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TIRPAT模型的江西省建筑业碳达峰时间预测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林珑芪 马天柱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0-434,442,共6页
在2005—2021年江西省建筑业碳排放量测算的基础上,基于可拓展的随机性的环境影响评估(STIRPAT)模型分析江西省建筑业碳排放影响因素,利用岭回归结合情景分析法预测江西省建筑业2022—2050年碳排放量,分析不同情景下建筑业碳达峰的时间... 在2005—2021年江西省建筑业碳排放量测算的基础上,基于可拓展的随机性的环境影响评估(STIRPAT)模型分析江西省建筑业碳排放影响因素,利用岭回归结合情景分析法预测江西省建筑业2022—2050年碳排放量,分析不同情景下建筑业碳达峰的时间与峰值。结果表明,江西省建筑业2005—2021年碳排放量中间接碳排放量占比远大于直接碳排放量;影响因素中能源结构为抑碳因子,其他因素均为促碳因子;预测显示基准和节能情景下江西省建筑业碳排放在2040年达到峰值,绿色发展情景于2030年达到峰值,碳排放量峰值也最小,粗放情景下无法判断是否达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业碳排放 STIRPAT模型 影响因素 碳达峰预测 情景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粗骨料复合聚丙烯纤维泡沫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力学性能研究
2
作者 张培恒 王正旺 +5 位作者 赵静 王增鑫 祁海峰 李继先 倪剑刚 韩尚宇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57-262,共6页
在旧城改造等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弃混凝土,为实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资源化利用,提出了一种新型泡沫混凝土制备工艺,并通过正交试验的研究方法,探究了水灰比、泡沫掺量和聚丙烯(PP)纤维掺量对再生混凝土骨料轻质混凝土(RCALC)性能的影... 在旧城改造等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弃混凝土,为实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资源化利用,提出了一种新型泡沫混凝土制备工艺,并通过正交试验的研究方法,探究了水灰比、泡沫掺量和聚丙烯(PP)纤维掺量对再生混凝土骨料轻质混凝土(RCALC)性能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通过抛填工艺既可实现对再生粗骨料(RCA)的直接利用,又可控制RCA掺入量,防止因RCA过多造成泡沫混凝土材料重量过大;在RCALC试样受压过程中发现RCA出现破碎,RCA起到了一定的承压作用;改变泡沫掺量、水灰比、PP纤维掺量均会对RCALC的性能产生影响,对于干密度、吸水率、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均为泡沫掺量影响最大,PP纤维掺量影响最小;综合考虑泡沫掺量、水灰比、PP纤维掺量3个因素,确定RCALC的合理配合比参数为水灰比0.55、泡沫掺量5%、PP纤维掺量0.2%;RCALC材料相比普通泡沫混凝土可节省约60元/m^(3),产品制备费用可节约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粗骨料 泡沫混凝土 泡沫掺量 水灰比 聚丙烯纤维掺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免疫优化算法的装配式建筑构件生产基地选址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周光权 程婷 陈思婷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430-2436,共7页
由于对装配式建筑上游产业和装配式建筑构件生产基地缺少科学的规划布局,部分地区出现了生产基地选址规划不合理和产能过剩的问题。在研究一般选址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构件生产基地选址的特点,建立装配式建筑构件生产基地选址模型,采用免... 由于对装配式建筑上游产业和装配式建筑构件生产基地缺少科学的规划布局,部分地区出现了生产基地选址规划不合理和产能过剩的问题。在研究一般选址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构件生产基地选址的特点,建立装配式建筑构件生产基地选址模型,采用免疫优化算法进行求解。研究结果表明:免疫优化算法能够以较小的建站代价获得较优选址,有较强的收敛性,具有良好的全局寻优能力,证实算法对于所研究问题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建筑 构件生产基地 免疫优化算法 选址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轴压比下拉杆约束方钢管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与设计方法
4
作者 肖冲 吕辉 罗靓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0-300,共11页
由于高轴压比下方形钢管混凝土柱在地震荷载作用下存在钢管易发生屈曲、对核心混凝土的约束效果较差等缺点,故有必要采取柱内置拉杆约束的构造措施以提高柱的抗震性能。利用有限元仿真分析软件建立内置拉杆约束钢管混凝土柱的实体模型,... 由于高轴压比下方形钢管混凝土柱在地震荷载作用下存在钢管易发生屈曲、对核心混凝土的约束效果较差等缺点,故有必要采取柱内置拉杆约束的构造措施以提高柱的抗震性能。利用有限元仿真分析软件建立内置拉杆约束钢管混凝土柱的实体模型,在与拟静力试验结果吻合较好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135个该类柱的足尺算例模型。考察有无拉杆、拉杆水平间距、拉杆布置高度、轴压比等关键参数对柱的抗震性能的影响,探讨内置拉杆约束对柱的塑性耗能机制的影响,提出了不同强度匹配下合理的拉杆水平间距、布置高度及其设计方法。结果显示:高轴压比下内置约束拉杆可显著提高柱的峰值承载力与破坏位移角,减小钢管的水平与纵向变形,降低钢管、核心混凝土的压应变峰值,提高柱的塑性耗能值,增大钢管耗能占比而减小核心混凝土的耗能占比,对拉杆耗能影响较小;给出了不同轴压比下柱端带拉杆的设计建议,可为实际工程中内置拉杆约束方钢管混凝土柱的设计和加固构造措施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置拉杆约束 方钢管混凝土柱 滞回性能 应力-应变 塑性耗能 设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部钢管约束型钢混凝土柱抗震耗能研究
5
作者 彭辉 吕辉 肖冲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18,共10页
型钢混凝土柱在高层与超高层建筑中应用广泛,但在高轴压比下型钢混凝土柱的承载力较低、延性较差,继而在高烈度地震区严重影响该结构的推广应用,为此,有必要采取外部钢管约束的构造措施以期提高柱的抗震性能。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实体钢... 型钢混凝土柱在高层与超高层建筑中应用广泛,但在高轴压比下型钢混凝土柱的承载力较低、延性较差,继而在高烈度地震区严重影响该结构的推广应用,为此,有必要采取外部钢管约束的构造措施以期提高柱的抗震性能。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实体钢管约束型钢混凝土柱模型,在与拟静力试验结果吻合较好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多个足尺方钢管约束型钢混凝土柱算例模型,探讨有无钢管约束、钢管屈服强度、钢管壁厚、轴压比、混凝土强度等级、型钢强度等参数对柱的滞回性能、应力-应变、塑性耗能机制的影响。结果显示:外部钢管约束构造措施可显著提高柱的峰值承载力和延性,最大可提高167.5%;钢管的约束套箍作用可显著降低核心混凝土、纵筋、型钢的压应变及箍筋的拉应变,提高柱的总塑性耗能值而降低核心混凝土的耗能占比;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增大可提高柱的总塑性耗能值但会增大混凝土的耗能占比,对抗震不利,钢管、型钢屈服强度的增大可一定程度提高柱的塑性耗能值,但总体影响较小。研究所得结论可为实际工程中外钢管约束型钢混凝土柱的设计与加固构造措施提供参考与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钢管约束型钢混凝土柱 峰值承载力 延性 应力-应变 塑性耗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建筑构件图像识别 被引量:6
6
作者 熊朝阳 王婷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51-56,共6页
对于现存的大量既有建筑,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所得到的点云数据生成BIM模型,需要将点云数据转换成建筑RGB-D图像,并对图像进行分类处理。传统图像识别技术无论是识别准确度还是面对复杂场景的模型泛化能力等,都难以满足现在的需求。文中基... 对于现存的大量既有建筑,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所得到的点云数据生成BIM模型,需要将点云数据转换成建筑RGB-D图像,并对图像进行分类处理。传统图像识别技术无论是识别准确度还是面对复杂场景的模型泛化能力等,都难以满足现在的需求。文中基于深度学习算法,针对室内建筑门窗构件图像的分类问题,提出了一种运用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建筑构件图像识别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将收集的数据集进行数据增强处理以增加数据丰富度,并使用在ImageNet上已经训练好权重的VGG16作为识别网络,随后对网络进行优化,包括增加Dropout层、L2正则化以及采用Fine-tune操作来提升网络的识别精度。实验结果表明,进行了Fine-tune等优化后的模型的平均识别准确率达到95.4%,相比于未经过优化的模型的准确率提高了大约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识别 建筑构件 卷积神经网络 迁移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黏土砖骨料轻质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韩尚宇 康登源 +2 位作者 张慧华 张培恒 王先镕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8-123,共6页
将废弃黏土砖破碎成骨料用于制备轻质混凝土,可同步达到资源再利用、降低环境污染、节省天然骨料的目的。为揭示废弃黏土砖骨料轻质混凝土的性能,通过室内试验对废砖骨料级配、废砖骨料体积率、水灰比、泡沫掺量等因素影响轻质混凝土的... 将废弃黏土砖破碎成骨料用于制备轻质混凝土,可同步达到资源再利用、降低环境污染、节省天然骨料的目的。为揭示废弃黏土砖骨料轻质混凝土的性能,通过室内试验对废砖骨料级配、废砖骨料体积率、水灰比、泡沫掺量等因素影响轻质混凝土的干密度、吸水率、抗压强度性能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泡沫掺量对干密度和抗压强度影响显著,泡沫掺量由2%增加到5%时,干密度由1407kg/m^(3)减小到1128kg/m^(3),抗压强度由13.39MPa减小到4.66MPa,废砖骨料级配对吸水率影响显著,骨料级配从A组到C组级配时,吸水率由11.3%减小到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利用 废弃黏土砖骨料 轻质混凝土 影响因素 性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黏土砖骨料轻质混凝土正交试验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韩尚宇 康登源 +2 位作者 张培恒 王先镕 张慧华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3-167,171,共6页
将废弃黏土砖骨料应用于轻质混凝土中,可实现建筑垃圾再利用,同步节省建筑材料,改善轻质混凝土性能。以废弃黏土砖颗粒为骨料,开展轻质混凝土制备试验,研究不同水灰比、泡沫掺量、纤维掺量对废弃黏土砖骨料轻质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影... 将废弃黏土砖骨料应用于轻质混凝土中,可实现建筑垃圾再利用,同步节省建筑材料,改善轻质混凝土性能。以废弃黏土砖颗粒为骨料,开展轻质混凝土制备试验,研究不同水灰比、泡沫掺量、纤维掺量对废弃黏土砖骨料轻质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影响。结果表明:水灰比对吸水率影响显著,随着水灰比的增大,吸水率增加了27.03%,泡沫掺量对干密度、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影响显著,随泡沫掺量的增加,干密度、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减小了17.78%、52.52%和34.83%,并建立了抗压强度与干密度、劈裂抗拉强度之间的对应关系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黏土砖骨料 轻质混凝土 室内试验 性能分析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纤维掺量再生混凝土骨料轻质混凝土性能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张培恒 韩尚宇 +2 位作者 康登源 王先蓉 张慧华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9-104,共6页
为了研究聚丙烯(PP)纤维增强再生混凝土骨料轻质混凝土的性能,以普通硅酸盐水泥、再生废弃混凝土粗骨料、聚丙烯纤维、泡沫为主要材料,选取PP纤维掺量为变量,对试样进行室内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PP纤维掺量增加,浆体流动度呈下降趋势;... 为了研究聚丙烯(PP)纤维增强再生混凝土骨料轻质混凝土的性能,以普通硅酸盐水泥、再生废弃混凝土粗骨料、聚丙烯纤维、泡沫为主要材料,选取PP纤维掺量为变量,对试样进行室内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PP纤维掺量增加,浆体流动度呈下降趋势;当采用再生粗骨料级配(即粒径为9.5~16 mm、16~19 mm、19~26.5 mm、26.5~31.5 mm、31.5~37.5 mm的5类骨料的质量比)为2∶4∶8∶3∶3和30%体积率时,建议浆体流动度大于210 mm;试件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随PP纤维掺量的增加均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说明PP纤维对再生混凝土骨料轻质混凝土性能提升效果有限;PP纤维的掺入会使再生混凝土骨料轻质混凝土材料早期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形成速度降低;当纤维掺量由0增大为0.2%时,增加了孔隙率,降低了平均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纤维 再生粗骨料 轻质混凝土 力学性能 孔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湿路径下土体水分变化路径及体积变形对滤纸法测定土-水特征曲线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叶云雪 易博文 +2 位作者 刘小文 吴珺华 洪本根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351-2361,共11页
尽管滤纸法已被广泛应用于非饱和土-土水特性研究,但滤纸法试验数据与压力板试验数据始终存在无法连续、光滑连接的问题。为此,以收缩变形不同的两类土为研究对象,从试样水分变化路径和体积变形两个方面着手,分别开展了一系列室内压力... 尽管滤纸法已被广泛应用于非饱和土-土水特性研究,但滤纸法试验数据与压力板试验数据始终存在无法连续、光滑连接的问题。为此,以收缩变形不同的两类土为研究对象,从试样水分变化路径和体积变形两个方面着手,分别开展了一系列室内压力板试验、滤纸法试验和土的收缩试验,并基于土-水特征曲线(soil-water characteristic curve,SWCC)试验结果,进行统计指标的量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饱和脱湿路径下的滤纸法与压力板法联合测定的SWCC试验数据能够有效地连接,而无水分变化路径下的滤纸法与压力板法各自测定的SWCC试验数据在连接时可能会错开或交叉,尤其是变形显著的土体;为了较准确地估算基于饱和度的SWCC,提出一个简单的改进法,仅需补充土的收缩试验;针对不同滤纸法试验结果呈现的差异性,给出了合理的解释。该研究结果不仅能为试验人员在同时处理滤纸法和压力板法试验数据时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还能拓展滤纸法的适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土 脱湿路径 水分变化路径 体积变形 土-水特征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林地震的断层破裂过程及近断层地震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谢星 钟菊芳 +2 位作者 胡祎石 张艳红 胡晓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66-476,共11页
为了从应力角度揭示2017年西藏米林Ms6.9地震的断层破裂过程,获取该次地震的地震动近断层特性,基于动力学震源模型,以有限断层运动学震源模型反演结果为约束,通过试错法给定震源动力学计算参数,采用谱元法(SPECFEM3D程序)进行了2017年米... 为了从应力角度揭示2017年西藏米林Ms6.9地震的断层破裂过程,获取该次地震的地震动近断层特性,基于动力学震源模型,以有限断层运动学震源模型反演结果为约束,通过试错法给定震源动力学计算参数,采用谱元法(SPECFEM3D程序)进行了2017年米林Ms6.9地震的单、双断层模式震源破裂过程模拟,对比分析了断层模式对震源破裂过程的影响,分析了模拟地震动的近断层效应。结果表明:构建的动力学震源模型可以很好地再现米林地震的破裂特征;地表地震动具有显著的上盘效应和集中性效应;诱发断层会抑制孕震断层的破裂发展,会局部促进地表地震动的发展,但在整个地震事件中作用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林地震 动力学震源 谱元法 滑移量 断层破裂过程 地震动 近断层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OLOv5与视差计算算法的目标检测与测距系统设计 被引量:7
12
作者 谭斌 王婷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9015-9024,共10页
视觉目标检测与测距是一种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实现对图像或视频中目标物体进行检测和测距的技术。该技术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于YOLOv5算法,进行目标检测时,采用视差计算算法透视变换来估计每个像素的视差值,并利用训... 视觉目标检测与测距是一种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实现对图像或视频中目标物体进行检测和测距的技术。该技术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于YOLOv5算法,进行目标检测时,采用视差计算算法透视变换来估计每个像素的视差值,并利用训练的视差神经网络模型代替传统三角测量原理实现目标检测和测距,为了加快计算速度,使用最新并行计算框架OpenCL来充分发挥计算设备的并行计算能力,运行效率提高了43%,实现了更准确、更快速的检测目标,并提高了测距精度。首先系统调用双目摄像机检测出目标物品,并得到相应的边界框和置信度,然后利用相机的视角差异,双目视觉的立体匹配功能,计算目标物体的实际距离。实验在室外进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准确检测室外目标障碍物,并实现目标测距,在0.5~1.5 m范围内测距误差不超过4%,为巡检机器人自动避开障碍物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OLOv5 OPENCL 视觉测距 目标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的大跨度空间结构抗震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曾佳明 朱忠义 +2 位作者 吕辉 张成明 李丹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9-82,共14页
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SSI)的大跨度空间结构抗震研究对于实现大跨度空间结构精确化分析,保障结构抗震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地应用已有大跨空间结构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的研究成果,分别对土-结构相互作用研究分析方法、框架结构... 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SSI)的大跨度空间结构抗震研究对于实现大跨度空间结构精确化分析,保障结构抗震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地应用已有大跨空间结构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的研究成果,分别对土-结构相互作用研究分析方法、框架结构SSI效应影响分析、地下-土-地上结构相互作用研究现状、大跨度空间结构与下部支承体系协同工作及考虑SSI对大跨度空间结构动力性能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结果表明:已有土-结构相互作用分析方法及计算模型对于大跨度空间结构的适用性有待商榷;框架结构SSI效应和大跨度空间结构与下部支承体系协同工作的研究相对成熟,其成果可供借鉴;带有大型复杂地下结构的大跨空间结构SSI效应显著;现有研究多以数值模拟为主,试验技术的发展对大跨空间结构土-结构相互作用抗震理论的验证至关重要;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实用的简化计算模型及分析方法、地下结构-土-大跨度空间结构体系、强震失效倒塌机理及减隔震研究、试验研究、参数分析、复杂效应耦合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度空间结构 土-结构相互作用 抗震性能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和路径分析模型的生态园林城市——以郑州为例 被引量:5
14
作者 郭慧锋 刘高飞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5-91,共7页
生态园林城市绿化规模的预测是生态园林城市发展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其与经济指标、社会指标、环境指标存在着复杂的非线性关系。BP神经网络由于具有良好的非线性拟合性能,而被应用于各种预测领域。首先,采用文献分析法梳理出固定资产投... 生态园林城市绿化规模的预测是生态园林城市发展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其与经济指标、社会指标、环境指标存在着复杂的非线性关系。BP神经网络由于具有良好的非线性拟合性能,而被应用于各种预测领域。首先,采用文献分析法梳理出固定资产投资额、GDP等26个影响生态园林城市绿化建设的因素。其次,以2019年被命名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郑州市为研究对象,基于BP神经网络理论训练了生态园林城市绿化规模的预测模型,并对训练集、测试集的预测值和真实值进行对比分析。最后,通过构建路径分析模型梳理出26个影响因素中复杂的因果关系,包括直接间接影响、正负反馈、路径系数等。研究发现:训练的“26-7-1”网络结构的BP神经网络能够准确预测出生态园林城市的绿化规模,进而可为生态园林城市发展中,如何科学、合理地预测适应城市发展的绿化规模提供依据;构建的路径分析模型,可以反映城市发展中各影响因素以何种方式和强度影响生态园林城市绿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园林城市 绿化规模 预测模型 BP神经网络 路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柱端带肋方钢管混凝土柱抗震耗能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肖冲 吕辉 罗靓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1-129,共9页
方钢管混凝土柱在高层及超高层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存在钢管对混凝土约束较弱与柱端部局部屈曲等问题,有必要采取构造措施以提高柱的抗震性能。通过建立端部带肋方钢管混凝土柱的三维实体精细有限元模型并与拟静力试验结果验证,有限元... 方钢管混凝土柱在高层及超高层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存在钢管对混凝土约束较弱与柱端部局部屈曲等问题,有必要采取构造措施以提高柱的抗震性能。通过建立端部带肋方钢管混凝土柱的三维实体精细有限元模型并与拟静力试验结果验证,有限元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之后建立多个足尺模型进行参数分析,分析了柱端设肋对钢管水平鼓曲与竖向位移、钢管与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塑性耗能的影响,探讨了不同肋高下柱的塑性耗能分配机制。结果表明:柱端设置加劲肋可显著减少柱的水平鼓曲和竖向位移,提高柱的峰值承载力和延性,减小钢管与混凝土的压应变并提高压应力,增大柱的总塑性耗能值,延缓柱的破坏;轴压比为0.5、0.8时,当肋高分别达到1000mm、1500mm,再增大肋高对柱的塑性耗能影响较小。研究结论可为实际工程中柱端带肋方钢管混凝土柱的设计与加固构造措施提供参考与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钢管混凝土柱 加劲肋 水平鼓曲 应力-应变 塑性耗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athfinder和虚拟现实的民用机库应急疏散仿真 被引量:3
16
作者 谢欣 吕辉 +1 位作者 滕黛洁 涂弘炜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9664-9671,共8页
为了预防机库火灾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且为火灾疏散研究提供更好的实验平台,基于Pathfinder建立大型民用机库的疏散仿真模型,根据真实人体参数设置人员性别、身高、肩宽、移动速度等属性,通过计算机模拟得出人员疏散路径和疏散时间... 为了预防机库火灾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且为火灾疏散研究提供更好的实验平台,基于Pathfinder建立大型民用机库的疏散仿真模型,根据真实人体参数设置人员性别、身高、肩宽、移动速度等属性,通过计算机模拟得出人员疏散路径和疏散时间,并参照Pathfinder模拟结果选用Unity3D引擎进行虚拟现实环境搭建、交互设计和Agent模型的构建,开发机库虚拟现实应急疏散仿真系统。在群体疏散模拟子模块中模拟8种不同起火位置的疏散情况,并在单人疏散演练子模块中,邀请10位测试者,在机库虚拟环境中选取6个不同的初始位置,进行了5轮疏散测试,结果表明:虚拟现实环境中的模拟结果与Pathfinder模拟结果接近,验证了虚拟现实疏散仿真系统模拟的有效性;单人疏散演练中测试者经过2~3轮练习,疏散时间明显缩短并趋于稳定,验证虚拟现实疏散演练系统可帮助用户提升应急疏散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疏散 民用机库 疏散仿真 虚拟现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柱压弯承载力与刚度实用计算方法 被引量:2
17
作者 吕辉 肖冲 罗靓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197-4206,共10页
为研究框架柱的压弯承载力与压弯刚度,通过建立三维实体有限元模型,在与拟静力试验结果验证较好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162根足尺钢筋混凝土柱有限元模型算例进行参数分析,探讨了各参数对柱的承载力、刚度的影响,提出了参数影响下的柱承... 为研究框架柱的压弯承载力与压弯刚度,通过建立三维实体有限元模型,在与拟静力试验结果验证较好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162根足尺钢筋混凝土柱有限元模型算例进行参数分析,探讨了各参数对柱的承载力、刚度的影响,提出了参数影响下的柱承载力、刚度实用计算公式。结果表明:当轴压比≤0.4时,随轴压比的增大,柱的压弯峰值承载力增大,当轴压比>0.4时,随轴压比的增大,柱的压弯峰值承载力减小,提高纵筋配筋率与混凝土强度等级均能有效的增大柱的压弯峰值承载力,且提高纵筋配筋率的效果更好;当轴压比≤0.2时,随轴压比的增大,柱的弹性刚度增大,当轴压比>0.2时,随轴压比的增大,柱的弹性刚度减小,提高纵筋配筋率与混凝土强度等级均能增大柱的弹性刚度;提出的实用计算公式可较准确地反映有限元结果,可为实际工程中框架柱的设计作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柱 压弯承载力 压弯刚度 实用计算公式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里龙断裂最大潜在M_(W)7.4地震模拟地震动特征分析
18
作者 胡祎石 钟菊芳 谢星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9-650,共12页
西藏地区地震构造背景和地形条件复杂,地震活动强烈,强震记录缺乏,因此工程场址近场大震地震动的确定是影响工程开发的关键问题。为揭示高地震烈度区近场大震的地震动特征及高山峡谷地形对地震动的影响规律,本文利用3D谱元法程序和运动... 西藏地区地震构造背景和地形条件复杂,地震活动强烈,强震记录缺乏,因此工程场址近场大震地震动的确定是影响工程开发的关键问题。为揭示高地震烈度区近场大震的地震动特征及高山峡谷地形对地震动的影响规律,本文利用3D谱元法程序和运动学有限断层震源模型,模拟分析里龙断裂发生最大潜在M_(W)7.4地震的近断层地震动效应;通过对比分析基于三维真实地形的DEM分层模型和平坦地形模型的地震动差异,探究地震动的地形效应。结果表明,里龙断裂M_(W)7.4地震的近断层地震动表现出显著的上盘效应和空间分布集中的规律;凸起地形对地震动的放大效应明显,三维真实地形的加速度峰值与平坦地形的模拟结果相比,EW、NS及UD分量的相对放大系数最大分别可达1.135、1.262和2.69,竖向分量的放大系数达水平分量的2倍以上,表明竖向分量地震动受地形效应的影响较水平分量要大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谱元法 运动学有限断层震源模型 地震动 地形效应 近断层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营地铁隧道在线动力监测及时频特征分析
19
作者 万灵 黄强 +3 位作者 龚晓南 荣耀 周扬 朱海涛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2-379,414,415,共10页
为了研究地铁隧道上部土层施工扰动下隧道结构的模态特征,对上海地铁12号线某盾构隧道进行了现场振动测试,分析了列车振动荷载作用下隧道结构时频域的特征变化规律,并基于自回归滑动模型(auto regressive moving average,简称ARMA)法提... 为了研究地铁隧道上部土层施工扰动下隧道结构的模态特征,对上海地铁12号线某盾构隧道进行了现场振动测试,分析了列车振动荷载作用下隧道结构时频域的特征变化规律,并基于自回归滑动模型(auto regressive moving average,简称ARMA)法提取了受土层扰动前后隧道结构的模态频率变化量。结果表明:盾构隧道结构呈现明显的中低频特性,主频域范围在0~200 Hz之间,列车振源的高频成分消散较快;受土层施工扰动后,隧道侧壁振动整体幅值和数据波动减小;隧道结构模态频率呈现减小的趋势,最大频率变化量为-2.935 Hz。研究结果可为复杂条件下隧道结构的模态识别及在役性能健康监测评估提供依据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隧道 动力监测 时频特征 土层扰动 模态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密实混凝土的非稳态氯离子渗透特性研究
20
作者 付颖 王婷 +1 位作者 周凯 吴辉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0-73,79,共5页
氯离子渗透对混凝土结构的长期耐久性提出了重大挑战,因为它有可能腐蚀钢筋并恶化混凝土内部结构。本研究使用硅灰和粉煤灰作为矿物掺合料制备自密实混凝土,研究了通电时间和矿物掺合料对自密实混凝土的非稳态氯离子渗透系数和力学性能... 氯离子渗透对混凝土结构的长期耐久性提出了重大挑战,因为它有可能腐蚀钢筋并恶化混凝土内部结构。本研究使用硅灰和粉煤灰作为矿物掺合料制备自密实混凝土,研究了通电时间和矿物掺合料对自密实混凝土的非稳态氯离子渗透系数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随着通电时间从12 h增加到36 h,非稳态氯离子渗透系数先增大后减小,表明混凝土内存在一种愈合和密封机制,从而增强了抗氯离子渗透的能力。加入硅灰和粉煤灰后,非稳态氯离子渗透系数明显降低,当硅灰和粉煤灰掺量分别为15%和30%时,该系数分别降至59.9%和49.5%。与对照组相比,在24 h和36 h后,系数水平分别降低了39.49%和46.87%。此外,通电时间的延长和矿物掺合料改善了自密实混凝土的劈裂抗拉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密实混凝土 氯离子渗透 硅灰 粉煤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