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预训练增强的时空网络交通流预测
1
作者 吴伶 曹阳 +1 位作者 沈琴琴 施佺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380-2387,共8页
为克服时空图卷积网络在交通流预测中输入序列较短、无法捕捉全局时空关系和长期历史周期特征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预训练增强的时空Transformer模型。为充分挖掘历史序列中非线性时间依赖关系和动态空间依赖关系,利用长期历史交通流数据... 为克服时空图卷积网络在交通流预测中输入序列较短、无法捕捉全局时空关系和长期历史周期特征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预训练增强的时空Transformer模型。为充分挖掘历史序列中非线性时间依赖关系和动态空间依赖关系,利用长期历史交通流数据预训练一个编码器,采用嵌入时间周期信息的时间感知注意力提取长序列特征;构建数据驱动的图学习层生成时空图,提取输入序列的时空特征;采用自适应策略融合长序列特征和时空特征,得到预测结果。在公开数据集PeMS04和PeMS08上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对比最近提出的几类基线模型,新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系统 交通流预测 深度学习 预训练 图结构学习 注意力机制 图卷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时空图融合与动态注意力的交通流预测
2
作者 翟志鹏 曹阳 +1 位作者 沈琴琴 施佺 《计算机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39-148,共10页
精准的交通流预测是实现智能交通系统的关键前提,对加强系统的仿真和控制、提高管理者的决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大多数现有的图卷积网络(GCN)模型忽略交通流数据的动态时空变化、对节点信息使用不足导致时空相关性提取不充分的问... 精准的交通流预测是实现智能交通系统的关键前提,对加强系统的仿真和控制、提高管理者的决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大多数现有的图卷积网络(GCN)模型忽略交通流数据的动态时空变化、对节点信息使用不足导致时空相关性提取不充分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时空图融合与动态注意力的交通流预测模型。首先,以不同的卷积单元提取交通流数据中多时域状态下的时间特征;然后,构建多时空图体现节点在空间分布中的动态变化趋势和异质性,并结合GCN提取空间特征;最后,利用多头自注意力机制分别对时空特征进行分析与融合,输出预测结果。在两个实际的公共数据集PeMS04和PeMS08上进行实验分析,并与基于注意力的时空图卷积网络(ASTGCN)、多视角的时空Transformer网络(MVSTT)和动态时空感知图神经网络(DSTAGNN)等基于时空图卷积网络的基准模型对比,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在平均绝对误差(MAE)、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和均方根误差(RMSE)指标上分别平均降低了7.10%、7.22%和6.47%,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系统 交通流预测 时空特征 图卷积网络 多头自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MA过滤器的时空图卷积网络短时交通流预测 被引量:1
3
作者 肖培成 曹阳 +1 位作者 沈琴琴 施佺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308-314,共7页
针对大多数现有的时空融合图卷积网络模型在分析交通流数据所采用的过滤器提取空间特征时,可能会导致网络节点特征过于平滑从而丢失原始信息、计算量大等问题,将一种能有效逼近任何所需响应的基于自回归移动平均(ARMA)过滤器的图卷积网... 针对大多数现有的时空融合图卷积网络模型在分析交通流数据所采用的过滤器提取空间特征时,可能会导致网络节点特征过于平滑从而丢失原始信息、计算量大等问题,将一种能有效逼近任何所需响应的基于自回归移动平均(ARMA)过滤器的图卷积网络与门控循环单元(GRU)相融合,提出一种基于ARMA过滤器的时空图卷积网络短时交通流预测模型。在该模型中,采用GRU提取交通流数据的时间特征;利用基于ARMA过滤器的图卷积网络提取空间特征;通过平均池化层得到预测结果。在美国加州高速公路公开数据集PeMS04、PeMS07和PeMS08上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切比雪夫多项式等传统的过滤器,ARMA过滤器能够更好地捕获交通流数据中的空间特征且能有效提升计算效率,在三组数据集上相比于GRU、DCRNN、T-GCN、ASTGCN和MSTGCN等基准模型,新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指标平均降低了26.28%、28.25%、39.59%、26.24%和19.07%,训练时间平均降低了26.54%、95.00%、78.87%、93.58%和89.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流预测 图卷积网络 ARMA过滤器 门控循环单元 时空特征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空感知Transformer的交通流预测模型 被引量:1
4
作者 鲁思源 沈琴琴 +2 位作者 包银鑫 高锐锋 施佺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5-92,共8页
交通流预测是智能交通系统的一个热点研究领域,其根本挑战是对交通数据中复杂的时空相关性进行有效建模。针对大部分现有时空Transformer模型在构建时空相关性矩阵时忽略了时间趋势性和空间异质性的重要影响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时空感知... 交通流预测是智能交通系统的一个热点研究领域,其根本挑战是对交通数据中复杂的时空相关性进行有效建模。针对大部分现有时空Transformer模型在构建时空相关性矩阵时忽略了时间趋势性和空间异质性的重要影响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时空感知Transformer的交通流预测模型。首先,采用改进的时空感知自注意力机制挖掘交通流数据中潜在的时间趋势性和空间异质性特征,建立精确的时空相关性矩阵以获取全局时空特征;然后,使用多尺度扩散卷积模拟交通流在路网中的多阶扩散过程,捕获节点多邻域范围的局部空间特征;最后,采用多元特征融合模块对捕获的时空特征进行自适应融合并输出预测结果。在PeMS04和PeMS08两个真实交通数据集上进行实验,结果表明,与最近提出的RPConvformer、ASTGNN、PDFormer等基于Transformer的基线模型相比,新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分别降低了8.0%、6.5%和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流预测 时空相关性 TRANSFORMER 自注意力机制 扩散卷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区块链的车联网跨域数据安全传输系统设计 被引量:5
5
作者 陈晨 王斓凯 施佺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79,共9页
为有效应对车联网系统在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车联网跨域数据安全传输系统。该系统将车联网安全数据传输过程划分为注册、安全通信与数据共享三个关键环节。在注册阶段,车辆和路边单元需要通过可信机构完成注... 为有效应对车联网系统在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车联网跨域数据安全传输系统。该系统将车联网安全数据传输过程划分为注册、安全通信与数据共享三个关键环节。在注册阶段,车辆和路边单元需要通过可信机构完成注册,以确保其的身份合法性;在通信阶段,为了减少路边单元与车辆频繁认证,设计了跨域认证的方法,保障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完整性,并引入假名来保护用户隐私;在共享阶段,文中设计了基于多线程遍历共享广播森林的事务广播算法,利用广度优先搜索思想建立广播森林,并使用多线程遍历进行数据事务广播传输。实验仿真结果显示,文中方案的签名计算成本减少70%,验证计算成本减少41%;其次,在ER模型下,相比使用Gossip协议进行事务数据传输,该方案中交通数据事务总时间降低了93%;在BA模型下降低了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块链 车联网 身份认证 密钥协商 广播森林 数据安全传输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模态唇部状态识别的语音导航抗干扰系统
6
作者 王晗 陈怡霖 +1 位作者 季钰姣 杜若琳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90,共9页
针对现有车载语音导航设备易受到车内外噪声干扰、无法准确判定声音信号来源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唇部状态识别的语音导航抗干扰系统.通过摄像头实时识别驾驶员唇部状态,准确判定驾驶员声音信号的起止时间端点,进而控制语音导航输入信... 针对现有车载语音导航设备易受到车内外噪声干扰、无法准确判定声音信号来源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唇部状态识别的语音导航抗干扰系统.通过摄像头实时识别驾驶员唇部状态,准确判定驾驶员声音信号的起止时间端点,进而控制语音导航输入信号开启和关闭,增强驾驶员对语音导航的控制权限,减少车内外的噪声干扰.为保证唇部状态识别的准确性和鲁棒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关键点-外观短时特征融合的多模态唇部状态识别网络,进行了关键点短时特征有效性试验、多模态特征融合的唇部状态识别消融试验、实验室模拟环境和真实车载环境下的语音导航抗干扰试验.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关键点短时特征算子可增强唇部状态变化表征能力14%以上,关键点-外观特征融合的唇部状态识别网络通过特征互补提升识别准确性8.98%以上.基于该网络的语音导航抗干扰系统准确性高(92.6%)、实时性好(检测速度为35帧/s);在驾驶员左、右侧面超过70°的大幅度头部姿态变化下,能有效减少车内外噪声对导航语音控制的干扰,表现出较高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音导航抗干扰系统 唇部状态识别 关键点 外观特征 特征融合 长短期记忆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交通流预测的编码器-解码器深度学习模型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曹阳 茅一波 施佺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284-290,共7页
精准的日交通流预测是智能交通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目前已有的日交通流预测模型大多在短期预测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多步预测或者多目标预测的方式改进而来。这两种改进方案中,前者对误差的传播更为敏感,而后者则忽视了预测结果的时序... 精准的日交通流预测是智能交通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目前已有的日交通流预测模型大多在短期预测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多步预测或者多目标预测的方式改进而来。这两种改进方案中,前者对误差的传播更为敏感,而后者则忽视了预测结果的时序关系,导致预测模型精度偏低。提出了一种用于日交通流预测的编码器-解码器深度学习模型,首先将长短时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作为编码器-解码器模型的基本单元以提高模型捕捉长期依赖关系的能力,其次引入注意力机制调节编码向量的权重以进一步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新的模型是一种典型的序列到序列预测模型,与传统的序列到点的模型相比更加契合日交通流预测的需求。为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取美国5号州际公路西雅图段的实际交通流数据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预测模型在平均车流密度大于40辆/km的时间段中,其预测结果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ean absolute percentage error,MAPE)与LSTM、门控循环单元(gated recurrent unit,GRU)、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图卷积网络(graph convolution network,GCN)传统预测模型相比,分别减小了19%、20%、25%、16%、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交通流预测 编码器-解码器 深度学习 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经济驱动下长三角韧性物流引领制造业“三化”升级的协同机制与实现路径:快递物流的视角 被引量:2
8
作者 谢泗薪 危林锋 《价格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9-94,共16页
制造业作为国家经济命脉所在,其“三化”升级是一项宏大而关键的系统工程。过往研究在探讨产业升级的推进和带动因素时,大多从宏观的政策层面来考虑,而对韧性物流特别是快递物流的引领作用有所忽视。因此,在绿色经济发展背景下,透过快... 制造业作为国家经济命脉所在,其“三化”升级是一项宏大而关键的系统工程。过往研究在探讨产业升级的推进和带动因素时,大多从宏观的政策层面来考虑,而对韧性物流特别是快递物流的引领作用有所忽视。因此,在绿色经济发展背景下,透过快递物流的视角来研究韧性物流引领制造业“三化”升级的协同机制与实现路径,对提高长三角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较大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应用价值。以长三角三省一市为研究样本,采集2013—2022年面板数据,首先构建回归模型探讨快递物流对物流韧性的影响;其次,通过耦合协调度改进模型,从空间和时间维度分析韧性物流与制造业“三化”升级的协调关系;随后据此以快递物流为“窗口”,引入系统动力学模型来进一步对快递物流推进制造业“三化”升级过程进行仿真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快递物流发展对物流韧性水平的提升起到正向促进的作用;第二,长三角三省一市韧性物流与制造业“三化”升级间的耦合性整体呈现出优质的发展态势,但耦合协调程度上海最好,江苏浙江次之,安徽排末位,且浙江两系统协调度在2017—2021年的增长明显快于其他三地,其中快递物流功不可没;第三,加大对快递物流的支持力度,同时加强绿色项目建设、提高能源利用率,能够显著加快制造业的“三化”升级速度。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构建绿色经济驱动下韧性物流引领制造业“三化”升级的协同机制,设计长三角快递物流推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的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经济 韧性物流 “三化”升级 快递物流 长三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域图卷积神经网络的交通流预测模型 被引量:4
9
作者 曹阳 朱镕琦 +1 位作者 沈琴琴 施佺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700-3706,共7页
针对当前大多数模型对交通流数据空间信息挖掘不充分、无法捕获长序列单元间的信息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时域图卷积神经网络的交通流预测模型。通过阈值权重法重构邻接矩阵,将多层近邻机制嵌入图卷积网络进一步挖掘空间信息;引入时域卷... 针对当前大多数模型对交通流数据空间信息挖掘不充分、无法捕获长序列单元间的信息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时域图卷积神经网络的交通流预测模型。通过阈值权重法重构邻接矩阵,将多层近邻机制嵌入图卷积网络进一步挖掘空间信息;引入时域卷积网络,借助膨胀因果卷积扩大感知野并结合残差网络提取时间信息;运用Dense网络输出结果。利用加州性能评估系统中两个数据集进行评估,其结果表明,该模型性能优于常用的基准模型以及最近提出的多时空图卷积网络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系统 交通流预测 深度学习 图卷积网络 膨胀卷积 时域卷积网络 时空特征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贵州省生态环境效应空间分异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万海峰 蒙友波 +3 位作者 陈洋 罗洁琼 赵祖伦 李剑飞 《西北林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5-176,189,共13页
分析不同尺度下贵州省土地利用变化生态环境效应的空间分异特征,为优化该地区土地利用结构及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基于贵州省1985—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运用ArcGIS空间分析方法,计算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对长时间序列土地利用变化... 分析不同尺度下贵州省土地利用变化生态环境效应的空间分异特征,为优化该地区土地利用结构及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基于贵州省1985—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运用ArcGIS空间分析方法,计算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对长时间序列土地利用变化及不同尺度下生态环境质量的时空演变和空间集聚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985—2020年,贵州省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和耕地为主,4个时期,2种地类面积之和均在97%以上,35 a间,耕地、建设用地、水域和裸地的增加,林地和草地减少,其中,耕地主要来源为林地,建设用地和水域主要来源为耕地,草地主要流向耕地和林地,林地主要流向耕地;2)从整体看,1985—2020年贵州省生态环境质量指数较为稳定,在0.71左右波动,表现为“先减后增”,最终呈一定下降趋势。从市州、县域和格网尺度看,贵州省生态环境质量均表现为“东高西低”,且黔东南州生态环境质量明显高于贵阳地区;3)35 a间,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在空间上有所变化,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值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热点区主要分布于西南部、中部,冷点区分散分布在全省各个区域;4)贵州省生态环境质量受土地利用类型转换的影响会呈现上升或下降,两者共同决定了其走向,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为耕地和林地间的相互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态环境质量 空间分异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视阈下长三角数字物流推进低碳转型战略创新
11
作者 薛冰欣 陈敏 《价格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51,共11页
首先,从中国式现代化历程回顾与理论诠释入手,针对数字物流推进低碳转型提出研究假设和理论模型。其次,重点选择长三角41个地级市为研究样本,从数字化发展水平、物流投入能力和物流产出能力等三个方面设计数字物流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 首先,从中国式现代化历程回顾与理论诠释入手,针对数字物流推进低碳转型提出研究假设和理论模型。其次,重点选择长三角41个地级市为研究样本,从数字化发展水平、物流投入能力和物流产出能力等三个方面设计数字物流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从国家治理现代化、经济发展现代化、生态文明现代化和科技创新现代化4个维度构建中国式现代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最后,建立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与调节效应模型来实证检验数字物流与碳排放绩效、能源强度及中国式现代化之间的关系,并进行了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2011—2022年长三角41个地级市的数字物流发展对碳排放绩效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能源强度在数字物流影响碳排放绩效的过程中发挥完全中介效应,且中国式现代化在数字物流与碳排放绩效之间起着正向调节作用。根据当前长三角数字物流推进低碳转型的现实问题,提出先从“技术、效率”层次和“四位一体”方向上进行战略调适,再从思维定位、宏观布局与微观锁定上开展战略创新,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城市低碳转型路径,为促进长三角区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目标探索新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数字物流 低碳转型 战略调适 战略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冲击+渗氮复合强化对45钢显微组织及疲劳性能的影响
12
作者 葛亚宁 曹小建 +3 位作者 张邵峰 张忠 秦翰 朱蒋培 《机械工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0-86,共7页
采用超声冲击技术和540℃×24 h等离子渗氮技术对45钢进行表面处理,研究了超声冲击后和超声冲击+渗氮复合强化后试验钢的表层微观结构、拉伸性能以及疲劳性能。结果表明:超声冲击后试验钢表层小角度晶界数量明显增多且主要分布在珠... 采用超声冲击技术和540℃×24 h等离子渗氮技术对45钢进行表面处理,研究了超声冲击后和超声冲击+渗氮复合强化后试验钢的表层微观结构、拉伸性能以及疲劳性能。结果表明:超声冲击后试验钢表层小角度晶界数量明显增多且主要分布在珠光体区,珠光体与铁素体之间形成大角度晶界;超声冲击试验钢距表面0~140μm范围的平均晶粒尺寸为3.24μm,明显低于未处理试验钢(8.12μm);超声冲击试验钢的最大极密度小于未处理试验钢,织构类型由(001)织构转变为T型织构;超声冲击试验钢表层由厚度约20μm的强塑性变形区、厚度约100μm的微变形区以及基体组成;复合强化后强塑性变形区表面形成了典型的渗氮层,该渗氮层由厚度约8μm的化合物层以及扩散层组成。超声冲击试验钢的抗拉强度(830 MPa)与复合强化试验钢(833 MPa)相近,断后伸长率(19.8%)略大于复合强化试验钢(17.6%);超声冲击试验钢发生韧性断裂,而复合强化试验钢发生韧脆混合断裂。复合强化试验钢的极限疲劳强度约为310 MPa,高于超声冲击试验钢(297 MPa),超声冲击+渗氮复合强化工艺可进一步提高45钢的疲劳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5钢 超声冲击 等离子渗氮 显微组织 极限疲劳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晶表面种植体钛合金的长寿命疲劳断裂特性
13
作者 丁译 葛亚宁 +2 位作者 刘紫秋 陈帅 曹小建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9-113,共5页
借助超声冲击对植入物用Ti6Al4V(TC4)和Ti3Zr2Sn3Mo25Nb(TLM)两种钛合金进行细晶表面强化。采用透射电镜对表面细晶进行表征,在扫描电镜下对长寿命疲劳断面进行观察,分析两者的断裂特性。结果表明,位错滑移不仅是TC4和TLM表面细晶的主... 借助超声冲击对植入物用Ti6Al4V(TC4)和Ti3Zr2Sn3Mo25Nb(TLM)两种钛合金进行细晶表面强化。采用透射电镜对表面细晶进行表征,在扫描电镜下对长寿命疲劳断面进行观察,分析两者的断裂特性。结果表明,位错滑移不仅是TC4和TLM表面细晶的主要形成机制,而且是长寿命内部裂纹的萌生机制。多滑移系的β相为TC4钛合金中α相变形提供了便利,其滑移汇聚的三叉晶界成为TLM钛合金中的微裂纹核心。通过TC4裂纹源区零散的滑移小平面及TLM裂纹源密集的滑移线近似划出Facet区后,根据村上公式计算得到的断裂应力强度因子略高于未处理试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改性 钛合金 植入物 断裂 疲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变分同态滤波的实孔径毫米波雷达图像噪声抑制
14
作者 黄同辉 许致火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606-1613,共8页
实孔径毫米波雷达图像乘性噪声使得图像目标难以识别。为了降低乘性噪声水平,提高道路环境识别的准确性,结合图像分割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全变分同态滤波的雷达图像噪声抑制算法。该算法首先对图像进行分割以提取目标的边缘信息和图像... 实孔径毫米波雷达图像乘性噪声使得图像目标难以识别。为了降低乘性噪声水平,提高道路环境识别的准确性,结合图像分割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全变分同态滤波的雷达图像噪声抑制算法。该算法首先对图像进行分割以提取目标的边缘信息和图像的平滑区域,随后在对数域中利用同态滤波有效抑制平滑区域中的乘性噪声,最后通过全变分方法对图像的各个区域进行精细化去噪处理。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噪声抑制图像平滑方面,其等效视数接近无穷大;在边缘保持客观指标衡量方面,其β指数值也优于参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米波雷达图像 图像去噪 全变分 同态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阻尼作用的带水平隔板二维矩形储罐内液体晃动分析
15
作者 孟逊 孙颖 +1 位作者 韩慧璇 宋爱明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22-30,共9页
考虑液体晃动阻尼影响,基于流体子域法建立了带水平隔板的二维矩形储罐内液体晃动的半解析模型。引入虚拟界面,将复杂液体域分割为若干个具有简单边界的子域,通过分离变量法和叠加原理求得各子域速度势的一般解,将其代入液面晃动条件与... 考虑液体晃动阻尼影响,基于流体子域法建立了带水平隔板的二维矩形储罐内液体晃动的半解析模型。引入虚拟界面,将复杂液体域分割为若干个具有简单边界的子域,通过分离变量法和叠加原理求得各子域速度势的一般解,将其代入液面晃动条件与界面连续条件得到关于待定系数的级数方程,对方程作Fourier级数展开即可得到特征方程,从而求得液体晃动特性,基于阻尼理论进一步计算液体晃动阻尼。当储罐受横向激励时,子域速度势由脉冲速度势和对流速度势叠加而成。引入广义坐标,将对流速度势展开为晃动模态的级数形式,再将脉冲速度势和对流速度势代入液面晃动条件获得关于广义坐标的有阻尼晃动响应方程,利用Duhamel积分即可求得晃动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矩形储罐 水平隔板 晃动特性 晃动阻尼 晃动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非均质系数对土体注浆压裂过程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16
作者 杨永宁 孙屹 +1 位作者 蒋景东 郁舒阳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359-365,共7页
软弱黏土地基容易产生不均匀沉降,威胁水工建筑物安全。黏土固结注浆是改善其力学性质的有效手段,但是传统有限单元法及离散单元法在处理黏土注浆劈裂过程存在局限。为探究黏土注浆开裂机制,建立一套可以模拟土体注浆劈裂浆脉发展过程... 软弱黏土地基容易产生不均匀沉降,威胁水工建筑物安全。黏土固结注浆是改善其力学性质的有效手段,但是传统有限单元法及离散单元法在处理黏土注浆劈裂过程存在局限。为探究黏土注浆开裂机制,建立一套可以模拟土体注浆劈裂浆脉发展过程的无网格数值方法,在SPH框架下定义了“土体粒子”与“浆液粒子”,推导了注浆压力下“浆液粒子”与“土体粒子”的相互作用方式,引入了一个可以反映粒子失效的断裂标记κ,可以模拟土体注浆劈裂裂缝渐进扩展形态。考虑土体的非均质特性,引入Weibull分布函数考虑抗拉强度的非均匀分布,对不同非均质特性下的土体注浆劈裂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显示:所提出的改进SPH方法可以很好的模拟黏土注浆劈裂过程中的浆脉发展过程。结果表明:不考虑土体非均质性时,浆脉延伸形态单一且对称,而考虑土体非均质性时,土体注浆压裂形态较为复杂,形成纵横交错的浆脉网络。在浆脉起裂前,注浆形成的土体扰动主要集中于注浆孔附近,而在浆脉起裂后,浆脉沿线土体均受到较大的扰动。最后,讨论了土体注浆压裂裂缝形成机制,发现土体注浆压裂分叉形态是由土体非均质特性导致的,并对SPH在土体注浆压裂模拟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未来研究应着眼于开发三维高性能并行SPH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标记 土体注浆压裂 裂缝形态 非均匀分布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贸易新视野下数字经济赋能建筑产业智能化与绿色化协同发展研究——以长江经济带为例
17
作者 谢泗薪 薛冰欣 杨明娜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7-226,共10页
全球贸易的发展加速了我国企业在绿色智能建造技术上的全面布局。为探究长江经济带各省市数字经济水平对建筑业智能化与绿色化协同发展的影响,本文以长江经济带建筑业为研究对象,利用2001—2021年1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 全球贸易的发展加速了我国企业在绿色智能建造技术上的全面布局。为探究长江经济带各省市数字经济水平对建筑业智能化与绿色化协同发展的影响,本文以长江经济带建筑业为研究对象,利用2001—2021年1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建筑业智能化与绿色化协同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同时利用2013—2022年32家建筑业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结合哈肯模型探究建筑业智能化与绿色化协同演化机制。研究发现:①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水平对建筑业智能化与绿色化协同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在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其中数字经济水平对于建筑业智能化发展的影响较为显著;②绿色技术创新及突破性绿色技术创新、渐进性绿色技术创新两个维度在数字经济对建筑业智能化与绿色化协同发展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其中突破性绿色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比例较大;③建筑企业绿色化是系统动态演化的序参量,主导系统的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贸易 数字赋能 绿色智能建造 绿色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耕地“非粮化”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
18
作者 廖艳梅 尹林江 +3 位作者 蒙友波 韩敏 张慧 罗洁琼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72-80,共9页
以市州、县域为研究单元,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贵州省2020年耕地“非粮化”空间分异特征,并借助普通最小二乘法、地理加权回归方法探讨其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20年贵州省耕地“非粮化”面积达9331.88 km^(2)。贵阳市、铜仁市... 以市州、县域为研究单元,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贵州省2020年耕地“非粮化”空间分异特征,并借助普通最小二乘法、地理加权回归方法探讨其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20年贵州省耕地“非粮化”面积达9331.88 km^(2)。贵阳市、铜仁市、遵义市、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和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耕地“非粮化”率较高,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最低;从耕地“非粮化”面积看,各市州整体呈北高南低的趋势。县域耕地“非粮化”率的热点区主要分布在贵州省中部县域,冷点区主要分布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和榕江县;耕地“非粮化”面积的热点区主要分布在贵州省东北部、西部县域,冷点区主要分布在贵州省中部、东部县域。人均GDP、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乡村从业人员数量、喀斯特面积占比的抑制效应以及交通用地占比、海拔的正向驱动效应在空间上均呈现梯度变化的特征。受农户主体属性、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因素影响,贵州省耕地“非粮化”空间分异明显,影响因子空间异质性显著,可根据各地差异性,因地制宜采取措施抑制耕地“非粮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非粮化” 空间分异特征 影响因素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时空图卷积网络的交通流预测 被引量:18
19
作者 戴俊明 曹阳 +1 位作者 沈琴琴 施佺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80-784,共5页
交通流预测在交通管理和城市规划的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有的预测方法无法充分挖掘其潜在的复杂时空相关性,为进一步挖掘路网道路网络数据的时空特性以提高预测精度,提出一种多时空图卷积网络(multi-spatial-temporal graph convol... 交通流预测在交通管理和城市规划的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有的预测方法无法充分挖掘其潜在的复杂时空相关性,为进一步挖掘路网道路网络数据的时空特性以提高预测精度,提出一种多时空图卷积网络(multi-spatial-temporal graph convolutional network,MST-GCN)模型。首先,利用切比雪夫图卷积(ChebNet)结合门控循环单元(GRU)构建时空组件以深度挖掘节点的时空相关性;其次,分别提取周相关、日相关、邻近时间的序列数据,输入三个时空组件以深度挖掘不同时间窗口间的时间相关性;最后,将时空组件与编码器—解码器网络结构(encoder-decoder)融合组建MST-GCN模型。利用加利福尼亚州交通局(Caltrans)性能评估系统中高速公路数据集PEMS04和PEMS08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新模型的性能明显优于门控循环单元模型和最近提出的扩散卷积循环神经网络(DCRNN)、时间图卷积网络(T-GCN)、基于注意力机制的时空图卷积神经网络(ASTGCN)和时空同步图卷积网络(STSGCN)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流预测 时空相关性 编码器—解码器 切比雪夫多项式 图卷积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时空残差卷积神经网络的城市路网短时交通流预测 被引量:8
20
作者 包银鑫 曹阳 施佺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58-264,共7页
城市路网交通流预测受到历史交通流和相邻路口交通流的影响,具有复杂的时空关联性。针对传统时空残差模型缺乏对交通流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捕获微小变化而容易忽略长期时间特征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时空残差卷积神经网络(CNN)的城... 城市路网交通流预测受到历史交通流和相邻路口交通流的影响,具有复杂的时空关联性。针对传统时空残差模型缺乏对交通流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捕获微小变化而容易忽略长期时间特征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时空残差卷积神经网络(CNN)的城市路网短时交通流预测模型。该模型将原始交通流数据转化成交通栅格数据,利用皮尔逊相关系数(PCC)对交通栅格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确定相关性高的周期序列和邻近序列;同时,建立周期序列模型和邻近序列模型,并引入长短时记忆(LSTM)网络作为混合模型提取时间特征以及捕获两种序列的长期时间特征。利用成都市出租车数据集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预测结果优于LSTM、CNN和传统残差模型等基准模型,以均方根误差(RMSE)为评价指标时,所提模型将测试集中交通路网的平均预测精度分别提高了25.6%、13.3%和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交通流预测 时空分析 残差网络 皮尔逊相关系数 长短时记忆网络 卷积神经网络 组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