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ncRNA FKBP15作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虚血瘀证潜在生物标志物的可行性
1
作者 朱弈桦 孙海涛 +5 位作者 彭晨健 杨浩淼 储旭东 郭杨 马勇 王礼宁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8-525,548,共9页
目的探讨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中差异表达的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作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虚血瘀证(PMOP-SXXY)潜在生物标志物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中差异表达的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作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虚血瘀证(PMOP-SXXY)潜在生物标志物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初期纳入PMOP-SXXY和骨量正常女性患者共10例,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PBMC,使用Trizol法进行RNA提取并进行文库构建,后利用RNA测序技术得到lncRNA和mRNA表达谱,筛选差异表达的lncRNAs(differential expressed lncRNA,DElncRNAs)和mRNAs(differential expressed mRNA,DEmRNAs)(筛选标准为表达倍数变化FC≥2,P<0.05);根据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KEGG富集分析,同时选择显著差异表达的10个lncRNAs与20个mRNAs进行lncRNA-mRNA相关性分析,筛选出潜在可作为生物诊断标志物的lncRNAs;采用ROC曲线分析,评估各潜在lncRNAs作为PMOP-SXXY诊断标志物的诊断价值;后再次纳入PMOP-SXXY和骨量正常女性患者共30例,行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对筛选结果进行外部验证。结果①与骨量正常组相比,PMOP-SXXY组中共2599个DElncRNAs和751个DEmRNAs。②GO富集分析中发现差异基因功能主要富集在蛋白结合上以及膜、质膜、胞外基质等细胞组分上;KEGG分析则显示差异表达的主要富集在细胞外基质受体相互作用(ECM-receptor interaction)、PI3K-Akt信号通路(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焦点粘连(Focal adhesion)、癌症通路(Pathways in cancer)和蛋白质消化与吸收(Protein digestion and absorption)等信号通路中;lncRNA-mRNA相关性网络显示,lncRNA FKBP15具有最多的节点数,共15个,其次为lncRNA HMGCR、lncRNA SLC25A37和lncRNA IQGAP1等。③利用ROC曲线分析筛选出对PMOP-SXXY诊断具有较好预测价值的lncRNAs:lncRNA FKBP15:其AUC为1.000,95%CI:1.000~1.000;lncRNA SLC25A37:其AUC为0.900,95%CI:0.690~1.000;lncRNA HMGCR:其AUC为1.000,95%CI:1.000~1.000;lncRNA IQGAP1:其AUC为0.960,95%CI:0.843~1.000,其中lncRNA FKBP15和lncRNA HMGC的诊断价值最高。④qPCR结果显示,lncRNA FKBP15、lncRNA HMGCR、lncRNA SLC25A37和lncRNA IQGAP1与PMOP-SXXY的发生均有显著相关性(P<0.05),而lncRNA FKBP15在PMOP-SXXY组和正常组中具有更明显的差异性表达。结论lncRNA FKBP15在PMOP-SXXY患者外周血中高表达,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密切相关,可作为PMOP-SXXY的临床诊断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肾虚血瘀证 lncRNA 潜在生物标志物 RNA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 S rDNA研究杜仲提取物5-HMF对去卵巢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2
作者 刘小峰 邵家豪 +3 位作者 何丹丹 李超 廖翼涛 张贤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737-1743,1786,共8页
目的探讨从杜仲皮中提取出的生物活性化合物5-羟甲基糠醛(5-HMF)通过肠道菌群调控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8周龄雌性SD小鼠随机分为4组,其中18只小鼠建立双侧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后,将其随机分为去卵巢组(OVX组)、5-HMF给药组(5-... 目的探讨从杜仲皮中提取出的生物活性化合物5-羟甲基糠醛(5-HMF)通过肠道菌群调控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8周龄雌性SD小鼠随机分为4组,其中18只小鼠建立双侧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后,将其随机分为去卵巢组(OVX组)、5-HMF给药组(5-HMF组)和戊酸雌二醇给药组(Positive组);6只小鼠建立假手术组(Sham)组。将上述小鼠连续灌胃给药12周后,收集小鼠股骨和新鲜粪便。Micro-CT分析小鼠股骨骨量的变化;ELISA分析小鼠血清P1NP、E_(2)、TNF-α、IL-6和IL-17水平;16 S rDNA高通量测序检测小鼠粪便中肠道菌群变化情况。结果与Sham组比较,OVX组小鼠的股骨骨密度显著下降(P<0.01),血清P1NP和E_(2)水平显著下降(P<0.001),血清TNF-α、IL-6和IL-17水平显著上升(P<0.01),肠道菌群多样性显著增加(P<0.01),菌群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与OVX组相比,5-HMF组小鼠股骨骨密度显著升高(P<0.05),血清P1NP和E_(2)水平显著上升(P<0.01),血清TNF-α、IL-6和IL-17水平显著下降(P<0.01),门水平上Bacteroidota菌群相对丰度升高,Firmicutes和Desulfobacterota菌群相对丰度显著下降,Firmicutes/Bacteroidota的相对丰度显著下降(P<0.05);属水平上Muribaculaceae和Alloprevotella的相对丰度升高,Lachnospiraceae_NK4A136_group的相对丰度降低。结论5-HMF显著改善了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小鼠的骨密度、血清骨转换标志物和相关炎症因子水平,这可能与其调节小鼠肠道菌群结构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HMF 骨质疏松 肠道菌群 卵巢切除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