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观察国人眶上孔、眶下孔、颏孔的位置关系 被引量:9
1
作者 沈云霞 何书 +1 位作者 何玉泉 崔海燕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564-1566,共3页
目的利用64层螺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观察国人眶上孔(切迹)、眶下孔、颏孔的位置关系,为临床应用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对92例成年患者行64层螺螺旋CT头部扫描后进行三维重建,重建方法采用容积再现,取冠状位观测眶上孔(切迹)、眶下孔、颏... 目的利用64层螺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观察国人眶上孔(切迹)、眶下孔、颏孔的位置关系,为临床应用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对92例成年患者行64层螺螺旋CT头部扫描后进行三维重建,重建方法采用容积再现,取冠状位观测眶上孔(切迹)、眶下孔、颏孔的位置关系。测量三孔中心至正中线的距离;在眶上孔(切迹)中心至颏孔中心作一连线(称此连线为S-M线),观察眶下孔中心与S-M线的位置关系。结果眶上孔(切迹)、眶下孔及颏孔中心距颅正中线的距离右侧为:(25.51±2.95)mm、(28.18±2.71)mm、(24.49±2.45)mm;左侧为:(23.33±2.90)mm、(28.20±2.51)mm、(24.96±2.02)mm。眶上孔中心距正中线左右两侧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眶下孔中心位于S-M线外侧者164侧例,占89.13%、位于S-M线内侧者12侧例,占6.52%,位于S-M线上的8侧例,占4.35%。结论64层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技术用于观察眶上孔(切迹)、眶下孔、颏孔的位置关系,其结果与颅骨标本观察结果基本一致,且更为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眶上孔 眶下孔 颏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