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5
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影响南海的热带气旋活动初步分析
被引量:
6
1
作者
聂桂珍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27-32,共6页
南海是世界上热带气旋活动比较频繁的海区之一。1948~1987年间,影响南海的热带气旋共出现426个,年平均10.7个,其强度一般比西太平洋热带气旋偏弱,影响范围也小;年、月出现频数都具有明显的波动,月累计最高频数出现在9月份,影响南海的...
南海是世界上热带气旋活动比较频繁的海区之一。1948~1987年间,影响南海的热带气旋共出现426个,年平均10.7个,其强度一般比西太平洋热带气旋偏弱,影响范围也小;年、月出现频数都具有明显的波动,月累计最高频数出现在9月份,影响南海的热带气旋源地多在西太平洋的7°~15°N、128°~155°E区间和南海的12°~18°N、112°~129°E区间,其移动路径多变,多数趋于西北向移动,最后登陆华南沿海者居多。热带气旋天气往往造成我国南海和华南沿海地区人民生命、财产的严重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热带气旋
出现次数
出现频次
形成源地
活动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一种预报南海台风波浪的方法
被引量:
2
2
作者
容志明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8-16,共9页
本文通过选取重要预报因子,根据历史天气图、船舶报资料及台站实测资料,并把资料按台风进入南海后的不同移动路径划分为三种类型:西进型、北进型和变化型。用多元回归统计分析方法,建立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台风波浪和涌浪、周期计算公式。...
本文通过选取重要预报因子,根据历史天气图、船舶报资料及台站实测资料,并把资料按台风进入南海后的不同移动路径划分为三种类型:西进型、北进型和变化型。用多元回归统计分析方法,建立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台风波浪和涌浪、周期计算公式。在公式的推导中,根据实际应用的方便,更多地考虑了气压场结构;对上述三种类型的台风都分别建立了三种不同形式的计算公式,目的在于通过对不同的台风情况进行不同的处理,充分提高计算精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台风
移动路径
气压场
计算公式
历史天气图
多元回归
计算精确度
热带高压
西南季风
预报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海海温可预报性的诊断研究
被引量:
3
3
作者
邓冰
张翔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2-37,共6页
本文采用南沙永署礁所测的1988.9~1996.1的逐日表层海温资料和西沙1988.8~1995.12月逐日表层海温资料,用相空间延拓方法,计算了它的关联维Dm和Kalmogorov熵的近似值二阶Renyi熵K2,得...
本文采用南沙永署礁所测的1988.9~1996.1的逐日表层海温资料和西沙1988.8~1995.12月逐日表层海温资料,用相空间延拓方法,计算了它的关联维Dm和Kalmogorov熵的近似值二阶Renyi熵K2,得到Dm为分数维,K2约为一正数值,证明南海海温系统具有混沌吸引子,是一种混沌运动,是一个强迫耗散的非线性系统,其长期演变过程主要受5~9个因子控制,可估计出相应的海温预报时效约为3~9天。南海海温的预报时效与其周期有某些相似之处,但它们之间的关系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海温
可预报性
诊断研究
海温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发展与不发展南海扰动的能量收支与转换特征
被引量:
2
4
作者
张翔
邓冰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1-19,共9页
选取夏季月份南海局地性扰动发展与不发展的个例各一个,利用动能收支方程分别考察了辐散风和旋转风的动能制造和输送对扰动发生发展的贡献,并计算了辐散风和旋转风之间的动能转换。结果表明,南海扰动发展成台风,次网格尺度效应是主...
选取夏季月份南海局地性扰动发展与不发展的个例各一个,利用动能收支方程分别考察了辐散风和旋转风的动能制造和输送对扰动发生发展的贡献,并计算了辐散风和旋转风之间的动能转换。结果表明,南海扰动发展成台风,次网格尺度效应是主要的动能源,积云对流的作用十分明显,虽然辐散风的动能制造以及辐散风和旋转风的通量辐合在台风发展各阶段均有不同程度的贡献,但都相对较弱;辐散风和旋转风动能间的转换C(Kχ,Kψ)随着扰动的发展而增强,而C(Kχ,Kψ)增强则主要是C1=fχ·ψ的贡献,从C(Kχ,Kψ)的垂直分布来看,低层随着扰动的发展,Kχ向Kψ转换不断增强,使低层风速加大,高层在扰动的形成、发展和成熟时期则为负转换,对应的反气旋流出有利于扰动的进一步增强;此外,通过C(P,Kχ)从扰动形成到发展、成熟的各阶段,均有位能P向辐散风动能Kχ转换,最大转换层则出现在对流层中上层,C(P,Kχ)的强弱与C(Kχ,Kψ)的变化是基本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能量收支
能量转换
反气旋
扰动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海冬季表层海流特征及分析
被引量:
2
5
作者
容志明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47-51,共5页
本文介绍了南海冬季盛行西南漂流,整个南海为一反时针环流,主要流系有广东沿岸流,沿岸流外方有东北向的南海暖流,暖流外侧与南海暖流反向的为黑潮南分支,由于受南海地形影响,构成了南海自身的环流系统,南海位于季风区,又十分利...
本文介绍了南海冬季盛行西南漂流,整个南海为一反时针环流,主要流系有广东沿岸流,沿岸流外方有东北向的南海暖流,暖流外侧与南海暖流反向的为黑潮南分支,由于受南海地形影响,构成了南海自身的环流系统,南海位于季风区,又十分利于漂流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表层海流
海充特征
冬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方涛动与南海热带气旋的关系
被引量:
2
6
作者
聂桂珍
林喜春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28-34,共7页
本文用统计分析方法,着重揭示南方涛动与南海热带气旋的关系,为长期天气预报提供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
南方涛动
热带气旋
南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88年南海夏季风的建立及其对南沙海区天气的影响
被引量:
1
7
作者
周学群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64-69,共6页
本文用常规观测资料及南沙海区锚泊船只定点观测资料分析了1988年南海夏季风的建立过程,得出了该年南海夏季风建立的天气概念模式。认为东亚南北两支季风环流叠加使南海夏季风建立,进而讨论了南海夏季风的建立对南沙海区天气的影响。
关键词
南海
夏季
风
海区
天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热带气旋对南海各海区影响程度的诊断
8
作者
郑国光
高守邦
陈启海
《热带海洋》
CSCD
1995年第3期31-35,共5页
根据1949—1992年南海热带气旋资料,分为厄尔尼诺年和非厄尔尼诺年,将南海划分成4个海区,采用灰色聚类方法,找出特征值N。然后,用这N值诊断厄尔尼诺和非厄尔尼诺年在南海的热带气旋对4个海区的影响程度。
关键词
热带气旋
厄尔尼诺
灰色系统
南海
海区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秋季西北太平洋转向台风对南海冷空气的影响
9
作者
周学群
任崇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74-78,共5页
本文分析了10年中西北太平洋转向台风对南海冷空气的影响情况,揭示了几点事实,并对造成这种事实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转向台风影响冷空气过程的可能机制。
关键词
太平洋
台风
南海
冷空气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盛夏南海热带气旋的变化规律及其成因分析
10
作者
聂桂珍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2-25,共4页
本文探讨了近46年盛夏南海热带气旋的变化规律与副高之间的关系,并对盛夏热带气旋多年、少年成因从环流和海温因子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热带气旋
副热带高压
变化规律
成因分析
南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一个南海热带气旋发展的环流特征分析
11
作者
周学群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52-58,共7页
本文用ECMWF2.5×2.5网格点资料通过一个例子,对有利于南海热带气旋发展的环流场作了详细的分析,发现几点事实:(1)扰动在风的垂直切变较大的环境中仍可发展。(2)扰动位于中、低空西南急流左侧,高空南支东风急流右侧时,有利发展。(3)...
本文用ECMWF2.5×2.5网格点资料通过一个例子,对有利于南海热带气旋发展的环流场作了详细的分析,发现几点事实:(1)扰动在风的垂直切变较大的环境中仍可发展。(2)扰动位于中、低空西南急流左侧,高空南支东风急流右侧时,有利发展。(3)中,低空西南急流形成了扰动环流的强风潮,强风潮从扰动南侧入角,并包围扰动的东半圆。(4)扰动中、低层的入流和高层的外流呈现严重的不对称性。(5)当扰动发展到一定强度时,对南海热带季风环流圈的加强起到正反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热带
气旋
大气环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沙海区西南大风成因及预报着眼点
被引量:
3
12
作者
周学群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35-38,共4页
本文用东亚低纬地区常规观测资料研究了1988年南沙海区夏季风期间西南大风成因及预报着眼点。结果表明,南沙海区西南大风产生的原因有:1)东亚季风环流的准双周振荡;2)南半球澳大利亚冷高压加强造成赤道105~110°E地区的过赤道气流...
本文用东亚低纬地区常规观测资料研究了1988年南沙海区夏季风期间西南大风成因及预报着眼点。结果表明,南沙海区西南大风产生的原因有:1)东亚季风环流的准双周振荡;2)南半球澳大利亚冷高压加强造成赤道105~110°E地区的过赤道气流加强,结果启动东亚季风环流并使其加强;3)北半球ITCZ上热带气旋移近南海时,也可启动季风环流并使其加强。预报着眼点主要是准双周振荡的时间、澳大利亚冷高压的强度和位置、北半球ITCZ上热带气旋的强度和路径、对流层高层北支高空东风急流的厚度变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沙
海区
风
成因
预测
环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719号台风涌浪传播特征分析
被引量:
4
13
作者
周学群
杨洪玉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62-64,共3页
8719号台风于10月16日在西北太平洋生成,以后向西至西北方向移动,20日中心风力达60米/秒,23日进入巴士海峡,进而24日入南海,以后转为北至西北向移动,25日减弱为强热带风暴,27日在南海东北部海面减弱为热带低压(见图2)。在这期间23~25...
8719号台风于10月16日在西北太平洋生成,以后向西至西北方向移动,20日中心风力达60米/秒,23日进入巴士海峡,进而24日入南海,以后转为北至西北向移动,25日减弱为强热带风暴,27日在南海东北部海面减弱为热带低压(见图2)。在这期间23~25日巴士海峡和南海东北部海面最大波高达9~10米,其涌浪一直传至南海南部海面。本文利用22~25日的定点(D点)(图2中三角所示)船舶连续观测的资料和22~27日常规天气图上的船舶资料,对这次台风的涌浪传播特征作简要分析,以期揭示南海热带气旋造成的涌浪传播特征。定点船舶的气象资料用船舶气象仪测得,波浪要素用目测得到(1/3波高),在图1中,将08~17时共4次(每3小时一次)平均涌高代表该日的涌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涌高
台风涌浪
传播特征
涌浪传播
南海东北部
台风强度
大风区
巴士海峡
南海热带气旋
南海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湛江港超警戒水位高潮位
被引量:
3
14
作者
杨彩福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86-89,共4页
湛江港是我国十大港口之一,也是我国通往欧、非、东南亚航线最短的口岸,现已与8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商船往来,年货物吞吐量达1500万t以上.湛江港是一经南三岛和东海岛之间的水道向东与南海贯通的海港.热带气旋驱赶而来的海水在湛江港难以...
湛江港是我国十大港口之一,也是我国通往欧、非、东南亚航线最短的口岸,现已与8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商船往来,年货物吞吐量达1500万t以上.湛江港是一经南三岛和东海岛之间的水道向东与南海贯通的海港.热带气旋驱赶而来的海水在湛江港难以迅速流散,常在短时间内堆积起来,导致潮位升高,有时升幅远远超过警戒水位的高度(5.20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湛江港
超警戒水位
热带气旋
水文条件
气象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用多层递阶周期分析作西沙海区热带气旋长期预报
被引量:
3
15
作者
聂桂珍
任崇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53-57,共5页
本文分析了47年西沙海区热带气旋活动的概况,并针对该海区热带气旋预报的难度。
关键词
热带气旋
逐步回归
多层递阶
周期分析
气旋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0hPa辐散环流对台风路径的影响
被引量:
3
16
作者
周学群
张翔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1995年第1期18-25,共8页
分析了影响南海的几类台风路径所对应的200hPa辐散风场和速度势场的特征。发现200hPa辐散风场对台风路径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主要体现在:(1)200hPa辐散风场表征的季风环流结构的差异决定着台风路径的中期趋势;(...
分析了影响南海的几类台风路径所对应的200hPa辐散风场和速度势场的特征。发现200hPa辐散风场对台风路径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主要体现在:(1)200hPa辐散风场表征的季风环流结构的差异决定着台风路径的中期趋势;(2)西太平洋副高所对应的辐散风次级辐合线的走向和西伸程度指示着信风特征,影响台风未来的路径;(3)台风一般向辐散中心以外的次级辐散线西侧2个经距的位置移动。用辐散风环流的物理意义和台风受环境场引导的基本理论进行分析,说明从高层辐散风场诊断台风的移动方向有一定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散环流
台风
路径
引导气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用双重分析法预报10~12月南沙海区热带气旋
被引量:
2
17
作者
聂桂珍
李坚辉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8-12,共5页
本文针对10~12月份南沙海区热带气旋预报上存在的难度,吸取了多元分析和周期分析的优点,采用双重分析方法,即利用逐步回归技术将因子筛选和周期分析法有机结合,预报效果较好。
关键词
热带
气旋
南沙海区
预报
双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湛江港台风暴潮的一种计算方法
被引量:
2
18
作者
容志明
黄国华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72-75,共4页
一、引言 我国是一个风暴潮危害严重的国家,从南到北沿海各地都几乎不同程度地遭受到台风或寒潮(或冷空气)所激发的风暴潮的袭击。华南沿海更是频繁出现台风潮灾。风暴潮是指大气或伴随大气扰动的气压急剧变化而导致的水体(指海洋...
一、引言 我国是一个风暴潮危害严重的国家,从南到北沿海各地都几乎不同程度地遭受到台风或寒潮(或冷空气)所激发的风暴潮的袭击。华南沿海更是频繁出现台风潮灾。风暴潮是指大气或伴随大气扰动的气压急剧变化而导致的水体(指海洋、河口、湖泊等)异常升降现象,又叫“风暴增水”。增水过程一般分三个阶段:1、初振阶段,2、激振阶段,这时台风中心移近海港,往往在台风登陆前后几小时内出现猛烈增水,达到过程最大值。3、余振阶段。鉴于台风的强弱,路径不同等因素,增水大小不一,但过程大体一样,仅时间长短,波动大小略有差异。增水峰值发生的时间,在各个港口每次台风时间不一。历史上华南沿海最大的台风增水6903号(汕头)和8007号(湛江)台风暴潮最大值均发生在台风登陆时刻。增水的大小除台风因素外,还受港口地形的制约,形成增水分布的不同特点。广州湾探入内陆,港口向东南敞开,进入南海的西太平洋台风波可长驱直入,有利海水堆积,造成增水,甚至发生共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暴潮
湛江港
计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北部湾的波浪特性及计算
被引量:
1
19
作者
丁千龙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46-52,共7页
南海位于我国大陆南面,是太平洋的边缘海,北部湾位于南海的西北角。北部湾海区在每年的11月至翌年3、4月受东北季风影响,5月至9月主要是西南季风,并有台风影响。本文主要利用1977年至1986年共十年间的涠州海洋站及东方海洋站的观测资料...
南海位于我国大陆南面,是太平洋的边缘海,北部湾位于南海的西北角。北部湾海区在每年的11月至翌年3、4月受东北季风影响,5月至9月主要是西南季风,并有台风影响。本文主要利用1977年至1986年共十年间的涠州海洋站及东方海洋站的观测资料,结合地面天气图,经过分析、计算,给出了不同季节的波要素分布特征,及波要素的计算公式,这对于北部湾的海洋工程和船舶航行是十分重要和有用的。 二、资料的选取及说明 1.本文选取的资料主要为1977至1986年涠州海洋站和东方海洋站的08、11、14、17时的风向、风速、波高、波周期的观测资料。 2.风区是依据地面天气图的等压线确定,并遵循如下二原则:①风区内风速大于5米/秒,任两点的风速相差不超过2米/秒。②风区内任两点的风向的夹角不超过45度。另外风区的理想形状为矩形。在选择风区及确定风区边界时必须以计算点的位置来决定,风区中心线须通过计算点,由于本文研究的对象是一海湾,其水域并不十分广阔,风区长度基本上等于其水域长度,即波得以传播的水域尺度,数值可由地形图中直接量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浪特性
北部湾
东北季风
风区长度
西南季风
海洋站
波周期
风速
波向
最小风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永暑礁夏季风期间海气要素的谱特征
被引量:
1
20
作者
周学群
张启和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25-128,共4页
本文通过对南沙群岛永暑礁海洋气象观测站1989年夏季(5—8月)的海气要素功率谱和交叉谱分析,得出气象要素变化普遍存在30—40天和15.38天两种低频波;对于这两种低频波,海平面气压与海面风速两要素有显著的相关,风速的变化落后于气压0.34...
本文通过对南沙群岛永暑礁海洋气象观测站1989年夏季(5—8月)的海气要素功率谱和交叉谱分析,得出气象要素变化普遍存在30—40天和15.38天两种低频波;对于这两种低频波,海平面气压与海面风速两要素有显著的相关,风速的变化落后于气压0.34天(30—40天振荡)和0.68天(准双周振荡);低云量与风速也有显著的相关,30—40天振荡风速落后于低云量0.86天,准双周振荡风速超前于云量0.37天。表层水温也具有准双周振荡规律,与低云量有显著相关,且落后低云量0.47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
气象要素
谱分析
夏季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影响南海的热带气旋活动初步分析
被引量:
6
1
作者
聂桂珍
机构
南海舰队气象区台
出处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27-32,共6页
文摘
南海是世界上热带气旋活动比较频繁的海区之一。1948~1987年间,影响南海的热带气旋共出现426个,年平均10.7个,其强度一般比西太平洋热带气旋偏弱,影响范围也小;年、月出现频数都具有明显的波动,月累计最高频数出现在9月份,影响南海的热带气旋源地多在西太平洋的7°~15°N、128°~155°E区间和南海的12°~18°N、112°~129°E区间,其移动路径多变,多数趋于西北向移动,最后登陆华南沿海者居多。热带气旋天气往往造成我国南海和华南沿海地区人民生命、财产的严重损失。
关键词
南海
热带气旋
出现次数
出现频次
形成源地
活动路径
分类号
P732.3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种预报南海台风波浪的方法
被引量:
2
2
作者
容志明
机构
海军
南海舰队气象区台
出处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8-16,共9页
文摘
本文通过选取重要预报因子,根据历史天气图、船舶报资料及台站实测资料,并把资料按台风进入南海后的不同移动路径划分为三种类型:西进型、北进型和变化型。用多元回归统计分析方法,建立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台风波浪和涌浪、周期计算公式。在公式的推导中,根据实际应用的方便,更多地考虑了气压场结构;对上述三种类型的台风都分别建立了三种不同形式的计算公式,目的在于通过对不同的台风情况进行不同的处理,充分提高计算精确度。
关键词
南海台风
移动路径
气压场
计算公式
历史天气图
多元回归
计算精确度
热带高压
西南季风
预报因子
分类号
P7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海海温可预报性的诊断研究
被引量:
3
3
作者
邓冰
张翔
机构
南海舰队气象区台
出处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2-37,共6页
文摘
本文采用南沙永署礁所测的1988.9~1996.1的逐日表层海温资料和西沙1988.8~1995.12月逐日表层海温资料,用相空间延拓方法,计算了它的关联维Dm和Kalmogorov熵的近似值二阶Renyi熵K2,得到Dm为分数维,K2约为一正数值,证明南海海温系统具有混沌吸引子,是一种混沌运动,是一个强迫耗散的非线性系统,其长期演变过程主要受5~9个因子控制,可估计出相应的海温预报时效约为3~9天。南海海温的预报时效与其周期有某些相似之处,但它们之间的关系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南海
海温
可预报性
诊断研究
海温预报
Keywords
Phase space fractal dimension,Reinyi entropy.
分类号
P732.4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发展与不发展南海扰动的能量收支与转换特征
被引量:
2
4
作者
张翔
邓冰
机构
南海舰队气象区台
出处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1-19,共9页
文摘
选取夏季月份南海局地性扰动发展与不发展的个例各一个,利用动能收支方程分别考察了辐散风和旋转风的动能制造和输送对扰动发生发展的贡献,并计算了辐散风和旋转风之间的动能转换。结果表明,南海扰动发展成台风,次网格尺度效应是主要的动能源,积云对流的作用十分明显,虽然辐散风的动能制造以及辐散风和旋转风的通量辐合在台风发展各阶段均有不同程度的贡献,但都相对较弱;辐散风和旋转风动能间的转换C(Kχ,Kψ)随着扰动的发展而增强,而C(Kχ,Kψ)增强则主要是C1=fχ·ψ的贡献,从C(Kχ,Kψ)的垂直分布来看,低层随着扰动的发展,Kχ向Kψ转换不断增强,使低层风速加大,高层在扰动的形成、发展和成熟时期则为负转换,对应的反气旋流出有利于扰动的进一步增强;此外,通过C(P,Kχ)从扰动形成到发展、成熟的各阶段,均有位能P向辐散风动能Kχ转换,最大转换层则出现在对流层中上层,C(P,Kχ)的强弱与C(Kχ,Kψ)的变化是基本一致的。
关键词
南海
能量收支
能量转换
反气旋
扰动发展
Keywords
South China Sea disturbance Energy budget and conversion Contrast analysis
分类号
P732.3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P444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海冬季表层海流特征及分析
被引量:
2
5
作者
容志明
机构
海军
南海舰队气象区台
出处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47-51,共5页
文摘
本文介绍了南海冬季盛行西南漂流,整个南海为一反时针环流,主要流系有广东沿岸流,沿岸流外方有东北向的南海暖流,暖流外侧与南海暖流反向的为黑潮南分支,由于受南海地形影响,构成了南海自身的环流系统,南海位于季风区,又十分利于漂流的发展。
关键词
南海
表层海流
海充特征
冬季
分类号
P731.21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方涛动与南海热带气旋的关系
被引量:
2
6
作者
聂桂珍
林喜春
机构
南海舰队气象区台
出处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28-34,共7页
文摘
本文用统计分析方法,着重揭示南方涛动与南海热带气旋的关系,为长期天气预报提供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
南方涛动
热带气旋
南海
分类号
P732.6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1988年南海夏季风的建立及其对南沙海区天气的影响
被引量:
1
7
作者
周学群
机构
南海舰队气象区台
出处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64-69,共6页
文摘
本文用常规观测资料及南沙海区锚泊船只定点观测资料分析了1988年南海夏季风的建立过程,得出了该年南海夏季风建立的天气概念模式。认为东亚南北两支季风环流叠加使南海夏季风建立,进而讨论了南海夏季风的建立对南沙海区天气的影响。
关键词
南海
夏季
风
海区
天气
分类号
P732.2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热带气旋对南海各海区影响程度的诊断
8
作者
郑国光
高守邦
陈启海
机构
湛江水产学院
出处
《热带海洋》
CSCD
1995年第3期31-35,共5页
文摘
根据1949—1992年南海热带气旋资料,分为厄尔尼诺年和非厄尔尼诺年,将南海划分成4个海区,采用灰色聚类方法,找出特征值N。然后,用这N值诊断厄尔尼诺和非厄尔尼诺年在南海的热带气旋对4个海区的影响程度。
关键词
热带气旋
厄尔尼诺
灰色系统
南海
海区影响
Keywords
diagnostic, tropical cyclone, E1 Nino, gray color system, influence
分类号
P732.6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秋季西北太平洋转向台风对南海冷空气的影响
9
作者
周学群
任崇
机构
南海舰队气象区台
出处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74-78,共5页
文摘
本文分析了10年中西北太平洋转向台风对南海冷空气的影响情况,揭示了几点事实,并对造成这种事实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转向台风影响冷空气过程的可能机制。
关键词
太平洋
台风
南海
冷空气
影响
分类号
P732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盛夏南海热带气旋的变化规律及其成因分析
10
作者
聂桂珍
机构
南海舰队气象区台
出处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2-25,共4页
文摘
本文探讨了近46年盛夏南海热带气旋的变化规律与副高之间的关系,并对盛夏热带气旋多年、少年成因从环流和海温因子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热带气旋
副热带高压
变化规律
成因分析
南海
分类号
P444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P732.3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个南海热带气旋发展的环流特征分析
11
作者
周学群
机构
南海舰队
隧
气象
区台
出处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52-58,共7页
文摘
本文用ECMWF2.5×2.5网格点资料通过一个例子,对有利于南海热带气旋发展的环流场作了详细的分析,发现几点事实:(1)扰动在风的垂直切变较大的环境中仍可发展。(2)扰动位于中、低空西南急流左侧,高空南支东风急流右侧时,有利发展。(3)中,低空西南急流形成了扰动环流的强风潮,强风潮从扰动南侧入角,并包围扰动的东半圆。(4)扰动中、低层的入流和高层的外流呈现严重的不对称性。(5)当扰动发展到一定强度时,对南海热带季风环流圈的加强起到正反馈作用。
关键词
南海
热带
气旋
大气环流
Keywords
strong breeze
inward flow
outward flow.
分类号
P434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沙海区西南大风成因及预报着眼点
被引量:
3
12
作者
周学群
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
南海舰队气象区台
出处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35-38,共4页
文摘
本文用东亚低纬地区常规观测资料研究了1988年南沙海区夏季风期间西南大风成因及预报着眼点。结果表明,南沙海区西南大风产生的原因有:1)东亚季风环流的准双周振荡;2)南半球澳大利亚冷高压加强造成赤道105~110°E地区的过赤道气流加强,结果启动东亚季风环流并使其加强;3)北半球ITCZ上热带气旋移近南海时,也可启动季风环流并使其加强。预报着眼点主要是准双周振荡的时间、澳大利亚冷高压的强度和位置、北半球ITCZ上热带气旋的强度和路径、对流层高层北支高空东风急流的厚度变化等。
关键词
南沙
海区
风
成因
预测
环流
Keywords
East Asian monsoon circulation, Forecast starting points, Quasi-two weeks oscillation, Start
分类号
P425.42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8719号台风涌浪传播特征分析
被引量:
4
13
作者
周学群
杨洪玉
机构
南海舰队气象区台
出处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62-64,共3页
文摘
8719号台风于10月16日在西北太平洋生成,以后向西至西北方向移动,20日中心风力达60米/秒,23日进入巴士海峡,进而24日入南海,以后转为北至西北向移动,25日减弱为强热带风暴,27日在南海东北部海面减弱为热带低压(见图2)。在这期间23~25日巴士海峡和南海东北部海面最大波高达9~10米,其涌浪一直传至南海南部海面。本文利用22~25日的定点(D点)(图2中三角所示)船舶连续观测的资料和22~27日常规天气图上的船舶资料,对这次台风的涌浪传播特征作简要分析,以期揭示南海热带气旋造成的涌浪传播特征。定点船舶的气象资料用船舶气象仪测得,波浪要素用目测得到(1/3波高),在图1中,将08~17时共4次(每3小时一次)平均涌高代表该日的涌高。
关键词
涌高
台风涌浪
传播特征
涌浪传播
南海东北部
台风强度
大风区
巴士海峡
南海热带气旋
南海南部
分类号
P7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湛江港超警戒水位高潮位
被引量:
3
14
作者
杨彩福
机构
南海舰队气象区台
出处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86-89,共4页
文摘
湛江港是我国十大港口之一,也是我国通往欧、非、东南亚航线最短的口岸,现已与8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商船往来,年货物吞吐量达1500万t以上.湛江港是一经南三岛和东海岛之间的水道向东与南海贯通的海港.热带气旋驱赶而来的海水在湛江港难以迅速流散,常在短时间内堆积起来,导致潮位升高,有时升幅远远超过警戒水位的高度(5.20m).
关键词
湛江港
超警戒水位
热带气旋
水文条件
气象条件
分类号
U698.5 [交通运输工程—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用多层递阶周期分析作西沙海区热带气旋长期预报
被引量:
3
15
作者
聂桂珍
任崇
机构
南海舰队气象区台
出处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53-57,共5页
文摘
本文分析了47年西沙海区热带气旋活动的概况,并针对该海区热带气旋预报的难度。
关键词
热带气旋
逐步回归
多层递阶
周期分析
气旋预报
分类号
P457.8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0hPa辐散环流对台风路径的影响
被引量:
3
16
作者
周学群
张翔
机构
南海舰队气象区台
出处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1995年第1期18-25,共8页
文摘
分析了影响南海的几类台风路径所对应的200hPa辐散风场和速度势场的特征。发现200hPa辐散风场对台风路径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主要体现在:(1)200hPa辐散风场表征的季风环流结构的差异决定着台风路径的中期趋势;(2)西太平洋副高所对应的辐散风次级辐合线的走向和西伸程度指示着信风特征,影响台风未来的路径;(3)台风一般向辐散中心以外的次级辐散线西侧2个经距的位置移动。用辐散风环流的物理意义和台风受环境场引导的基本理论进行分析,说明从高层辐散风场诊断台风的移动方向有一定的可行性。
关键词
辐散环流
台风
路径
引导气流
Keywords
200hPa Selondary hight
Divergent circulation
Typhoon track,Steering flow
分类号
P442.3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P444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用双重分析法预报10~12月南沙海区热带气旋
被引量:
2
17
作者
聂桂珍
李坚辉
机构
南海舰队气象区台
出处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8-12,共5页
文摘
本文针对10~12月份南沙海区热带气旋预报上存在的难度,吸取了多元分析和周期分析的优点,采用双重分析方法,即利用逐步回归技术将因子筛选和周期分析法有机结合,预报效果较好。
关键词
热带
气旋
南沙海区
预报
双重分析
分类号
P457.8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湛江港台风暴潮的一种计算方法
被引量:
2
18
作者
容志明
黄国华
机构
海军
南海舰队气象区台
出处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72-75,共4页
文摘
一、引言 我国是一个风暴潮危害严重的国家,从南到北沿海各地都几乎不同程度地遭受到台风或寒潮(或冷空气)所激发的风暴潮的袭击。华南沿海更是频繁出现台风潮灾。风暴潮是指大气或伴随大气扰动的气压急剧变化而导致的水体(指海洋、河口、湖泊等)异常升降现象,又叫“风暴增水”。增水过程一般分三个阶段:1、初振阶段,2、激振阶段,这时台风中心移近海港,往往在台风登陆前后几小时内出现猛烈增水,达到过程最大值。3、余振阶段。鉴于台风的强弱,路径不同等因素,增水大小不一,但过程大体一样,仅时间长短,波动大小略有差异。增水峰值发生的时间,在各个港口每次台风时间不一。历史上华南沿海最大的台风增水6903号(汕头)和8007号(湛江)台风暴潮最大值均发生在台风登陆时刻。增水的大小除台风因素外,还受港口地形的制约,形成增水分布的不同特点。广州湾探入内陆,港口向东南敞开,进入南海的西太平洋台风波可长驱直入,有利海水堆积,造成增水,甚至发生共振。
关键词
风暴潮
湛江港
计算法
分类号
P731.23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北部湾的波浪特性及计算
被引量:
1
19
作者
丁千龙
机构
海军
南海舰队气象区台
出处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46-52,共7页
文摘
南海位于我国大陆南面,是太平洋的边缘海,北部湾位于南海的西北角。北部湾海区在每年的11月至翌年3、4月受东北季风影响,5月至9月主要是西南季风,并有台风影响。本文主要利用1977年至1986年共十年间的涠州海洋站及东方海洋站的观测资料,结合地面天气图,经过分析、计算,给出了不同季节的波要素分布特征,及波要素的计算公式,这对于北部湾的海洋工程和船舶航行是十分重要和有用的。 二、资料的选取及说明 1.本文选取的资料主要为1977至1986年涠州海洋站和东方海洋站的08、11、14、17时的风向、风速、波高、波周期的观测资料。 2.风区是依据地面天气图的等压线确定,并遵循如下二原则:①风区内风速大于5米/秒,任两点的风速相差不超过2米/秒。②风区内任两点的风向的夹角不超过45度。另外风区的理想形状为矩形。在选择风区及确定风区边界时必须以计算点的位置来决定,风区中心线须通过计算点,由于本文研究的对象是一海湾,其水域并不十分广阔,风区长度基本上等于其水域长度,即波得以传播的水域尺度,数值可由地形图中直接量取。
关键词
波浪特性
北部湾
东北季风
风区长度
西南季风
海洋站
波周期
风速
波向
最小风时
分类号
P7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永暑礁夏季风期间海气要素的谱特征
被引量:
1
20
作者
周学群
张启和
机构
南海舰队气象区台
出处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25-128,共4页
文摘
本文通过对南沙群岛永暑礁海洋气象观测站1989年夏季(5—8月)的海气要素功率谱和交叉谱分析,得出气象要素变化普遍存在30—40天和15.38天两种低频波;对于这两种低频波,海平面气压与海面风速两要素有显著的相关,风速的变化落后于气压0.34天(30—40天振荡)和0.68天(准双周振荡);低云量与风速也有显著的相关,30—40天振荡风速落后于低云量0.86天,准双周振荡风速超前于云量0.37天。表层水温也具有准双周振荡规律,与低云量有显著相关,且落后低云量0.47天。
关键词
海洋
气象要素
谱分析
夏季风
分类号
P732.1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影响南海的热带气旋活动初步分析
聂桂珍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一种预报南海台风波浪的方法
容志明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南海海温可预报性的诊断研究
邓冰
张翔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1997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发展与不发展南海扰动的能量收支与转换特征
张翔
邓冰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南海冬季表层海流特征及分析
容志明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199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南方涛动与南海热带气旋的关系
聂桂珍
林喜春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199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1988年南海夏季风的建立及其对南沙海区天气的影响
周学群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199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热带气旋对南海各海区影响程度的诊断
郑国光
高守邦
陈启海
《热带海洋》
CSCD
199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秋季西北太平洋转向台风对南海冷空气的影响
周学群
任崇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199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盛夏南海热带气旋的变化规律及其成因分析
聂桂珍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199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一个南海热带气旋发展的环流特征分析
周学群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199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南沙海区西南大风成因及预报着眼点
周学群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8719号台风涌浪传播特征分析
周学群
杨洪玉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1990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湛江港超警戒水位高潮位
杨彩福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用多层递阶周期分析作西沙海区热带气旋长期预报
聂桂珍
任崇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1997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200hPa辐散环流对台风路径的影响
周学群
张翔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1995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用双重分析法预报10~12月南沙海区热带气旋
聂桂珍
李坚辉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199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湛江港台风暴潮的一种计算方法
容志明
黄国华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199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北部湾的波浪特性及计算
丁千龙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199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永暑礁夏季风期间海气要素的谱特征
周学群
张启和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