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enistein对去卵巢大鼠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影响的体内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张志军 董玉林 +4 位作者 郁晓燕 何志贤 胡燕 杨学峰 倪衡建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67-372,共6页
本文旨在研究染料木素(genistein)对去卵巢大鼠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的影响。雌性大鼠双侧卵巢切除2周后用genistein和雌激素替代治疗1周。称子宫重量以确定手术是否成功及雌二醇(E2)的治疗是否有效。用免疫组化染色、RT-PCR和Westernb... 本文旨在研究染料木素(genistein)对去卵巢大鼠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的影响。雌性大鼠双侧卵巢切除2周后用genistein和雌激素替代治疗1周。称子宫重量以确定手术是否成功及雌二醇(E2)的治疗是否有效。用免疫组化染色、RT-PCR和Westernblot等方法对胆碱能神经元数量、ChAT基因和蛋白的表达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去卵巢3周后子宫变轻,雌激素替代治疗能增加去卵巢子宫的重量,而genistein替代治疗对去卵巢子宫的重量影响不明显;去卵巢3周后,内侧隔核(MS)和斜角带垂直臂核(VDB)内的胆碱能神经元数量、ChAT基因和蛋白的表达量均明显减少,雌激素和genistein替代治疗后能显著增加去卵巢大鼠MS和VDB内的胆碱能神经元数量、ChAT基因和蛋白的表达量。本研究结果提示:genistein对去卵巢大鼠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具有类似雌激素样神经保护作用,而对子宫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料木素 雌激素 胆碱乙酰基转移酶 胆碱能神经元 基底前脑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nistein对大鼠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发育影响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志军 董玉林 +3 位作者 胡燕 何志贤 杨学峰 倪衡建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47-451,共5页
本文旨在研究染料木素(genistein)对体外培养的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发育的影响。取孕18d胎鼠基底前脑神经元,体外有血清培养7d后,随机分为3组:无血清培养液组(control组),genistein+无血清培养液组(G组)、E2+无血清培养液组(E2组)。48... 本文旨在研究染料木素(genistein)对体外培养的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发育的影响。取孕18d胎鼠基底前脑神经元,体外有血清培养7d后,随机分为3组:无血清培养液组(control组),genistein+无血清培养液组(G组)、E2+无血清培养液组(E2组)。48h后用MTT法测定细胞活力和代谢状态;用AChE组化染色以及ChAT和MAP2免疫荧光双重染色,镜下计数AChE阳性和ChAT阳性神经元数,并对两种神经元的细胞面积、第一级突起数及最长突起长度进行检测。结果显示:MTT法所测的OD值、AChE阳性和ChAT阳性神经元数、细胞面积、第一级突起数及最长突起长度在G组与control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然而E2组中的上述数值均明显增加。本研究的结果提示:genistein对体外培养的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无类似雌激素样的神经保护和营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料木素 雌激素 胆碱能神经元 细胞培养 基底前脑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rn-4抗体对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田美玲 胡文忠 +3 位作者 金国华 秦建兵 谭雪锋 施金洪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5-88,共4页
为探讨Brn-4在海马神经干细胞(NSCs)向神经元分化过程中的作用,分别制备成年SD大鼠海马伞切割侧和正常侧海马提取液;将从鼠胚海马中分离、克隆和扩增的神经干细胞球分成6组:(1)切割组:加入含切割侧海马提取液的DMEM/F12培养基;(2)切割... 为探讨Brn-4在海马神经干细胞(NSCs)向神经元分化过程中的作用,分别制备成年SD大鼠海马伞切割侧和正常侧海马提取液;将从鼠胚海马中分离、克隆和扩增的神经干细胞球分成6组:(1)切割组:加入含切割侧海马提取液的DMEM/F12培养基;(2)切割阻断组:在切割组培养基中加入Brn-4多克隆抗体;(3)正常组:加入含正常侧海马提取液的DMEM/F12培养基;(4)正常阻断组:在正常组培养基中加入Brn-4多克隆抗体;(5)空白组:加入单纯的DMEM/F12培养基;(6)空白阻断组:在空白组培养基中加入Brn-4多克隆抗体。培养后第14d对NSCs分化的神经元进行MAP-2免疫荧光检测,图像处理系统计数各组MAP-2阳性神经元数、处理胞体面积和细胞周长,STATA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各组以上三项形态学指标从优到劣的排列顺序为:切割组、正常组、切割阻断组、正常阻断组、空白组和空白阻断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除空白组与空白阻断组三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上述结果提示,Brn-4多克隆抗体在体外能部分地阻断切割海马伞侧海马提取液促进NSCs向神经元分化的作用,因而Brn-4在海马NSCs向神经元分化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n-4 神经干细胞 海马提取液 分化 神经元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基质细胞脑室内移植对脑外伤后神经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周谊芬 车彦军 +4 位作者 吴圆圆 刘灿均 董玉林 张志军 倪衡建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95-300,共6页
目的:探讨骨髓基质细胞(MSCs)移植到实验性脑外伤大鼠侧脑室后对神经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从GFP转基因SD大鼠分离MSCs,体外扩增至第五代。取SD大鼠96只,供制作模型。其中随机选取24只作为正常对照组,72只采用Feeney自由落体方法建... 目的:探讨骨髓基质细胞(MSCs)移植到实验性脑外伤大鼠侧脑室后对神经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从GFP转基因SD大鼠分离MSCs,体外扩增至第五代。取SD大鼠96只,供制作模型。其中随机选取24只作为正常对照组,72只采用Feeney自由落体方法建立大鼠脑外伤模型,造模后7 d,随机分为三组:MSCs治疗组、IMDM对照组、TBI对照组,每组24只。MSCs治疗组经侧脑室移植MSCs,IMDM对照组经侧脑室注射同体积的IMDM基础培养液,TBI对照组经侧脑室空白进针,分别于移植后2、4、8、12周末,以神经功能评分和免疫荧光染色评价MSCs移植后对大鼠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和在大鼠脑内存活迁移情况。结果:经侧脑室移植的MSCs可向脑损伤区域迁移,少数能表达一些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物,如NeuN和GFAP。侧脑室移植MSCs治疗组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程度优于侧脑室注射IMDM对照组和TBI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IMDM对照组和TBI对照组神经功能恢复的程度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MSCs通过侧脑室同种异体移植后能存活并向损伤区域迁移聚集,少数可分化为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可促进外伤性脑损伤所造成的神经功能障碍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SCS 脑外伤 侧脑室 移植 免疫荧光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PTP诱导的小鼠PD模型中相关脑区小胶质细胞反应性差异研究
5
作者 张志军 董玉林 +3 位作者 刘晓娟 刘娟 夏春林 倪衡建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23-329,共7页
为了探讨Parkinson病(PD)小鼠相关脑区的小胶质细胞反应性是否存在差异,本研究采用MPTP诱导的小鼠PD模型,用GSA I-B4-HRP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黑质致密部(SNc)、尾壳核(CPu)、腹侧被盖区(VTA)和额叶联合皮层(FrA)四个部位中小胶质细胞的... 为了探讨Parkinson病(PD)小鼠相关脑区的小胶质细胞反应性是否存在差异,本研究采用MPTP诱导的小鼠PD模型,用GSA I-B4-HRP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黑质致密部(SNc)、尾壳核(CPu)、腹侧被盖区(VTA)和额叶联合皮层(FrA)四个部位中小胶质细胞的形态和数量进行了观察;同时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了SNc和VTA中TH阳性神经元的数量,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Pu和FrA内TH蛋白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SNc中TH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和CPu中TH蛋白的含量在MPTP腹腔注射后1 d即大幅度降低(降幅约为68%);在MPTP腹腔注射后3 d起SNc中TH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和CPu中TH蛋白的含量逐步增加;小胶质细胞在MPTP腹腔注射后1~3 d的反应明显,然后逐渐减弱。VTA中TH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和FrA中TH蛋白的含量在MPTP腹腔注射后降幅不明显(降幅约在15%),小胶质细胞在MPTP腹腔注射后1 d的反应较为明显,其它时段的变化不显著。本研究结果提示:PD模型小鼠SNc和CPu中的小胶质细胞反应明显强于VTA和FrA区,反应性小胶质细胞在SNc中的多巴胺(DA)能神经元损伤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KINSON病 MPTP 多巴胺能神经元 小胶质细胞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BP在切割穹窿海马伞大鼠海马中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5
6
作者 李浩明 张蕾 +3 位作者 金国华 秦建兵 朱蕙霞 田关玲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19-624,共6页
切割大鼠右侧穹窿海马伞,应用Western blot、免疫组化技术,观察切割后海马中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phosphatidyle-thanolamine binding protein,PEBP)的表达的时空变化。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EBP在切割后3 d表达开始上升,7 d达最高水... 切割大鼠右侧穹窿海马伞,应用Western blot、免疫组化技术,观察切割后海马中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phosphatidyle-thanolamine binding protein,PEBP)的表达的时空变化。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EBP在切割后3 d表达开始上升,7 d达最高水平,随后缓慢下降,28 d时降至正常。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术后各时间点切割侧海马CA1~CA3区的锥体细胞层和齿状回颗粒层的PEBP阳性细胞数与正常侧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切割侧PEBP阳性细胞染色加深,7 d时最为明显,两侧比较灰度值有显著性差异(P<0.01)。切割侧齿状回门区和颗粒下层中可见较多深染的PEBP阳性细胞,其细胞数和灰度值与正常侧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合本课题组以往的工作,本结果提示切割穹窿海马伞后PEBP的高表达可能与海马神经再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 切割穹窿海马伞 海马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模型大鼠黑质中Nurr1和TH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谭雪锋 金国华 +4 位作者 刘娟 秦建兵 田美玲 李浩明 朱蕙霞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20,共5页
为探讨孤儿核受体(Nurr1)在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修复过程中对特异性表型酪氨酸羟化酶(TH)的影响,本研究用6-羟基多巴胺(6-OHDA)损伤大鼠一侧前脑内侧束(MFB)制备单侧帕金森病(PD)模型,分别应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不同时... 为探讨孤儿核受体(Nurr1)在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修复过程中对特异性表型酪氨酸羟化酶(TH)的影响,本研究用6-羟基多巴胺(6-OHDA)损伤大鼠一侧前脑内侧束(MFB)制备单侧帕金森病(PD)模型,分别应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不同时间点中脑黑质中Nurr1、TH蛋白表达的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显示,Nurr1蛋白表达在术后1d损伤侧黑质中即明显下降,7d后开始逐渐上升,14d接近正常水平,28d明显升高;TH蛋白表达在术后1d损伤侧黑质中无明显变化,7d开始下降,14d达最低,28d开始上升。上述结果提示,在6-OHDA损伤黑质-纹状体通路后,Nurr1的表达先下降后上升,其表达变化早于TH,可能在PD模型大鼠的损伤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黑质 孤儿核受体 酪氨酸羟化酶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割穹窿海马伞大鼠海马内BLBP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8
8
作者 徐璐璐 王磊 +3 位作者 衣昕 秦建兵 田美玲 金国华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70-574,共5页
为了观察切割大鼠右侧穹窿海马伞后,切割侧与正常侧海马齿状回内脑脂结合蛋白(BLBP)的表达变化,本研究应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双侧海马内BLBP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以及海马齿状回门区和颗粒下层中BLBP免疫阳性细胞数和... 为了观察切割大鼠右侧穹窿海马伞后,切割侧与正常侧海马齿状回内脑脂结合蛋白(BLBP)的表达变化,本研究应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双侧海马内BLBP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以及海马齿状回门区和颗粒下层中BLBP免疫阳性细胞数和灰度值。结果显示:正常大鼠双侧海马各区和颗粒下层细胞BLBP仅有微量表达,切割穹窿海马伞后第1 d双侧差异不明显;3 d时切割侧颗粒下层阳性细胞及染色深度较正常侧加深;5 d时切割侧颗粒下层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多,染色较深,并达到最高水平;7 d后BLBP免疫阳性细胞的数量和染色深度开始降低,14 d时接近正常侧水平。而切割后3、5 d时双侧门区BLBP免疫阳性细胞的数量差异不大,但切割侧染色较深,7 d后也逐渐降低,14 d时降至正常侧水平。上述结果提示,切割穹窿海马伞阻断了隔区与海马齿状回的纤维联系后,可引起海马齿状回门区和颗粒下层BLBP表达增强,可能引发了放射状胶质细胞的增殖和激活,构成的支架有助于神经干细胞的迁移和向神经元的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穹窿海马伞切割 脑脂结合蛋白 免疫印迹 免疫组织化学 海马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