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R-221在卵巢上皮癌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1
作者 郁超 段义农 +2 位作者 陈相 刘颖蕾 周峰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2期110-112,共3页
目的分析miR-221在卵巢上皮癌(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EOC)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在EOC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EOC组、卵巢良性肿瘤组及健康人对照组血清miR-221的表达水平,分析... 目的分析miR-221在卵巢上皮癌(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EOC)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在EOC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EOC组、卵巢良性肿瘤组及健康人对照组血清miR-221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EOC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同时检测各组血清CA125的含量,ROC曲线分析血清miR-221及CA125对EOC的诊断效能。结果血清miR-221在EOC组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卵巢良性肿瘤组(U=133.12,P<0.05)和健康人对照组(U=194.86,P<0.05),而后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69.45,P>0.05)。血清miR-221单独诊断EOC的ROC曲线下面积(AUCROC)为0.874(95%CI:0.826~0.922),当cut off值为4.32时,其敏感性为78.2%、特异性为81.3%;血清miR-221和CA125联合诊断EOC的AUCROC为0.923(95%CI:0.887~0.958),当cut off值为0.313时,敏感性为86.2%、特异性为83.5%。血清miR-221表达水平与EOC患者年龄(U=102.68,P=0.097)、有无淋巴结转移(U=86.85,P=0.134)、病理组织分型(H=5.74,P=0.295)无关,而与临床分期有关(H=15.21,P=0.023)。结论血清miR-221在EOC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升高,与CA125联合检测可以提高对EOC诊断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221 卵巢上皮癌 血清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ad真核表达质粒构建及其在小鼠T淋巴瘤细胞中的表达
2
作者 王婧帆 季然 +1 位作者 李鑫宇 陈金铃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21期9-12,共4页
目的构建并鉴定pc DNA3.1-Smad2、pc DNA3.1-Smad3及pc DNA3.1-Smad4真核表达质粒,探讨Smad在小鼠T淋巴瘤细胞(EL4)中能否稳定表达。方法以EL4细胞c DNA为模板,PCR法获取转录因子Smad2、Smad3、Smad4 mRNA CDS区即目的基因片段;构建含... 目的构建并鉴定pc DNA3.1-Smad2、pc DNA3.1-Smad3及pc DNA3.1-Smad4真核表达质粒,探讨Smad在小鼠T淋巴瘤细胞(EL4)中能否稳定表达。方法以EL4细胞c DNA为模板,PCR法获取转录因子Smad2、Smad3、Smad4 mRNA CDS区即目的基因片段;构建含有目的基因的T载体p MD19-T-Smad2、p MD19-T-Smad3、p MD19-TSmad4;用HindⅢ和EcoRⅠ双酶切pc DNA3.1载体、p MD19-T-Smad2,用XhoⅠ和EcoRⅠ双酶切pc DNA3.1载体、p MD19-T-Smad3及p MD19-T-Smad4,T4 DNA连接酶连接纯化后的酶切产物;将连接产物转化DH5α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并挑选阳性克隆,扩大培养并提取重组质粒;通过PCR、双酶切及DNA测序等方法鉴定重组质粒。将构建好的pc DNA3.1-Smad2、pc DNA3.1-Smad3、pc DNA 3.1-Smad4电转入EL4细胞,72 h后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EL4细胞中目的蛋白的表达。结果 PCR和双酶切结果均提示重组质粒pc DNA3.1-Smad2、pc DNA3.1-Smad3、pc DNA3.1-Smad4构建成功;测序结果确定插入片段无突变,序列完全正确。重组质粒pc DNA3.1-Smad2、pc DNA3.1-Smad3、pc DNA3.1-Smad4转入EL4细胞后上调目的蛋白Smad2、Smad3、Smad4蛋白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pc DNA3.1-Smad2、pc DNA3.1-Smad3和pc DNA3.1-Smad4真核表达质粒;将Smad真核表达质粒成功转染入EL4细胞,诱导细胞内目的蛋白高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瘤细胞 SMAD蛋白 真核表达质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