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小黄鱼1龄幼鱼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通径分析
1
作者
祝斐
杜书然
+5 位作者
应博凯
徐大凤
贾超峰
孟乾
陈淑吟
于雯雯
《水产科技情报》
2025年第5期295-302,共8页
为研究1龄小黄鱼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关系,对61尾小黄鱼的全长(X_(1))、体长(X2)、头长(X3)、躯干长(X_(4))、尾柄长(X_(5))、吻长(X6)、眼径(X_(7))、体高(X_(8))、尾柄高(X_(9))、尾鳍长(X_(1)0)共10个形态性状与体质量(Y)进行描...
为研究1龄小黄鱼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关系,对61尾小黄鱼的全长(X_(1))、体长(X2)、头长(X3)、躯干长(X_(4))、尾柄长(X_(5))、吻长(X6)、眼径(X_(7))、体高(X_(8))、尾柄高(X_(9))、尾鳍长(X_(1)0)共10个形态性状与体质量(Y)进行描述统计,运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研究10个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除吻长外的9个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通径分析结果显示,全长、躯干长、尾柄高和体高决定系数总和为0.941,是影响体质量的主要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通径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全长的通径系数最大(0.368),尾柄高的间接作用系数最大(0.703)。以上述4个形态性状为自变量、体质量为因变量,利用逐步法构建出回归方程:Y=-139.305+0.450X_(1)+0.474X_(4)+1.305X_(8)+2.789X_(9)。该模型等式中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指数R^(2)=0.934(调整后),说明所选性状是影响体质量的主要形态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黄鱼
形态性状
体质量
通径分析
多元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线粒体COI序列的矛尾复虾虎鱼5个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
3
2
作者
祝斐
应博凯
+10 位作者
贾超峰
孟乾
高波
孙瑞健
宋双双
徐大凤
卢瑶瑶
张志伟
陈淑吟
张志勇
陈心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36-643,共8页
由于近年来过度捕捞及滩涂开发,野生矛尾复虾虎鱼资源量急剧下降。因此,对我国矛尾复虾虎鱼开展遗传多样性研究,有利于掌握矛尾复虾虎鱼种质资源现状。本文基于线粒体COI序列对大连、如东、连云港、长江口和宁波的5个矛尾复虾虎鱼群体...
由于近年来过度捕捞及滩涂开发,野生矛尾复虾虎鱼资源量急剧下降。因此,对我国矛尾复虾虎鱼开展遗传多样性研究,有利于掌握矛尾复虾虎鱼种质资源现状。本文基于线粒体COI序列对大连、如东、连云港、长江口和宁波的5个矛尾复虾虎鱼群体开展了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5个群体中共有17个单倍型,在427个位点中,共检测到15个变异位点,其中简约信息位点11个,单独位点4个。碱基A、T、G、C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4.6%、29.6%、20.1%、25.7%。5个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652和0.00255。野生矛尾复虾虎鱼整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为中等偏下,宁波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最高,如东群体最低。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FST及遗传距离分析表明,宁波群体与其他群体遗传距离相对较远,并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AMOVA分析表明,群体内的遗传变异高于群体间变异(81.45%>18.55%);中性检验结果显示,大连、连云港、长江群体在历史上可能经历过扩张。本研究为野生矛尾复虾虎鱼种质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矛尾复虾虎鱼
遗传多样性
线粒体
COI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鱼类性别鉴定研究进展
被引量:
2
3
作者
刘艳丽
应博凯
+3 位作者
孙瑞健
祝斐
陈淑吟
和德康
《水产养殖》
CAS
2023年第12期8-13,25,共7页
简述了鱼类性别的决定,受遗传、环境因素共同影响;介绍了鱼类性别鉴定方法:表观观测法、组织切片、超声鉴定法、血液生化指标及激素判别法、染色体形态以及染色体带型差异判别法、分子标记法、单细胞测序技术等。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
简述了鱼类性别的决定,受遗传、环境因素共同影响;介绍了鱼类性别鉴定方法:表观观测法、组织切片、超声鉴定法、血液生化指标及激素判别法、染色体形态以及染色体带型差异判别法、分子标记法、单细胞测序技术等。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其实际应用范围。提出,今后对于鱼类性别鉴定方法,应着重研究性别特异位点,创新筛选技术,并加大性别分化机制和性别控制的研究力度,进一步开发单细胞测序技术在鱼类性别鉴定中的应用,对于鱼类,尤其是具有明显性别二态性的鱼类研究和渔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性别决定
性别相关基因
性别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小黄鱼1龄幼鱼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通径分析
1
作者
祝斐
杜书然
应博凯
徐大凤
贾超峰
孟乾
陈淑吟
于雯雯
机构
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南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实验室
出处
《水产科技情报》
2025年第5期295-302,共8页
基金
南通市重点项目长江口小黄鱼种质资源挖掘与规模化繁育技术研究(MS12022029)。
文摘
为研究1龄小黄鱼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关系,对61尾小黄鱼的全长(X_(1))、体长(X2)、头长(X3)、躯干长(X_(4))、尾柄长(X_(5))、吻长(X6)、眼径(X_(7))、体高(X_(8))、尾柄高(X_(9))、尾鳍长(X_(1)0)共10个形态性状与体质量(Y)进行描述统计,运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研究10个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除吻长外的9个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通径分析结果显示,全长、躯干长、尾柄高和体高决定系数总和为0.941,是影响体质量的主要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通径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全长的通径系数最大(0.368),尾柄高的间接作用系数最大(0.703)。以上述4个形态性状为自变量、体质量为因变量,利用逐步法构建出回归方程:Y=-139.305+0.450X_(1)+0.474X_(4)+1.305X_(8)+2.789X_(9)。该模型等式中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指数R^(2)=0.934(调整后),说明所选性状是影响体质量的主要形态性状。
关键词
小黄鱼
形态性状
体质量
通径分析
多元回归分析
Keywords
Larimichthys polyactis
morphological traits
body weight
path analysis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分类号
S917.4 [农业科学—水产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线粒体COI序列的矛尾复虾虎鱼5个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
3
2
作者
祝斐
应博凯
贾超峰
孟乾
高波
孙瑞健
宋双双
徐大凤
卢瑶瑶
张志伟
陈淑吟
张志勇
陈心
机构
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南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实验室
出处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36-643,共8页
基金
南通市基础科学研究项目(JC2019058)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181202)
+1 种基金
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CX(17)2021)
江苏省农业重大新品种创制项目(PZCZ201744)。
文摘
由于近年来过度捕捞及滩涂开发,野生矛尾复虾虎鱼资源量急剧下降。因此,对我国矛尾复虾虎鱼开展遗传多样性研究,有利于掌握矛尾复虾虎鱼种质资源现状。本文基于线粒体COI序列对大连、如东、连云港、长江口和宁波的5个矛尾复虾虎鱼群体开展了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5个群体中共有17个单倍型,在427个位点中,共检测到15个变异位点,其中简约信息位点11个,单独位点4个。碱基A、T、G、C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4.6%、29.6%、20.1%、25.7%。5个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652和0.00255。野生矛尾复虾虎鱼整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为中等偏下,宁波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最高,如东群体最低。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FST及遗传距离分析表明,宁波群体与其他群体遗传距离相对较远,并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AMOVA分析表明,群体内的遗传变异高于群体间变异(81.45%>18.55%);中性检验结果显示,大连、连云港、长江群体在历史上可能经历过扩张。本研究为野生矛尾复虾虎鱼种质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矛尾复虾虎鱼
遗传多样性
线粒体
COI序列
Keywords
synechogobing hasta
genetic diversity
mitochondrion
COI sequence
分类号
P735 [天文地球—海洋生物学]
Q173 [生物学—水生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鱼类性别鉴定研究进展
被引量:
2
3
作者
刘艳丽
应博凯
孙瑞健
祝斐
陈淑吟
和德康
机构
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南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实验室
出处
《水产养殖》
CAS
2023年第12期8-13,25,共7页
基金
江苏省种业振兴“揭榜挂帅”项目(JBGS[2021]034)
江苏省农业重大新品种创制项目(PZC201744)
江苏省保种项目(2019-SJ-006-3)。
文摘
简述了鱼类性别的决定,受遗传、环境因素共同影响;介绍了鱼类性别鉴定方法:表观观测法、组织切片、超声鉴定法、血液生化指标及激素判别法、染色体形态以及染色体带型差异判别法、分子标记法、单细胞测序技术等。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其实际应用范围。提出,今后对于鱼类性别鉴定方法,应着重研究性别特异位点,创新筛选技术,并加大性别分化机制和性别控制的研究力度,进一步开发单细胞测序技术在鱼类性别鉴定中的应用,对于鱼类,尤其是具有明显性别二态性的鱼类研究和渔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鱼类
性别决定
性别相关基因
性别鉴定
Keywords
Fish
Sex determination
Sex determining gene
Sex identification
分类号
Q953 [生物学—动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小黄鱼1龄幼鱼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通径分析
祝斐
杜书然
应博凯
徐大凤
贾超峰
孟乾
陈淑吟
于雯雯
《水产科技情报》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线粒体COI序列的矛尾复虾虎鱼5个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祝斐
应博凯
贾超峰
孟乾
高波
孙瑞健
宋双双
徐大凤
卢瑶瑶
张志伟
陈淑吟
张志勇
陈心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鱼类性别鉴定研究进展
刘艳丽
应博凯
孙瑞健
祝斐
陈淑吟
和德康
《水产养殖》
CAS
202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