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观察国人眶上孔、眶下孔、颏孔的位置关系
被引量:
9
1
作者
沈云霞
何书
+1 位作者
何玉泉
崔海燕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564-1566,共3页
目的利用64层螺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观察国人眶上孔(切迹)、眶下孔、颏孔的位置关系,为临床应用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对92例成年患者行64层螺螺旋CT头部扫描后进行三维重建,重建方法采用容积再现,取冠状位观测眶上孔(切迹)、眶下孔、颏...
目的利用64层螺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观察国人眶上孔(切迹)、眶下孔、颏孔的位置关系,为临床应用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对92例成年患者行64层螺螺旋CT头部扫描后进行三维重建,重建方法采用容积再现,取冠状位观测眶上孔(切迹)、眶下孔、颏孔的位置关系。测量三孔中心至正中线的距离;在眶上孔(切迹)中心至颏孔中心作一连线(称此连线为S-M线),观察眶下孔中心与S-M线的位置关系。结果眶上孔(切迹)、眶下孔及颏孔中心距颅正中线的距离右侧为:(25.51±2.95)mm、(28.18±2.71)mm、(24.49±2.45)mm;左侧为:(23.33±2.90)mm、(28.20±2.51)mm、(24.96±2.02)mm。眶上孔中心距正中线左右两侧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眶下孔中心位于S-M线外侧者164侧例,占89.13%、位于S-M线内侧者12侧例,占6.52%,位于S-M线上的8侧例,占4.35%。结论64层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技术用于观察眶上孔(切迹)、眶下孔、颏孔的位置关系,其结果与颅骨标本观察结果基本一致,且更为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眶上孔
眶下孔
颏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观察国人眶上孔、眶下孔、颏孔的位置关系
被引量:
9
1
作者
沈云霞
何书
何玉泉
崔海燕
机构
南通
大学
第二附属医院影像科
南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统计教研组
出处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564-1566,共3页
基金
江苏省科技厅社会发展基金(BS2006027)
文摘
目的利用64层螺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观察国人眶上孔(切迹)、眶下孔、颏孔的位置关系,为临床应用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对92例成年患者行64层螺螺旋CT头部扫描后进行三维重建,重建方法采用容积再现,取冠状位观测眶上孔(切迹)、眶下孔、颏孔的位置关系。测量三孔中心至正中线的距离;在眶上孔(切迹)中心至颏孔中心作一连线(称此连线为S-M线),观察眶下孔中心与S-M线的位置关系。结果眶上孔(切迹)、眶下孔及颏孔中心距颅正中线的距离右侧为:(25.51±2.95)mm、(28.18±2.71)mm、(24.49±2.45)mm;左侧为:(23.33±2.90)mm、(28.20±2.51)mm、(24.96±2.02)mm。眶上孔中心距正中线左右两侧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眶下孔中心位于S-M线外侧者164侧例,占89.13%、位于S-M线内侧者12侧例,占6.52%,位于S-M线上的8侧例,占4.35%。结论64层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技术用于观察眶上孔(切迹)、眶下孔、颏孔的位置关系,其结果与颅骨标本观察结果基本一致,且更为准确。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眶上孔
眶下孔
颏孔
Keywords
Tomography
X-ray computed
Supraorbital foramen
Infraorbital foramen
Mental foramen
分类号
R814.42 [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观察国人眶上孔、眶下孔、颏孔的位置关系
沈云霞
何书
何玉泉
崔海燕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