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之道”的现代变迁 被引量:6
1
作者 王学青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8-42,共5页
《大学》之"大学之道",体现了我国封建社会的高等教育宗旨,阐发了儒学的学习门径,近代以来屡屡成为教育救国者挞伐的对象,但其理念作为传统文化的有效组成已广植于国民与社会的心理深处,并未随科举制度的废除而退出历史舞台... 《大学》之"大学之道",体现了我国封建社会的高等教育宗旨,阐发了儒学的学习门径,近代以来屡屡成为教育救国者挞伐的对象,但其理念作为传统文化的有效组成已广植于国民与社会的心理深处,并未随科举制度的废除而退出历史舞台。在现代高等教育的百年进程中,"大学之道"应时而变,历经了瓦解、浮沉、变异直至衰微的发展变迁。当前,"大学之道"随传统文化升温重新为人津津乐道,这种情况下尤其应警惕其负面价值观对中国现代大学精神构建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之道 科举制度 传统文化 现代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通历史文化的基本特征 被引量:10
2
作者 黄毓任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102-106,共5页
南通历史文化作为一种地域文化,具有过渡地带文化的显著特征。其特点可用八个字概括:襟江负海,南风北韵。“襟江负海”指南通人特定的生存环境亦即南通历史文化的分布空间,“南风北韵”则是南通历史文化的特定模式和传统。这也可从... 南通历史文化作为一种地域文化,具有过渡地带文化的显著特征。其特点可用八个字概括:襟江负海,南风北韵。“襟江负海”指南通人特定的生存环境亦即南通历史文化的分布空间,“南风北韵”则是南通历史文化的特定模式和传统。这也可从地域文化内涵的三个主要方面——宗教、语言(方言)、文化心理得到印证。南通文化最早是由盐文化演变而来的,盐文化是南通历史文化的最底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文化 南通 原始宗教 方言 文化心理 盐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术期刊转企改制的困惑与出路 被引量:7
3
作者 王学青 戴兵 仇慧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5期136-140,共5页
新闻出版总署近期发布了《关于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的实施办法》,学术期刊面临转企改制的大考,对此各地热议不断,直接影响到贯彻落实的具体方案的出台。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改革对象本身的复杂性使然,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主管部门对改革... 新闻出版总署近期发布了《关于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的实施办法》,学术期刊面临转企改制的大考,对此各地热议不断,直接影响到贯彻落实的具体方案的出台。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改革对象本身的复杂性使然,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主管部门对改革路径的选择存有认识上的误区。国外学术期刊的商业化是建立在成熟的出版市场基础之上的,而我国目前的期刊出版市场还不太健全,完全在政府的主导下走"先改制后市场"的路子,可能导致改革阻力增大,成本提高,且缺乏持续发展的动力。正确的改革路径应该是"先市场后改制",期刊管理部门须从"政府—改制—市场"的运作模式转变为"政府—市场—改制"的运作模式:首先要改革现有的期刊管理体制,打开市场之门;其次是建立科学的期刊评估标准,培育市场,规范市场;然后让市场进行资源整合,引导学术期刊的转企改制。如此,学术期刊改革才会健康有序地进行,学术期刊的专业化、特色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方能水到渠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期刊 转企改制 政府-改制-市场 政府-市场-改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动者”的缺席:当代中国公民社会研究理路的反思 被引量:7
4
作者 刘翠霞 顾理辉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118-123,共6页
公民社会是西方经验反复印证了的规避"国家主义"风险的有效公共领域,其卓越的实践功能自然地吸引了以探寻社会良性运行为旨趣的大批中国学者的关注。在认定公民社会是个"好东西"的价值预设与"国家——社会&qu... 公民社会是西方经验反复印证了的规避"国家主义"风险的有效公共领域,其卓越的实践功能自然地吸引了以探寻社会良性运行为旨趣的大批中国学者的关注。在认定公民社会是个"好东西"的价值预设与"国家——社会"二元对立的理论预设的基础上,学者们开始了对中国公民社会问题的诸多研究。但由于在概念理解中隐没了"公民"的存在,在对"中国公民社会何以必需"的问题上遗忘了其对中国公民主体性觉醒的意义所在,致使在解答"中国公民社会何以可能"的问题时,只能单纯围绕"自上而下的建构"还是"自下而上的演进"进行学理性的剖析,却无法在具体实践中给以足够有力的指导。究其原因在于研究过程中"行动者"的缺席,即缺乏对"行动者"及其"行动逻辑"的凝视与关切。引入"公民行动者"的分析范畴,就是以对公民社会构成主体"行动"的关切冲破"国家——社会"固化分析框架的藩篱,并以行动后果可能存在的意外性和偶然性修正有关公民社会的乌托邦预设,同时通过对中国人和西方人行动逻辑的比较检视公民社会在中国的适用性及对中国社会的意义,从而对中国公民社会何以可能的问题做出更具说服力的解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社会 “国家——社会”分析范式 公民行动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学报的信息传播路径与改革发展 被引量:5
5
作者 王学青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4-66,共3页
高校学报如果保留“学报”之名,在专业性上“与专业期刊争雌雄”,在实用性上“与技术类期刊比高下”,除了会损害学报媒介整体功能的发挥外,其竞争力与实践效果也是值得怀疑的。
关键词 高校学报 传播路径 改革 信息 技术类期刊 专业期刊 实践效果 竞争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术之忧,评价之忧:社科类学术期刊引文著录错误调查 被引量:5
6
作者 王学青 《出版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4-48,共5页
在当前的学术期刊评价体制中,影响因子是最重要的指标,因而决定影响因子的"引文数据"受到办刊者空前的重视和追捧。为验证这些"引文数据"的客观性与科学性,本文选取CSSCI来源期刊中六种较优秀的学术期刊,对其中文... 在当前的学术期刊评价体制中,影响因子是最重要的指标,因而决定影响因子的"引文数据"受到办刊者空前的重视和追捧。为验证这些"引文数据"的客观性与科学性,本文选取CSSCI来源期刊中六种较优秀的学术期刊,对其中文期刊类引文的著录情况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六种期刊的中文类期刊引文著录平均错误率高达25.6%,其中最高的达39.3%。引文著录错误的产生,和期刊编辑的工作责任心有一定关系,但根本原因还在于作者日益浮躁的科研作风,以及人为制造"引文"的不健康的办刊导向。应该让"引文评价"回到它原本的位置,重新确立以学者为中心的学术生产、传播与评价机制,如此才能最终构建一个良好的学术生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科类学术期刊 引文著录 引文评价 学术风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由之旅:高等教育管理学中的人性预设推演 被引量:8
7
作者 顾理辉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116-122,共7页
"人性假设"是人文社会学科发展不可回避的理论逻辑前提。管理学与教育学分别极端地反映了人类"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终极诉求,因此尽管各自有诸多的人性假设,但最终却可以概括性地归纳为"效益人&... "人性假设"是人文社会学科发展不可回避的理论逻辑前提。管理学与教育学分别极端地反映了人类"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终极诉求,因此尽管各自有诸多的人性假设,但最终却可以概括性地归纳为"效益人"和"圣贤人"假设。高等教育管理学脱胎于管理学与教育学,其人性假设因其总是处于"效益人"和"圣贤人"的两难困境之中,在"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之间摇摆徘徊,从而导致高等教育管理的异化,也阻碍了学科自身的发展。高等教育管理目标及其主客体的特殊性说明管理学与教育学中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不再适用,只有在"主体间性"的指引下导入"沟通理性"才有可能使高等教育管理走出尴尬处境,而"沟通理性"基础之上的人性预设必然也只能是"自由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假设 工具理性 价值理性 沟通理性 自由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许慎《说文解字》的编纂思想及其体系 被引量:4
8
作者 钱荣贵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0-104,共5页
许慎编纂《说文解字》的根本目的是批判"鄙夫俗儒"的"巧说邪辞",捍卫古文经学的地位。他从孔子"本立而道生"的思想出发,创造性地找到了正经的通途,那就是从文字的说解开始。在许慎看来,文字乃"经艺... 许慎编纂《说文解字》的根本目的是批判"鄙夫俗儒"的"巧说邪辞",捍卫古文经学的地位。他从孔子"本立而道生"的思想出发,创造性地找到了正经的通途,那就是从文字的说解开始。在许慎看来,文字乃"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对其逐一说解,可正本清源,得经文之正义。为了对众多文字进行有序说解,许慎继承了《周易》"方以类聚,物以群分"的分类思想,以"六书"为理论依据,创造出540个部首。在部首次序的安排上,许慎还受"始一终亥"思想的引导。在"类聚群分"和"始一终亥"两种思想的共同作用下,《说文解字》形成了一个严密的自足系统,这是此前字书编纂所无法比拟的。《说文解字》在中国文化史上享有"其功不在禹下"的崇高地位,其创立的部首编纂体例为后世字书竞相效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慎 《说文解字》 编纂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梦价值生成的内在逻辑 被引量:4
9
作者 虞志坚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29,共9页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面旗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中华民族力量的兴国之魂,也是中国梦的价值支撑。二者相依互存、相生互长。中国梦价值生成的内在逻辑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历史唯物主...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面旗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中华民族力量的兴国之魂,也是中国梦的价值支撑。二者相依互存、相生互长。中国梦价值生成的内在逻辑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历史唯物主义是中国梦价值生成的理论基石;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梦价值生成的逻辑主体;强大的综合国力是中国梦价值生成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梦价值生成的精神动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中国梦价值生成的理想蓝图。在中国梦价值生成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是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篇章的理论前提。只有坚定执着地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追求中国梦的实现,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获得现实的活水源头,才能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不断开创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梦 价值生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思想与廉政文化建设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学青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6期86-91,共6页
当前的廉政文化建设中有两种不良倾向:一是满足于表面上的宣传,不能激发民众真正的参与热情,流于形式;一是陶醉于古代清官廉吏故事的讲述,难以与现实社会生活有效对接,疏于清谈。解决之道在于找到一种历史文化资源,既是全民族共同的文... 当前的廉政文化建设中有两种不良倾向:一是满足于表面上的宣传,不能激发民众真正的参与热情,流于形式;一是陶醉于古代清官廉吏故事的讲述,难以与现实社会生活有效对接,疏于清谈。解决之道在于找到一种历史文化资源,既是全民族共同的文化记忆,又能够超越时代局限与当下社会语境产生共振。鲁迅思想便是其中典型的代表。鲁迅批判国民劣根性的思想,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廉政文化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与艰巨性,克服急功近利观念与形式主义作风;鲁迅坚定的"立人"启蒙立场,尤其值得当代知识分子效仿,用以培育国民的公民意识与民主精神,真正实现廉政文化建设"以人为本"的根本目标;鲁迅的"韧性"战斗精神,是反腐败斗争取得胜利的有力武器,也是廉政文化建设取得实效的重要保障。继承鲁迅思想,发扬鲁迅精神,对当前的廉政文化建设将会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思想 廉政文化建设 国民劣根性 启蒙立场 韧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行动(者)视域下学术编辑的理想类型反思——基于帕森斯模式变量框架的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顾理辉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6期128-132,共5页
编辑是一种社会行动(者),作为社会行动(者)的学术编辑具有主体间性与文本间性相统一、知识的传播性与生产性相统一的特性。根据帕森斯模式变量框架的分析,学术编辑的行动取向可以划分为"以人为本"与"以文为本"两种&... 编辑是一种社会行动(者),作为社会行动(者)的学术编辑具有主体间性与文本间性相统一、知识的传播性与生产性相统一的特性。根据帕森斯模式变量框架的分析,学术编辑的行动取向可以划分为"以人为本"与"以文为本"两种"理想类型"。现实中的学术编辑实践大都处于两种理想类型的中间地带。真正理想的学术编辑应以是否有利于科学的知识的传播和生产为衡量标准。学术编辑可以充分发挥沟通理性,在与作者、读者、同行、文本等的互动交流中寻求合理合适的编辑策略与机制,通过不断的交往实践完成知识传播与生产的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编辑 社会行动(者) 帕森斯 模式变量 理想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学术期刊转企改制的路径选择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学青 《出版广角》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9-71,共3页
国外学术期刊的商业化是建立在成熟的出版市场基础之上的,而我国目前的期刊出版市场还很不成熟,希望通过强制性的"改制"来促成学术期刊的"市场化",必然会增加改革阻力和成本,而且缺乏发展的持续性。正确的路径选择... 国外学术期刊的商业化是建立在成熟的出版市场基础之上的,而我国目前的期刊出版市场还很不成熟,希望通过强制性的"改制"来促成学术期刊的"市场化",必然会增加改革阻力和成本,而且缺乏发展的持续性。正确的路径选择应该是,从"政府—改制—市场"的运作模式转变为"政府—市场—改制"的运作模式,先培育市场,然后让市场进行资源整合,引导学术期刊的转企改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期刊 转企改制 路径 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秦道家的“气”与南方原始宗教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毓任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6-19,共4页
哲学最初在意识的宗教形式中形成。先秦道家哲学的“气”与南方原始宗教有密切关系。中国是一个以 水为生、与水利害攸关的国家,对云气的膜拜及观云气以判凶吉的活动早已有之。考察楚辞及其它文献中所反映 的南方(楚地)“望气祭云”以... 哲学最初在意识的宗教形式中形成。先秦道家哲学的“气”与南方原始宗教有密切关系。中国是一个以 水为生、与水利害攸关的国家,对云气的膜拜及观云气以判凶吉的活动早已有之。考察楚辞及其它文献中所反映 的南方(楚地)“望气祭云”以及“枚卜”等执断人事的宗教迷信活动方式,依稀可见这两种宗教活动相结合的痕迹。 道家哲学的“气”植根于南方人望气时滋生和积淀下来的对云气的膜拜心理,是枚卜和望气相糅合的产物。而道家 创始人将其改造成为生成万物的先验范畴,赋予它一种神秘的支配性质,也与望气以及云气本身的特点有着某种 微妙的联系,可以说,它是对云气的宗教态度的哲学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道家思想 南方原始宗教 祭云望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安《淮南子》的编撰思想 被引量:1
14
作者 钱荣贵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5-130,共6页
《淮南子》是西汉前期的一部集先秦思想之大成的绝代奇书。其编撰宗旨是"纪纲道德,经纬人事"。在这一思想的导引下,《淮南子》以无所不包、无所不能的"道"为逻辑起点,以"明道"为基本线索,并贯穿自然、社... 《淮南子》是西汉前期的一部集先秦思想之大成的绝代奇书。其编撰宗旨是"纪纲道德,经纬人事"。在这一思想的导引下,《淮南子》以无所不包、无所不能的"道"为逻辑起点,以"明道"为基本线索,并贯穿自然、社会和人类之中,构建出庞大的思想体系。"纪纲道德,经纬人事"的思想和气魄催生出"非循一迹之路,守一隅之指"的编撰选材观,赋予《淮南子》汇聚诸子、熔铸百家的卓越品格。而"多为之辞,博为之说"的编撰风格论,既是出于阐述"至深"之"道"和"至众"之"物"的需要,也是从读者接受的角度主动选择的结果,从而使《淮南子》颇具铺张扬厉的汉赋之风。《淮南子》以其博大精深的编撰思想,奠定了在中国思想史、学术史、编撰史上的不朽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安 《淮南子》 编撰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达的编辑出版理念及其当代启示
15
作者 虞志坚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6-19,共4页
李达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的编辑家、出版家,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编辑出版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他在长期的编辑出版活动中,形成了自己独具一格的编辑出版理念。这为当今编辑出版业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 李达 编辑出版 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发展规划的可行性与实效性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定海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5期101-106,共6页
在高校发展规划系统中,规划的制定、实施和监控三个环节缺一不可。他们互相联系,构成系统闭合环。规划描绘的蓝图是规划之本,是系统中的主体,实施和监控环节则是两翼,一体两翼为系统发挥功能提供了稳定的系统结构。通过广泛发动,凝聚共... 在高校发展规划系统中,规划的制定、实施和监控三个环节缺一不可。他们互相联系,构成系统闭合环。规划描绘的蓝图是规划之本,是系统中的主体,实施和监控环节则是两翼,一体两翼为系统发挥功能提供了稳定的系统结构。通过广泛发动,凝聚共识;知己知彼,准确定位;错位竞争,差异发展;突出重点,力所能及等途径,着眼制定可行性规划。按照指挥有力、鼓励创新、灵活权变的原则和分解目标、项目管理、突出重点的操作方法抓好规划落实。监控是实施规划的"推进器"、"控制器"和"协调器",监控的基本手段是评估,评估内容包括规划目标的达成度、实施规划中政策措施的创新性以及促进发展的可持续性等方面。规划的监控评估应贯穿于规划执行的全过程,和年终总结、制定新一年工作计划结合进行,保证规划得到切实贯彻执行,有效推动学校事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规划 发展战略 可行性 实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术期刊青年编辑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路径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燕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137-140,共4页
学术期刊青年编辑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优越感和自卑感交替、独立要求和依赖心理相伴、孤独感和失落感并存。他们的内心需求主要包括夯实基本功的需要、提高科研能力的需要、归属的需要、事业发展和个人成就的需要等。青年编辑要树立&qu... 学术期刊青年编辑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优越感和自卑感交替、独立要求和依赖心理相伴、孤独感和失落感并存。他们的内心需求主要包括夯实基本功的需要、提高科研能力的需要、归属的需要、事业发展和个人成就的需要等。青年编辑要树立"让文章因我而不同,让刊物因我而精彩"的思想,不断地鞭策自己奋勇前行,以获取更多的成就;老编辑要以身作则,带头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要传授编辑经验与技巧、帮助青年编辑克服困难、带领或带动青年编辑开展编辑学研究等;期刊社领导要在合理配置激励机制的同时,给予青年编辑更多实质性的支持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编辑 学术期刊 心理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白杜甫诗歌中的盛唐山水壁画
18
作者 邓路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29-130,共2页
李白与杜甫的咏画诗歌中描写过盛唐山水壁画风采。李杜所咏的山水壁画大多为无人物的纯山水画,说明盛唐时期的山水画已从人物画背景中脱胎而出。李杜所咏的山水壁画大都为带有隐逸色彩的名山胜景或海隅福地,这与盛唐文人们游心仕隐之间... 李白与杜甫的咏画诗歌中描写过盛唐山水壁画风采。李杜所咏的山水壁画大多为无人物的纯山水画,说明盛唐时期的山水画已从人物画背景中脱胎而出。李杜所咏的山水壁画大都为带有隐逸色彩的名山胜景或海隅福地,这与盛唐文人们游心仕隐之间的人生观不无联系。盛唐山水壁画一扫晋宋纤弱画风,变体为劲墨挥洒的雄健画风。盛唐时期的山水壁画大都采用全景式构图原理,色彩方面则主要盛行青绿山水画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 杜甫 诗歌 盛唐山水壁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