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交叉韧带重建胫骨侧止点定位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郭宇 王凌 +1 位作者 金国华 冯德宏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46-348,共3页
目的:研究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胫骨止点的解剖位置,为重建ACL手术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支持。方法:解剖40例膝关节尸体标本,应用高清数码相机拍摄照片后导入计算机,根据股骨髁间窝顶延长线和胫骨平台交界点标示出&... 目的:研究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胫骨止点的解剖位置,为重建ACL手术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支持。方法:解剖40例膝关节尸体标本,应用高清数码相机拍摄照片后导入计算机,根据股骨髁间窝顶延长线和胫骨平台交界点标示出"撞击区"。在"无撞击区"内分别于ACL胫骨止点区、前内侧束(anteromedial bundle,AMB)止点区、后外侧束(posterolateral bundle,PLB)止点区填入合适大小圆形,分别测量其中心点与过顶脊及胫骨平台内侧髁间棘外侧面之间的距离。结果:采用单束重建ACL时,胫骨侧隧道中心点距过顶脊和胫骨内侧髁间嵴边缘分别为(16.95±0.97)mm和(5.99±0.30)mm。采用双束重建ACL时,AMB隧道中心点距两者的距离分别为(17.34±0.30)mm和(5.53±0.25)mm;PLB隧道中心点距两者的距离分别为(10.35±0.31)mm和(4.19±0.12)mm。结论:本研究阐明了ACL解剖重建中胫骨止点定位的解剖学特点,过顶脊和胫骨平台内侧髁间嵴外侧面可以作为手术定位的标准参考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胫骨侧止点 无撞击区 应用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马突触可塑性与神经系统相关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2
作者 王珏 吴俞莹 张新化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57-560,共4页
海马突触可塑性直接影响着海马功能的形成和运转过程,尤其是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建立和维持。海马突触可塑性与阿尔茨海默病(AD)抑郁症、癫痫等的发生发展存在密切关系。突触可塑性涉及多个方面,不同疾病的突触可塑性改变也不尽相同,因此,... 海马突触可塑性直接影响着海马功能的形成和运转过程,尤其是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建立和维持。海马突触可塑性与阿尔茨海默病(AD)抑郁症、癫痫等的发生发展存在密切关系。突触可塑性涉及多个方面,不同疾病的突触可塑性改变也不尽相同,因此,它与疾病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机制至今尚不十分明确,其影响因素也是多样的。人们已经注意到细胞移植、富集环境(EE)和体育锻炼等直接或间接影响着突触可塑性。从突触可塑性入手寻找有效治疗手段,为神经系统相关疾病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因此,改善海马突触可塑性逐渐成为神经系统相关疾病防治的重要策略。本文从海马突触可塑性相关的疾病及影响因素两个方面阐述突触可塑性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 突触可塑性 神经系统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学切片法在三维重建大鼠海马结构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3
作者 季达峰 孙李颖 +3 位作者 宋佳敏 王鸣 张通 吕广明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7-221,共5页
目的探讨组织学切片法在三维重建大鼠海马结构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成年SD大鼠3只,取全脑至脊髓颈1节段后固定,其中2只标本在冰冻切片机上行冠状面连续冰冻切片,1只标本行正中矢状切片,片厚30μm。所得切片行尼氏染色,在5倍物镜下行显... 目的探讨组织学切片法在三维重建大鼠海马结构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成年SD大鼠3只,取全脑至脊髓颈1节段后固定,其中2只标本在冰冻切片机上行冠状面连续冰冻切片,1只标本行正中矢状切片,片厚30μm。所得切片行尼氏染色,在5倍物镜下行显微拍摄。每张切片拍摄4至5张照片,在Photoshop 7.0软件中进行图像拼接,三轴法对所得图片进行配准。根据大鼠脑立体定位图谱在3D-DOCTOR 4.0软件中将连续图像中海马划分为CA1、CA2、CA3和DG 4区,对这4区以及侧脑室分别进行三维重建和可视化,利用软件自带工具计算出各区及侧脑室体积。结果 (1)大鼠海马结构起自于前囱后1.4mm或对耳线前7.6mm,止于前囱后6.8mm或对耳线前2.2mm,全长5.4mm;(2)侧脑室呈"C"形位于海马外侧,齿状回位于中线两侧,CA1区位于海马的顶部,CA2区位于CA1区的外侧,CA3区位于CA2与齿状回之间;(3)海马内各区体积CA1为(8.634 9±0.092 7)μL,CA2为(2.952 2±0.058 7)μL,CA3为(3.756 9±0.061 4)μL,DG为(8.547 9±0.1390)μL,侧脑室体积为(2.143 5±0.040 8)μL。结论利用组织学方法可以对大鼠脑内海马结构及其各区进行三维可视化重建;利用3D-DOCTOR 4.0软件可以计算重建的海马各区体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学 三维重建 海马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杏仁核脑区(CeA)中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及其受体CCR2在慢性炎症性疼痛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4
4
作者 董玉林 曹德利 +2 位作者 张志军 高永静 倪衡建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7-61,100,共6页
目的观察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诱导的小鼠慢性炎症性疼痛模型中,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及其受体CCR2在杏仁核脑区(the central nucleus of the amygdala,CeA)中的表达... 目的观察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诱导的小鼠慢性炎症性疼痛模型中,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及其受体CCR2在杏仁核脑区(the central nucleus of the amygdala,CeA)中的表达变化以及细胞定位情况。方法足底皮下注射CFA 20μL,制作慢性炎症性疼痛模型,用行为学方法检测小鼠的机械性刺激缩爪阈值和热刺激缩爪潜伏期的变化;用real-time PCR法检测造模后不同时间点CeA中MCP-1/CCR2mRNA的表达变化;用Western blot法检测造模后不同时间点CeA中CCR2蛋白的表达变化;选择CFA 7天组,用免疫荧光染色来观察CeA中MCP-1/CCR2蛋白的表达情况,并用双标染色来定位表达MCP-1/CCR2的细胞类型。结果造模1h后小鼠同侧后爪机械性缩爪阈值和热缩爪潜伏期显著降低(P<0.001),并能维持7天以上;造模1天后,CeA中MCP-1mRNA表达量增加(P<0.05),7天达高峰(P<0.01),一直持续到14天(P<0.05);CCR2mRNA从造模6h起表达增加(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CeA中CCR2蛋白在造模后各个时间点均有表达上调,7天达高峰(P<0.01),一直持续到14天(P<0.01);免疫荧光染色显示,CFA 7天组CeA中MCP-1/CCR2蛋白的表达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均有增加,而且荧光双标染色显示MCP-1/CCR2蛋白主要与神经元核标记物(NeuN)共标。结论足底皮下注射CFA能诱导小鼠产生机械性触诱发痛和热痛觉过敏,CeA中MCP-1/CCR2mRNA和蛋白表达均增加,且均在神经元表达,提示该部位表达增加的MCP-1/CCR2可能参与炎症性疼痛的维持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炎症性疼痛 杏仁核 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 小鼠 完全弗氏佐剂(CF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脑干连续冰冻切片在NOS阳性神经核团三维重建中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季达峰 罗时鹏 +2 位作者 韩笑 吴辉群 吕广明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3-176,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组织学方法对大鼠脑干内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阳性神经核团进行三维重建的技术。方法:以4只成年雄性SD大鼠为材料,标本固定后取中脑至脊髓颈1节段组织。3只于冰冻切片机上行冠状面连续切片,所得切片行N... 目的:探讨应用组织学方法对大鼠脑干内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阳性神经核团进行三维重建的技术。方法:以4只成年雄性SD大鼠为材料,标本固定后取中脑至脊髓颈1节段组织。3只于冰冻切片机上行冠状面连续切片,所得切片行NADPH-黄递酶(nicotinamide aenine inucleotide phosphate-diaphorase)染色,每张切片厚度为30μm。1只行正中矢状切片。所得切片行LFB(Luxol fast blue)染色,5倍物镜下行显微照相。应用Photoshop7.0软件拼接图像,并以三轴法将图片配准;应用3D-DOCTOR 4.0软件对连续图像中NOS阳性核团进行三维可视化重建,参照大鼠脑立体定位图谱确定核团名称,并利用软件自带工具计算核团体积。结果:三维重建的NOS阳性神经核团分布于中脑背侧、中脑导水管周围、桥脑基底部外侧、延脑腹侧外部。脑干内体积最大的NOS阳性神经核团为被盖背外侧核(laterodorsal tegmentum,LDTg),平均体积为0.6747±0.0026mm3。结论:利用组织学方法可以对大鼠脑干内NOS阳性神经核团进行三维可视化重建;借助3D-DOCTOR 4.0软件可对重建核团进行测量并计算出其体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重建 NOS阳性核团 脑干 三轴定位法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rn4在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谭雪锋 张蕾 +3 位作者 田美玲 朱蕙霞 秦建兵 金国华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67-272,共6页
目的:观察脑因子4(Brn4)对神经干细胞(NSCs)向神经元分化的诱导作用,探讨Brn4促进新生神经元成熟和维持细胞存活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pLV5-Brn4-GFP慢病毒表达载体,感染NSCs后使外源性Brn4基因稳定高表达。NSCs诱导... 目的:观察脑因子4(Brn4)对神经干细胞(NSCs)向神经元分化的诱导作用,探讨Brn4促进新生神经元成熟和维持细胞存活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pLV5-Brn4-GFP慢病毒表达载体,感染NSCs后使外源性Brn4基因稳定高表达。NSCs诱导分化后,应用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NSCs分化为微管相关蛋白-2(MAP-2)阳性神经元的情况,应用TUNEL法检测分化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重组病毒感染NSCs后,Brn4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增高约5倍,同时分化细胞中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及其受体GFRα-1和Ret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NSCs分化2周后,Brn4过表达组MAP-2阳性神经元的分化率(65.71±5.18%)明显高于对照组(12.57±1.77%)(P﹤0.01),且细胞胞体较大,突起较丰富。而凋亡细胞的百分率(2.73±0.44%)明显低于对照组(8.39±0.95%,P﹤0.01)。结论:Brn4基因过表达可诱导NSCs向神经元分化,同时通过GDNF信号通路促进新生神经元的发育成熟,并通过抑制细胞凋亡提高细胞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n4 神经干细胞 神经元 分化 帕金森病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培养环境中大鼠胚胎中脑细胞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化 被引量:1
7
作者 张蕾 谭雪锋 +2 位作者 田美玲 张新化 金国华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49-454,共6页
目的:检测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在与大鼠胚胎中脑细胞共培养环境中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和多巴胺转运蛋白(dopamine transporter,DAT)表达的变化。方法:(1)植块... 目的:检测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在与大鼠胚胎中脑细胞共培养环境中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和多巴胺转运蛋白(dopamine transporter,DAT)表达的变化。方法:(1)植块法分离培养hUCMSCs,以细胞免疫化学法鉴定其表面特异性标记物的表达;(2)无菌条件下分离E15大鼠胚胎中脑组织,制成单细胞悬液及中脑组织提取液;(3)用大鼠胚胎中脑组织提取液做培养液,将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omodeoxyuridine,BrdU)标记的hUCMSCs与大鼠胚胎中脑细胞共培养14 d,细胞免疫化学法检测hUCMSCs中TH和DAT的表达。结果:HUCMSCs高表达CD29、CD44、CD73、CD90和CD105,极低表达CD31和CD45。在与大鼠胚胎中脑细胞共培养14 d后,hUCMSCs中TH阳性表达率为(18.06±2.29)%,DAT阳性表达率为(11.14±2.10)%。结论:用植块法可成功分离并体外培养hUCMSCs,其免疫表型符合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的特征。在以大鼠胚胎中脑组织提取液作为培养液,并与大鼠胚胎中脑细胞共培养的诱导条件下,hUCMSCs可部分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胚胎中脑细胞 胚胎中脑组织提取液 共培养 多巴胺能神经元 分化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hx8基因沉默抑制NGF诱导的海马NSCs向胆碱能神经元分化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浩明 金国华 +7 位作者 朱培培 施金洪 邹琳清 张新化 田美玲 衣昕 秦建兵 成翔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29-633,共5页
目的:明确Lhx8在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s,NGF)促进海马神经干细胞向胆碱能神经元分化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海马神经干细胞并应用NGF促进其向胆碱能神经元分化的过程中,将构建的Lhx8干扰慢病毒加入至培养液中,7 d后应用免... 目的:明确Lhx8在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s,NGF)促进海马神经干细胞向胆碱能神经元分化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海马神经干细胞并应用NGF促进其向胆碱能神经元分化的过程中,将构建的Lhx8干扰慢病毒加入至培养液中,7 d后应用免疫荧光标记技术检测分化所得胆碱乙酰转移酶(choline acetyltransferase,Ch AT)和微管相关蛋白-2(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2,MAP-2)双标阳性细胞。结果:在空白对照组中,仅检测到少量的Ch AT/MAP-2双标阳性细胞;在NGF组或是NGF联合阴性对照慢病毒组中则可检测到较多的Ch AT/MAP-2双标阳性细胞;在加入Lhx8干扰慢病毒的实验组中,分化所得的Ch AT/MAP-2双标阳性细胞数较NGF组或是NGF联合阴性慢病毒组明显减少。结论:Lhx8基因沉默抑制了NGF诱导的海马神经干细胞向胆碱能神经元的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hx8 基因沉默 神经生长因子 神经干细胞 胆碱能神经元 海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CNP与海马提取液对神经干细胞向胆碱能神经元分化的协同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杨伟伟 金国华 +4 位作者 施金洪 田美玲 李浩明 秦建兵 张新化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39-544,共6页
目的:探讨海马胆碱能神经元刺激肽(hippocampal cholinergic neurostimulating peptide,HCNP)与海马提取液对海马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及胆碱能神经元分化的协同作用。方法:取孕17 d SD大鼠海马组织进行神经干细胞的培养、增殖、传代,并... 目的:探讨海马胆碱能神经元刺激肽(hippocampal cholinergic neurostimulating peptide,HCNP)与海马提取液对海马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及胆碱能神经元分化的协同作用。方法:取孕17 d SD大鼠海马组织进行神经干细胞的培养、增殖、传代,并将其接种于2块24孔板中,培养基中均含B27、微量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将培养孔分为6组:H+T组,加入HCNP和切割穹窿海马伞侧海马提取液;H+N组,加入HCNP和正常侧海马提取液;H组,加入HCNP;T组,加入切割穹窿海马伞侧海马提取液;N组,加入正常侧海马提取液;对照组,不加HCNP和海马提取液。分化14 d后行MAP-2/ChAT免疫荧光双标检测。结果:与其它各组相比,H+T组分化的MAP-2阳性神经元最多,ChAT/MAP-2双标阳性神经元占MAP-2阳性神经元的比例最高(P<0.05);与N组相比,H+N组MAP-2阳性神经元较多,ChAT/MAP-2双标阳性神经元占MAP-2阳性神经元的比例也较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H组T组均可见一定数量的MAP-2阳性神经元及ChAT/MAP-2双标阳性神经元(P<0.05);N组以及对照组中MAP-2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和ChAT/MAP-2双标阳性神经元占MAP-2阳性神经元的比例则最低。结论:在微量BDNF存在的情况下,HCNP可促进海马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和胆碱能神经元分化,切割侧海马提取液与HCNP可发挥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胆碱能神经元刺激肽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海马 神经干细胞 神经元 胆碱能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STAT3慢病毒shRNA干扰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被引量:1
10
作者 成翔 金国华 +3 位作者 张新化 张蕾 陈赓 秦建兵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51-556,共6页
目的:构建与鉴定靶向大鼠海马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factor3,STAT3)shRNA慢病毒载体。方法:设计并合成4条靶向大鼠STAT3基因的shRNA干扰序列(shRNA... 目的:构建与鉴定靶向大鼠海马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factor3,STAT3)shRNA慢病毒载体。方法:设计并合成4条靶向大鼠STAT3基因的shRNA干扰序列(shRNA1、2、3、4)及1条阴性对照序列(negative control,NC),将其分别重组于慢病毒载体,慢病毒包装后感染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荧光显微镜下通过观察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表达计算慢病毒感染效率;利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干扰后大鼠海马NSCs中STAT3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干扰序列测序结果正确;感染指数(multiply of index,MOI)为1∶20时感染效率最高为85.6±3.14%;感染大鼠海马NSCs 72 h后利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干扰效率发现shRNA1干扰效率最好,其基因水平干扰效率为81.3%±4.22%;蛋白水平干扰效率为72.3%±5.12%。结论:成功构建靶向大鼠海马干细胞STAT3慢病毒干扰载体,并通过筛选发现shRNA1能有效抑制NSCs的STAT3 mRNA和蛋白表达,为研究海马NSCs分化机制奠定了工作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T3 海马 NSC SHRNA 慢病毒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神经支配大鼠海马内MTSS1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荷艳 金国华 +4 位作者 王海琴 李浩明 邹琳清 张蕾 秦建兵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05-409,共5页
目的:探讨切割穹窿海马伞去神经支配大鼠海马内转移抑制蛋白1(metastasis suppressor 1,MTSS1)的表达变化。方法: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和切割穹窿海马伞后1、3、5、7、14 d组,采用Real-time PCR和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观察穹窿海马伞切... 目的:探讨切割穹窿海马伞去神经支配大鼠海马内转移抑制蛋白1(metastasis suppressor 1,MTSS1)的表达变化。方法: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和切割穹窿海马伞后1、3、5、7、14 d组,采用Real-time PCR和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观察穹窿海马伞切割后海马内MTSS1 mRNA的表达变化和MTSS1阳性细胞的分布情况。结果:(1)Real-time PCR结果显示:海马内MTSS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在切割后3 d开始升高(P<0.05),5 d达到最高水平(P<0.01),7 d恢复至正常水平;(2)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MTSS1阳性细胞主要表达于海马齿状回门区及颗粒下层中,切割后5 d MTSS1阳性细胞数开始增多(P<0.01),7 d继续增多并达到高峰(P<0.01),14 d时开始下降至正常水平。结论:结合本课题组以往的工作,上述结果提示切割穹窿海马伞后MTSS1的高表达可能与海马神经再生过程中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的分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TSS1 穹窿海马伞切割 海马 神经再生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agged1在大鼠切割穹窿海马伞后海马内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成敏 李浩明 +3 位作者 金国华 田美玲 秦建兵 张新化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97-302,共6页
目的:探讨切割穹窿海马伞后不同时相点海马内Jagged1的动态表达变化。方法:切割SD大鼠双侧穹窿海马伞,于切割后第3、7、14、21 d分别提取海马组织总RNA和总蛋白,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的方法分别检测Jagged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变化;切... 目的:探讨切割穹窿海马伞后不同时相点海马内Jagged1的动态表达变化。方法:切割SD大鼠双侧穹窿海马伞,于切割后第3、7、14、21 d分别提取海马组织总RNA和总蛋白,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的方法分别检测Jagged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变化;切割SD大鼠右侧穹窿海马伞,7 d后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海马齿状回颗粒下层和门区中Jagged1阳性细胞的数目和平均光密度值(MOD)。结果:Jagged1基因和蛋白在切割穹窿海马伞后的第3 d表达开始增高,第7 d时达到最高水平,第14 d后表达下降至正常水平;切割穹窿海马伞后的第7 d,切割侧海马齿状回颗粒下层和门区中Jagged1阳性细胞数为167.89±22.11,平均光密度值为0.11±0.02;正常侧阳性细胞数为140.45±22.63,平均光密度值为0.06±0.01;切割侧阳性细胞数和平均光密度值与正常侧均明显增高(P<0.05)。结论:切割穹窿海马伞后Jagged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呈现出先增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提示Jagged1是切割穹窿海马伞后海马内微环境的重要组成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GGED1 海马 穹窿海马伞 切割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割穹窿海马伞后海马齿状回内Lhx8的表达变化及其对RGCs向胆碱能神经元分化的影响
13
作者 田美玲 李浩明 +4 位作者 金国华 朱培培 施金洪 邹琳清 秦建兵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47-451,共5页
目的:明确Lhx8在SD大鼠切割穹窿海马伞后海马齿状回颗粒下层和门区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切割SD大鼠穹窿海马伞,成功制备海马去神经支配动物模型后,通过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切割后第1、3、7、14、21、28 d海马中Lhx8蛋白的表达变化;通... 目的:明确Lhx8在SD大鼠切割穹窿海马伞后海马齿状回颗粒下层和门区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切割SD大鼠穹窿海马伞,成功制备海马去神经支配动物模型后,通过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切割后第1、3、7、14、21、28 d海马中Lhx8蛋白的表达变化;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切割后第7天海马齿状回颗粒下层和门区中Lhx8阳性细胞的表达定位,并通过免疫荧光化学方法检测Lhx8/ChAT双标阳性细胞的共定位情况;切割SD大鼠穹窿海马伞并制备海马提取液,将其加入至细胞培养液中,模拟体内海马神经再生微环境,检测培养的海马放射状胶质细胞(radial slia cells,RGCs)向胆碱能神经元分化的情况。结果:切割穹窿海马伞后第7 d,Lhx8蛋白表达量较其他各时相点明显增高;海马齿状回颗粒下层和门区中Lhx8阳性细胞数目和光密度也明显高于正常侧,Lhx8/ChAT双标阳性细胞数目也较正常侧增多;体外细胞培养,切割穹窿海马伞侧海马提取液也较正常侧海马提取液更能促进海马放射状胶质细胞向胆碱能神经元的分化。结论:切割穹窿海马伞后,Lhx8表达明显上调,与海马齿状回的胆碱能神经再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hx8 穹窿海马伞 放射状胶质细胞 胆碱能神经元 海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割穹窿海马伞大鼠海马IGF2及其受体IGF2R蛋白的表达变化
14
作者 王海琴 金国华 +4 位作者 邹琳清 秦建兵 赵荷艳 丁会 陶学磊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25-630,共6页
目的:观察穹窿海马伞切割后不同时间点海马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2)及其受体IGF2R蛋白的表达变化及定位。方法:应用ELISA、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海马内IGF2及其受体IGF2R蛋白,以及齿状回... 目的:观察穹窿海马伞切割后不同时间点海马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2)及其受体IGF2R蛋白的表达变化及定位。方法:应用ELISA、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海马内IGF2及其受体IGF2R蛋白,以及齿状回门区和颗粒下层中IGF2/Hoechst和IGF2R/Hoechst阳性细胞的数量及形态学变化。结果:(1)ELASA结果显示:IGF2在切割后7 d表达开始上升,14 d达最高水平,随后缓慢下降,28 d时降至正常水平。(2)Western blot结果显示:IGF2R也存在一个相应的表达升高与消退的过程,说明两者具有明显的相关性。(3)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正常组海马齿状回门区和颗粒下层IGF2及其受体IGF2R阳性细胞的数量较少,切割穹窿海马伞后第3 d数量稍有增多,但差异不明显;7 d时阳性细胞明显增多;14 d时阳性细胞继续增多,并达到最高水平;21 d后阳性细胞的数量开始下降,28 d时接近正常组水平。结论:切割穹窿海马伞后IGF2及其受体IGF2R的高表达可能与海马神经再生中抑制神经干细胞和放射状胶质细胞增殖,从而启动其向神经元等分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受体 海马 穹窿海马伞切割 免疫印迹 酶联免疫吸附 疫荧光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模拟海马神经再生微环境下的NSCs增殖和向神经元分化
15
作者 秦建兵 金国华 +3 位作者 朱培培 李浩明 田美玲 杨伟伟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73-577,共5页
目的:探讨用切割穹窿海马伞海马提取液在体外模拟体内海马神经再生微环境下,对海马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增殖和向神经元分化的影响。方法:分别制备正常侧和切割穹窿海马伞侧海马提取液。实验分为对照组、正常组和切割组,... 目的:探讨用切割穹窿海马伞海马提取液在体外模拟体内海马神经再生微环境下,对海马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增殖和向神经元分化的影响。方法:分别制备正常侧和切割穹窿海马伞侧海马提取液。实验分为对照组、正常组和切割组,分别在海马NSCs中加入DMEM/F12培养基、含正常侧海马提取液及切割侧海马提取液的DMEM/F12培养基。用WST-8和Ki67/Sox2免疫荧光检测NSCs的增殖,用DCX免疫荧光检测NSCs向神经元的分化情况。结果:切割组与正常组及对照组相比,WST-8检测OD450比值明显增高(P<0.05);Ki67阳性细胞和Sox2阳性细胞的比例均明显增高(P<0.001)。结论:用切割穹窿海马伞侧海马提取液在体外模拟海马神经再生微环境,可以促进海马NSCs的增殖和向神经元的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切割海马伞 海马提取液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马胆碱能神经元刺激肽促进海马胆碱能神经元再生的研究
16
作者 杨伟伟 金国华 +2 位作者 秦建兵 李浩明 田美玲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77-882,共6页
目的:探讨海马胆碱能神经元刺激肽(HCNP)对切割穹窿海马伞后海马胆碱能神经元的促进作用。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分成两组,切割右侧穹窿海马伞后,术后连续5d腹腔注射BrdU,经侧脑室分别注射HCNP和人工脑脊液(ACSF),每3天1次,共6次。切割术... 目的:探讨海马胆碱能神经元刺激肽(HCNP)对切割穹窿海马伞后海马胆碱能神经元的促进作用。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分成两组,切割右侧穹窿海马伞后,术后连续5d腹腔注射BrdU,经侧脑室分别注射HCNP和人工脑脊液(ACSF),每3天1次,共6次。切割术前、术后及治疗术后行Morris水迷宫行为学测试;术后第35天,灌注取脑行溴脱氧尿苷(5-BrdU)、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免疫荧光检测;提取总RNA,RT-PCR检测ChAT mRNA表达量;提取总蛋白,Western blot检测ChAT蛋白表达。结果:切割穹窿海马伞后,两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AEL)均明显增加,记忆力下降,经过治疗后,实验组大鼠AEL显著缩短,对照组无改善,两组AEL有显著性差异(P<0.05);HCNP组海马齿状回颗粒下层可见较多BrdU阳性细胞及海马ChAT阳性神经元,ACSF组仅见少量BrdU阳性细胞,未见ChAT阳性神经元;RT-PCR结果显示,HCNP组ChAT mRNA约为ACSF组2倍(P<0.01);Western blot结果表明,实验组ChAT蛋白相对表达量为0.412±0.018、对照组为0.218±0.017,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HCNP可促进海马齿状回颗粒下层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及其向胆碱能神经元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胆碱能神经元刺激肽 海马 神经干细胞 神经元 胆碱能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桩蛋白在两型星形胶质细胞及神经元中的差异表达
17
作者 张志军 何江虹 +1 位作者 倪衡建 夏春林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60-364,共5页
目的:观察桩蛋白在大鼠两型星形胶质细胞及神经元中的差异表达情况。方法:通过细胞培养并结合免疫荧光和RT-PCR方法,观察了桩蛋白的mRNA及蛋白在大鼠两型星形胶质细胞T1A和T2A以及神经元中的表达。结果:RT-PCR显示体外培养的T1A表达桩蛋... 目的:观察桩蛋白在大鼠两型星形胶质细胞及神经元中的差异表达情况。方法:通过细胞培养并结合免疫荧光和RT-PCR方法,观察了桩蛋白的mRNA及蛋白在大鼠两型星形胶质细胞T1A和T2A以及神经元中的表达。结果:RT-PCR显示体外培养的T1A表达桩蛋白mRNA,而T2A和神经元未表达桩蛋白mRNA;免疫荧光染色显示桩蛋白主要分布于T1A的胞浆及突起中。结论:桩蛋白在T1A中表达,但未表达于T2A和神经元中;本实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桩蛋白在T1A中的生物学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蛋白 1型星形胶质细胞 2型星形胶质细胞 神经元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PTP诱导人神经干细胞衰老模型的建立
18
作者 董传明 金国华 +2 位作者 谭雪锋 李浩明 秦建兵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41-446,共6页
目的:建立MPTP诱导的人神经干细胞(hN SCs)衰老模型,探讨其衰老的相关生物学特点,从而为人神经干细胞衰老的研究提供细胞模型工具。方法:人胚胎干细胞系(H9)经体外诱导分化得到hN SCs,将第3代细胞接种到培养皿。在完全培养基基础上加入... 目的:建立MPTP诱导的人神经干细胞(hN SCs)衰老模型,探讨其衰老的相关生物学特点,从而为人神经干细胞衰老的研究提供细胞模型工具。方法:人胚胎干细胞系(H9)经体外诱导分化得到hN SCs,将第3代细胞接种到培养皿。在完全培养基基础上加入终浓度400μmol/L的MPTP处理24 h,处理结束后通过CCK8和Ki67染色、β-半乳糖苷酶染色、活性氧水平检测验证神经干细胞衰老模型的建立,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相关基因SOD2,p21和p53的表达变化。结果:400μmol/L MPTP作用24 h后,hN SCs提前衰老,表现为CCK8光密度值显著下降,ki67阳性细胞比例显著下降,β-半乳糖苷酶阳性细胞百分比显著升高,细胞活性氧水平显著升高。进一步在分子水平上表现为SOD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21,p5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结论:本研究证实400μmol/L MPTP作用24 h可建立人神经干细胞体外衰老模型,该模型的生物学变化可能是由SOD2,p21,p53的表达水平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神经干细胞 衰老 MPT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背根神经节血红素加氧酶1过表达缓解小鼠神经病理性疼痛 被引量:4
19
作者 邵寒雨 符元元 +3 位作者 王娟 赵林霞 高永静 张志军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5-112,共8页
目的:探讨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中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 1,HO-1)的表达分布及在DRG中过表达HO-1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方法:构建保留性坐骨神经损伤(spared nerve injury,SNI)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行... 目的:探讨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中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 1,HO-1)的表达分布及在DRG中过表达HO-1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方法:构建保留性坐骨神经损伤(spared nerve injury,SNI)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行为学检测机械性触诱发痛;免疫荧光染色检测DRG中HO-1在神经元中表达和分布;免疫印迹检测DRG中HO-1表达。结果:免疫荧光染色显示DRG中HO-1阳性神经元在SNI后数量显著减少;DRG中HO-1阳性神经元主要是IB4阳性的小型神经元(<300μm2);连续5天腹腔注射原卟啉IX氯化钴(cobalt protoporphyrin-IX,CoPP)能增加神经病理性疼痛小鼠的机械缩足阈值;鞘内注射过表达HO-1的腺病毒相关病毒(adenovirus associated virus,AAV)能特异性浸染DRG神经元,并上调HO-1表达;同时能有效提高神经病理性疼痛小鼠的机械缩足阈值,此效应持续21天以上。结论:DRG中HO-1主要表达在IB4阳性的小型神经元;过表达DRG神经元中HO-1能有效缓解SNI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素加氧酶1 背根神经节 神经元 神经病理性疼痛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藁本内酯抑制小胶质细胞中NF-κB介导的趋化因子表达 被引量:7
20
作者 汪雪 赵林霞 +1 位作者 张志军 高永静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496-502,共7页
目的: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神经炎症反应在慢性疼痛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实验观察了中药提取物藁本内酯(Z-ligustilide,LIG)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中促炎趋化因子表达的抑制作用,及其相关的信号通路。方... 目的: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神经炎症反应在慢性疼痛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实验观察了中药提取物藁本内酯(Z-ligustilide,LIG)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中促炎趋化因子表达的抑制作用,及其相关的信号通路。方法:体外培养BV2细胞和原代小胶质细胞,用LPS刺激不同时间,或者用LIG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抑制剂BAY11-7082预处理,之后收集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促炎趋化因子KC(角质细胞起源趋化因子)、MCP-1(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IP-1α(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 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 NF-κB的表达。结果:用LPS孵育BV2小胶质细胞(0.5 h,1 h,3 h,6 h),诱导了趋化因子KC、MCP-1和MIP-1a时间依赖性表达上调;LIG(10 mM,20 mM,50 mM)预处理30分钟,剂量依赖性地抑制了BV2和原代培养的小胶质细胞中LPS诱导的KC、MCP-1、MIP-1αm RNA的上调。而且,LPS诱导BV2小胶质细胞快速表达p NF-κB,15 min即达到高峰,该变化被LIG(50 mM)预处理所抑制。最后,NF-κB的抑制剂BAY11-7082(1 mM,10 mM,20 mM)剂量依赖性地抑制了LPS诱导的BV2小胶质细胞中MCP-1和MIP-1αm RNA的表达。结论:LIG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中NF-κB的激活抑制促炎趋化因子的表达,这可能是LIG在慢性疼痛时缓解神经炎症反应和镇痛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藁本内酯 小胶质细胞 趋化因子 核转录因子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