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应力-应变曲线特征的AerMet100钢软化和硬化机制研究
1
作者 刘婷婷 施文鹏 +1 位作者 黄龙 徐勇 《塑性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21-230,共10页
在变形温度为800~1200℃,应变速率为0.01~10 s^(-1)及变形量为60%的条件下,采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对AerMet100钢进行了热压缩试验,结合应力-应变曲线特征和显微组织分析了AerMet100钢的软化和硬化机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变形参... 在变形温度为800~1200℃,应变速率为0.01~10 s^(-1)及变形量为60%的条件下,采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对AerMet100钢进行了热压缩试验,结合应力-应变曲线特征和显微组织分析了AerMet100钢的软化和硬化机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变形参数下,AerMet100钢的应力-应变曲线表现出不同的软化和硬化特征。800℃时曲线呈软化型特征,软化效果是变形热效应和动态回复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且随着应变速率从0.01 s^(-1)提升到10 s^(-1),软化程度也从3.06%增大到12.26%。900℃时,应力-应变曲线在加工硬化和软化(动态回复(DRV)和动态再结晶(DRX))的相互作用下保持动态平衡,加工硬化率趋于0 MPa。在高温(1000~1200℃)下,微观组织以奥氏体的DRX为主。高温低应变速率(0.01~0.1 s^(-1))时曲线呈现软化-二次硬化特征,二次硬化程度受再结晶晶粒尺寸的影响,晶粒的长大提高了晶界对位错的吸收时间,使得应变硬化指数n增大,在1200℃、0.01 s^(-1)时n达到峰值0.447。高应变速率(1~10 s^(-1))下应力-应变范围曲线呈现持续硬化状态,该应变速率下保留了部分亚结构,而这些亚结构破坏了马氏体的有序性,进而增加了硬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ERMET100钢 流动软化 二次硬化 变形热效应 动态再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