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特呈岛海洋公园沉积物重金属生态风险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张翠萍 贾后磊 +3 位作者 王平 谢健 姚少慧 王银霞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17-220,共4页
基于对特呈岛海洋公园周边海域表层沉积物的调查研究,分析了表层沉积物中Cu、Pb、Zn、Cd和Hg 5类重金属的污染特征。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其评价。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Cu、Cd和Hg的单因子污染系数小于1,Pb最大超标指数为2... 基于对特呈岛海洋公园周边海域表层沉积物的调查研究,分析了表层沉积物中Cu、Pb、Zn、Cd和Hg 5类重金属的污染特征。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其评价。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Cu、Cd和Hg的单因子污染系数小于1,Pb最大超标指数为2.72,各站位综合污染指数均小于5.48,重金属处于低污染状态,各重金属污染程度依次为Pb>Zn>Cu>Hg>Cd。5类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均小于40,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远低于150,属于低生态危害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呈岛海洋公园 表层沉积物 重金属 潜在生态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海洋疏浚泥生产轻质陶粒的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谢健 林鑫城 +2 位作者 石萍 万德荣 陈炜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2004年第6期32-36,共5页
为将疏浚泥转化为可再利用的材料,以减少疏浚泥海洋倾倒量,利用烧结技术将疏浚泥转 化为建筑材料———轻质陶粒进行再利用,把掺疏浚泥的混合料投入应用性试生产。结果表明,当 混合料中疏浚泥与黏土的比例达到1∶2或1∶3时,烧结温度... 为将疏浚泥转化为可再利用的材料,以减少疏浚泥海洋倾倒量,利用烧结技术将疏浚泥转 化为建筑材料———轻质陶粒进行再利用,把掺疏浚泥的混合料投入应用性试生产。结果表明,当 混合料中疏浚泥与黏土的比例达到1∶2或1∶3时,烧结温度1160℃,焙烧效果较好,所得陶粒的 颗粒密度较低;陶粒产品的表观密度<450kg/m3,筒压强度>1.2MPa,产品性能符合国家标准;生 产成本基本上没有增加,并可节约耕地,产生一定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疏浚泥 烧结技术 轻质陶粒 综合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浚泥用于滨海湿地生态工程现状及在我国应用潜力 被引量:18
3
作者 黄华梅 高杨 +2 位作者 王银霞 娄全胜 谢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571-2580,共10页
疏浚泥传统的海上倾倒方式现已成为海洋的主要污染来源,而将疏浚泥应用到滨海湿地生态工程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疏浚泥应用于滨海湿地生态工程在国外的系统研究超过40a,工程运用已有上百年的历史。综述了海洋疏浚泥运用于滨海湿地生... 疏浚泥传统的海上倾倒方式现已成为海洋的主要污染来源,而将疏浚泥应用到滨海湿地生态工程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疏浚泥应用于滨海湿地生态工程在国外的系统研究超过40a,工程运用已有上百年的历史。综述了海洋疏浚泥运用于滨海湿地生态工程的研究前沿和工程运用现状,同时分析其典型的生态工程案例,以期为我国的技术推广提供参考。疏浚泥用于生态工程用途主要有:(1)生态保育下沉和侵蚀性海岸湿地:人为补给疏浚泥可以补偿因高程降低或者海岸侵蚀带来的负面影响,国际上通常采用疏浚泥薄层覆盖法。(2)生态修复受损的滨海湿地:疏浚泥作为基质恢复和重建其潮间带生境,修复因围垦等人类活动严重受损的湿地,从而恢复湿地植被群落;(3)建造人工生态岛:将疏浚泥堆置于便利处,形成自然疏浚泥岛,按照不同的设计高程创造出不同的生境,随着自然的演替,岛屿演替成为生物多样性高和生境丰富的岛屿。以国际上的疏浚泥生态工程运用为借鉴,结合目前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现状和滨海湿地面临的一系列挑战,分析疏浚泥在我国滨海湿地生态重建和生态修复等工程方面的应用前景,为缓解我国海洋产业经济发展和滨海湿地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提供技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疏浚泥 滨海湿地 生态工程 海洋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东寨港重金属在多种环境介质中污染状况及评价 被引量:19
4
作者 曹玲珑 王平 +2 位作者 田海涛 谢健 何远胜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03-407,共5页
分析了东寨港海水、表层沉积物和生物体中重金属Cu、Zn、Pb、Cd、Hg、类金属As的含量及分布特征,并运用单因子指数法、地积累指数法评价了该调查区重金属污染程度。结果表明:东寨港海水中除Pb的含量符合二类海水标准外,其余含量均符合... 分析了东寨港海水、表层沉积物和生物体中重金属Cu、Zn、Pb、Cd、Hg、类金属As的含量及分布特征,并运用单因子指数法、地积累指数法评价了该调查区重金属污染程度。结果表明:东寨港海水中除Pb的含量符合二类海水标准外,其余含量均符合一类海水标准,且远低于渔业水质标准限值;表层沉积物中典型重金属元素含量都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一类标准,基本属于无污染区;本区湿地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含量比岛内及周边区典型红树林湿地略偏高;红树林及暗滩沉积物中重金属比东寨港水底沉积物重金属含量高,表明河口湾潮滩上的红树林区可能是重金属元素的富集区,东寨港目前可能受到了陆源污染的影响;生物体中重金属含量均符合一类标准,符合无公害水产品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 沉积物 海洋生物 重金属 东寨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吹填泥浆中土颗粒沉降-固结规律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张楠 朱伟 +2 位作者 王亮 吕一彦 周宣兆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681-1686,共6页
吹填泥浆中土颗粒沉降-固结过程十分复杂,其中土颗粒的沉降固结规律并不明确。室内沉降试验采用一种改进的方法——分层抽取法,先得到土颗粒体积分布规律,再利用体积通量函数法计算不同粒组颗粒平均沉速。计算结果表明,吹填泥浆在沉降... 吹填泥浆中土颗粒沉降-固结过程十分复杂,其中土颗粒的沉降固结规律并不明确。室内沉降试验采用一种改进的方法——分层抽取法,先得到土颗粒体积分布规律,再利用体积通量函数法计算不同粒组颗粒平均沉速。计算结果表明,吹填泥浆在沉降过程中会出现3个区域,分别是干涉沉降区、絮体压缩沉降区和自重固结区;在沉降初期0~1 h和1~7 h内,干涉沉降区内土颗粒沉速远小于Stokes公式沉速计算值,颗粒沉速分别与颗粒直径的0.488 1和0.111 7次方有关。絮体压缩沉降区和自重固结区内颗粒基本不出现分选现象,均属于泥浆颗粒的沉积物;该试验中絮体压缩沉降区的密度约为1.04 g/c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吹填泥浆 体积通量函数 沉降-固结 STOKES 絮体压缩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伶仃洋海域营养盐的历史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马媛 魏巍 +4 位作者 夏华永 于斌 王迪 马玉 王亮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9-77,共9页
根据2006年丰水期和枯水期对珠江口伶仃洋海域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域营养盐的现状,发现丰水期NO3-N和SiO3-Si含量呈自口门向外逐渐降低的变化,NO2-N和PO4-P高值区则集中在深圳附近海域,枯水期各项营养盐均呈自口门向外逐渐降低的变化... 根据2006年丰水期和枯水期对珠江口伶仃洋海域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域营养盐的现状,发现丰水期NO3-N和SiO3-Si含量呈自口门向外逐渐降低的变化,NO2-N和PO4-P高值区则集中在深圳附近海域,枯水期各项营养盐均呈自口门向外逐渐降低的变化。结合1990年、1998年、2001年3个年份的资料,分析了珠江口邻近海域5项营养盐(SiO3-Si,NO3-N,NO2-N,NH4-N和PO4-P)近20 a来的变化规律,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和分析。结果发现,NO3-N,NO2-N,NH4-N和PO4-P含量呈现显著上升趋势,DIN/DIP呈下降趋势。NO3-N和SiO3-Si含量丰水期显著高于枯水期,NO2-N和PO4-P则相反,径流携带作用是NO3-N和SiO3-Si的主要来源,而径流对NO2-N和PO4-P则起稀释作用。另外农业施肥的影响、围填海造成的海域面积缩小以及网箱养殖业饵料的不合理投放亦是造成珠江口伶仃洋海域DIN,DIP含量上升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 伶仃洋 营养盐 径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与白马湖疏浚淤泥的触变特性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王亮 曹玲珑 +4 位作者 李磊 杨黎静 孙田磊 石萍 田海涛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48-553,共6页
利用研制的微型十字板剪切仪对重塑后静置一定时间的太湖与白马湖两种疏浚淤泥进行了强度测试,对两种疏浚淤泥的触变特性进行了研究与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疏浚淤泥重塑后最初始时间内触变强度的增长最快,随时间增长触变强度的增长变... 利用研制的微型十字板剪切仪对重塑后静置一定时间的太湖与白马湖两种疏浚淤泥进行了强度测试,对两种疏浚淤泥的触变特性进行了研究与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疏浚淤泥重塑后最初始时间内触变强度的增长最快,随时间增长触变强度的增长变慢,448d时触变强度随时间的增长趋于稳定。含水率为液限时白马湖疏浚淤泥的触变强度高于太湖疏浚淤泥。触变强度比率与触变强度的变化趋势类似。含水率越小疏浚淤泥触变性越大。含水率为液限时两种疏浚淤泥的触变强度比率与London和Detroit淤泥接近,小于Beauharnois和Shellhave淤泥,大于Horten淤泥。448d时除Beauharnois淤泥外,其他淤泥的触变强度比率均保持相对稳定。根据定义两种疏浚淤泥均为低灵敏性黏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淤泥 微型十字板剪切仪 触变性 触变强度 触变强度比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DIS浒苔遥感监测误差分析研究 被引量:29
8
作者 钟山 丁一 +3 位作者 李振 刘爱超 仝兆远 王强 《遥感信息》 CSCD 2013年第1期38-42,共5页
近年来,我国沿海浒苔灾害频发,影响日趋严重,MODIS-TERRA/AQUA等中低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成为浒苔遥感监测最主要的数据源之一。但低分辨率影像存在大量混合像元,导致浒苔提取误差。本文先从理论上分析了植被指数算法的非线性对浒苔信息... 近年来,我国沿海浒苔灾害频发,影响日趋严重,MODIS-TERRA/AQUA等中低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成为浒苔遥感监测最主要的数据源之一。但低分辨率影像存在大量混合像元,导致浒苔提取误差。本文先从理论上分析了植被指数算法的非线性对浒苔信息提取的影响,发现像元中浒苔覆盖比例为0.2~0.4时,NDVI最大,会有0.8的偏差,且浒苔越厚误差越大。然后以环境减灾卫星(HJ-1A/B)作为真实值,对MODIS浒苔监测误差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MODIS影像难以兼顾大块聚集和零散分布的浒苔,业务化监测中提取面积可能会被夸大21.88%,在面积准确的情况下,也会有21.67%的浒苔信息被错误提取。本文最后提出通过选择两个阈值来解决此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浒苔 MODIS 监测 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层抽取法在泥沙沉积过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何洪涛 朱伟 +1 位作者 张春雷 王亮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371-2378,共8页
悬浮泥沙到沉积土的形成过程非常复杂,涉及到泥沙的沉降和土的自重固结。物理模型试验需要实测含水率、密度、颗粒分布、超孔隙水应力和总应力,但目前尚无简单可行的方法。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室内试验方法,通过与国内外现有试验方法相对比... 悬浮泥沙到沉积土的形成过程非常复杂,涉及到泥沙的沉降和土的自重固结。物理模型试验需要实测含水率、密度、颗粒分布、超孔隙水应力和总应力,但目前尚无简单可行的方法。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室内试验方法,通过与国内外现有试验方法相对比,改进后的方法不仅可以得到泥沙在沉积过程中的泥面下沉变化、含水率(密度)分布、超孔压消散剖面,而且还能得到沉积物在不同高度和时间的颗粒分布变化等性质。通过多个试验实测及一致性测试表明,实测数据合理、可信,一致性检验误差较小,验证了此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抽取法 泥沙沉积 含水率 超孔隙水压力 颗粒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三水盆地早全新世以来孢粉分析与古环境重建 被引量:13
10
作者 黄康有 何嘉卉 +3 位作者 宗永强 郑卓 章桂芳 曹玲珑 《热带地理》 2016年第3期364-373,共10页
为了深入探讨珠江三角洲的沉积古环境和古气候历史,在三水市区获取了2个高取芯率的钻孔岩芯,进行了12个AMS 14C测年,并结合孢粉、硅藻等分析结果探讨三水地区全新世的海平面与河流水动力变化,以及古植被演替过程。结果表明:钻孔所在区... 为了深入探讨珠江三角洲的沉积古环境和古气候历史,在三水市区获取了2个高取芯率的钻孔岩芯,进行了12个AMS 14C测年,并结合孢粉、硅藻等分析结果探讨三水地区全新世的海平面与河流水动力变化,以及古植被演替过程。结果表明:钻孔所在区域全新世沉积总体从9 000 cal.a B.P.左右开始,呈现河流相―河湾相―河口湾相―潮坪相―河口湾相―河漫滩相的演变过程。三水区的早全新世沉积阶段年代最早为9 000 cal.a B.P.左右,表现为河口湾相的淤泥质粉砂沉积,硅藻以淡水种类为主,最高沉积速率为1.6 cm/a。海侵初始时间为8 700 cal.a B.P.左右,最高海平面时间为7 600 cal.a B.P.左右,此时海岸带发育红树林,丘陵山地发育较茂盛的亚常绿热带常绿阔叶林;中―晚全新世阶段(6 500―2 200 cal.a B.P.),以泥炭粉砂沉积为主,沉积速率为0.2~0.5 cm/a,河口区高潮线附近及河流弯道低洼滩地在5 000 cal.a B.P.前后形成淡水沼泽、河口三角洲边缘区洼地水松林发育。在晚全新世(2 200 cal.a B.P.左右)以来,陆相黏土质沉积指示河口泥沙快速堆积,三角洲平原迅速扩大,沉积速率高达1.7 cm/a。孢粉结果显示次生的芒箕孢子剧增,陆地植被稀疏,人类活动显著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新世 珠江三角洲 孢粉组合 古环境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SD光谱仪的悬浮泥沙光学衰减系数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何颖清 邓孺孺 +2 位作者 陈启东 陈蕾 秦雁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34-140,共7页
设计了基于ASD光谱仪的玻璃水槽实验,测量人工光源穿透不同水深、不同质量浓度含沙水体的辐亮度,以纯水为参照,得出了某一粒径组成下不同质量浓度悬浮泥沙在350-920 nm波段范围内的光学衰减系数。实验泥沙样本的光学衰减系数光谱特征单... 设计了基于ASD光谱仪的玻璃水槽实验,测量人工光源穿透不同水深、不同质量浓度含沙水体的辐亮度,以纯水为参照,得出了某一粒径组成下不同质量浓度悬浮泥沙在350-920 nm波段范围内的光学衰减系数。实验泥沙样本的光学衰减系数光谱特征单一,随着波长的增大逐渐减小,表现为一条略倾的曲线,且正比于泥沙质量浓度。在0-0.15 m深度范围内的,相同质量浓度的泥沙光学衰减系数随水深的变化可以忽略不计。从350-920 nm,实验泥沙样本的单位质量浓度光学衰减系数从0.084缓慢减小至0.069 m^2/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泥沙 光学衰减系数 ASD光谱仪 水质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海水透明度与光谱相关关系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蕾 谢健 +4 位作者 彭晓鹃 李振 娄全胜 张晓浩 杨帆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11年第3期151-155,共5页
通过对2009年5月珠江口门内外水体光谱采样数据的分析处理,得到该海域水体离水光谱反射率及其负对数值;分别计算水体离水光谱反射率及其负对数与水体透明度的相关系数,发现后者与海水透明度的相关系数比前者要高出约11%。为便于应用卫... 通过对2009年5月珠江口门内外水体光谱采样数据的分析处理,得到该海域水体离水光谱反射率及其负对数值;分别计算水体离水光谱反射率及其负对数与水体透明度的相关系数,发现后者与海水透明度的相关系数比前者要高出约11%。为便于应用卫星遥感数据开展南海海域水体透明度的反演,选用和Hyperion卫星数据相关波段中心波长相对应、且相关系数较高波长处的水体离水光谱反射率及其负对数为变量,分别建立线性、多项式、乘幂及指数的海水透明度拟合回归方程。经比较分析,发现采用559 nm处水体离水光谱反射率负对数的乘幂回归方程(拟合度R2=0.922 2,检验样本平均相对误差为18%)可获得较好的拟合结果,这为南海近岸海水透明度的卫星遥感反演提供了基础研究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离水光谱反射率 海水透明度 珠江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行于水平面表面渗流对生态边坡中客土稳定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亮 谢健 朱伟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2271-2275,共5页
设定平行于水平面表面渗流情况下客土破坏模式为一条沿平面网上表面的平行于原边坡坡面的直线滑动面。根据此破坏模式,采用无限坡模型进行客土的稳定性分析,推导出有地震、平行于水平面表面渗流作用下的客土稳定厚度的通式。通过对通式... 设定平行于水平面表面渗流情况下客土破坏模式为一条沿平面网上表面的平行于原边坡坡面的直线滑动面。根据此破坏模式,采用无限坡模型进行客土的稳定性分析,推导出有地震、平行于水平面表面渗流作用下的客土稳定厚度的通式。通过对通式中参数取值的讨论,给出了各种情况下的客土稳定设计图表。利用平行于水平面表面渗流和平行于坡面表面渗流情况下的客土稳定设计图表,进行了两种情况下客土稳定性的对比。结果表明,客土失稳厚度相同时,平行于水平面表面渗流比平行于坡面表面渗流时的客土稳定性显著降低,且客土失稳厚度越小,客土稳定性的降低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边坡 客土 稳定分析 平行于水平面表面渗流 客土稳定设计图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吕宋海峡Ekman输运和南海SST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黄华梅 王银霞 +1 位作者 王强 谢健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0-58,共9页
在利用1950—2009年NCEP(National Center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资料分析风场数据的基础上,计算吕宋海峡的Ekman输运,研究表明其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化,除了夏季外,其它季节均为由太平洋向南海输运。分析吕宋海峡Ekman输运和南海... 在利用1950—2009年NCEP(National Center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资料分析风场数据的基础上,计算吕宋海峡的Ekman输运,研究表明其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化,除了夏季外,其它季节均为由太平洋向南海输运。分析吕宋海峡Ekman输运和南海海盆表征上层热力状况的海表面温度SST(Sea Surface Temperature)之间的关系发现:在年内时间尺度上,两者不存在显著的同期相关,Ekman输运对SST的影响开始于一个月之后,从北部向南扩展,第二个月最为明显,并扩展至整个海盆,第三个月开始衰减,第四个月影响消失,且相关性为正;在年际尺度上,吕宋海峡Ek-man输运的异常同南海SSTA(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bnormal)的第二模态存在显著的相关联系,并且吕宋海峡Ekman输运和南海SSTA的相关关系在北部为正,南部为负。吕宋海峡Ekman输运调制南海大尺度环流,通过暖、冷平流的作用影响南海SST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kman输运 吕宋海峡 SST 南海 相关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域分等与海域使用基准价评估研究——以广东省沿海地市为例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平 谢健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5-69,共5页
海域使用基准价是海域使用金征收标准科学制定的基础。以广东省各地级市海域作为研究对象,以实例方式详细阐述了海域分等的工作程序、技术方法,在借鉴土地评估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从海域的实际情况出发,探讨了海域使用基准价的组... 海域使用基准价是海域使用金征收标准科学制定的基础。以广东省各地级市海域作为研究对象,以实例方式详细阐述了海域分等的工作程序、技术方法,在借鉴土地评估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从海域的实际情况出发,探讨了海域使用基准价的组成、计算思路和方法,初步建立了不同海域类型的海域使用基准价评估方法体系,这对完善海域分等定级与海域基准价评估理论、科学制定海域使用金征收标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域分等 海域使用基准价评估 海域使用金 还原利率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海域浮游植物叶绿素与海表温度季节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3
16
作者 林丽茹 赵辉 《海洋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6-54,共9页
利用SeaWiFS卫星遥感叶绿素质量浓度及TRMM微波遥感海表温度产品,研究了南海海表叶绿素a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同海表温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南海叶绿素质量浓度具有很强的季节变化:通常低叶绿素质量浓度(<0.12mg.m-3)出现在弱风、... 利用SeaWiFS卫星遥感叶绿素质量浓度及TRMM微波遥感海表温度产品,研究了南海海表叶绿素a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同海表温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南海叶绿素质量浓度具有很强的季节变化:通常低叶绿素质量浓度(<0.12mg.m-3)出现在弱风、高海表温度(>28℃)的春、夏季节;高叶绿素质量浓度(>0.13mg.m-3)出现在有较强风速和较低海表温度(<27℃)的冬季。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南海叶绿素质量浓度同海表温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尽管在南海南部、南海中部、南海西部及吕宋西北部4个代表子区域的显著性有所差异,但都暗示温度变化所反映的垂向层化调控了营养盐质量浓度和浮游植物量变化。可见,温度可能是影响海洋上层稳定程度及垂向交换强度的重要指标,从而可能调控营养盐及浮游植物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叶绿素质量浓度 海表温度 季节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财政思路与对策--以广东为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黎静 王平 +2 位作者 谢素美 曹艳 赵明利 《地方财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63-68,共6页
随着《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的获批,国务院将广东省列为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为广东省的海洋事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广东提出建设"海洋强省"的目标,并将海洋经济建设列为一项重大战略。通过对广东省海洋经济发... 随着《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的获批,国务院将广东省列为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为广东省的海洋事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广东提出建设"海洋强省"的目标,并将海洋经济建设列为一项重大战略。通过对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现状及现有的财政政策进行分析,并结合本省海洋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财政政策支持的现状和不足,提出运用财政政策手段支持广东海洋经济发展的建议,全面支持壮大海洋主导产业,培育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而实现广东建设海洋强省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海洋经济 强省战略 财政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使用改进的分层抽取法研究淤泥沉积过程中的强度变化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亮 朱伟 +3 位作者 茅加峰 何洪涛 张楠 谢健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16-921,共6页
现有的分层抽取法不能测试沉积过程中淤泥强度的变化,并且需要使用较多的孔隙水应力传感器导致试验成本很高。因此对此方法进行了改进,主要有研制了可测试强度极低淤泥的室内微型高精度十字板剪切仪和一个孔隙水应力传感器切换测试沉积... 现有的分层抽取法不能测试沉积过程中淤泥强度的变化,并且需要使用较多的孔隙水应力传感器导致试验成本很高。因此对此方法进行了改进,主要有研制了可测试强度极低淤泥的室内微型高精度十字板剪切仪和一个孔隙水应力传感器切换测试沉积柱不同高度处孔隙水应力的装置。由试验结果可知实测的数据完全满足需要,证明此方法是可行的。利用改进的分层抽取法可得到淤泥沉积过程中的泥水分界面高度、含水率(密度)、超静孔隙水应力、有效应力、颗粒分布、强度、压缩性、渗透性等参数的变化规律,可研究时间尺度较大的沉积淤泥的大变形自重固结和强度问题,并为进一步进行大变形自重固结的数值模拟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的分层抽取法 室内微型高精度十字板剪切仪 淤泥沉积 自重固结 不排水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鲟产卵栖息地与流量关系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英晓明 杨宇 +1 位作者 贾后磊 谢健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84-89,共6页
长江葛洲坝和三峡水利枢纽兴建后,中华鲟无法洄游到金沙江产卵栖息地,其繁殖受到较大影响。实地调查发现,中华鲟在葛洲坝下游建立了两个新的产卵繁殖地。为了研究适于中华鲟产卵繁殖的水深、流速、底质等条件,利用中华鲟繁殖期上下游水... 长江葛洲坝和三峡水利枢纽兴建后,中华鲟无法洄游到金沙江产卵栖息地,其繁殖受到较大影响。实地调查发现,中华鲟在葛洲坝下游建立了两个新的产卵繁殖地。为了研究适于中华鲟产卵繁殖的水深、流速、底质等条件,利用中华鲟繁殖期上下游水文站的实测水文和河道地形资料建立了河道水力模拟模型,并利用所建立的模型分析了中华鲟产卵地的水力条件,确定了产卵繁殖地水力条件与上游水利工程下泄流量之间的量化关系。中华鲟的产卵繁殖时间正好与三峡工程汛末蓄水时间一致,因此,研究成果为三峡水库蓄水和中华鲟的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鲟 产卵栖息地 产卵水流条件 数值模拟 三峡水利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喹啉为单一燃料在填料型MFC的产电特性研究
20
作者 张翠萍 谢健 贾后磊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31-36,共6页
多环芳烃是我国近岸海域水体和沉积物中需要优先控制的首位有机污染物,喹啉是典型的含氮杂环芳烃,具有较大的毒性、致畸性和潜在的致癌作用。该研究利用填料型MFC对单一喹啉为燃料的产电性能进行了研究。经过6个月利用喹啉和葡萄糖作混... 多环芳烃是我国近岸海域水体和沉积物中需要优先控制的首位有机污染物,喹啉是典型的含氮杂环芳烃,具有较大的毒性、致畸性和潜在的致癌作用。该研究利用填料型MFC对单一喹啉为燃料的产电性能进行了研究。经过6个月利用喹啉和葡萄糖作混合燃料的驯化,MFC中的阳极群落发生了改变,可以利用单一喹啉进行产电,以200 mg/L喹啉为燃料时的最大体积功率密度为2.7 W/m3。在没有外加葡萄糖可能带来的协同共代谢作用下,利用单一喹啉做燃料时,对喹啉在MFC中的降解途径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以喹啉为燃料时,MFC可以在不利用有机物本身作为电子受体的作用下,通过外电路的电子传递完成电子从阳极到阴极的传递而达到相同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降解有机物 喹啉 单一燃料 产电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