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镁/钢异种材料点焊接头力学性能及显微组织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陈益平 邵景辉 +1 位作者 胡德安 程东海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1-104,118,共4页
采用三相次级整流电阻焊机进行镁/钢异种材料电阻点焊,研究并确定了工艺参数范围和最佳数值.通过金相显微镜观察了接头的显微组织特征,并采用显微硬度计测试了接头各区域的显微硬度.结果表明,接头的剪切力随着焊接时间(2~14周波)、焊... 采用三相次级整流电阻焊机进行镁/钢异种材料电阻点焊,研究并确定了工艺参数范围和最佳数值.通过金相显微镜观察了接头的显微组织特征,并采用显微硬度计测试了接头各区域的显微硬度.结果表明,接头的剪切力随着焊接时间(2~14周波)、焊接电流(20~37.5 kA)以及电极力(5~8 kN)的增大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焊接时间8周波、焊接电流32 kA、电极力7 kN时,最大接头剪切力达6.961 kN,形成纽扣断裂.接头由半椭圆形镁合金熔核和钢侧热影响区组成,镁侧熔核显微组织由柱状晶和等轴晶组成,钢侧热影响区显微组织为板条状马氏体.镁侧离熔合线越近硬度越高,而钢侧最高硬度出现在钢板的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种材料 电阻点焊 工艺参数 显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细晶Laves相NbCr2颗粒增强Nb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组织性能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肖璇 鲁世强 +2 位作者 胡平 黄铭刚 李鑫 《航空材料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3期44-48,共5页
采用机械合金化+热压工艺制备了Laves相NbCr2增强的Nb基复合材料。研究了Nb-22.5Cr配比成分的Nb,Cr元素粉经MA30h后在1250℃分别热压10min,20min和30min所获得的Nb/NbCr2复合材料的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三种热压时间均可制备出组织均匀... 采用机械合金化+热压工艺制备了Laves相NbCr2增强的Nb基复合材料。研究了Nb-22.5Cr配比成分的Nb,Cr元素粉经MA30h后在1250℃分别热压10min,20min和30min所获得的Nb/NbCr2复合材料的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三种热压时间均可制备出组织均匀,致密度高的Nb/NbCr2复合材料,体积分数约为30%的近等轴状的Laves相NbCr2颗粒弥散分布于Nb固溶体基体中。热压20min的试样具有最佳的组织和性能,其Laves相NbCr2的晶粒尺寸达到亚微米级,致密度达到99.2%,维氏硬度为9.41GPa,屈服强度为2950 MPa,抗压强度为3345 MPa,塑性应变达到了7.01%,充分实现了Laves相NbCr2颗粒强化和细晶强韧化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合金化 热压 Laves相NbCr2 Nb基复合材料 组织与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微胶囊填充型环氧树脂自修复复合材料的老化性能 被引量:7
3
作者 万里鹰 肖春平 +4 位作者 肖洋 晏文康 藏辉 林连镔 刘婷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33-139,共7页
采用浇注成型法制备新型环氧树脂-脲醛树脂@2-甲基咪唑复合微胶囊(E-51-UF@2-MI复合微胶囊)/环氧树脂自修复复合材料,研究湿热老化(65℃去离子水)、化学腐蚀(40%硫酸溶液、40%氢氧化钠溶液)、395nm紫外线老化对新型自修复复合材料拉伸... 采用浇注成型法制备新型环氧树脂-脲醛树脂@2-甲基咪唑复合微胶囊(E-51-UF@2-MI复合微胶囊)/环氧树脂自修复复合材料,研究湿热老化(65℃去离子水)、化学腐蚀(40%硫酸溶液、40%氢氧化钠溶液)、395nm紫外线老化对新型自修复复合材料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自修复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型自修复复合材料在65℃去离子水中浸泡8h后,吸湿率达到稳定状态,最大吸湿率为0.15%;在40%硫酸溶液中浸泡4d,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最小损失率分别为25.7%和21.6%;在40%氢氧化钠溶液中浸泡5d,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最小损失率分别为22.5%和19.8%;经紫外线老化4d,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最小损失率分别为26.1%和46.1%;在40%硫酸溶液和395nm紫外线老化条件下,修复率呈现下降趋势,而在40%氢氧化钠溶液腐蚀条件下,其修复率先略有上升后不断下降。自修复性能下降原因在于:基体老化、微胶囊老化,以及微胶囊与基体的脱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热老化 化学腐蚀 紫外线老化 复合微胶囊 自修复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NbO_4/MoSi_2复合陶瓷材料微波烧结工艺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艾云龙 李艳艳 +1 位作者 何文 陈卫华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4-58,62,共6页
采用微波烧结工艺制备LaNbO4/MoSi2复合材料,运用排水法、XRD、SEM和力学性能测试等手段,分析了升温工艺、烧结温度和保温时间以及LaNbO4含量对微波烧结样品密度、显微硬度、断裂韧性、微观组织以及微波烧结行为的影响,并研究了导致烧... 采用微波烧结工艺制备LaNbO4/MoSi2复合材料,运用排水法、XRD、SEM和力学性能测试等手段,分析了升温工艺、烧结温度和保温时间以及LaNbO4含量对微波烧结样品密度、显微硬度、断裂韧性、微观组织以及微波烧结行为的影响,并研究了导致烧结制品缺陷的基本因素。结果表明:LaNbO4/MoSi2复合陶瓷材料通过微波功率1000 W升温至1000℃并保温5 min,再以1800 W功率升温至1400℃,并保温5 min,然后升温至烧结温度1540℃并保温30 min,可获得性能较佳的烧结制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烧结 LaNbO4/MoSi2复合材料 升温工艺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呋喃环氧树脂微颗粒/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多次自修复性能 被引量:1
5
作者 万里鹰 周微 +2 位作者 肖春平 李佩杰 席冰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42-148,共7页
合成了具有热可逆Diels-Alder(D-A)反应官能团的固态颗粒状的呋喃环氧树脂修复剂和1,2-二马来酰亚胺基乙烷固化剂,通过核磁共振氢谱证实了2种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然后制备呋喃环氧树脂微颗粒/环氧树脂自修复复合材料。通过测试自修复复... 合成了具有热可逆Diels-Alder(D-A)反应官能团的固态颗粒状的呋喃环氧树脂修复剂和1,2-二马来酰亚胺基乙烷固化剂,通过核磁共振氢谱证实了2种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然后制备呋喃环氧树脂微颗粒/环氧树脂自修复复合材料。通过测试自修复复合材料修复率可知,当呋喃环氧树脂微颗粒填充质量分数为60%时,第1次自修复率为85.1%,第2次自修复率为96.3%,第3次自修复率为80.6%,表明制备的复合材料具有多次重复自修复性能。在第2次自修复时,由于呋喃环氧树脂充分溶解填充到裂纹处与固化剂交联,因此第2次自修复率最高。但可逆自修复材料本身随着修复次数的增加,自修复性能变差,第3次自修复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呋喃环氧树脂 DIELS-ALDER反应 复合材料 自修复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灰空心微珠/铝基复合材料的国内外发展概况 被引量:4
6
作者 王英杰 龙文元 罗燕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2-95,共4页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飞灰空心微珠-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包括飞灰空心微珠-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和材料性能等,并指出了飞灰空心微珠-铝基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飞灰空心微珠 铝基复合材料 制备工艺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石墨烯电磁屏蔽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丁雪 王建才 +6 位作者 叶志国 易永利 丁一 陈海宏 陈显辉 朱翔鸥 金佳敏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069-10076,10088,共9页
近年来,电磁干扰及电磁兼容问题日益加剧,严重危害军民领域仪器、仪表等电子设备的安全运行,亟待开发出新型高性能电磁屏蔽材料。石墨烯是一种新型的二维碳纳米结构材料,具有优异的物理与化学性能,为柔性、轻薄、服役性能好的电磁屏蔽... 近年来,电磁干扰及电磁兼容问题日益加剧,严重危害军民领域仪器、仪表等电子设备的安全运行,亟待开发出新型高性能电磁屏蔽材料。石墨烯是一种新型的二维碳纳米结构材料,具有优异的物理与化学性能,为柔性、轻薄、服役性能好的电磁屏蔽材料设计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从电磁屏蔽的基本原理出发,介绍了电磁波屏蔽和损耗的机理及能量转化方式。进一步对石墨烯电磁屏蔽材料进行了系统地分类与归纳,综述了近年来石墨烯电磁屏蔽材料的屏蔽效能和研究进展,对石墨烯电磁屏蔽材料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电磁屏蔽 高性能 纳米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TPE复合材料的3D打印及力学和导电性能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肖建华 宋仕强 +1 位作者 陈锦涛 黄宇昊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60-63,共4页
三维(3D)打印是导电高分子材料的一种简单快捷的加工技术。以柔性热塑性弹性体(TPE)材料为基材,添加Cu粉作为导电介质,然后通过挤出成型制备一系列Cu/TPE复合材料,最后3D打印试样。测试Cu/TPE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以及拉伸和导电性能。结... 三维(3D)打印是导电高分子材料的一种简单快捷的加工技术。以柔性热塑性弹性体(TPE)材料为基材,添加Cu粉作为导电介质,然后通过挤出成型制备一系列Cu/TPE复合材料,最后3D打印试样。测试Cu/TPE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以及拉伸和导电性能。结果表明,10%150目Cu/TPE试样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达到最高值,分别是27.30 MPa和1152.08%,比纯的TPE材料分别提高13%和14%。20%的Cu粉制备的Cu/TPE可实现3D打印制造,但由于材料中Cu粉分布的不连续性,所制备的材料尚不具备导电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塑性弹性体 挤出成型 3D打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剂对化学镀镍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唐方宇 湛延基 +1 位作者 王春霞 刘慧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0-35,共6页
为了研究稳定剂对化学镀镍液稳定性及镀层性能的影响,在基础化学镀镍液中分别加入了碘化钾、柠檬酸铈和硫脲3种稳定剂,制备了化学镀镍液和化学镀镍层。利用氯化钯溶液测试镀液稳定性,采用XF-P1M镀层测厚及材料分析仪、显微硬度计、金相... 为了研究稳定剂对化学镀镍液稳定性及镀层性能的影响,在基础化学镀镍液中分别加入了碘化钾、柠檬酸铈和硫脲3种稳定剂,制备了化学镀镍液和化学镀镍层。利用氯化钯溶液测试镀液稳定性,采用XF-P1M镀层测厚及材料分析仪、显微硬度计、金相显微镜、电化学工作站以及粗糙度测量仪对镀层的厚度、磷含量、硬度、微观形貌、耐蚀性以及粗糙度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以碘化钾作为稳定剂的镀液效果最好,镀液分解时间由198 s提高至375 s;镀速降低最少,为5.60μm/h;镀层硬度由271 HV提高至307 HV;磷含量基本无变化;镀层结晶更加致密且均匀,孔隙率降低;测得镀层的自腐蚀电位为-0.348 V,化学镀镍层的自腐蚀电流密度为2.924×10^(-7) A/cm^(2),镀层的耐蚀性能最佳;粗糙度最低,为0.659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剂 耐蚀性 NI-P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辅挤出胀大比与滑移段长度的关系 被引量:10
10
作者 肖建华 柳和生 +1 位作者 黄兴元 熊爱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66-169,174,共5页
采用参数渐变法和Thompson变换,对粘弹性高分子熔体在不同气体辅助挤出口模内的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考察了体积流量、松弛时间和滑移段长度对挤出物挤出胀大比的影响。研究表明,熔体在滑移段的停留时间与材料松弛时间之比与挤出胀... 采用参数渐变法和Thompson变换,对粘弹性高分子熔体在不同气体辅助挤出口模内的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考察了体积流量、松弛时间和滑移段长度对挤出物挤出胀大比的影响。研究表明,熔体在滑移段的停留时间与材料松弛时间之比与挤出胀大比之间存在指数衰减关系,其实质是熔体在滑移段处于形变衰减过程。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表明该方程可用于指导气辅口模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辅挤出 滑移段长度 挤出胀大比 松弛时间 停留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11钛合金的最大m值超塑性变形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赵晓宾 王高潮 +3 位作者 曹春晓 李臻熙 杨刚 范定兵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8年第2期5-8,共4页
介绍最大m值超塑性变形的试验方法和计算机控制系统,分析TC11钛合金采用该方法的超塑性变形特点。试验结果表明,经过细化处理的TC11钛合金,在900℃时恒应变速率试验的最大延伸率为1260%,采用最大m值变形方式可以获得异常高的超塑性,延... 介绍最大m值超塑性变形的试验方法和计算机控制系统,分析TC11钛合金采用该方法的超塑性变形特点。试验结果表明,经过细化处理的TC11钛合金,在900℃时恒应变速率试验的最大延伸率为1260%,采用最大m值变形方式可以获得异常高的超塑性,延伸率为2300%。TC11超塑性变形以晶界滑移为主,并伴随晶内位错滑移,最大m值法超塑性变形能够使动态再结晶充分发生,是提高钛合金塑性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m值超塑性变形 应变速率敏感指数(m值) 计算机控制系统 钛合金 TC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硅/SiO_2杂化涂层电化学阻抗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陈刚 刘光明 +1 位作者 姚敬 杜楠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2008年第6期47-50,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无机相前驱体,甲基三乙氧基硅烷(MTES)和二甲基二甲氧基硅烷(DDS)为有机相前驱体,盐酸和水为催化剂,通过水解-缩聚反应制备了有机硅/SiO2有机-无机杂化溶胶。在100℃下经12h烘干得到有机硅/SiO2杂...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无机相前驱体,甲基三乙氧基硅烷(MTES)和二甲基二甲氧基硅烷(DDS)为有机相前驱体,盐酸和水为催化剂,通过水解-缩聚反应制备了有机硅/SiO2有机-无机杂化溶胶。在100℃下经12h烘干得到有机硅/SiO2杂化涂层,红外光谱研究表明:有机、无机两相组成了强相互作用的复合体系。采用电化学阻抗(EIS),研究了杂化溶胶制备的涂层在3.5%NaCl溶液中浸泡不同时间的阻抗行为。并根据阻抗谱特征建立了等效电路,结合等效电路图及拟合结果,分析了杂化涂层在3.5%NaCl溶液中浸泡不同时间的耐蚀性。研究结果表明:在3.5%NaCl溶液中,有机硅/SiO2杂化涂层具有良好的耐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 有机硅/SiO2杂化涂层 红外光谱 电化学阻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束固化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5
13
作者 徐海涛 朱令干 +2 位作者 廖建华 梁红波 熊磊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295-1300,共6页
研究了一种制备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的新方法,通过在扩链剂分子结构中组装离子基团来改善亲水性,解决了聚氨酯丙烯酸酯与水难相溶的问题。采用这种方法制备了一种聚氨酯丙烯酸酯产物,使用FTIR和1 H NMR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对产物与水... 研究了一种制备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的新方法,通过在扩链剂分子结构中组装离子基团来改善亲水性,解决了聚氨酯丙烯酸酯与水难相溶的问题。采用这种方法制备了一种聚氨酯丙烯酸酯产物,使用FTIR和1 H NMR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对产物与水的储存稳定性、黏度、电子束固化行为及固化后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分散乳液储存稳定性好,经电子束固化后性能(如硬度、附着力、光泽度、柔韧性、热稳定性)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 扩链剂 电子束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时间对MB8镁合金微弧氧化膜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赵晴 胡勇 杜楠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7年第6期55-58,共4页
研究氧化时间对MB8镁合金氧化膜致密度、厚度和耐蚀性的影响,分析不同氧化时间膜层表面微观形貌、成分和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随微弧氧化时间的延长,氧化膜变厚变粗糙,氧化时间为10m in时,膜层腐蚀速率最低。微弧氧化初期膜层主要由立... 研究氧化时间对MB8镁合金氧化膜致密度、厚度和耐蚀性的影响,分析不同氧化时间膜层表面微观形貌、成分和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随微弧氧化时间的延长,氧化膜变厚变粗糙,氧化时间为10m in时,膜层腐蚀速率最低。微弧氧化初期膜层主要由立方结构的MgO构成,随氧化时间的延长,斜方晶体结构的Mg2(S iO4)和单斜晶体结构的Mg(PO3)2在膜层中的含量逐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微弧氧化 耐蚀性 氧化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固化超支化聚氨酯的SiO_2/TiO_2有机无机杂化涂料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6
15
作者 梁红波 李京 +1 位作者 熊磊 徐海涛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24-129,共6页
对自制的多羟基超支化聚氨酯进行改性,制备了超支化杂化聚氨酯和光固化超支化聚氨酯,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预期产物进行表征,然后与不同比例的正硅酸乙酯和钛酸正丁酯共混水解,得到一系列光固化超支化有机无机杂化溶胶。... 对自制的多羟基超支化聚氨酯进行改性,制备了超支化杂化聚氨酯和光固化超支化聚氨酯,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预期产物进行表征,然后与不同比例的正硅酸乙酯和钛酸正丁酯共混水解,得到一系列光固化超支化有机无机杂化溶胶。用原子力显微镜表征了杂化涂层的表面形貌,并测试了涂层的物理性能。结果表明:杂化涂层的表面质量随无机物含量的增加而变差,SiO2杂化涂层的表面质量优于TiO2杂化涂层,其混合杂化涂层的表面质量介于两者之间;杂化涂层的摆杆硬度随着无机物含量的增加而增大,超支化SiO2杂化涂层的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化聚氨酯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 表面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聚离子液体的制备及其捕获CO_2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徐海涛 廖建华 +1 位作者 梁红波 邢跃鹏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26-231,共6页
CO2的捕获和封存是当前关注的重要问题。采用自由基聚合制备了一种新型聚离子液体,聚四亚乙基五胺丙烯酸盐(PTEPAA),并对其捕获CO2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TEPAA捕获CO2具有捕获容量高、速度快、高度可逆的特点,在低温捕获的CO2可以... CO2的捕获和封存是当前关注的重要问题。采用自由基聚合制备了一种新型聚离子液体,聚四亚乙基五胺丙烯酸盐(PTEPAA),并对其捕获CO2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TEPAA捕获CO2具有捕获容量高、速度快、高度可逆的特点,在低温捕获的CO2可以在高温下有效解吸,捕获/解吸过程可以重复进行,PTEPAA可再生。每个捕获/解吸循环,每克PTEPAA可以分离大约0.24克CO2。PTEPAA作为一种新型固态CO2捕获材料,在烟气及燃气脱碳领域表现出良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离子液体 聚四亚乙基五胺丙烯酸盐 捕获CO2 可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零件锌镍合金电镀工艺实践 被引量:11
17
作者 杜楠 吴浩杰 +3 位作者 赵晴 安建华 邝桥青 唐基禄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2008年第3期77-79,共3页
锌镍合金镀层是一种新型的高耐蚀性合金镀层,但传统的锌镍合金电镀工艺维护比较困难,迟迟未能推广应用。简述了碱性锌镍合金电镀工艺条件,维护方法及镀液环保型无氰分析方法,并通过实践,证实该工艺维护方法及故障处理切实可行。
关键词 锌镍合金电镀 镀槽维护 故障排除 镀液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变速率对TA15钛合金β热变形动态再结晶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吴超 鲁世强 欧阳德来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67-170,共4页
采用THERMECMASTER-Z型热模拟实验机对TA15钛合金在变形温度1050℃,应变速率0.001s-1~1s-1,真应变0.03~1.2范围内进行了等温恒应变速率压缩实验。结果表明,提高应变速率能够明显细化晶粒,在低应变速率(0.001s-1,0.01s-1)下,提高应变... 采用THERMECMASTER-Z型热模拟实验机对TA15钛合金在变形温度1050℃,应变速率0.001s-1~1s-1,真应变0.03~1.2范围内进行了等温恒应变速率压缩实验。结果表明,提高应变速率能够明显细化晶粒,在低应变速率(0.001s-1,0.01s-1)下,提高应变速率对晶粒细化的程度较大;从晶粒细化效果及组织均匀性考虑,较佳的应变速率为0.01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15钛合金 应变速率 动态再结晶 微观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辅挤出口模中滑移段长度对压力降和第一法向应力差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肖建华 柳和生 +1 位作者 黄兴元 熊爱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67-170,共4页
采用壁面滑移方程和EVSS/SUPG混合有限元方法,使用PTT流变学基本方程,对粘弹性高分子熔体在不同气体辅助挤出口模内的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考察了口模滑移段长度对压力降和第一法向应力差的影响。研究表明,气辅挤出可以有效减小压力... 采用壁面滑移方程和EVSS/SUPG混合有限元方法,使用PTT流变学基本方程,对粘弹性高分子熔体在不同气体辅助挤出口模内的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考察了口模滑移段长度对压力降和第一法向应力差的影响。研究表明,气辅挤出可以有效减小压力降,并将应力集中的位置由口模出口处转移到气体的注入点。且随着滑移段长度增大,压力降和应力集中的程度得到减小;熔体在100%完全滑移段口模中流动时无流动阻力、压力降和应力集中现象,是一种理想流动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辅挤出 滑移长度 压力降 第一法向应力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束固化含氟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5
20
作者 徐海涛 李京 +2 位作者 梁红波 熊磊 高歌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23-827,共5页
以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三聚体、丙烯酸羟乙酯及羟基含氟丙烯酸酯为原料制备了电子束固化含氟聚氨酯丙烯酸酯预聚物.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产物与溶剂组成的两相混合体系的流变性能... 以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三聚体、丙烯酸羟乙酯及羟基含氟丙烯酸酯为原料制备了电子束固化含氟聚氨酯丙烯酸酯预聚物.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产物与溶剂组成的两相混合体系的流变性能、电子束固化行为及固化后涂层性能.结果表明,产物与溶剂混合体系具有正触变性,绝对黏度变化符合Sedden公式,黏流活化能约为44.8 kJ/mol.电子束固化后涂层性能(如热稳定性、硬度、附着力和光泽度)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束固化 含氟聚氨酯丙烯酸酯 流变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