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抛填饱和粉质黏土夹淤泥质土围堰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江平 杨航 +4 位作者 朱碧堂 黄建宇 王浩 黄勇 刘斯浩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2-32,共11页
江西信江双港航运枢纽采用导流明渠开挖的饱和粉质黏土夹淤泥质土进行围堰填筑,施工过程中,水下围堰由明渠浚挖土直接采用挖泥船进行水上抛填,饱和粉质黏土受浚挖和抛填双重扰动,强度低且堰体内分布极不均匀,不仅围堰难于成型,且运行期... 江西信江双港航运枢纽采用导流明渠开挖的饱和粉质黏土夹淤泥质土进行围堰填筑,施工过程中,水下围堰由明渠浚挖土直接采用挖泥船进行水上抛填,饱和粉质黏土受浚挖和抛填双重扰动,强度低且堰体内分布极不均匀,不仅围堰难于成型,且运行期内易发生堰坡失稳。为了评估这类围堰堰坡的稳定性、探究水位涨落条件下抛填饱和粉质黏土围堰边坡的变形破坏模式,采用有限元软件PLAXIS对信江双港航运枢纽上下游围堰开展不同水位及不同水位升降速率条件下的稳定性计算分析;针对抛填形成的围堰土体强度变化范围大、受环境影响明显的特性,开展堰坡稳定性的敏感性分析,同时,基于安全系数接近于1.0时的坡体最大侧向变形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提出堰体稳定自动监控的预警和报警值。结果表明:采用坡度为1:4~1:5的平缓围堰边坡,通过设置反压平台,围堰在正常水位涨落条件下处于稳定状态;抛填土的强度降低会诱发滑动体从背水面坡脚贯通到堰顶;由于抛填饱和粉质黏土围堰的强度低和不均质性,为确保围堰稳定,须进行侧向变形、渗压及降雨量监测实时监控预警;抛填饱和粉质黏土围堰侧向变形报警值和预警值宜取1.5~2.0、1.1~1.5 mm/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粉质黏土 围堰 堰坡稳定性分析 围堰稳定预警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堰-底孔组合式鱼道堰顶布置优化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黄建宇 魏萍 +2 位作者 纪超 王彪 王浩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00-206,共7页
堰-底孔组合式鱼道的隔板将鱼道槽身分割成连续的阶梯级水池,增加了池中水流的能量耗散,并创造了鱼类上溯的流态,但堰顶和底孔不同的形状、尺寸和布置方式均会带来水流特征的变化,其布置方式是需要仔细考虑的重要特征。以某工程堰-底孔... 堰-底孔组合式鱼道的隔板将鱼道槽身分割成连续的阶梯级水池,增加了池中水流的能量耗散,并创造了鱼类上溯的流态,但堰顶和底孔不同的形状、尺寸和布置方式均会带来水流特征的变化,其布置方式是需要仔细考虑的重要特征。以某工程堰-底孔组合式鱼道为研究对象,建立三维数学模型,对不同隔板布置型式下的鱼道池室水流特征进行了研究,通过改变堰顶缺口相对位置p/B对鱼道内流速分布和水流结构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鱼道内水深为2 m时,不同的堰顶布置方式对池室的水流结构影响较大;与原方案左右交错布置的堰顶缺口相比,p/B=0.6时,鱼道池室内主流明确,回流区范围相对较小,堰和底孔处最大流速小于1.0 m/s,最大紊动能0.06 m^(2)/s^(2),基本满足四大家鱼等经济鱼类上溯要求,实际应用时可根据工程实际寻求p/B的最优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堰-底孔组合式鱼道 数值模拟 流速分布 水流流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