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期运行管理阶段计划管理的问题和建议 被引量:1
1
作者 孟兵锋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A02期235-237,198,共4页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为线性工程,计划管理工作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特点,与一般工程项目相比,计划管理 的任务和工作量更加繁杂.通过对比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和运行不同时期计划管理工作的特点,并分析当 前计划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为线性工程,计划管理工作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特点,与一般工程项目相比,计划管理 的任务和工作量更加繁杂.通过对比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和运行不同时期计划管理工作的特点,并分析当 前计划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建设期运行管理阶段的计划管理工作提出了若干建议,旨在建立南水北调中线干 线工程特色的具有科学性、预见性、时效性、权威性、指导性为一体的计划管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划管理 南水北调 中线工程 建设期 运行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明渠工程服役性态综合评价方法
2
作者 张伟 万耀强 秦向南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6-160,共5页
为实现南水北调中线输水工程的安全运行和长效服役,规避明渠异常状态给整个输水工程的服役性态造成影响,针对明渠工程评价指标的模糊性以及单一评价方法的片面性,利用目标分析法构建了输水明渠工程服役性态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可拓理论对... 为实现南水北调中线输水工程的安全运行和长效服役,规避明渠异常状态给整个输水工程的服役性态造成影响,针对明渠工程评价指标的模糊性以及单一评价方法的片面性,利用目标分析法构建了输水明渠工程服役性态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可拓理论对传统的层次分析方法进行区间化,提出了改进可拓层次分析模型,用于指标主观权重的确定,与客观权重进行融合,并将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灰色聚类评价法进行优势组合,构建输水明渠服役性态的灰色-模糊评价模型。以南水北调中线某明渠工程段为例,应用建立的方法和模型对其进行服役性态评价,评价结果证明了该方法和模型的有效性及实用性,可为南水北调中线明渠工程的运维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工程 输水明渠 服役评价 可拓理论 灰色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倒虹吸工程水保措施配置及效果 被引量:1
3
作者 康玲玲 孔凡霞 +3 位作者 吴国权 董飞飞 孙娟 王云璋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8-113,共6页
[目的]探讨倒虹吸工程区水土保持措施配置模式及其效果,为调(输)水工程同类工程区水土保持措施布设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南水北调中线河南省郑州段倒虹吸工程实地调查和文献资料,确定针对主体施工三时段的水土保持措施布设,构建倒虹吸... [目的]探讨倒虹吸工程区水土保持措施配置模式及其效果,为调(输)水工程同类工程区水土保持措施布设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南水北调中线河南省郑州段倒虹吸工程实地调查和文献资料,确定针对主体施工三时段的水土保持措施布设,构建倒虹吸工程区水土保持措施配置模式,并依据实地调查资料及其照片,分析评价实施后的效果。[结果]以郑州段倒虹吸工程为例,依据工程布局、自然条件和施工工艺,结合不同时段水土流失特点确定水土保持措施:①施工前表土剥离,连同临时堆土分别集中堆放、拦挡、苫盖或撒播草籽;②施工区设临时铁质围挡与截、排水沟;③开挖边坡设截排水兼防渗沟并适时苫盖;④堤坝外至保护范围设生态景观区;⑤进、出口两侧渐变段设排水沟、框架植草护坡和三角形小型绿地;⑥作业管理区园林绿化并设排水、沉沙措施,停车场铺透水砖;⑦虹吸顶部建休闲生态园,构建成倒虹吸工程区水土保持措施配置模式,实施后取得较好效果。[结论]倒虹吸工程不仅是调水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中数量最多的一种交叉建筑物;按部位合理布设工程、植物、临时措施,构建水土保持措施体系,必定会取得较好水土保持和改善生态环境效果,并为同类工程编制科学、经济、安全、可行的治理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倒虹吸工程 水土保持措施 效果分析 南水北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干渠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唐剑锋 肖新宗 +2 位作者 王英才 胡圣 王源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5391-5402,共12页
为分析和掌握南水北调中线干渠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特征参数,根据2015~2019年中线干渠鱼类资源调查数据及实测的鱼类生物学参数数据,应用Ecopath with Ecosim 6.6软件构建了Ecopath食物网模型.模型由18个功能组组成,包括了初级生产者... 为分析和掌握南水北调中线干渠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特征参数,根据2015~2019年中线干渠鱼类资源调查数据及实测的鱼类生物学参数数据,应用Ecopath with Ecosim 6.6软件构建了Ecopath食物网模型.模型由18个功能组组成,包括了初级生产者、初级消费者、主要鱼类和有机碎屑等.结果显示:中线干渠生态系统规模总流量、总生产量和总消耗量分别为19186.330,8947.857和1106.002(t/(km2·a)),食物网主要由4个整合营养级(1.00~3.71)构成,最高营养级为大型肉食性鱼类鱤(3.71).食物网能量传递主要有两条途径,分别为牧食食物链和碎屑食物链,两者传递的能量相当,但牧食食物链传递效率是碎屑食物链的近两倍.交互营养分析结果表明,捕食者对其饵料生物的影响一般为抑制作用,碎屑生物量的增加对大部分功能组的影响为正效应,小型上层鱼类对浮游动物生物量起抑制作用.从各功能组之间的生态位重叠来看,各功能组间捕食者生态位重叠现象不普遍,重叠指数适中,部分肉食性鱼类的捕食者生态位重叠指数达到1.对生态系统总体特征分析发现,中线干渠生态系统的总初级生产量与总呼吸量的比值(P/R)、总初级生产量与总生物量的比值(P/B)、Finn's循环指数(FCI)和Finn's平均路径长度(FML)都表明该生态系统处于发展的幼态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差.此外,中线干渠生态系统对初级生产力的利用率很低,导致过多的营养物质未进入更高营养级的食物链中进行循环,造成系统能量流动的滞缓.因此,根据生物操纵理论,可通过优化和完善鱼类群落结构,增强对系统初级生产力的利用效率,促进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维持生态系统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水工程 食物网模型 营养转化效率 人工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穿黄隧洞水质安全保障措施及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祝亚平 杨育红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7-91,共5页
穿黄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干线标志性输水建筑物,其水面环境与水质安全十分重要。穿黄隧洞进出口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标准。漂浮物中有机质的腐败变质会严重危害水质安全,水面漂浮物及时清理成为日常管理的主要工作。针对传统... 穿黄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干线标志性输水建筑物,其水面环境与水质安全十分重要。穿黄隧洞进出口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标准。漂浮物中有机质的腐败变质会严重危害水质安全,水面漂浮物及时清理成为日常管理的主要工作。针对传统长杆网打捞难度大、操作危险系数高、效率低等缺点,考虑穿黄隧洞工程进口安全栅前汇水区漂浮物种类多、体积大、集中的特点,研制、安装了自动打捞拦污栅;穿黄隧洞工程出口平台作为对外交流和展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形象的窗口,与水面落差大,增设了浮排设施,作为日常清理和应急处置水污染突发事件的操作平台,兼具安全和美化环境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漂浮物 自动打捞 浮排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黄隧洞形变检测及三维数字仿真管理系统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温世亿 张辛 +1 位作者 马瑞 李合生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6-99,共4页
穿黄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穿越黄河的关键性工程,其中穿黄隧洞工程技术难度最大。穿黄隧洞采用双层衬砌结构,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其在多变的水土压力作用下的变形情况直接关系到穿黄隧洞的运行安全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正常供水。以... 穿黄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穿越黄河的关键性工程,其中穿黄隧洞工程技术难度最大。穿黄隧洞采用双层衬砌结构,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其在多变的水土压力作用下的变形情况直接关系到穿黄隧洞的运行安全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正常供水。以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为工具,获取了穿黄隧洞过水面的三维信息,采用自主研发的"隧道形变检测/监测系统"对隧洞进行形变检测,并建立了穿黄隧洞三维数字仿真管理系统。将测绘技术应用于穿黄隧洞的运行管理,可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变检测 三维建模 穿黄隧洞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耕对冬小麦农田土壤水分及可溶性碳和硝态氮动态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丁晋利 魏红义 +1 位作者 武继承 杨永辉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26-331,共6页
采用2年试验数据分析了免耕对冬小麦不同生育时期土壤剖面水分、可溶性碳和硝态氮变化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较传统耕作均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冬小麦拔节期、扬花期、灌浆期和成熟期0~100 cm土层土壤平均含水量,且冬小麦关键生育时期... 采用2年试验数据分析了免耕对冬小麦不同生育时期土壤剖面水分、可溶性碳和硝态氮变化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较传统耕作均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冬小麦拔节期、扬花期、灌浆期和成熟期0~100 cm土层土壤平均含水量,且冬小麦关键生育时期土壤水分均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与传统耕作相比,免耕分别提高冬小麦拔节期和扬花期0~40 cm土层平均含水量14.0%和10.3%;在冬小麦拔节期和灌浆期,免耕较传统耕作分别提高了土壤剖面0~100 cm平均硝态氮含量43.1%和5.7%。与传统耕作相比,免耕不仅降低了冬小麦全生育期土壤剖面0~100 cm平均可溶性碳含量2.0%,而且降低了冬小麦拔节期、灌浆期和成熟期土层0~40 cm可溶性碳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免耕 传统耕作 土壤水分 可溶性碳 硝态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水条件下自平衡组合式钢围堰设计与现场试验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左丽 付军 +1 位作者 冀荣贤 赵海涛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39-146,共8页
大型输水渠道衬砌在冻融循环等作用下易产生剥蚀破坏等缺陷,同时渠底反滤排水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失效,需要进行检修和维修。大型输水工程一般不具有停水或者降低水位运行条件,因此在不停水条件下渠道衬砌面板缺陷与破坏修复技术是... 大型输水渠道衬砌在冻融循环等作用下易产生剥蚀破坏等缺陷,同时渠底反滤排水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失效,需要进行检修和维修。大型输水工程一般不具有停水或者降低水位运行条件,因此在不停水条件下渠道衬砌面板缺陷与破坏修复技术是大型调水输水工程检修、维护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之一。以南水北调中线干渠衬砌修复现场试验为依托,进行了一种水下3.0~3.5m钢围堰的结构设计,深入研究了挡水面板、支撑传力系统并进行了有限元受力分析,研究了不同部位结构新型止水型式,提出了便于安装且止水效果好的自平衡组合式围堰成套技术,以及钢围堰水面装配、入水就位及拆卸转场施工技术,并结合现场试验成果进行不断优化,可以为大型输水工程衬砌水下修复干地作业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平衡 组合式钢围堰 止水构造 深水条件 衬砌面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水明渠附着水下空间体的水动力特性与体型优化 被引量:3
9
作者 薛海 刘科 +3 位作者 刘明潇 刘阳 甄映红 孙东坡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4-142,共9页
大型长距离输水明渠边坡衬砌破坏后,受供水保证率制约通常只能不停水修复,而现有施工技术在深水渠道中难以使用,寻找快速环保地进行明渠不停水修复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技术难题。突破传统施工围堰概念,提出使用“水下无底拱穹结构”作... 大型长距离输水明渠边坡衬砌破坏后,受供水保证率制约通常只能不停水修复,而现有施工技术在深水渠道中难以使用,寻找快速环保地进行明渠不停水修复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技术难题。突破传统施工围堰概念,提出使用“水下无底拱穹结构”作为大型明渠不停水修复的施工平台。以南水北调中线干渠某渠段为例,采用数值模拟与物理模型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空间体的水动力特性及体型优化研究。首先基于水下空间体的构造与选定的约束条件,利用Rhion和Flow 3D软件搭建了研究渠段的三维水动力学模型;分别对设计的三种体型水下空间体进行了水动力数模计算,分析了渠道流态与流场、断面流速分布、回流强度、壅水及阻力损失等水力要素的特征,计算了空间体的绕流阻力,对比总结了三种体型空间体的水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半椭圆形水下空间体绕流阻力较小,对渠道过流能力影响最小,可考虑作为水下空间体的应用选型。本文的研究为渠道内快速开展不停水维修提供了新思路与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明渠 边坡维修 水下空间体 数值模拟 绕流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内聚力模型的高速水流聚脲基涂层剥离破坏模型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炳奇 张振宇 +2 位作者 李斌 刘小楠 杨旭辉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38-1546,I0008,共10页
冲磨和空蚀破坏是水利水电设施最为常见的病害之一,严重影响水利水电设施的安全运行和效益发挥.泄洪建筑物通常喷涂聚脲基涂层来提高抗冲耐磨性能,但在泄洪高速水流速度作用下抗冲磨聚脲基涂层的剥离破坏机理的研究尚属空白.本文基于高... 冲磨和空蚀破坏是水利水电设施最为常见的病害之一,严重影响水利水电设施的安全运行和效益发挥.泄洪建筑物通常喷涂聚脲基涂层来提高抗冲耐磨性能,但在泄洪高速水流速度作用下抗冲磨聚脲基涂层的剥离破坏机理的研究尚属空白.本文基于高速水流的流态形式,提出了高速水流对泄洪建筑物的力学作用模型,水流作用对泄洪建筑物的载荷主要包括拖曳力、冲击力、脉动力和上浮力;采用内聚力模型表征聚脲基涂层与泄洪建筑物防护体界面的剥离破坏过程,建立了高速水流聚脲涂层的剥离破坏模型,给出了模型的有限元形式方程、本构关系以及损伤起始原则、演化原则和接触碰撞模型.通过聚脲涂层与混凝土基底的剥离破坏试验,分析了不同剥离倾角下界面剥离破坏的拉应力与倾角之间的变化规律,得到了聚脲涂层剥离破坏过程中应力-位移变化关系.根据剥离破坏试验计算了界面剥离破坏断裂模型参数,采用数值方法对模型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与模型计算结果吻合良好,为泄洪建筑物的抗冲耐磨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水流 抗冲耐磨 剥离破坏 内聚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下游滩区原阳段硒元素分布特征 被引量:2
11
作者 伍艳 任海平 杨忠芳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9-62,共4页
硒元素作为人体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之一,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选取黄河下游滩区原阳段为研究区,通过采样分析获得该区表层及深层硒元素及镉、汞、铅、砷、铜、铬元素的含量,并对硒元素进行质量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硒含量为0.02... 硒元素作为人体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之一,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选取黄河下游滩区原阳段为研究区,通过采样分析获得该区表层及深层硒元素及镉、汞、铅、砷、铜、铬元素的含量,并对硒元素进行质量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硒含量为0.022~1.232 mg/kg,平均值为0.448 mg/kg,深层土壤硒含量为0.081~2.570 mg/kg,平均值为0.945 mg/kg,总体上属于中等及高硒土壤;缺硒区域主要分布在研究区西部,硒含量较高区域则主要集中在研究区中部,且表层和深层硒元素分布范围一致;研究区硒含量主要受成土母质、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含量的影响;研究区镉、汞、铅、砷、铜、铬元素含量较低,土壤环境质量整体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质量评价 滩区 硒元素 黄河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营养级生物毒性监测预警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树磊 肖新宗 +3 位作者 郭文思 陈珊 王源 王英才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5-30,共6页
生物毒性监测作为水质安全评价预警的重要手段,能更直观地反映污染物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潜在风险,可以和理化监测一并深入反映水质污染现状。为进一步推动生物毒性监测技术发展与应用,研究了4种不同营养级生物(鱼类、溞类、藻类及... 生物毒性监测作为水质安全评价预警的重要手段,能更直观地反映污染物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潜在风险,可以和理化监测一并深入反映水质污染现状。为进一步推动生物毒性监测技术发展与应用,研究了4种不同营养级生物(鱼类、溞类、藻类及发光菌)对不同污染物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①斑马鱼对污染物响应范围相对较广,响应阈值相对较高;大型溞对污染物敏感度最强,响应阈值相对较低,响应时间相对较长,预警灵敏度较鱼类好;蛋白核小球藻对污染物响应范围比较窄,对除草剂外的其他污染物敏感性较弱;费氏弧菌对污染物响应比较广谱且迅速,对部分污染物的响应阈值较高。②不同指示生物对污染物的响应范围、响应时间及响应阈值均不一,单一指示生物难以全面、高效地预警污染物,需不同级别指示生物联合预警,进而提高监测预警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毒性监测 不同营养级生物 敏感性 水质安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降水年型下免耕对冬小麦氮素积累与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森 魏红义 +2 位作者 武继承 杨永辉 丁晋利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77-284,共8页
基于河南省2011—2017年长期定位耕作试验数据对RZWQM2模型进行了率定和验证,利用RZWQM2模型分析了不同降水年型免耕对0~100 cm土层贮水量、冬小麦地上部氮素积累量和根部氮素积累量、冬小麦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不同... 基于河南省2011—2017年长期定位耕作试验数据对RZWQM2模型进行了率定和验证,利用RZWQM2模型分析了不同降水年型免耕对0~100 cm土层贮水量、冬小麦地上部氮素积累量和根部氮素积累量、冬小麦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不同降水年型冬小麦地上部氮素积累量和根部氮素积累量、冬小麦产量由大到小均表现为丰水年、平水年、枯水年。与传统耕作相比,免耕使枯水年、平水年和丰水年冬小麦不同生育期0~100 cm土层平均贮水量分别提高11.3%、12.9%和16.9%。与传统耕作相比,免耕使枯水年冬小麦地上部氮素积累量和平水年抽雄期收获期根部氮素积累量分别提高2.5%和3.1%,分别提高枯水年、平水年和丰水年氮素利用率26.7%、8.7%和6.0%,免耕较传统耕作氮肥利用效率在枯水年提高11.7%,而在丰水年降低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免耕 氮素积累量 产量 氮素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藻类智能监测系统开发 被引量:14
14
作者 胡圣 刘浩兵 +7 位作者 刘辉 曹桂英 王玉波 胡愈炘 彭玉 张晶 陈丽雯 王英才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00-210,共11页
浮游藻类对水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是评价水环境质量的重要指示生物。传统的浮游藻类监测依靠人工采样分析,需要专业检测人员使用显微镜对藻细胞逐一鉴定并计数,耗时耗力且严重依赖检测人员的专业知识与鉴定经验,限制了浮游藻类监测工作... 浮游藻类对水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是评价水环境质量的重要指示生物。传统的浮游藻类监测依靠人工采样分析,需要专业检测人员使用显微镜对藻细胞逐一鉴定并计数,耗时耗力且严重依赖检测人员的专业知识与鉴定经验,限制了浮游藻类监测工作的标准化推广和普及应用。利用神经网络模型建立了一套浮游藻类智能监测系统,该系统能够实现浮游藻类检测的自动进样、自动显微摄影,同时充分发挥深度学习技术在视觉分析领域的优势,自动进行浮游藻类智能识别和计数。使用大量浮游藻类样品开展了深度学习模型训练和结果验证,结果表明,该浮游藻类智能监测系统能够顺利完成浮游藻类样品自动进样、拍摄、鉴定和计数等一系列流程,且智能识别系统鉴定计数结果与人工镜检结果的误差较小。该系统还具有进一步的泛化和拓展能力,随着后续模型训练样品数量的增多,系统识别效率和精度可得到进一步提升,在浮游藻类监测及研究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监测系统 藻类鉴定 水环境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质环氧基复合材料隔热性能的实验与数值研究
15
作者 杨晓翔 朱清帅 +3 位作者 鲍睿 晏石林 李永静 丁志胜 《玻璃钢/复合材料》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7-42,共6页
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空心玻璃微球/环氧树脂复合材料隔热性能。首先使用ANSYS/APDL建立代表性体积单元,探讨了模拟过程中模型尺寸、填料体积分数、填料平均粒径及基体与填料导热系数之比(λ_m/λ_p,λ_m保持不变)对复合材料导... 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空心玻璃微球/环氧树脂复合材料隔热性能。首先使用ANSYS/APDL建立代表性体积单元,探讨了模拟过程中模型尺寸、填料体积分数、填料平均粒径及基体与填料导热系数之比(λ_m/λ_p,λ_m保持不变)对复合材料导热系数的影响。数值研究结果表明:当代表性体积单元尺寸大于500μm时,模型尺寸对复合材料导热系数的计算结果影响较小;复合材料导热系数随填料体积分数和λ_m/λ_p的增大而减小,且基本不受填料粒径影响。其次,将复合材料导热系数实验值和计算结果进行对比,比较发现导热系数计算结果和实验值及Agari模型理论值吻合较好,证明了计算方法的可靠性。同时,空心玻璃微球的掺入有效地降低了树脂的密度。轻质隔热的空心玻璃微球/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有潜力成为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节能环保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玻璃微球 环氧树脂 代表性体积单元 导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声信号的水下衬砌基础结构破坏检测技术 被引量:4
16
作者 姜文龙 周锡芳 +2 位作者 杨旭辉 张宪君 郭玉松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4-138,共5页
水下衬砌基础破坏无损检测是目前水下检测工作的一个难题。为解决水下衬砌结构和基础破坏检测问题,利用Biot-Stoll理论深入分析了水声信号在水下破坏介质中的传播规律,同时结合声波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衬砌基础破坏的声学信号反射特征,... 水下衬砌基础破坏无损检测是目前水下检测工作的一个难题。为解决水下衬砌结构和基础破坏检测问题,利用Biot-Stoll理论深入分析了水声信号在水下破坏介质中的传播规律,同时结合声波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衬砌基础破坏的声学信号反射特征,给出了进行基础破坏检测的声学参数。实际水下衬砌基础结构破坏检测案例表明,基于水声信号的水下衬砌基础结构破坏检测技术可有效分析水下衬砌基础破坏类型及破坏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声信号 双相介质 Biot-Stoll 水下结构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景影像的引水隧洞结构缝检测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崔金良 张俊文 +1 位作者 万雷 李志鹏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35-141,共7页
为了克服传统大型引水隧洞结构缝检测方法耗费人工量大、操作复杂、效率低、难度大、安全风险高等缺点,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基于全景影像的引水隧洞结构缝快速检测方法。该方法集成了一种结构缝检测专用设备,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律获取结构... 为了克服传统大型引水隧洞结构缝检测方法耗费人工量大、操作复杂、效率低、难度大、安全风险高等缺点,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基于全景影像的引水隧洞结构缝快速检测方法。该方法集成了一种结构缝检测专用设备,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律获取结构缝的有序高清影像,对影像进行畸变纠正、拼接等处理,并通过数学关系对结构缝成像合图进行绝对尺度校准,进而可提取结构缝边界。通过参数化表示和统计、分析,得到结构缝的缝宽和轴线偏移信息,并采用图表进行直观地表达。将该方法应用于南水北调中线穿黄隧洞结构缝的检修中,并与实测数据进行比对,验证了其满足1 mm/cm的量测精度要求。该方法极大提高了检测效率,降低了检测成本和安全风险,可为引水隧洞结构缝精准检修、维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水隧洞 结构缝快速检测 全景影像 空间信息 穿黄隧洞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生物量极化分解参数响应及反演 被引量:1
18
作者 康伟 张王菲 +3 位作者 张亚红 丁阳 王馨爽 张庭苇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85-594,共10页
生物量是反映农作物产量和生长健康状况的主要指标,然而直接进行农作物生物量估测不仅耗时耗力,而且具有破坏性。由于遥感技术在植被生物量反演中的方便、快捷及有效性,近年来不少研究者开始关注采用遥感技术进行农作物生物量的反演。... 生物量是反映农作物产量和生长健康状况的主要指标,然而直接进行农作物生物量估测不仅耗时耗力,而且具有破坏性。由于遥感技术在植被生物量反演中的方便、快捷及有效性,近年来不少研究者开始关注采用遥感技术进行农作物生物量的反演。小麦是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主要粮食作物,寻找合适的小麦生物量精确估测方法在其产量估测中具有重要意义。以试验区小麦整个生长期内获取的5景全极化Radarsat^-2数据及同步的地面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了Freeman-Durden和H/A/α两种极化分解的相关极化参数与其生物量的相关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4种传统经验回归模型和随机森林(RF)非参数模型反演小麦生物量。另外,根据农作物散射的物理基础,结合Freeman-Durden分解参数,还构建了表面散射与整体散射能量比值参数、体散射与总体散射能量比值参数、体散射与表面散射比值参数和二次散射与整体散射能量比值参数(Odd/Span,Vol/Span,Vol/Odd and Dbl/Span)四个参数参与极化参数对小麦生物量的敏感性分析。研究中提取的各极化参数根据播后天数在各地块内取均值以降低随机性对提取的极化参数的影响,共计95块小麦地块用于研究。研究结果表明:Freeman-Durden分解的参数中,体散射分量、表面散射分量及这两者与总散射能量的比值、这两者的比值均表现出与小麦生物量的高相关性(R2>0.55);相比Freeman-Durden分解的参数,H/A/α分解参数中除反熵外,熵和散射角均表现出与生物量的高相关性(R2>0.70)。另外,小麦生物量反演模型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4种经验回归模型中,二次多项式和对数模型更适合采用极化参数对小麦生物量的反演。该类方法反演小麦生物量的最佳均方根误差为77.94g·m^-2,相对误差为29.05%。尽管采用随机森林的重要性参数排序中,H/A/α分解中的H和α参数也排序靠前,但是在单因子的经验回归中,其反演结果的误差较大,均方根误差为101.74g·m^-2,相对误差为37.91%。尽管如此,大多数非参数随机森林参数重要性排序结果与极化分解参数与生物量相关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采用随机森林反演。小麦生物量的精度也有明显提高,均方根误差为54.53g·m^-2,相对误差为20.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生物量 极化分解 响应 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氮素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泽彦 魏红义 +3 位作者 马建文 商华业 闫扬帆 李凯 《林业科技》 2019年第2期28-30,共3页
选取林地、园地和耕地3种土地利用类型,分析禹州市褐土土壤中氮素含量的研究结果表明:0~15 cm土层中,矿化氮含量为:林地>园地>耕地;土壤表层(0~5 cm)硝态氮含量林地最高,显著高于园地和耕地,而土壤表层铵态氮含量园地和林地显... 选取林地、园地和耕地3种土地利用类型,分析禹州市褐土土壤中氮素含量的研究结果表明:0~15 cm土层中,矿化氮含量为:林地>园地>耕地;土壤表层(0~5 cm)硝态氮含量林地最高,显著高于园地和耕地,而土壤表层铵态氮含量园地和林地显著高于耕地;不同土层中的,林地、园地和耕地的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差异显著(P<0.05)。在林地和园地0~5 cm土层中,硝态氮含量显著高于10~15 cm土层,而耕地中硝态氮含量无显著差异,其中林地的硝态氮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3种土地利用类型铵态氮含量主要集中分布在土壤0~10 cm土层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类型 硝态氮 铵态氮 不同土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