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胞表面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Ⅰ在免疫突触形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吴圆圆 王滢 +3 位作者 薛琴 张洁 朱轶晴 汪晓莺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88-593,共6页
目的:研究细胞表面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I(β-1,4-galactosyltransferase I,β-1,4-GalT-I)在免疫突触形成中的作用。方法:以抗CD3、CD28单克隆抗体活化Jurkat细胞,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分析β-1,4-GalT-I的表达变化,... 目的:研究细胞表面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I(β-1,4-galactosyltransferase I,β-1,4-GalT-I)在免疫突触形成中的作用。方法:以抗CD3、CD28单克隆抗体活化Jurkat细胞,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分析β-1,4-GalT-I的表达变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β-1,4-GalT-I在Jurkat细胞活化前后的表达与定位;将Jurkat细胞与SEB负载的Raji细胞共培养以构建Jurkat-Raji细胞免疫突触,观察β-1,4-GalT-I在免疫突触中的定位。结果:β-1,4-GalT-I mRNA表达水平随着Jurkat细胞的活化逐渐增高,在细胞活化后36小时达到高峰;活化后细胞表面β-1,4-GalT-I分子的表达较静止状态高;共聚焦显微镜显示在活化的Jurkat细胞表面及Jurkat-Raji细胞免疫突触部位β-1,4-GalT-I表达信号增强且其分布发生重排和簇集,且与CD3分子共定位,与CD28分子部分共定位。结论:Jurkat细胞表面的β-1,4-GalT-I分子参与了免疫突触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1 4-半乳糖基转移酶-Ⅰ JURKAT细胞 免疫突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触后密度蛋白-95在大鼠脊髓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7
2
作者 沈爱国 高尚锋 +4 位作者 程纯 赵剑 陈梦玲 李欣 牛淑琼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19-423,共5页
目的:探讨突触后密度蛋白-95(PSD-95)在大鼠脊髓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变化以及细胞定位。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测定发育不同时期PSD-95 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显示PSD-95在发育脊髓中的... 目的:探讨突触后密度蛋白-95(PSD-95)在大鼠脊髓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变化以及细胞定位。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测定发育不同时期PSD-95 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显示PSD-95在发育脊髓中的细胞定位。结果:大鼠脊髓发育过程中PSD-95 mRNA及其蛋白水平从生后1d开始逐渐升高,在生后1周达高锋,成年后维持在一定的生理水平。免疫荧光双标证实PSD-95在生后发育早期主要定位于脊髓灰质,与神经元的标记物NeuN和突触的标记物synapsin存在共定位;成年后广泛分布于脊髓前角、后角以及白质,分别与NeuN和synapsin以及小胶质细胞的标记物OX-42共定位。结论:大鼠脊髓发育过程中PSD-95在基因和蛋白水平呈现明显的时相变化,在生后发育早期主要表达在前角运动神经元和后角感觉神经元,提示PSD-95参与了神经元的发育和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触后密度蛋白-95(PSD-95) 脊髓发育 NMDA受体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中磷酸化p27^kip1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3
作者 王酉 陈莉 +3 位作者 陆牡丹 李鹏 崔晓鹏 沈爱国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636-639,共4页
目的:探讨p27kip1(p27)10号位丝氨酸(S10)和187号位苏氨酸(T187)磷酸化形式的蛋白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0例肝血管瘤旁肝组织、76例HCC及癌旁组织中T187、S10磷酸化p27(P-p27T187、P-p27S... 目的:探讨p27kip1(p27)10号位丝氨酸(S10)和187号位苏氨酸(T187)磷酸化形式的蛋白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0例肝血管瘤旁肝组织、76例HCC及癌旁组织中T187、S10磷酸化p27(P-p27T187、P-p27S10)和p27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两种磷酸化p27和p27在6例HCC及癌旁肝新鲜组织中的表达,并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相比较。结果:Western blot显示,P-p27T187与P-p27S10在HCC组织中的表达高于对应的癌旁肝组织。免疫组化结果显示HCC中磷酸化p27、PCNA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血管瘤旁肝组织(P<0.001)。相关性分析表明HCC中两种磷酸化的p27与p27表达呈负相关,而与PCNA表达呈正相关(P<0.001)。P-p27T187和P-p27S10在HCC中的表达强度与肿瘤病理分级,血清AFP值及坏死之间相关(P<0.05),此外,P-p27S10的表达还与转移相关。结论:P-p27T187、P-p27S10在HCC中高表达,与肝癌的恶性进展相关,在临床病理上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增殖细胞核抗原 P2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发育过程中脊髓组织CAPON与Dexras1 mRNA表达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欣 程纯 +4 位作者 赵剑 陈梦玲 牛淑琼 高尚峰 沈爱国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49-354,共6页
为探讨大鼠发育过程中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羧基末端PSD-95/DLG/ZO-1(PDZ)结合配体(carboxy-terminal PDZ ligandof nNOS,CAPON)与Dexras1 mRNA的表达及二者的相关性,本实验采用大鼠发育模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 为探讨大鼠发育过程中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羧基末端PSD-95/DLG/ZO-1(PDZ)结合配体(carboxy-terminal PDZ ligandof nNOS,CAPON)与Dexras1 mRNA的表达及二者的相关性,本实验采用大鼠发育模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PCR)及原位杂交组织化学(ISH)与免疫组织化学相结合的技术检测脊髓组织中CAPON及Dexras1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在胚胎14~18d的脊髓组织中,CAPON mRNA呈低水平表达,生后1d表达升高并达到高峰。从形态上看,表达于尚未分化成熟的前角,随后呈逐渐下降趋势。在生后12w,表达于脊髓后角。而Dexras1 mRNA在胚胎14d呈低水平表达,16~18d时表达升高,同样在生后1d出现表达高峰并定位于尚未分化成熟的前角,随后表达逐渐下降。生后12w,在后角有表达。根据Real-time PCR结果作直线相关分析,在生后脊髓发育过程中CAPON与Dexras1 mRNA表达呈高度相关,于生后1d共定位于脊髓前角。形态学结果显示CAPON与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表达于相同细胞,但亚细胞定位不同。本研究表明,大鼠发育过程中,脊髓组织中CAPON及Dexras1 mRNA存在共表达,提示CAPON可能通过调节nNOS,进而激活Dexras1,在神经元的分化、突触的可塑性及突触发生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 羧基末端PDZ结合配体 Dexras1 发育 实时荧光定量PCR 原位杂交 脊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yclin D3与淋巴瘤细胞增殖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程纯 邵晓轶 +3 位作者 沈爱国 严美娟 张冬梅 刘海鸥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666-669,673,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cyclin D3与淋巴瘤细胞增殖活性的相关性。方法:运用荧光免疫细胞化学法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分析淋巴瘤细胞株Raji细胞内cyclinD3与Ki67表达、定位的关系。通过转染pDsRedcyclinD3和pSuPERcyclinD3siRNA质粒,分析改... 目的:初步探讨cyclin D3与淋巴瘤细胞增殖活性的相关性。方法:运用荧光免疫细胞化学法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分析淋巴瘤细胞株Raji细胞内cyclinD3与Ki67表达、定位的关系。通过转染pDsRedcyclinD3和pSuPERcyclinD3siRNA质粒,分析改变cyclinD3表达水平对肿瘤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在分裂增殖旺盛的Raji细胞中,Ki67与cyclinD3共定位于细胞核内。导入外源性cyclinD3引起相应细胞核Ki67的表达增加,阻断内源性cyclinD3基因表达,导致同一细胞相同部位Ki67表达水平下降。结论:cyclinD3的表达水平与NHL细胞增殖活性密切相关,提示其可能在淋巴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CLIN D3 非霍奇金淋巴瘤 KI67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Ⅰ在树突状细胞中的表达及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成翔 汪晓莺 +2 位作者 季玉红 韩毓 吴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867-871,共5页
目的:观察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Ⅰ(β-1,4-galactosyltransferase-Ⅰ,β-1,4-GalT-Ⅰ)在人外周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中的表达与定位,研究其对DCs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人外周血单核细胞经GM-CSF+IL-4+TNF-α诱导... 目的:观察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Ⅰ(β-1,4-galactosyltransferase-Ⅰ,β-1,4-GalT-Ⅰ)在人外周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中的表达与定位,研究其对DCs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人外周血单核细胞经GM-CSF+IL-4+TNF-α诱导培养分化为DCs,采用RT-PCR、流式细胞术和激光共聚焦技术观察DCs中β-1,4-GalT-Ⅰ的表达与定位;通过细胞粘附试验分析β-1,4-GalT-Ⅰ表达与细胞粘附能力的关系。用α-乳清蛋白(α-lactalbumin,LA)作为细胞表面β-1,4-GalT-Ⅰ抑制剂,研究β-1,4-GalT-Ⅰ在DCs细胞粘附以及与CD4+Th细胞形成免疫突触过程中的作用。结果:在人外周血来源DCs细胞表面和细胞浆内可表达长型和短型β-1,4-GalT-Ⅰ;长型β-1,4-GalT-Ⅰ或细胞表面β-1,4-GalT-Ⅰ的表达水平与细胞粘附能力呈正相关;α-LA既可抑制DCs对层粘连蛋白的粘附,又可抑制DCs与CD4+Th形成免疫突触。结论:β-1,4-GalT-Ⅰ在DCs中表达,他们作为粘附分子参与细胞粘附和免疫突触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1 4-半乳糖基转移酶-Ⅰ 树突状细胞 粘附分子 免疫突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触后密度蛋白-95在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的表达 被引量:1
7
作者 高尚锋 程纯 +3 位作者 陈梦玲 史淑贤 秦婧 沈爱国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0-154,共5页
为了探讨突触后密度蛋白-95(PSD-95)在周围神经损伤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本实验建立大鼠坐骨神经夹伤模型,采用荧光定量PCR(real-timePCR)和Western blotting对PSD-95 mRNA及其蛋白水平进行定量检测,应用免疫荧光双标技术观察PSD-95与神经... 为了探讨突触后密度蛋白-95(PSD-95)在周围神经损伤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本实验建立大鼠坐骨神经夹伤模型,采用荧光定量PCR(real-timePCR)和Western blotting对PSD-95 mRNA及其蛋白水平进行定量检测,应用免疫荧光双标技术观察PSD-95与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的共定位情况。结果显示,PSD-95 mRNA及其蛋白在正常坐骨神经中度表达,损伤后迅速下降;PSD-95 mRNA从损伤后2d开始表达上调;而其蛋白水平于损伤后1周明显升高。免疫荧光双标染色证实在坐骨神经损伤后1周PSD-95与nNOS共定位于Schwann细胞上,而与神经丝蛋白NF-200共定位不明显。本研究结果提示PSD-95通过nNOS参与了周围神经损伤修复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触后密度蛋白-95 坐骨神经 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 NMDA受体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K11^(P58)和Cyclin D3在损伤后大鼠坐骨神经中的表达变化
8
作者 王夏强 程纯 +3 位作者 邵晓轶 张冬梅 刘海鸥 沈爱国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42-548,共7页
为了探讨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对CDK11P58和Cyclin D3表达的影响,本实验将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夹伤组,运用Western blot结合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双标技术,观察了坐骨神经损伤后坐骨神经夹伤段、脊髓腰膨大前角和伤侧腓肠肌内CDK11P58... 为了探讨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对CDK11P58和Cyclin D3表达的影响,本实验将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夹伤组,运用Western blot结合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双标技术,观察了坐骨神经损伤后坐骨神经夹伤段、脊髓腰膨大前角和伤侧腓肠肌内CDK11P58和Cyclin D3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1)坐骨神经夹伤后,坐骨神经夹伤段及脊髓腰膨大前角、伤侧腓肠肌中的CDK11P58蛋白的表达先逐渐下降,后又逐渐上升;而Cyclin D3的表达无明显变化;(2)在假手术组的坐骨神经、脊髓腰膨大前角和腓肠肌内都可观察到CDK11P58和Cyclin D3的表达;而坐骨神经夹伤后,在上述部位可检测到CDK11P58的表达强度明显减弱,但Cyclin D3无明显变化;(3)免疫荧光双标结果显示CDK11P58和Cyclin D3在假手术组的坐骨神经、脊髓腰膨大前角和伤侧腓肠肌内都有共存;而在坐骨神经损伤后这种共存强度明显降低。以上结果提示,坐骨神经损伤可影响坐骨神经及脊髓腰膨大、伤侧腓肠肌内CDK11P58的表达,但对Cyclin D3无明显影响,表明CDK11P58可能在周围神经损伤和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Kll^p58 CYCLIN D3 坐骨神经 WESTERN BLOT 免疫荧光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脊髓发育及损伤后NIDD mRNA表达的实验研究
9
作者 李欣 程纯 +3 位作者 陈梦玲 牛淑琼 高尚峰 沈爱国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31-535,539,共6页
目的:探讨在大鼠发育过程中及急性脊髓损伤后脊髓组织中NIDD (nNOS-interacting DHHC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with dendritic mRNA)mRNA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改良Allen's打击法,咬除T8-10椎板后,造成大鼠脊髓损伤模... 目的:探讨在大鼠发育过程中及急性脊髓损伤后脊髓组织中NIDD (nNOS-interacting DHHC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with dendritic mRNA)mRNA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改良Allen's打击法,咬除T8-10椎板后,造成大鼠脊髓损伤模型,致伤量为10×10g·cm;借助实时荧光定量PCR、原位杂交与免疫荧光结合的方法,定量、定位研究发育过程中及脊髓损伤后早期大鼠脊髓组织中NIDD mRNA与nNOS mRNA表达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大鼠发育过程中,胚胎16d的大鼠脊髓中可见NIDD mRNA的高表达,在生后1d,与nNOS共表达于尚未分化成熟的前角,在白质也见NIDD的阳性信号。成年后呈低表达;nNOS mRNA于生后1~3d出现表达高峰;脊髓损伤后NIDD mRNA表达明显增多,在8h到达高峰,分布于脊髓前角、中间带、中央管周围及后角nNOS阳性的神经元,7d恢复至正常水平;nNOS mRNA在损伤后8h达到高峰,1d降低至正常水平。而且,在脊髓损伤后NIDD mRNA与nNOS mRNA二者表达呈正相关。结论:胎鼠脊髓中,NIDD高表达于nNOS阳性细胞,提示其在脊髓组织的发育成熟过程中的作用可能与nNOS相关。脊髓损伤后脊髓组织中NIDD与nNOS表达增多,提示在脊髓损伤的病理过程中,NIDD可能通过调节nNOS的细胞亚定位及活性而发挥一定的生物学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DD NNOS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原位杂交 脊髓损伤 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