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打印技术在神经外科的应用现状与新进展 被引量:27
1
作者 王蕾 张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共4页
3D打印技术是一种利用计算机软件、新型打印材料及打印设备共同发展的快速成型技术。随着3D打印技术的发展,从初期制造业的革命性创造到如今在医疗领域尤其是临床应用方面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从临床手术模型、医疗器械模型、人体解剖... 3D打印技术是一种利用计算机软件、新型打印材料及打印设备共同发展的快速成型技术。随着3D打印技术的发展,从初期制造业的革命性创造到如今在医疗领域尤其是临床应用方面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从临床手术模型、医疗器械模型、人体解剖组织模型、植入修补材料到义肢生物打印等方面均有报道,在神经外科疾病诊治方面逐渐展现出独特的优势。本文就3D打印技术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现状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三维重建 神经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展神经应用解剖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
作者 张毅 虞昊 金国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62-364,共3页
展神经为眼运动神经之一,全程走行复杂,经过并毗邻许多重要结构,如Dorello管、海绵窦、眶卜裂等,与颈内动脉、交感神经、Gruber韧带等结构联系密切。颅内炎症、肿瘤、外伤、颅内高压时常受到损伤,与其解剖学的特殊性有关。完善展... 展神经为眼运动神经之一,全程走行复杂,经过并毗邻许多重要结构,如Dorello管、海绵窦、眶卜裂等,与颈内动脉、交感神经、Gruber韧带等结构联系密切。颅内炎症、肿瘤、外伤、颅内高压时常受到损伤,与其解剖学的特殊性有关。完善展神经的显微解剖学资料有助于指导神经外科、五官科和眼科医生的手术,减少术中展神经的损伤。本文就展神经应用解剖学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解剖学 展神经 Dorello管 眼运动神经 显微解剖学 颈内动脉 交感神经 颅内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年Beagle犬展神经损伤后神经核内神经再生的研究
3
作者 张毅 陈霞 +2 位作者 周凌云 虞昊 杨洪滨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14-517,共4页
目的探讨展神经损伤后展神经核内神经再生的情况。方法选用健康成年Beagle犬22只,分为对照组(2只)和实验组。实验组又依据展神经损伤后1 d、3 d、7 d、14d、28 d分为五组(各4只),对照组和实验组经颞底入路显微手术,解剖、暴露展神经脑池... 目的探讨展神经损伤后展神经核内神经再生的情况。方法选用健康成年Beagle犬22只,分为对照组(2只)和实验组。实验组又依据展神经损伤后1 d、3 d、7 d、14d、28 d分为五组(各4只),对照组和实验组经颞底入路显微手术,解剖、暴露展神经脑池段,仅实验组行展神经切断,术后测定展神经功能。对照组和实验组术后每条犬静脉注射BrdU 50 mg·kg-1,每天2次(早7∶00和晚7∶00),连续7 d。1 d组术后1 d给予注射BrdU,3 d组术后连续3 d注射BrdU,其他以此类推。术后1 d、3 d、7 d、14 d、28 d分别灌注取材,行nestin/BrdU、DCX/BrdU、GFAP/BrdU免疫荧光双标检测。结果实验组Beagle犬眼球呈内斜视,损伤侧展神经核内可见nestin/BrdU阳性神经前体细胞,DCX/BrdU阳性新生神经元前体细胞以及GFAP/BrdU阳性星形胶质细胞,BrdU阳性细胞术后3 d为高峰,术后7 d后逐渐下降,术后28 d时仍可以找到再生的神经细胞。对照组及实验组健侧展神经核内未见相关阳性细胞。结论展神经损伤后展神经核内出现神经再生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展神经损伤 展神经核 神经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受损展神经小胶质细胞分型的影响
4
作者 王蕾 张毅 +1 位作者 严红燕 王旭东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91-494,共4页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对Beagle犬展神经损伤模型中小胶质细胞表型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Beagle犬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损伤组及电针处理组,每组各5只。其中假手术组仅暴露分离展神经;损伤组制作模型后于电针刺激组接受电针...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对Beagle犬展神经损伤模型中小胶质细胞表型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Beagle犬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损伤组及电针处理组,每组各5只。其中假手术组仅暴露分离展神经;损伤组制作模型后于电针刺激组接受电针刺激时仅进行束缚;电针处理组模型建立后进行电针刺激。实验连续2周。运用Western blot检测展神经小胶质细胞亚型M1型标志分子[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M2型标志分子[精氨酸酶(arginase)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水平。结果:损伤组iNOS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而电针处理组经电针治疗较损伤组iNOS表达明显降低(P<0.05);损伤组和电针处理组IL-1β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均增加(P<0.05),其中与损伤组相比,电针处理组IL-1β表达降低(P<0.05)。损伤组和电针处理组arginase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均增加(P<0.05),其中电针处理组的arginase表达较损伤组增加(P<0.05);同时BDNF在损伤组和电针处理组的表达均增加(P<0.05),电针处理组的BDNF表达较损伤组增加(P<0.05)。结论:展神经损伤后,电针治疗能降低小胶质细胞M1型标志分子表达水平,同时增加M2型标志分子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刺激 展神经 小胶质细胞 BEAGLE犬 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orello管区的解剖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毅 虞昊 +1 位作者 金国华 陈霞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51-255,共5页
目的为颅底外科提供Dorello管区的解剖学资料。方法50例头颅标本进行血管灌注红、蓝乳胶或硅橡胶,对Dorello管区的构成、毗邻关系、内容物等进行观察和测量。对岩斜段展神经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研究该段展神经硬脑膜鞘的构成。结果D... 目的为颅底外科提供Dorello管区的解剖学资料。方法50例头颅标本进行血管灌注红、蓝乳胶或硅橡胶,对Dorello管区的构成、毗邻关系、内容物等进行观察和测量。对岩斜段展神经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研究该段展神经硬脑膜鞘的构成。结果Dorello管由Gruber韧带、颞骨岩部尖端、上斜坡外缘构成,管内走行脑膜背侧动脉、展神经及其硬脑膜鞘。展神经硬脑膜鞘由硬脑膜和蛛网膜构成。Gruber韧带可以分为6型:Y-型,蝴蝶型,三角型,镰型,爪型和复干(条索状)型。展神经存在多种变异,复干型展神经出现率为16%,双侧都为复干型展神经的出现率为5%。展神经在Dorello管区出现转折,按转折的程度分为:重型(〈120°)占60%(60侧),中型(12°-150°)占36%(36侧),轻型(150°-180°)占4%(4侧)。结论Dorello管区结构复杂,展神经变异多,对Dorello管区的研究有助于在手术中减少神经、血管的损伤,同时阐明展神经损伤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rello管 展神经 颅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眶孔和眶外侧沟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虞昊 张毅 +1 位作者 金国华 杨洪滨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85-488,共4页
目的为颅底外科提供颅眶孔和眶外侧沟的解剖学资料。方法取100例(200侧)成人干颅骨和30例(60侧)成人尸头标本,观察和测量颅眶孔及其邻近结构,在形态学上对其进行分类,观察其变异情况。结果颅眶孔的出现率为65.5%(131侧),颅眶孔位于蝶骨... 目的为颅底外科提供颅眶孔和眶外侧沟的解剖学资料。方法取100例(200侧)成人干颅骨和30例(60侧)成人尸头标本,观察和测量颅眶孔及其邻近结构,在形态学上对其进行分类,观察其变异情况。结果颅眶孔的出现率为65.5%(131侧),颅眶孔位于蝶骨的大翼,额骨或是位于或接近于蝶额缝。颅眶孔可为1~3个。眶外侧沟的出现率为24%(48侧)。在湿标本中,颅眶孔内未见动脉。脑膜中动脉眶支的走行可分为3型:Ⅰ型:脑膜中动脉的眶支经颅眶孔与泪腺动脉交通;Ⅱ型:脑膜中动脉的眶支呈双干经颅眶孔和眶上裂与泪腺动脉交通;Ⅲ型:脑膜中动脉的眶支经眶上裂与泪腺动脉交通。结论颅眶孔和眶外侧沟及其周围结构复杂,且国人颅眶孔和眶外侧沟具有高度变异性;处理该区域病变术前需关注颅眶孔和眶外侧沟变异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眶孔 脑膜中动脉 眼眶 蝶骨 颅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