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5)N标记秸秆在太湖地区水稻土上的氮素矿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闫德智 王德建 +1 位作者 张刚 查书平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7-85,共9页
采用室内恒温培养试验研究了在太湖地区乌栅土和黄泥土上添加15N标记秸秆后,秸秆15N在矿质氮、微生物氮和不同粒径土壤组分中的分配情况,并应用氮同位素库稀释法测定了秸秆在两种土壤上的氮总矿化速率。结果表明:两种土壤添加秸秆后,土... 采用室内恒温培养试验研究了在太湖地区乌栅土和黄泥土上添加15N标记秸秆后,秸秆15N在矿质氮、微生物氮和不同粒径土壤组分中的分配情况,并应用氮同位素库稀释法测定了秸秆在两种土壤上的氮总矿化速率。结果表明:两种土壤添加秸秆后,土壤矿质氮量在7~28 d之间迅速下降,微生物氮在前7 d逐渐升高,随后维持稳定。随着秸秆的分解,秸秆15N进入矿质氮库和微生物氮库,矿质15N在第7天时最高,占添加秸秆15N的9.24%~12.3%,微生物15N在第14天时最高,占添加秸秆15N的21.3%~40.5%,随后矿质15N和微生物15N量均下降。在培养的第7~28天之间,矿质15N和微生物15N出现下降,可能存在秸秆氮的损失。培养56 d时,10.5%~13.3%的秸秆15N进入土壤53μm~2 mm组分,24.5%~26.5%进入2~53μm组分,30%进入<2μm组分,有5.7%~14.9%的秸秆氮损失掉,仍有15.4%~29.1%的秸秆未分解,秸秆在乌栅土上分解的更多,但损失也更多。添加秸秆后0.5 d时,秸秆在乌栅土和黄泥土上的氮总矿化速率分别为1.61 mg kg-1d-1和1.48 mg kg-1d-1;56 d时,秸秆在乌栅土和黄泥土上的氮总矿化速率分别为0.26 mg kg-1 d-1和0.36 mg kg-1 d-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土 水稻秸秆 15N 微生物生物量氮 土壤颗粒态组分 总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S-3晚期以来乌伦古湖古湖相沉积记录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蒋庆丰 钱鹏 +3 位作者 周侗 洪佳 范华 刘静峰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44-454,共11页
通过对现代乌伦古湖附近出露的古湖相沉积剖面的AMS^(14)C测年,粒度、总有机碳、总有机氮以及碳酸盐等环境代用指标的分析及其与全新世钻孔沉积记录的对比研究,结果发现:乌伦古湖在MIS-3晚期的33600-22500 cal a BP以及冰后期至早中全... 通过对现代乌伦古湖附近出露的古湖相沉积剖面的AMS^(14)C测年,粒度、总有机碳、总有机氮以及碳酸盐等环境代用指标的分析及其与全新世钻孔沉积记录的对比研究,结果发现:乌伦古湖在MIS-3晚期的33600-22500 cal a BP以及冰后期至早中全新世的16500-6500 cal a BP期间,维持着湖相沉积环境,湖面约比现在湖面高40 m.33600-22500 cal a BP的MIS-3晚期,气候相对温暖,乌伦古湖呈现高湖面特征,湖泊沉积物来源以流水搬运为主;22500-16500 cal a BP的末次冰期冰盛期,气候寒冷干燥,湖泊沉积物来源以风力搬运为主;16500-6500 cal a BP的冰后期以及早、中全新世期间,气候回暖,湖泊沉积物主要来源于河流径流作用.6500-5500 cal a BP,受高温干旱事件的影响,湖面收缩、水位剧降,除沉积中心外的其它钻孔位置出现沉积中断.5500 cal a BP后气候转冷变湿,湖泊重新恢复到现在的状态.乌伦古湖MIS-3晚期以来的古湖相沉积环境变化及其反映的古气候万年尺度上的干湿变化与周边区域气候环境变化记录有很好的一致性,响应了区域环境变化和全球气候突变事件.季风和西风的强度消长变化及其引起的环流条件改变以及温度变化引起的蒸发效应可能是区域气候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这一古湖相沉积记录的研究可为MIS-3晚期以来北疆地区的古湖泊演化以及长时间尺度上西风和季风环流相互关系及其影响区的气候环境演化提供地质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伦古湖 古湖相沉积 MIS-3晚期 干旱事件 古气候 西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南通表土、地面灰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5
3
作者 钱鹏 周立旻 +2 位作者 郑祥民 蒋庆丰 闫德智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83-489,共7页
选取南通市不同功能区表土、地面灰为对象,测试重金属元素Pb、Zn、Cu、Ni、Cr含量,并评价重金属污染水平和潜在生态风险程度.结果表明,表土、地面灰中Pb、Zn、Cu含量较高,污染较为严重,Ni、Cr含量较低,污染较轻.重金属污染顺序为工业区&... 选取南通市不同功能区表土、地面灰为对象,测试重金属元素Pb、Zn、Cu、Ni、Cr含量,并评价重金属污染水平和潜在生态风险程度.结果表明,表土、地面灰中Pb、Zn、Cu含量较高,污染较为严重,Ni、Cr含量较低,污染较轻.重金属污染顺序为工业区>商业区>交通区>文教区>住宅区.表土与地面灰重金属物质来源相似,一部分主要来自地壳物质,一部分受人为污染干扰.地面灰的重金属污染水平及潜在风险程度均高于表土,且崇川区工业区、商业区潜在生态风险程度较高,其余地区潜在生态风险程度较低.该项研究可为重金属污染防治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土 地面灰 重金属污染 生态风险评价 南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地区稻田氮肥吸收利用的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闫德智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9-121,共3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下水稻的氮素吸收、氮肥去向和氮肥利用率。结果表明,水稻对氮素的吸收主要集中在幼穗形成前。氮肥用量在225~315 kg/hm2之间时,水稻植株总吸氮量没有显著性差异,水稻产量也没有显著性差异。考虑到氮...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下水稻的氮素吸收、氮肥去向和氮肥利用率。结果表明,水稻对氮素的吸收主要集中在幼穗形成前。氮肥用量在225~315 kg/hm2之间时,水稻植株总吸氮量没有显著性差异,水稻产量也没有显著性差异。考虑到氮肥增产效益,推荐225 kg/hm2作为氮肥适宜用量。同位素示踪试验表明,当氮肥用量在225~315 kg/hm2之间时,约28%~33%的肥料氮被作物吸收,随氮肥用量的增加,氮肥利用率升高;约11%~16%的肥料氮残留在土壤中;约56%的肥料氮损失掉,氮肥用量对氮肥损失率的影响并不显著。随氮肥用量的增加,在植株总吸氮量中,肥料来源的氮素逐渐增加,土壤来源的氮素虽然逐渐减少,但仍能占到植株总吸氮量的46%~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利用率 同位素示踪 水稻产量 水稻土 土壤供氮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地区3种主要类型土壤的供氮能力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闫德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8391-8394,共4页
[目的]研究了太湖地区3种类型土壤黄泥土、乌沙土和乌栅土的供氮能力,以期为太湖地区的氮肥合理施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好气培养法、淹水密闭培养法、化学提取法。[结果]好气条件下,黄泥土的氮矿化量最高,其次为乌栅土,乌沙土最低,乌... [目的]研究了太湖地区3种类型土壤黄泥土、乌沙土和乌栅土的供氮能力,以期为太湖地区的氮肥合理施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好气培养法、淹水密闭培养法、化学提取法。[结果]好气条件下,黄泥土的氮矿化量最高,其次为乌栅土,乌沙土最低,乌栅土2060 cm土层土壤供氮量占060 cm土层的40%左右。淹水条件下,土壤的氮矿化量依次为乌栅土〉黄泥土〉乌沙土,乌栅土全层土壤供氮量主要来自020 cm土层。黄泥土和乌沙土的无氮区水稻产量和水稻吸氮量在0.05水平显著高于乌栅土。3种土壤酸解氮、碱解氮和热氯化钾提取氮的大小顺序依次为乌栅土〉黄泥土〉乌沙土,各化学提取法指标都随土层的加深而降低。[结论]各项化学提取法指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土壤氮素矿化的难易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矿化 好气培养 土层深度 水稻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通道大气颗粒物采样器的研制及实验效果 被引量:1
6
作者 钱鹏 郑祥民 周立旻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9-21,36,共4页
为了能适应环境监测过程中长时间露天采集近地表大气颗粒物样品的需求,研制了YL-1型三通道大气颗粒物采样器。采样器机体为不锈钢材料,以大功率活塞式真空泵为吸气装置,撞击式切割器为颗粒筛滤器,利用玻璃转子流量计控制流速,可同时采... 为了能适应环境监测过程中长时间露天采集近地表大气颗粒物样品的需求,研制了YL-1型三通道大气颗粒物采样器。采样器机体为不锈钢材料,以大功率活塞式真空泵为吸气装置,撞击式切割器为颗粒筛滤器,利用玻璃转子流量计控制流速,可同时采集城市TSP、PM10、PM2.53个不同粒径样品。采样器还可固定在水泥地面,具有防水防盗功能。经实地采样实验和采样结果测试,仪器测试效果良好,可以用作环境监测中大气颗粒物样品采集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通道 大气颗粒物 采样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SS软件的居民住宅室内甲醛污染的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董艳 龚燕华 +1 位作者 梁晓晖 陈成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56-557,共2页
甲醛是一种无色、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也是室内环境的主要污染物之一,人体长期暴露于高浓度甲醛环境中,会出现建筑病态综合症,如头晕、恶心、耳鸣等.目前学者对室内甲醛深度的影响因素、释放因子及其评价方法做了大量研究,但采用... 甲醛是一种无色、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也是室内环境的主要污染物之一,人体长期暴露于高浓度甲醛环境中,会出现建筑病态综合症,如头晕、恶心、耳鸣等.目前学者对室内甲醛深度的影响因素、释放因子及其评价方法做了大量研究,但采用系统的统计学方法对甲醛含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尚且少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通市 居民住宅 甲醛污染 影响因素 独立样本t检验 方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