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3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直线电机车辆技术现状与应用发展 被引量:14
1
作者 周建乐 韩志卫 +1 位作者 张雄飞 张红江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13,共7页
阐述直线电机车辆具有爬坡能力强、转弯半径小等优点,介绍国内外直线电机车辆的技术特点和现状,对直线电机车辆转向架设计、电气牵引系统、辅助系统、制动系统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指出直线电机车辆在国内的未来应用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 直线电机 车辆 转向架 牵引控制系统 制动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流传动电力机车车网电压低频振荡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林飞 连巧娜 +2 位作者 杨中平 焦京海 张志强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2-38,共7页
单相四象限变流器广泛应用于交流传动电力机车中,由于其非线性因素,四象限变流器控制参数与牵引供电系统参数不匹配造成的低频振荡问题不容忽视。本文对多台列车同时运行时,牵引供电系统和瞬态电流控制下的四象限变流器耦合系统进行等... 单相四象限变流器广泛应用于交流传动电力机车中,由于其非线性因素,四象限变流器控制参数与牵引供电系统参数不匹配造成的低频振荡问题不容忽视。本文对多台列车同时运行时,牵引供电系统和瞬态电流控制下的四象限变流器耦合系统进行等效建模,推导出系统的小信号模型,解释多车运行时系统出现低频振荡的原因,定量分析低频振荡与列车数量及四象限变流器控制参数的关系。小功率实验平台对理论分析结果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振荡 四象限变流器 电压环 控制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轨内燃机车车轮踏面剥离现象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宋晓文 罗世辉 《铁道机车车辆》 2007年第B10期17-21,共5页
DF21型机车是专门为昆明铁路局米轨铁路制造的C0-C0轴式内燃机车,为了适应该线路的复杂曲线,采用了自导向径向转向架,目前共有12台机车投入运用。第1批2台机车于2003年4月投入运用,至2004年8月2台机车运用约15万km之后,都相继出现... DF21型机车是专门为昆明铁路局米轨铁路制造的C0-C0轴式内燃机车,为了适应该线路的复杂曲线,采用了自导向径向转向架,目前共有12台机车投入运用。第1批2台机车于2003年4月投入运用,至2004年8月2台机车运用约15万km之后,都相继出现中间轮对踏面严重剥离的现象,通过采取相应整改措施,目前所有12台机车运用里程均已超过25万km,中间轮对踏面仍保持良好状态未再发生剥离,现对这一现象的机理和整改措施进行详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轨铁路 内燃机车 踏面剥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瞄准世界一流水平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为实现铁路机车辆装备现代化作贡献
4
作者 江靖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4,共4页
中国南车集团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构建创新体系、加快工业化改造、大力提高人员素质,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加快推进机车车辆装备现代化,采取系统实施技术转化、构建工艺设计体系、开展工艺平推、建立质量保... 中国南车集团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构建创新体系、加快工业化改造、大力提高人员素质,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加快推进机车车辆装备现代化,采取系统实施技术转化、构建工艺设计体系、开展工艺平推、建立质量保证体系、严格进行试验调试等措施,以关键技术引进为核心,以系统集成技术和制造技术消化吸收为主线,全面开展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工作,系统掌握了时速200km及以上动车组的核心技术,建立了一流的研发平台、制造平台和产学研联合开发平台,具备了高速动车组自主研发和国产化批量生产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创新 机车车辆装备 现代化 四方机车车辆股份公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MESim平台的轨道车辆空气弹簧系统气动力学仿真模型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戚壮 李芾 +1 位作者 黄运华 虞大联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9-86,共8页
基于热力学、流体力学和空气动力学理论,建立包括橡胶气囊、附加空气室、节流孔、差压阀和高度调整阀的空气弹簧系统气动力学微分方程组。在此基础上,基于AMESim平台建立轨道车辆的空气弹簧系统气动力学仿真模型,并以某动车组为例进行... 基于热力学、流体力学和空气动力学理论,建立包括橡胶气囊、附加空气室、节流孔、差压阀和高度调整阀的空气弹簧系统气动力学微分方程组。在此基础上,基于AMESim平台建立轨道车辆的空气弹簧系统气动力学仿真模型,并以某动车组为例进行空气弹簧系统的静、动刚度仿真计算。将仿真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对比,验证了该模型能够很好反映实际空气弹簧的静态和动态特性。仿真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解决了常规车辆动力学模型不能模拟空气弹簧刚度变化和高度调整阀在有些工况下会打开的问题,从而提高了车辆动力学仿真的计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弹簧 刚度 气动力学 车辆动力学 AMESI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列车车体服役状态残余应力超声波法无损测量及验证 被引量:27
6
作者 路浩 刘雪松 +2 位作者 孟立春 马子奇 方洪渊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1-83,共3页
焊接残余应力影响焊接结构可靠性.传统残余应力测量方法无法满足焊接结构服役状态下的应力测量,无法实现薄壁结构的应力测量.使用改进的超声波法焊接残余应力测量系统,对壁厚3.5 mm的薄壁高速列车车体残余应力实现了无损测量,测量过程... 焊接残余应力影响焊接结构可靠性.传统残余应力测量方法无法满足焊接结构服役状态下的应力测量,无法实现薄壁结构的应力测量.使用改进的超声波法焊接残余应力测量系统,对壁厚3.5 mm的薄壁高速列车车体残余应力实现了无损测量,测量过程实时无损快速.测量结果与有限元模拟和激光全息小孔法测量结果对比,超声波法测量结果可靠,且对试验结果进行了讨论分析.建立的超声波法应力无损测量系统为焊接结构服役状态在线可靠性评估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法 薄壁结构残余应力 列车车体 无损快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0km/h高速列车车体残余应力超声波法无损测量 被引量:21
7
作者 路浩 马子奇 +1 位作者 刘雪松 方洪渊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9-32,共4页
高速列车车体采用铝合金焊接结构,高速列车起动快和制动,交会对接和出入隧道,车体承受应力复杂,车体残余应力分布迫切需要关注.基于声弹性效应,超声波可以无损检测出结构内部应力.开发了超声波法焊接残余应力测量系统,克服了传统应力测... 高速列车车体采用铝合金焊接结构,高速列车起动快和制动,交会对接和出入隧道,车体承受应力复杂,车体残余应力分布迫切需要关注.基于声弹性效应,超声波可以无损检测出结构内部应力.开发了超声波法焊接残余应力测量系统,克服了传统应力测量方法费时耗力、破坏、体积庞大等缺点.对高速列车车体侧墙部位的焊接残余应力进行了实时快速无损测量,为服役状态下高速列车车体结构安全评估和疲劳寿命预测奠定了基础.提出了焊接结构安全评定虚拟样机的工程应用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法 焊接残余应力 高速列车 焊接结构安全评定虚拟样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射线衍射法测试高速列车车体铝合金残余应力 被引量:27
8
作者 苟国庆 黄楠 +1 位作者 陈辉 田爱琴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18-622,共5页
为了准确、无损、快速地检测高速列车铝合金的表面残余应力,采用等强杆拉伸试验方法,用X射线衍射法对测试结果进行标定,并用X射线衍射法、盲孔法以及有限元法对测得的车体铝合金焊接接头残余应力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等强杆拉伸试验标... 为了准确、无损、快速地检测高速列车铝合金的表面残余应力,采用等强杆拉伸试验方法,用X射线衍射法对测试结果进行标定,并用X射线衍射法、盲孔法以及有限元法对测得的车体铝合金焊接接头残余应力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等强杆拉伸试验标定过程中,在10~70 MPa范围内,随着拉伸载荷的增加,X射线法测得的应力与载荷应力具有一致性,可采用X射线衍射法对车体关键部位应力状态进行测试分析,X射线衍射法残余应力的数值略大于理论计算值和电测法计算值;车顶铝合金焊接接头最大残余应力可达146.3 MPa;X射线衍射法与等强杆标定方法、盲孔法、有限元计算模拟方法的残余应力结果保持了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铝合金 残余应力 等强杆 X射线衍射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车辆司机操纵台人机界面布局优化模型与算法 被引量:17
9
作者 陈德钧 方卫宁 +1 位作者 秦永贞 刘英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40-47,共8页
针对轨道车辆司机操纵台布局优化设计问题,引入CSP约束满足技术将工效学布局原则规范化,利用RULA姿势负荷评价方法将司机驾驶作业动作因素定量化,提出了一种基于人因素和几何位置匹配因素的操纵台布局优化设计模型。然后利用粒子群优化... 针对轨道车辆司机操纵台布局优化设计问题,引入CSP约束满足技术将工效学布局原则规范化,利用RULA姿势负荷评价方法将司机驾驶作业动作因素定量化,提出了一种基于人因素和几何位置匹配因素的操纵台布局优化设计模型。然后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数学模型进行优化计算,其中借助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度来描述约束条件,设计了一种适用于操纵台布局总匹配度评价的适应度函数。最后针对有22个操控器件、2个显示屏和4个指示灯的轨道车辆司机操纵台布局问题提出了初步的解决方案,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车辆 司机操纵台 人机界面 布局优化 粒子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击接触网高速列车车体过电压分析 被引量:22
10
作者 韩伟锋 胡学永 +4 位作者 肖石 吴广宁 高国强 刘东来 杨坤松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7-123,共7页
我国高速铁路大都架设在空旷的野外和高架桥上,没有避雷线的防护,并且高速铁路线路分布地域广,接触网遭受雷击的概率较大。接触网段遭受雷击时将会引起列车车体过电压,危害车内信号监测与控制设备的安全。基于某型动车组的车体接地方式... 我国高速铁路大都架设在空旷的野外和高架桥上,没有避雷线的防护,并且高速铁路线路分布地域广,接触网遭受雷击的概率较大。接触网段遭受雷击时将会引起列车车体过电压,危害车内信号监测与控制设备的安全。基于某型动车组的车体接地方式,阐述了雷击接触网时车体过电压产生的机理及入侵途径:一是雷电流通过避雷器注入车体时引起车体电势瞬时抬升,二是接触网中的雷电流在车体-钢轨回路中产生感应电势。通过理论分析和软件仿真,得出在典型雷电波击中接触网时,车体瞬时电势幅值,并提出了降低车体过电压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接地 过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列车车体铝合金抗应力腐蚀性能 被引量:11
11
作者 江超 陈辉 +2 位作者 王晓敏 马纪军 李恒奎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00-506,共7页
为了确定高速列车常用5、6、7系列铝合金部件的安全可靠性,采用恒载荷方法和恒位移方法研究了其应力腐蚀开裂敏感性,对试样进行机械切口并预制疲劳裂纹,在施力点施加恒定载荷或恒位移后进行腐蚀试验.通过相同加载对比实验发现:3种系列... 为了确定高速列车常用5、6、7系列铝合金部件的安全可靠性,采用恒载荷方法和恒位移方法研究了其应力腐蚀开裂敏感性,对试样进行机械切口并预制疲劳裂纹,在施力点施加恒定载荷或恒位移后进行腐蚀试验.通过相同加载对比实验发现:3种系列铝合金中,7N01P-T4临界应力强度因子值低于11.238 MPa.m1/2,应力极限值低于224.3 MPa,抗应力腐蚀性能比5083P-H111、6005A-T6差,但均满足使用要求;应力腐蚀阴极反应而导致的氢脆在裂纹源区附近呈现典型的应力腐蚀特征,在疲劳区附近表现氢致开裂特征,与实际断口上直线沟槽分布状况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车体 应力腐蚀 恒载荷加载 氢致开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限元的高压设备箱绝缘优化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律方成 马建桥 +5 位作者 刘宏宇 汪佛池 谢军 贾步超 郭云翔 李敏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858-2864,共7页
电缆连接器高压端部对箱体四壁放电影响动车组可靠运行,对连接器端部进行合理优化,可降低故障频次。分析绝缘护层加装位置、绝缘护层结构和绝缘护层厚度对电场强度分布的影响规律。仿真结果表明,电缆连接器高压端加装绝缘护层可有效改... 电缆连接器高压端部对箱体四壁放电影响动车组可靠运行,对连接器端部进行合理优化,可降低故障频次。分析绝缘护层加装位置、绝缘护层结构和绝缘护层厚度对电场强度分布的影响规律。仿真结果表明,电缆连接器高压端加装绝缘护层可有效改善电场分布,绝缘护层应紧贴连接器端部金属部件并延伸至靠近高压端的首个伞裙根部。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电缆连接器雷电冲击电压耐受值满足高海拔地区运行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车组 高压设备箱 绝缘优化 有限元法 仿真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车辆焊接接头热点应力计算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斌杰 李强 +2 位作者 刘志明 谢基龙 宋晓文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8-33,共6页
随着轨道车辆运行速度的提高、车辆载荷的增加及其焊接结构形式的复杂化,车辆的承载状况变得十分复杂。热点应力方法作为一种结构疲劳强度评定方法,其计算结果更接近于焊件实际应力,但尚未在轨道车辆结构疲劳评定中广泛应用。本文以热... 随着轨道车辆运行速度的提高、车辆载荷的增加及其焊接结构形式的复杂化,车辆的承载状况变得十分复杂。热点应力方法作为一种结构疲劳强度评定方法,其计算结果更接近于焊件实际应力,但尚未在轨道车辆结构疲劳评定中广泛应用。本文以热点应力方法为理论基础,分析、比较不同有限元模型与外推公式对热点应力计算结果的影响,计算不同载荷形式下的热点应力集中系数。论文提出热点应力特征量的概念,用于描述焊缝尺寸、母板厚度、角接角度、腹板厚度等焊件细节对热点应力集中系数的影响;计算、比较机车转向架构架焊接减振器座的名义应力和热点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道车辆 热点应力 焊接结构 疲劳强度评定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列车车端关系综合试验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英波 李明 +2 位作者 丛大成 许宏光 韩俊伟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51-54,共4页
为了验证基于Stewart并联机器人的车端关系综合试验台能否满足车端关系试验的要求,进行静态定位精度、最大运动范围、运动学正解、动态跟踪特性和最大输出速度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台最大平移运动定位误差0.1 mm,最大旋转运动定位误差0.1&... 为了验证基于Stewart并联机器人的车端关系综合试验台能否满足车端关系试验的要求,进行静态定位精度、最大运动范围、运动学正解、动态跟踪特性和最大输出速度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台最大平移运动定位误差0.1 mm,最大旋转运动定位误差0.1°,远优于车端关系试验实际需求,Stewart并联机器人运动学正解精确,可用于系统状态实时监控;动态跟踪特性中,最大幅值衰减和相位滞后均发生在Y向,分别为0.755 dB和25.92°,明显优于幅值衰减3 dB和相位滞后小于90°的要求;三向平移运动最大输出速度均能够达到0.2 m/s的要求.表明车端关系综合试验台完全能够满足高速列车车端关系试验的要求,并且具备进一步提升性能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车端关系试验 STEWART并联机器人 运动学正解 定位精度 动态跟踪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车车载蓄电池组参数在线监测系统研发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宁 徐冠基 +2 位作者 张志强 王腾 秦毅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6-109,共4页
为保证列车蓄电池安全可靠工作,需要对其运行参数进行在线监测。基于美国国家仪器公司(NI)的软硬件平台,利用基于接口电路的一体化仪器技术和虚拟仪器技术,设计并开发在线监测系统,克服目前列车车载蓄电池监测系统的量程小、准确度低等... 为保证列车蓄电池安全可靠工作,需要对其运行参数进行在线监测。基于美国国家仪器公司(NI)的软硬件平台,利用基于接口电路的一体化仪器技术和虚拟仪器技术,设计并开发在线监测系统,克服目前列车车载蓄电池监测系统的量程小、准确度低等缺点,能够对蓄电池组的温度、电压和电流等参数同时进行监测、保存以及回放。测试结果表明:该测试系统具有使用方便、检测精度较高、工作稳定可靠、人机界面友好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电池 虚拟仪器 一体化仪器技术 LABVIEW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车辆空气弹簧气压负载特性的分析与实验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晓东 吴冬华 +1 位作者 唐进元 陈海锋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9-102,共4页
针对目前地铁车辆称质量过程中检测的车辆质量与实际载质量存在较大误差的问题,通过对地铁车辆称质量过程进行分析,分别推导了空气弹簧的静态、动态气压-负载关系式,其中动态气压-负载曲线考虑了空气弹簧工作过程中的充、排气过程。以... 针对目前地铁车辆称质量过程中检测的车辆质量与实际载质量存在较大误差的问题,通过对地铁车辆称质量过程进行分析,分别推导了空气弹簧的静态、动态气压-负载关系式,其中动态气压-负载曲线考虑了空气弹簧工作过程中的充、排气过程。以北京地铁大兴线4号线065车体为例,分别采用静态和动态气压-负载特性曲线对车体质量进行计算,通过与真实车体质量对比,表明本文推导的动态气压-负载特性曲线更加接近于实际情况,可以大幅减小地铁车辆称质量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辆 空气弹簧 气压-负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动时效对超声冲击车辆铝合金焊接接头残余应力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吴沛沛 田爱琴 +2 位作者 吴影 苟国庆 陈辉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37-40,共4页
由于焊接残余应力对铝合金焊接接头的安全可靠性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必须选择合理的方式对铝合金车体关键部位进行残余应力控制处理。本文采用超声冲击的方式对A7N01铝合金焊接接头进行残余应力控制处理,并将试板固定在车辆上上线运行2000... 由于焊接残余应力对铝合金焊接接头的安全可靠性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必须选择合理的方式对铝合金车体关键部位进行残余应力控制处理。本文采用超声冲击的方式对A7N01铝合金焊接接头进行残余应力控制处理,并将试板固定在车辆上上线运行2000 km进行振动时效处理。研究结果表明:超声冲击处理过后的焊接接头纵向和横向应力基本为压应力,且呈现出双沟状应力分布形态,压应力的峰值出现在焊趾位置。经过振动时效后应力释放的值变化趋势呈单峰状,因此振动时效结合超声冲击的双作用模式,可有效降低铝合金焊接接头残余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余应力 A7N01铝合金焊接接头 超声冲击 振动时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高速机车制动盘三维温度场及热应力场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夏毅敏 暨智勇 +1 位作者 马治国 谢纪东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63-67,共5页
应用有限元方法对准高速机车制动盘制动过程中由于摩擦生热引起的热弹性问题进行研究。利用Pro/E软件建立制动盘三维实体模型,并将之导入ANSYS中建立制动盘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根据热力学理论建立传热数学模型以及耦合的热弹性本构模型... 应用有限元方法对准高速机车制动盘制动过程中由于摩擦生热引起的热弹性问题进行研究。利用Pro/E软件建立制动盘三维实体模型,并将之导入ANSYS中建立制动盘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根据热力学理论建立传热数学模型以及耦合的热弹性本构模型。虚拟仿真过程中考虑热流密度和换热系数随时间变化的影响,得出随时间变化的温度场和应力场。仿真结果表明,制动盘在制动后20 s最高温度达到121℃,在制动后10 s最大应力达到210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动盘 温度场 热应力场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加车门对列车车体垂弯动刚度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贺小龙 张立民 +1 位作者 孙现亮 张艳斌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14年第2期103-106,共4页
针对增加车门的纯车体垂弯动刚度进行研究,用试验的方法得出参数一致车门不同车体的1阶垂弯模态,在未知车体截面几何尺寸、质量及其分布的情况下,利用模态试验结果计算出1阶垂弯动刚度,并采用分段三次Hermite特插值进行拟合。研究表明,... 针对增加车门的纯车体垂弯动刚度进行研究,用试验的方法得出参数一致车门不同车体的1阶垂弯模态,在未知车体截面几何尺寸、质量及其分布的情况下,利用模态试验结果计算出1阶垂弯动刚度,并采用分段三次Hermite特插值进行拟合。研究表明,车门结构不同的纯车体截面垂向位移和1阶垂弯动刚度呈"W"型分布,增加车门后,纯车体垂弯动刚度变化较大。该结果在车体动刚度设计中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纯车体 1阶垂弯 动刚度 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态参数在铁道车辆运行平稳性研究中的运用 被引量:11
20
作者 周劲松 张洪 任利惠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83-387,共5页
研究了运用车体模态参数来评估与分析运行平稳性的方法.设计了轨道成型滤波器和感觉滤波器,与车辆动力学方程一起,建立了铁道车辆的路—车—人统一的数学模型.针对该模型运用协方差法计算车辆的运行平稳性,分析车体的点头及浮沉振型、... 研究了运用车体模态参数来评估与分析运行平稳性的方法.设计了轨道成型滤波器和感觉滤波器,与车辆动力学方程一起,建立了铁道车辆的路—车—人统一的数学模型.针对该模型运用协方差法计算车辆的运行平稳性,分析车体的点头及浮沉振型、上心滚摆及摇头振型的模态参数对车辆垂向及横向运行平稳性的作用及影响,同时分析二系悬挂元件的刚度及阻尼系数对车体点头、浮沉、摇头及上心滚摆振型模态参数的影响.所得结论为运用模态参数来评估和改进车辆的运行平稳性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道车辆 模态参数 运行平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