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大规模物联网的无人机通信感知一体化能效优化算法 被引量:3
1
作者 宋利枝 季增栓 +2 位作者 曾凤 王伟 杨永杰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42-1049,共8页
针对大规模物联网场景下无人机通信感知一体化系统存在的重复感知和能量受限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聚类算法的能效优化方案。该方案在满足无人机的移动性和感知能力约束下,通过联合设计无人机的三维轨迹和发射功率来最大化系统能效。由... 针对大规模物联网场景下无人机通信感知一体化系统存在的重复感知和能量受限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聚类算法的能效优化方案。该方案在满足无人机的移动性和感知能力约束下,通过联合设计无人机的三维轨迹和发射功率来最大化系统能效。由于该问题是非凸的,首先将其解耦为两个子问题,然后利用模拟退火算法和标准凸优化技术来求解无人机的悬停位置和飞行速度以获取最优轨迹,最后根据最优轨迹推导发射功率的闭合表达式,求得每个悬停位置的最优发射功率。与传统的二维和三维方案相比,所提基于聚类的能效优化方案在收敛速度提高4倍的基础上能提升20%~30%系统能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规模物联网 无人机通信感知一体化 能效优化 无人机轨迹设计 功率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骨骼图神经网络的人体行为识别综述 被引量:1
2
作者 蒋悦晗 陈俊杰 李洪均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47,共14页
基于骨骼图神经网络的人体行为识别凭借其简洁性和鲁棒性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图数据对于处理人体骨骼信息有天然的优势,逐渐成为行为识别领域的研究热点。从行为识别这个宽泛的基本概念入手,进一步引入用骨骼图神经网络进行的人体行... 基于骨骼图神经网络的人体行为识别凭借其简洁性和鲁棒性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图数据对于处理人体骨骼信息有天然的优势,逐渐成为行为识别领域的研究热点。从行为识别这个宽泛的基本概念入手,进一步引入用骨骼图神经网络进行的人体行为识别任务,分别从4个方面对近些年基于骨骼图神经网络的人体行为识别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总结;介绍了图结构构造拓扑图的不同方法分类、行为识别模型中的常用机制、目前常用的数据集及评价指标与目前主流方法的比较。最后,针对目前的研究状况对基于骨骼图神经网络的人体行为识别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阐述,并立足于研究现状对该领域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识别 深度学习 图神经网络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解氧大时滞控制过程预测优选策略应用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张堃 吴建国 +2 位作者 陈伟峰 张培建 费敏锐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243-2250,共8页
针对污水溶解氧浓度这类大时滞有自衡过程的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了基于曲线拟合直接预测被控变量和采用专家控制,以及优选法搜索目标控制量相结合的控制策略。通过最小二乘法对在线采集的数据进行曲线拟合,以得出迟延τ时间后的被控变... 针对污水溶解氧浓度这类大时滞有自衡过程的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了基于曲线拟合直接预测被控变量和采用专家控制,以及优选法搜索目标控制量相结合的控制策略。通过最小二乘法对在线采集的数据进行曲线拟合,以得出迟延τ时间后的被控变量预测值,专家控制快速逼近目标控制量的区间,然后再采用基于黄金分割点的优选法快速逼近目标控制量。这种预测优选法控制策略是按照被控变量的预测值来确定控制量。有自衡过程的设定值一旦确定,目标控制量也相应确定,预测优选法控制策略就是快速搜索目标控制量。仿真和工程模拟试验结果均表明:针对这类大滞后有自衡过程,该控制策略可以实现有效控制,系统调节时间较专家控制提高50%,目标偏差可控制在1%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 溶解氧浓度 大时滞 直接预测 优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高速视觉检测的精确抓拍安全策略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张堃 王震 +2 位作者 张培建 华亮 费敏锐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32-240,共9页
为了解决高速流水线机器视觉检测相机精确抓拍问题,以香烟爆珠为例,提出了两层网络控制的精确抓拍安全策略。两层网络的底层网络实现对目标抓拍,通过线搜索获得感兴趣区域位置,并上送到高层网络进行控制;高层网络主要处理复杂算法为基... 为了解决高速流水线机器视觉检测相机精确抓拍问题,以香烟爆珠为例,提出了两层网络控制的精确抓拍安全策略。两层网络的底层网络实现对目标抓拍,通过线搜索获得感兴趣区域位置,并上送到高层网络进行控制;高层网络主要处理复杂算法为基于柔性专家控制的迭代学习控制和粒子滤波相结合的相机快门控制方法,不断更新香烟爆珠在图像中的位置偏移量,进一步控制相机快门延迟时间,实现精确抓拍高速运动的爆珠的图像。针对上述方法,建立了控制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仿真、分析。最后,通过实验平台测试,可以抵消平台运行中的干扰,保证了精确抓拍安全策略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机器视觉 精确抓拍 两层网络 迭代学习 柔性专家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稀疏特征的小视场高速检测算法应用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张堃 王震 +2 位作者 华亮 费敏锐 周挥宇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79-189,共11页
针对高速流水线上小视场目标检测中特征不易挖掘、毫秒级周期快速响应等问题,以香烟滤棒爆珠流水线检测为例,提出了一种基于稀疏特征的小视场高速检测算法。首先通过调整光源,设计出具有强鲁棒性的光斑特征;其次采用稀疏表示和字典学习... 针对高速流水线上小视场目标检测中特征不易挖掘、毫秒级周期快速响应等问题,以香烟滤棒爆珠流水线检测为例,提出了一种基于稀疏特征的小视场高速检测算法。首先通过调整光源,设计出具有强鲁棒性的光斑特征;其次采用稀疏表示和字典学习获得光斑的投影直方图特征。为了克服非结构化背景的干扰,还结合了马尔可夫-贝叶斯推理从而减少了光斑误检率,最终实现了低对比度情况下爆珠的高速精准识别。基于稀疏特征的小视场高速检测算法分别在仿真和实验平台上进行了验证测试,结论表明提取的光斑特征可以克服爆珠颜色、尺寸和环境低对比度等干扰,保持特征的稳定性。融合的马尔可夫-贝叶斯的稀疏表示算法可以提高光斑的识别精度。该方法可以实现3 000次/min检测,检测精度可达到9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机器视觉 光斑 稀疏表示 字典学习 马尔可夫-贝叶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底向上的显著性目标检测研究综述 被引量:14
6
作者 吴加莹 杨赛 +1 位作者 堵俊 林宏达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8-52,共5页
文中对显著性目标检测(Salient Object Detection)领域内的国内外发展现状进行了综述。首先,介绍了显著性目标检测的研究背景和发展历程;然后,根据各个模型所使用特征的不同,分别从手工设计特征和深度学习特征这两个方面对显著性计算进... 文中对显著性目标检测(Salient Object Detection)领域内的国内外发展现状进行了综述。首先,介绍了显著性目标检测的研究背景和发展历程;然后,根据各个模型所使用特征的不同,分别从手工设计特征和深度学习特征这两个方面对显著性计算进行综述,在论述基于手工设计特征的显著性计算的研究进展时,将其细分为基于对比度先验的显著性计算、基于前景先验的显著性计算以及基于背景先验的显著性计算3个子类,并对每个类别中的若干典型算法的建模思路进行了描述;最后,进行分析与总结,并指出显著性目标检测领域仍需解决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著性目标检测 显著性先验 深度学习 显著图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RB和最小凸包的感兴趣区域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姚泽烽 程显毅 谢璐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186-3188,共3页
随着科技的发展,如何准确检测出复杂背景情况下的感兴趣区域(ROI)和提高检测方法的实时性已经成为图像处理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此问题,提出了基于ORB(oriented brief)算法检测特征点,并采用最小凸包检测感兴趣区域的方法。首先,采... 随着科技的发展,如何准确检测出复杂背景情况下的感兴趣区域(ROI)和提高检测方法的实时性已经成为图像处理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此问题,提出了基于ORB(oriented brief)算法检测特征点,并采用最小凸包检测感兴趣区域的方法。首先,采用ORB算法提取出图像中的特征点,然后从中挑选出效果良好的点对图像进行描述,最后采用最小凸包算法检测出感兴趣区域。与其他算法在检测速度复杂环境下的检测结果对比实验表明,ORB和最小凸包算法的结合在保证检测精度的基础上提高了检测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B 最小凸包 特征点 感兴趣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心律失常信号分类算法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刘腾 唐虹 张士兵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40-943,共4页
心电图中心律失常信号的分类识别是诊断心血管类疾病的重要依据。基于MIT-BIH提供的数据文件,通过小波变换提取了心电信号的21组特征信息,针对常见五类心律信号的分类识别进行了研究,设计实现了基于softmax回归和神经网络的分类算法。... 心电图中心律失常信号的分类识别是诊断心血管类疾病的重要依据。基于MIT-BIH提供的数据文件,通过小波变换提取了心电信号的21组特征信息,针对常见五类心律信号的分类识别进行了研究,设计实现了基于softmax回归和神经网络的分类算法。实验结果表明,一个适用的神经网络算法训练速度更快,在较少的迭代次数下,分类识别的正确率稳定在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信号 分类识别 小波变换 softmax回归 深度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频谱感知中的K-D树KNN-SVM算法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蒋礼君 张晓格 《现代电子技术》 2021年第16期7-13,共7页
传统的特征值检测法需要计算信号检测统计量和检测阈值,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需要运用不同的特征提取算法来提取信号特征,却难以找到合适的特征提取算法。基于此文中提出一种改进的基于特征向量的K-D树KNN-SVM联合分类器算法。该算法相... 传统的特征值检测法需要计算信号检测统计量和检测阈值,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需要运用不同的特征提取算法来提取信号特征,却难以找到合适的特征提取算法。基于此文中提出一种改进的基于特征向量的K-D树KNN-SVM联合分类器算法。该算法相比传统的特征值检测法,无需计算检测统计量和检测阈值,且在KNN部分将训练样本排列成K-D树结构,可以大大减少KNN部分的冗余计算,使得支持向量机在分类超平面模糊时,加快K近邻算法的搜索速度。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选定最佳参数的K-D树KNN-SVM联合分类器中,相比KNN或SVM频谱感知算法,其检测性能明显提高,且检测效率也比KNN-SVM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分类器 频谱感知 认知无线电 特征提取 机器学习 冗余计算 K-D树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控制的车联网D2D通信资源分配算法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棒 邱恭安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106-2110,共5页
为解决车联网D2D通信复用蜂窝资源产生的同频干扰问题,提出一种干扰控制的D2D通信资源分配算法。以最大最小D2D用户的信干噪比为优化目标,保证最差信道状态的D2D通信质量。利用二分法和匹配算法为D2D用户分配最佳的频谱资源,使最差的复... 为解决车联网D2D通信复用蜂窝资源产生的同频干扰问题,提出一种干扰控制的D2D通信资源分配算法。以最大最小D2D用户的信干噪比为优化目标,保证最差信道状态的D2D通信质量。利用二分法和匹配算法为D2D用户分配最佳的频谱资源,使最差的复用组合最优,通过功率控制保证蜂窝用户正常通信,最大化D2D用户的信干噪比。仿真结果表明,在保证蜂窝用户正常通信的情况下,所提算法较其它算法,能够有效降低D2D通信的中断概率,提高通信的公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联网 D2D通信 干扰控制 资源分配 功率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加速无人机移动中继能效性能研究
11
作者 黄陈浩 吉晓东 李文华 《现代电子技术》 2022年第2期49-56,共8页
针对基于直线轨道的固定翼无人机中继能效问题,文中提出一种无人机变加速飞行方案。该方案假设无人机飞行在固定高度且有足够大的数据缓冲区,通过联合优化时分双工无人机中继的收发时间分配及飞行加速度,实现对中继系统的能效最大化。... 针对基于直线轨道的固定翼无人机中继能效问题,文中提出一种无人机变加速飞行方案。该方案假设无人机飞行在固定高度且有足够大的数据缓冲区,通过联合优化时分双工无人机中继的收发时间分配及飞行加速度,实现对中继系统的能效最大化。对于无法直接求解的联合优化非凸问题,首先利用分步优化方法,分别对收发时间分配函数和无人机加速度进行优化。对于收发时间分配函数优化问题,将其转化为线性规划问题直接求解;对于加速度优化问题,取其目标函数的下界,将非凸目标函数转化为凸函数,并提出一种连续凸逼近的迭代算法对其进行求解。实验仿真分析了无人机移动中继不同加速度、任务量、源目的间距及收发时间分配对系统能效的影响,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通过与匀速、匀加速等方案的对比,证明所提变加速飞行方案具有更高的能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加速无人机 移动中继 无人机通信 能量效率 函数优化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量受限全双工双向中继系统的波束成形设计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伟 安立源 +1 位作者 章国安 张士兵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3-52,共10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无线信息与能量同时传输的波束成形设计方案。该方案在满足源节点信干噪比和中继传输功率等约束条件下,通过联合优化波束成形向量、功分因子和发射功率等参数实现能量收集的最大化。此设计是一个非凸的优化问题,为了有效... 提出了一种基于无线信息与能量同时传输的波束成形设计方案。该方案在满足源节点信干噪比和中继传输功率等约束条件下,通过联合优化波束成形向量、功分因子和发射功率等参数实现能量收集的最大化。此设计是一个非凸的优化问题,为了有效求解该问题,采用分步优化方法将原问题分解成3个子问题。提出利用半定松弛技术和约束激活准则分别求解3个子问题,并通过收敛迭代算法求得原问题的次优解。仿真结果表明,所提联合优化算法相比预编码、资源分配算法具有更好的性能,且与传统的半双工算法相比,在计算复杂度略增的前提下其能量收集效率可提升2~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收集 无线信息与能量同时传输 波束成形 全双工 双向中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时代的人工智能范式 被引量:28
13
作者 程显毅 胡海涛 +1 位作者 曲平 程实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55-460,共6页
针对传统人工智能范式存在的知识获取成本高、质量差、只能模拟低级智能等弊端,受大数据全样本统计、近似搜索和相关推理的启发,提出了4种AI范式,分别以感知、数据、脑科学、认知为中心.以感知为中心的AI范式主要研究一组分布的、松散... 针对传统人工智能范式存在的知识获取成本高、质量差、只能模拟低级智能等弊端,受大数据全样本统计、近似搜索和相关推理的启发,提出了4种AI范式,分别以感知、数据、脑科学、认知为中心.以感知为中心的AI范式主要研究一组分布的、松散耦合的主体如何协同运用它们的知识、技能、信息,为尽可能好地实现各自的或全局的目标或规划;以数据为中心的AI范式的形成是数据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其核心是让数据说话;以脑科学为中心的AI范式旨在打造基于信息通信技术的综合性研究平台;以认知为中心的AI范式研究的目的是用大数据来解决"心智"问题.范式决定了AI的实现途径,不同的范式各有特点、相互补充,无法用一种范式统一全部,最后把AI的各种范式归结为科学研究4大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科学 感知 认知 人工智能 范式 大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能感知的核心网控制面资源分配算法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俊杰 李洪均 曹张华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782-1787,共6页
针对网络功能虚拟化(NFV)环境下核心网控制面资源分配问题,提出性能感知的资源分配算法.基于排队网络理论建立核心网控制面性能评估模型,推导出信令流程平均响应时间的近似表达式.为了确定核心网控制面虚拟网络功能(VNF)实例的最优配置... 针对网络功能虚拟化(NFV)环境下核心网控制面资源分配问题,提出性能感知的资源分配算法.基于排队网络理论建立核心网控制面性能评估模型,推导出信令流程平均响应时间的近似表达式.为了确定核心网控制面虚拟网络功能(VNF)实例的最优配置数量,综合考虑处理性能和VNF实例部署成本,建立核心网控制面资源分配多目标优化模型,并提出改进的多目标遗传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该性能评估模型误差在10%以内,优于Jackson排队网络模型;与NSGA-II和HaD-MOEA相比,所提算法获得的近似Pareto前沿收敛性和多样性更好,更逼近真实Pareto前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网 资源分配 排队网络 多目标优化 拥挤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能量收集中继与全双工目的节点的安全资源分配方案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伟 李鑫睿 +2 位作者 殷柳国 章国安 张士兵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0-118,共9页
针对能量受限中继系统的无线物理层安全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无线信能同传的安全传输方案。该方案在节点传输功率和中继收集能量等条件共同约束下,通过对功率分配因子和传输功率等参数的联合优化来实现系统保密速率最大化。对于提出的非... 针对能量受限中继系统的无线物理层安全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无线信能同传的安全传输方案。该方案在节点传输功率和中继收集能量等条件共同约束下,通过对功率分配因子和传输功率等参数的联合优化来实现系统保密速率最大化。对于提出的非凸优化问题,首先采用分步优化方法分别优化功率分配因子和传输功率,得到其闭式解,然后使用收敛迭代算法求出原问题的次优解。数值仿真分析了人工噪声强度、剩余自干扰大小、节点传输功率及中继放大倍数等不同因素对系统安全性能的影响。与传统的梯度下降法相比,所提联合优化算法在性能略好的前提下可降低时间复杂度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层安全 全双工节点 无线信能同传 资源分配 保密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中继去噪重传物理层网络编码自适应分集策略 被引量:2
16
作者 高锐锋 吉晓东 +2 位作者 包志华 张士兵 徐晨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1-93,共13页
研究了频率非选择性瑞利衰落信道中的物理层网络编码系统容量问题。理论推导了基于解噪重传协议的系统容量,根据容量解析式给出了系统和容量最大化的2个条件表达式,提出了一种最大化系统和容量的自适应分集策略。在瑞利衰落信道环境下,... 研究了频率非选择性瑞利衰落信道中的物理层网络编码系统容量问题。理论推导了基于解噪重传协议的系统容量,根据容量解析式给出了系统和容量最大化的2个条件表达式,提出了一种最大化系统和容量的自适应分集策略。在瑞利衰落信道环境下,通过理论分析给出所有中继链路特性均属于同一情况下的中断概率闭合解析式,同时也理论推导了一般放大重传和直接传输系统中断概率解析式。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数值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策略的中断性能与非自适应系统、一般放大重传和直接传输系统相比有较大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层网络编码 自适应分集 中继选择 中断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oRa的海上航行安全及应急救援系统设计 被引量:7
17
作者 曾凤 肖天庭 +4 位作者 任建新 赵仁港 王才才 周维康 王伟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121-124,128,共5页
针对海上未配备AIS的小型船舶存在航行安全等问题,设计一种基于LoRa的海上航行安全及应急救援系统。该系统利用LoRa技术在大船-小船间进行AIS数据流的远距离传输,并通过设计AIS解析算法实时提取船舶的动静态信息,结合船舶的GPS信息和姿... 针对海上未配备AIS的小型船舶存在航行安全等问题,设计一种基于LoRa的海上航行安全及应急救援系统。该系统利用LoRa技术在大船-小船间进行AIS数据流的远距离传输,并通过设计AIS解析算法实时提取船舶的动静态信息,结合船舶的GPS信息和姿态传感信息,可在手机终端APP里实时显示未配备AIS的小型船舶信息,有效实现海上航行安全及应急救援。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的有效通信距离可以满足安全航行需求。且与传统的互联网装置及手持式AIS设备相比,该系统突破了距离覆盖和电能消耗的制约,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行安全 应急救援 LoRa技术 AIS解析 远距离传输 系统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视频的行人再识别 被引量:4
18
作者 胡彬 杨铖 +1 位作者 邵叶秦 杨赛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69-674,共6页
行人再识别是指在无交叉区域的多摄像机视频监控系统中,匹配不同摄像机中的相同行人目标。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视频的行人再识别方法,用HOG3D来描述一组视频的时空特征,在训练集上用预训练的DenseNet来微调模型参数,利用迁移学习得到的... 行人再识别是指在无交叉区域的多摄像机视频监控系统中,匹配不同摄像机中的相同行人目标。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视频的行人再识别方法,用HOG3D来描述一组视频的时空特征,在训练集上用预训练的DenseNet来微调模型参数,利用迁移学习得到的模型来提取视频中行人的表观特征,融合两种特征来描述视频序列中的行人。最后将融合的高维特征降维,并用度量学习方法计算行人对之间的距离。本文在PRID 2011和iLIDS-VID这两个视频数据集上进行了使用,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的方法取得了较高的累积匹配得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人再识别 时空特征 迁移学习 度量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号循环平稳特征的神经网络频谱感知算法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士兵 张硕 +1 位作者 陈家俊 张晓格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12,共6页
高效、准确的频谱感知是实现认知无线网络的重要前提。文中针对低信噪比环境下的认知无线网络频谱感知问题,研究基于主用户调制信号循环平稳特征的神经网络频谱感知算法。在该算法中,将信号循环平稳特征的感知网络与神经网络的特征输入... 高效、准确的频谱感知是实现认知无线网络的重要前提。文中针对低信噪比环境下的认知无线网络频谱感知问题,研究基于主用户调制信号循环平稳特征的神经网络频谱感知算法。在该算法中,将信号循环平稳特征的感知网络与神经网络的特征输入层有机结合,构造一个全连接的人工神经网络,并在神经网络的输出层连接一个Soft-max网络,对频谱进行判决。该算法不需要预设频谱判决门限,有效降低了噪声波动对频谱感知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在低信噪比和噪声波动等复杂信道环境下,该算法具有良好的频谱感知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网络 频谱感知 循环自相关 人工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迁移学习的行人再识别 被引量:1
20
作者 胡彬 潘雨 +2 位作者 丁卫平 邵叶秦 杨铖 《图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86-891,共6页
行人再识别指的是在无重叠的多摄像机监控视频中,匹配不同摄像机中的行人目标。提出了一种基于迁移学习的行人再识别方法。在训练阶段,针对现有的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图像识别模型进行参数微调,将网络模型迁移学习至行人再识别模型... 行人再识别指的是在无重叠的多摄像机监控视频中,匹配不同摄像机中的行人目标。提出了一种基于迁移学习的行人再识别方法。在训练阶段,针对现有的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图像识别模型进行参数微调,将网络模型迁移学习至行人再识别模型。测试阶段,利用学习好的网络模型提取行人图像的特征,再采用余弦距离来描述行人对之间的相似度。在CUHK03、Market-1501和DukeMTMC-reID3个数据集上进行了深入的实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取得了较高的累积匹配得分,特别是第1匹配率远远超过了非深度学习的方法,与其他基于深度学习的行人再识别方法相比,准确率也有所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人再识别 深度卷积神经网络 迁移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