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砂浆流变性能的自密实混凝土制备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廖国胜 丁正 +3 位作者 刘发民 廖宜顺 梅军鹏 何军林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6-120,共5页
通过测定机制砂掺量、胶砂比和粉煤灰掺量因素下砂浆剪切应力随着剪切速率的变化规律,根据宾汉姆流体模型线性拟合,结果得到的屈服应力和塑性黏度指导砂浆组分优化,并基于砂浆-粗骨料两相悬浮原理制备自密实混凝土(SCC)。试验结果表明:... 通过测定机制砂掺量、胶砂比和粉煤灰掺量因素下砂浆剪切应力随着剪切速率的变化规律,根据宾汉姆流体模型线性拟合,结果得到的屈服应力和塑性黏度指导砂浆组分优化,并基于砂浆-粗骨料两相悬浮原理制备自密实混凝土(SCC)。试验结果表明:混合使用超细砂与机制砂、增大胶砂比及掺入粉煤灰都可以有效地改善砂浆流变性,制备强度等级为C50的SCC时,机制砂用量为40%、胶砂比为1.0、粉煤灰掺量为30%的砂浆具有较小的屈服应力和适宜的塑性黏度,其对粗骨料的动力传输能力及包裹性也最佳,制备的SCC表现出优良的工作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宾汉姆流体模型 砂浆流变性 自密实混凝土 触变性 工作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蒸压管桩混凝土力学性能的靶向增强研究
2
作者 廖国胜 秦广崇 +2 位作者 吴振 廖宜顺 何军林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19-223,共5页
通过试验研究靶向增强组分对NAC-PHC(Non-autoclaved PHC)管桩混凝土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及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胶凝材料用量为430 kg/m^(3),早强型聚羧酸减水剂掺量为1.8%,矿粉掺量为30%,水胶比为0.26,砂率为38%,靶向增强组分... 通过试验研究靶向增强组分对NAC-PHC(Non-autoclaved PHC)管桩混凝土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及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胶凝材料用量为430 kg/m^(3),早强型聚羧酸减水剂掺量为1.8%,矿粉掺量为30%,水胶比为0.26,砂率为38%,靶向增强组分由早强型增强组分硫氰酸钠和三乙醇胺、晶核型增强组分C-S-H晶核和密实型增强组分甲基硅酸钠复合而成时,所制备NAC-PHC管桩混凝土7 d抗压强度可达94.3 MPa;其耐久性能显著增强;XRD分析显示NAC-PHC管桩混凝土水化产物与AC-PHC(Autoclaved PHC)管桩混凝土基本相似;SEM分析显示NAC-PHC管桩混凝土微观结构更为紧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C-PHC管桩 靶向增强组分 力学性能 耐久性能 微观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搅拌站废浆对水泥水化硬化的影响机理 被引量:2
3
作者 丁正 廖国胜 +2 位作者 廖宜顺 何军林 胡思达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39-1047,共9页
为减少搅拌站废浆对环境影响和促进废浆回收利用,本文利用搅拌站废浆替代部分拌合水,通过凝结时间、抗压强度、电阻率、水化热、孔结构测试和水化产物分析,研究废浆对水泥水化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掺入废浆后,试样的凝结时间缩短,抗压... 为减少搅拌站废浆对环境影响和促进废浆回收利用,本文利用搅拌站废浆替代部分拌合水,通过凝结时间、抗压强度、电阻率、水化热、孔结构测试和水化产物分析,研究废浆对水泥水化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掺入废浆后,试样的凝结时间缩短,抗压强度提高,DSC曲线中第二放热峰出现时间提前,3 d电阻率增大,水化产物生成量增多,孔隙率降低。废浆掺量越高,促凝效果越好,水化产物Ca(OH)_(2)生成量越高。当废浆掺量为100%(质量分数)、放置时间为12 h时,试样的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较空白组分别缩短了69和87 min, 28 d龄期时Ca(OH)2生成量增多,对试样强度提升效果最佳,较空白组3 d强度提升了36.2%,7 d强度提升了32.7%,28 d强度提升了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浆 抗压强度 水化 电阻率 水化热 孔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