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国际汉语教师的语言学习观——以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中文系为例 |
钟国荣
|
《国际汉语教育(中英文)》
|
2017 |
0 |
|
2
|
具身德育视域下学校体育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学理阐释、实践困境与推进路径 |
叶松东
贾晨
Koh Koon Teck
|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3
|
体验式远程培训中的学习支持设计--来自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的经验 |
顾小清
宋雪莲
张宝辉
|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
2008 |
5
|
|
4
|
探索仿真科学实验软件的专业化发展思路——以科罗拉多大学PhET项目为例 |
孙丹儿
韦斯林
|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
2012 |
6
|
|
5
|
实体联系模型理论在学习环境设计中的应用及启示 |
孙丹儿
|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
2011 |
3
|
|
6
|
关于编纂古文字工具书的思考 |
张连航
|
《辞书研究》
CSSCI
|
2008 |
2
|
|
7
|
东盟华文教育政策的历史演进与深层动因探赜 |
刘振平
闫亚平
罗庆铭
|
《北部湾大学学报》
|
2020 |
1
|
|
8
|
应用掌上电脑支持科学探究及学生的认知发展 |
孙丹儿
张宝辉
王祖浩
|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
2010 |
3
|
|
9
|
甘肃省5A级景区语言景观建设研究——基于天水麦积山景区的实证调查 |
张晖
史轲
|
《旅游研究》
|
2020 |
21
|
|
10
|
“已经”的体标记功能羡余研究 |
邵洪亮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3
|
|
11
|
汉语国际推广背景下的汉语拼音拼写规则的改革 |
刘振平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4
|
|
12
|
新型偶氮苯金属配合物的合成与性能 |
夏旭林
颜良发
古绪鹏
|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13
|
新加坡汉语拼音教学若干问题的辩证 |
刘振平
|
《华文教学与研究》
CSSCI
|
2012 |
7
|
|
14
|
多语环境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新加坡经验与模式 |
吴英成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
2009 |
9
|
|
15
|
形容词进入动结式作补语的认知语义基础 |
刘振平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4
|
|
16
|
“把NP一V”的句法、语义和语用功能 |
徐峰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4
|
|
17
|
名量组配的典型性与量词教学的系统性问题——以新加坡小学华文教材为例 |
邵洪亮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4
|
|
18
|
从国文、中文到华文:新加坡中学华文教科书的本土化建构 |
王兵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19
|
语言四技与汉语学习者词典编撰整合 |
吴英成
杨延宁
|
《辞书研究》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20
|
新加坡华语中的数词及其相关表达 |
尚国文
|
《华文教学与研究》
CSSCI
|
2012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