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丹参酮ⅡA通过调节线粒体转位蛋白诱导HepG2细胞凋亡 被引量:6
1
作者 张谊 欧玉龙 +1 位作者 王惠霞 黄晓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1-107,共7页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tanshinoneⅡA,TanⅡA)通过调节线粒体转位蛋白(translocator protein,TSPO)诱导HepG2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可能存在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比色法检测TanⅡA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Annexin V-PE/7-氨基-放线菌素D双...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tanshinoneⅡA,TanⅡA)通过调节线粒体转位蛋白(translocator protein,TSPO)诱导HepG2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可能存在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比色法检测TanⅡA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Annexin V-PE/7-氨基-放线菌素D双染色法和Hochest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率,荧光素酶发光法检测HepG2细胞中ATP的含量,Clark氧电极法测定细胞耗氧率,JC-1荧光探针法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转位蛋白在细胞内的表达及定位,免疫印迹法检测线粒体内细胞色素C、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以及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9的表达。结果TanⅡA能够剂量依赖性地抑制肝癌细胞HepG2增殖,诱导细胞凋亡、ATP生成减少、耗氧量降低以及线粒体膜电位的下降。同时,TanⅡA可诱导HepG2细胞TSPO表达上调并聚集于核内。结论TanⅡA可诱导HepG2细胞凋亡,其机制与促进细胞转位蛋白TSPO表达及细胞核转位,进而引起线粒体功能障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 HEPG2细胞 细胞凋亡 转位蛋白 线粒体 细胞能量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醋酸铅暴露对PC12细胞凋亡与自噬的影响及可能机制
2
作者 张谊 王立晖 +2 位作者 陈月芳 李永金 柳浦青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774-780,共7页
目的探讨醋酸铅〔Pb(Ac)_(2)〕暴露对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凋亡与自噬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的PC12细胞用Pb(Ac)_(2)0(细胞对照),100,200和400μmol·L^(-1)处理24 h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乳酸脱氢酶(L... 目的探讨醋酸铅〔Pb(Ac)_(2)〕暴露对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凋亡与自噬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的PC12细胞用Pb(Ac)_(2)0(细胞对照),100,200和400μmol·L^(-1)处理24 h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乳酸脱氢酶(LDH)试剂盒检测细胞培养液中LDH含量,吖啶橙/溴化乙锭(AO/EB)染色观察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单丹磺酰尸胺(MDC)试剂盒检测细胞自噬,免疫荧光法观察Bcl-2相互作用蛋白1(Beclin1)在细胞内的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细胞内自噬相关蛋白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叉头框蛋白转录因子3a(FoxO3a)、叉头蛋白M1(FoxM1),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以及P62蛋白表达。结果与细胞对照组相比,Pb(Ac)_(2)100,200和400μmol·L^(-1)处理24 h后,PC12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P<0.05,P<0.01),细胞外液LDH含量升高(P<0.05,P<0.01)。AO/EB染色结果显示,随着Pb(Ac)_(2)浓度的提高,PC12细胞颜色逐渐加深为橙红色,出现明显的凋亡现象;与细胞对照组相比,PC12细胞凋亡率随Pb(Ac)_(2)浓度的提高而显著增加(P<0.01),PC12细胞内自噬体数量增加(P<0.01)。免疫荧光结果显示,Pb(Ac)_(2)暴露后,PC12细胞胞质内Beclin1呈现大量点状聚集且荧光强度加强,表明细胞发生了自噬。Western印迹法结果显示,与细胞对照组相比,Pb(Ac)_(2)各浓度组Sirt1,FoxO3a和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及LC3-Ⅱ/LC3-Ⅰ比值显著增加(P<0.05,P<0.01),FoxM1和P6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P<0.01)。结论Pb(Ac)_(2)暴露可诱导PC12细胞发生凋亡与自噬,其机制可能与Sirt1/FoxO3a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酸铅 PC12细胞 细胞凋亡 细胞自噬 Sirt1/FoxO3a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