通地区肝癌遗传易感性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陆小华 朱小庆 +2 位作者 张玉宇 储玉山 茅国新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14-319,共6页
目的了解南通地区人群白细胞介素8(IL-8)基因启动子区(rs4073)、第1内含子区(rs2227306)位点寡核苷酸多态性(SNP)的分布特点,探讨上述位点各基因型及联合基因型与肝细胞癌(HCC)患病风险的关系,分析各基因型与不同暴露因素在HC... 目的了解南通地区人群白细胞介素8(IL-8)基因启动子区(rs4073)、第1内含子区(rs2227306)位点寡核苷酸多态性(SNP)的分布特点,探讨上述位点各基因型及联合基因型与肝细胞癌(HCC)患病风险的关系,分析各基因型与不同暴露因素在HCC发生中的相互作用。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利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RFLP-PCR)技术对454例肝癌患者及446名健康对照者IL-8基因-251位点和+781位点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1-251位点杂合突变基因型AT者罹患HCC的风险增加(OR=1.99,95%CI:1.01-3.85),+781位点突变基因型CT、TT者罹患HCC的风险增加(CT基因型OR=1.78,95%CI:1.03-3.10;TT基因型OR=1.36,95%CI:1.01-2.62)。2携带-251、+781两位点AT-CT、TT-CT及AT-CC联合基因型的个体罹患HCC的风险增加(AT-CT联合基因型OR=2.10,95%CI:1.52-2.90;TT-CT联合基因型OR=3.33,95%CI:1.01-10.50;AT-CC联合基因型OR=3.67,95%CI:2.28-5.90)。3-251位点SNP与饮酒、HBV感染、肝癌家族史因素在HCC的发生中存在正交互作用,该位点SNP与年龄、性别、吸烟因素在HCC的发生中存在负交互作用;+781位点SNP与饮酒、肝癌家族史因素在HCC的发生中存在正交互作用,该位点SNP与年龄、性别、吸烟、HBV感染因素在HCC的发生中存在负交互作用。结论南通地区人群IL-8基因-251、+781位点寡核苷酸多态性与HCC患病风险存在关联,并与不同暴露因素在HCC发生中存在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细胞癌 白细胞介素-8 单核苷酸多态性 遗传易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4
作者 樊晓乐 赵辉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8-101,共4页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病率逐年上升,若治疗不及时可发展为栓塞后综合征(PTS),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下肢血栓脱落可引发致命性肺栓塞,危及患者生命。随着腔内介入治疗技术不断发展,介入治疗以快速开通靶血管、保护静脉瓣功能...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病率逐年上升,若治疗不及时可发展为栓塞后综合征(PTS),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下肢血栓脱落可引发致命性肺栓塞,危及患者生命。随着腔内介入治疗技术不断发展,介入治疗以快速开通靶血管、保护静脉瓣功能、对血管内膜损伤较小、降低PTS发生率、降低住院费用和时间、提高生活质量等综合优势逐步被患者所接受。本文就目前急性下肢DVT主要介入治疗方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溶栓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瘢痕妊娠两种疗法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29
5
作者 顾祝新 黄健 +2 位作者 赵辉 赵苏鸣 仲建新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25-628,共4页
目的比较子宫动脉化学栓塞联合B型超声(B超)下清宫术与药物联合B超下清宫术两种方法在治疗剖宫产后瘢痕妊娠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53例子宫瘢痕妊娠患者的病历资料,将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采用介入治疗的28例子宫瘢痕妊娠患者设... 目的比较子宫动脉化学栓塞联合B型超声(B超)下清宫术与药物联合B超下清宫术两种方法在治疗剖宫产后瘢痕妊娠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53例子宫瘢痕妊娠患者的病历资料,将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采用介入治疗的28例子宫瘢痕妊娠患者设为A组,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采用非介入治疗的25例子宫瘢痕妊娠患者设为B组,就其病史、临床表现以及治疗经过、治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组患者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后48 h内B超引导下行清宫术治疗,未出现大出血或其他严重并发症,清宫术后患者出血量较术前明显减少或者消失。B组患者药物使用后在B超引导下行清宫术,4例患者因术中或术后24 h内持续性大出血,2例急症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术后随访未再次发生大出血,1例直接行开腹病灶切除术子宫瘢痕修补术,1例直接行子宫切除术。比较A、B两组的清宫过程出血量、血β-HCG值降至正常的时间及住院时间,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子宫动脉化疗栓塞联合B超下清宫治疗瘢痕妊娠方法安全、有效、创伤小、无明显并发症,能避免盲目刮宫引起的大出血,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子宫切除率,是子宫瘢痕妊娠特别是合并大量出血或预防高危大出血的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瘢痕妊娠 介入治疗 B型超声 清宫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胆道支架与支架联合^(125) I 粒子条植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 被引量:11
6
作者 赵苏鸣 赵辉 +2 位作者 顾潍炜 杨晓虎 贾鹏飞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661-1665,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管引流单纯胆道支架植入与支架联合胆道腔内125I粒子条植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 6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经皮经肝胆管引流(PTCD)后随机分为2组(n=31):对照组行单纯胆道支架植入,实验组行胆道...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管引流单纯胆道支架植入与支架联合胆道腔内125I粒子条植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 6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经皮经肝胆管引流(PTCD)后随机分为2组(n=31):对照组行单纯胆道支架植入,实验组行胆道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植入。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黄疸消退、肿瘤复发情况、血清肿瘤标志物CA199的水平及生存情况。结果 62例患者手术均成功。两组患者PTCD术前及支架植入术后1周血清总胆红素测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实验组血清总胆红素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内,再次发生胆道梗阻的实验组3例,对照组14例(P>0.05)。实验组术后1~2周,血清肿瘤标志物CA199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实验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11个月,对照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7个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胆道支架植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相比,胆道支架联合胆道腔内125I粒子条植入照射在黄疸消退、抑制肿瘤生长及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等疗效方面显示出一定的优越性,有望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经肝胆管引流 恶性梗阻性黄疸 胆道支架 125I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瘢痕妊娠的诊治进展 被引量:29
7
作者 顾祝新 黄健 赵辉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42-745,共4页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增高,子宫瘢痕妊娠的发生率较前有所增加,该病发病机制迄今未阐明,诊断方面无统一标准,早期临床上表现无特异性,术前不易诊断,常误诊误治,临床治疗也意见不一,处理不及时或不恰当时可能引起患者子宫破裂、阴道大...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增高,子宫瘢痕妊娠的发生率较前有所增加,该病发病机制迄今未阐明,诊断方面无统一标准,早期临床上表现无特异性,术前不易诊断,常误诊误治,临床治疗也意见不一,处理不及时或不恰当时可能引起患者子宫破裂、阴道大量出血,甚至因失血性休克危及生命。本文主要针对子宫瘢痕妊娠的诊治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 瘢痕妊娠 剖宫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索拉非尼联合奥沙利铂对肝癌HepG2细胞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6
8
作者 储玉山 朱小庆 +2 位作者 张玉宇 陆小华 曹建民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10-814,共5页
目的探讨索拉非尼联合奥沙利铂(L-OHP)对肝癌细胞HepG2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索拉非尼和L-OHP单独及联合给药后以CCK8法测定HepG2细胞的增殖,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用Western blot观察ERK及pERK蛋白的表达。结... 目的探讨索拉非尼联合奥沙利铂(L-OHP)对肝癌细胞HepG2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索拉非尼和L-OHP单独及联合给药后以CCK8法测定HepG2细胞的增殖,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用Western blot观察ERK及pERK蛋白的表达。结果索拉非尼及L-OHP单药对HepG2均有抑制作用,两药联合具有协同或相加作用(P<0.05)。索拉非尼及L-OHP分别主要使细胞阻滞于G1及S期。两药联用后同时阻滞于G1及S期。联合组细胞凋亡率明显比各单药组高(P<0.05)。单用及联合用药对HepG2细胞ERK表达无明显影响,索拉非尼及联合用药减少pERK的表达。结论索拉非尼和L-OHP对肝癌HepG2细胞有增殖抑制及促凋亡作用,两药联合表现为协同或相加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细胞周期的双重阻滞及细胞增殖通路Raf/MEK/ERK的抑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索拉非尼 奥沙利铂 联合用药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渗漏对椎间盘生化改变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赵辉 倪才方 +3 位作者 黄健 陈珑 唐天驷 杨惠林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41-644,共4页
目的探讨骨水泥椎间盘渗漏后椎间盘糖胺多糖(GAG)含量变化,以及GAG含量的改变与骨水泥种类、骨水泥渗漏量和渗漏后的时间是否有关。方法选用16只成年家犬按模型制作后观察时间点随机分为12周及24周两组。每只犬L1/2-L5/6共5个椎间盘为... 目的探讨骨水泥椎间盘渗漏后椎间盘糖胺多糖(GAG)含量变化,以及GAG含量的改变与骨水泥种类、骨水泥渗漏量和渗漏后的时间是否有关。方法选用16只成年家犬按模型制作后观察时间点随机分为12周及24周两组。每只犬L1/2-L5/6共5个椎间盘为实验对象,随机分成A(对照组)、B1(PMMA 0.1 ml)、B2(PMMA 0.3 ml)、C1(CPC 0.1 ml)、C2(CPC 0.3 ml)5组。对12及24周观察时间内骨水泥组及对照组行方差分析,用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比较两种骨水泥之间、两种剂量之间的GAG含量有无差别。结果两两比较12周及24周骨水泥组的椎间盘GAG含量与对照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骨水泥组内行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术后两观察时间之间、两种骨水泥之间、两种剂量之间椎间盘GAG含量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骨水泥椎间盘渗漏会导致椎间盘的GAG含量下降,蛋白多糖合成下降。椎间盘的GAG含量改变与骨水泥渗漏入椎间盘量有关,与骨水泥渗漏入椎间盘后时间有关,与骨水泥类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变 蛋白多糖 糖胺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实胆管弧度下胆道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剂量学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贾鹏飞 赵辉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75-782,共8页
目的 比较胆道支架联合I粒子条在胆管弧度下和直线排列下的剂量学差异,评估粒子条在胆管弧度下危及器官(organ at risk, OAR)的受量情况,为胆道支架联合粒子条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疾病(malignant obstructive jaundice,MOJ)的有效性及安... 目的 比较胆道支架联合I粒子条在胆管弧度下和直线排列下的剂量学差异,评估粒子条在胆管弧度下危及器官(organ at risk, OAR)的受量情况,为胆道支架联合粒子条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疾病(malignant obstructive jaundice,MOJ)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提供剂量学参考。方法 收集行术后验证的18例患者的CT图像导入治疗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TPS),靶区及OAR进行勾画,同时制作出治疗计划,并定义为真实胆管组。直线模型组为按照每例患者植入支架的尺寸、粒子条的粒子数及梗阻段的长度在TPS上制作出直线模型并制作计划。统计分析两组靶区在剂量体积参数、适形指数(conformity index,CI)、靶区外体积指数(external index,EI)及均匀指数(homogeneity index,HI)上的差异,并且评估粒子条处于真实胆管弧度状态时,OAR在各粒子活度下的受量情况。结果 与直线模型组相比,真实胆管弧度会降低两靶区的D、D、D,且下降幅度与粒子活度成正比,也会降低两靶区的V、V、V、V。其中,当使用粒子活度为0.8 mCi的粒子条时,真实胆管组靶区一的D、V、V分别为70.98 Gy、93.81%、43.48%;当使用粒子活度为1.0 mCi的粒子条时,真实胆管组靶区二的D、V、V分别为59.95 Gy、84.45%、31.88%。两靶区的CI、EI、HI均较差,与直线模型组相比,真实胆管弧度会降低CI,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EI及HI。串行器官中除肝动脉及肝门静脉的照射受量较高,最大剂量(maximum dose,D)分别为105.28~210.56 Gy、257.53~515.05 Gy,其他组织照射受量均较低。并行器官中胃的D为80.25~160.50 Gy,十二指肠的V30 Gy、V50 Gy分别为5.29~13.81 cm^(3)、2.11~7.09 cm^(3),胰腺的D为9.00~17.99 Gy,肝肾的照射受量较低。结论 与直线模型相比,胆管弧度会降低肿瘤靶区的剂量体积参数及适形度,但能改善靶区的均匀度及靶区外的受照体积。对于胆管壁无明显增厚的MOJ,植入粒子活度为0.8 mCi的粒子条,胆管EQD2可达到60 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梗阻性黄疸 真实胆管弧度 125I粒子条 胆道支架 剂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肉瘤样癌伴类白血病反应1例报告
11
作者 储玉山 朱小庆 +1 位作者 张玉宇 赵辉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06-408,共3页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65岁,因“上腹部疼痛3 d”于2017年10月7日入本院。既往史:糖尿病病史5年,口服二甲双胍,控制情况不详。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病史,无吸烟饮酒嗜好,无家族遗传病史。入院查体:腹部平软,上腹部有压痛伴肌卫,无反跳痛...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65岁,因“上腹部疼痛3 d”于2017年10月7日入本院。既往史:糖尿病病史5年,口服二甲双胍,控制情况不详。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病史,无吸烟饮酒嗜好,无家族遗传病史。入院查体:腹部平软,上腹部有压痛伴肌卫,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无移动性浊音,双下肢无浮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肉瘤样癌 白血病样反应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水泥椎间盘渗漏动物模型的建立
12
作者 赵辉 倪才方 +5 位作者 黄健 赵苏鸣 陈珑 唐天驷 杨惠林 倪海燕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838-842,共5页
目的 建立一种可模拟人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椎间盘渗漏的动物模型。方法 采用成年健康杂种犬8只,每只犬取L2/3 ~ L5/6共4个椎间盘为实验对象,4个椎间盘随机分入A、B、C、D组,每组8个。A组和B组用18 G穿刺针穿刺椎间盘纤维环,A组不... 目的 建立一种可模拟人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椎间盘渗漏的动物模型。方法 采用成年健康杂种犬8只,每只犬取L2/3 ~ L5/6共4个椎间盘为实验对象,4个椎间盘随机分入A、B、C、D组,每组8个。A组和B组用18 G穿刺针穿刺椎间盘纤维环,A组不注入任何物质, B组注入0.3 ml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C组和D组用16 G穿刺针穿刺椎间盘纤维环,C组不注入任何物质,D组注入0.3 ml PMMA。分别于造模后6、12、24周行MR检查,计算MR指数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MR检查发现,A组髓核、纤维环结构完好,纤维环呈均匀低信号,T2加权像髓核呈均一高信号。C组T2加权像髓核信号不同程度降低且不均一,髓核中心可见不规则的斑点状低信号,其相对高信号区面积减小。B、D组椎间隙相应上下椎体面变毛糙。T2加权像髓核信号不同程度降低且不均一,髓核中心可见不规则的斑点状更低信号,髓核形态不规则,其相对高信号区面积不同程度减小。造模后6周, B组与D组的MR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12和24周时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造模后6、12、24周,B、C、D组MR指数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18 G穿刺针单次穿刺犬椎间盘纤维环不会导致其退变,用18 G穿刺针经皮穿刺犬椎间盘纤维环注射骨水泥可建立骨水泥椎间盘渗漏模型,具有创伤小、模型制作成功率高等优点。此动物模型适合于研究骨水泥椎间盘渗漏对椎间盘生理、生化及病理等影响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渗漏 磁共振成像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相关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陆小华 朱小庆 茅国新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20-524,共5页
肝细胞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大量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肝细胞癌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单核苷酸多态性作为第3代遗传标记,是人类基因组中最常见的多态性表现形式,已成为研究肝细胞癌遗传易感性的重要手段。对其深入研究将有利... 肝细胞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大量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肝细胞癌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单核苷酸多态性作为第3代遗传标记,是人类基因组中最常见的多态性表现形式,已成为研究肝细胞癌遗传易感性的重要手段。对其深入研究将有利于更好的采取预防、诊断和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单核苷酸多态性 遗传易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善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疗效的临床及基础研究进展
14
作者 夏子聪 赵辉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05-709,共5页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常用于中晚期肝细胞癌(HCC)的一线治疗。但是由于HCC的异质性、富血管的特点以及耐药等原因,部分患者并不能从TACE中获益。近年来,为了延长中晚期HCC患者的生存期...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常用于中晚期肝细胞癌(HCC)的一线治疗。但是由于HCC的异质性、富血管的特点以及耐药等原因,部分患者并不能从TACE中获益。近年来,为了延长中晚期HCC患者的生存期,对于改善TACE疗效策略的研究不断推进。新的栓塞材料可以增强TACE栓塞效果延缓药物释放,联合其他综合治疗,改善TACE后异常的HCC微环境,可以减少TACE后的复发率并延长生存期。随着基础研究的深入以及基础临床转化,影响TACE疗效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及应对方法被不断发现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 药物洗脱微球 放疗 免疫治疗 靶向治疗 缺氧诱导因子1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