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进QuEChERS-液质联用法测定食品中6种非食用色素 被引量:13
1
作者 曾凯 罗明标 +2 位作者 唐俊 万亮 陈春艳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98-201,共4页
建立了QuEChERS提取和净化样品的改进方法,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UPLC-MS/MS)同时测定食品中6种非食用色素碱性橙Ⅱ、罗丹明B、苏丹红Ⅰ~Ⅳ的方法。针对不同基质样品采用乙腈或乙腈-水萃取、低温冷冻、C18净化、液相分离... 建立了QuEChERS提取和净化样品的改进方法,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UPLC-MS/MS)同时测定食品中6种非食用色素碱性橙Ⅱ、罗丹明B、苏丹红Ⅰ~Ⅳ的方法。针对不同基质样品采用乙腈或乙腈-水萃取、低温冷冻、C18净化、液相分离后多反应离子监测模式(MRM)测定。对红酒、葵花籽、糖果的检测结果表明,6种非食用色素的方法检出限为1.0~20.0μg/kg;回收率为72.4%~114.7%,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7%~11.3%。与传统前处理方法相比,该方法在有机试剂消耗量、时间上均可节省5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ECHERS 液质联用 食品 非食用色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分辨质谱的非靶向代谢组学在食品造假鉴定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2
作者 赖博文 刘玢 梁永康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92-197,共6页
食品造假属于以经济利益为驱动的食品欺诈(Economically motivated adulteration,EMA),是目前影响及破坏食品安全秩序的重要因素之一。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对食品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下食品造假现象是公众极为关注的问题... 食品造假属于以经济利益为驱动的食品欺诈(Economically motivated adulteration,EMA),是目前影响及破坏食品安全秩序的重要因素之一。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对食品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下食品造假现象是公众极为关注的问题。以往,针对已知的目标物质进行定量检测的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在食品检测中广泛应用,代谢组学技术已经成为食品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工具。近年来,针对食品造假现象,代谢组学的另一个分支,基于高分辨质谱(High-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HRMS)的非靶向代谢组学(Non-targeted metabolomics,NTM)开始运用到食品造假的鉴定中,并已取得快速的发展。对基于HRMS的非靶向代谢组学的食品造假鉴定工作流程进行了介绍,对其数据处理方式进行了概括,并就其在食品物种(品种)、产地和品质等造假鉴定相关应用分别进行了总结,最后还对基于高分辨质谱的非靶向代谢组学应用于食品检测中优点和缺点进行了概括,并对其在其他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旨在对食品检测中代谢组学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和归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质谱 代谢组学 食品造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C-MS/MS法测定口服液类保健食品中多种人工合成甜味剂 被引量:4
3
作者 傅小红 李芳 +1 位作者 姜伟 骆瑜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33-236,共4页
建立了ESI负离子模式液相色谱-质谱串联法(LC-MS/MS)同时快速测定口服液类保健食品中糖精钠、甜蜜素、安赛蜜、纽甜、阿斯巴甜、阿力甜、三氯蔗糖7种人工合成甜味剂的方法。采用亲水性良好的ZORBAX SB-Aq(3.0 mm×100 mm,1.8μm)为... 建立了ESI负离子模式液相色谱-质谱串联法(LC-MS/MS)同时快速测定口服液类保健食品中糖精钠、甜蜜素、安赛蜜、纽甜、阿斯巴甜、阿力甜、三氯蔗糖7种人工合成甜味剂的方法。采用亲水性良好的ZORBAX SB-Aq(3.0 mm×100 mm,1.8μm)为分离柱,以0.1%甲酸溶液(A)-甲醇(B)为流动相按梯度进行洗脱分离。实验结果表明,建立的实验方法在10~500μg/L范围内相关性良好;方法检出限(S/N≥3)为0.05~0.5μg/L,定量限(S/N≥10)为0.1~1.5μg/L。在空白样品中选择3个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进行加标回收实验,得平均回收率为94.4%~101.2%,相对标准偏差为0.9%~3.2%。所建立的实验方法具有灵敏度好、准确性高且简单快速的优点,适用于口服液类保健食品中7种不同人工合成甜味剂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C-MS/MS 人工合成甜味剂 口服液 保健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LC-Q-TOF/MS技术结合诊断离子方法快速分析连钱草中黄酮类化合物 被引量:54
4
作者 李伟 冯育林 +5 位作者 黎田儿 吴欢 李艳 钟国跃 吴蓓 何明珍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04-516,共13页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结合诊断离子法快速分析连钱草中黄酮类化合物。采用信息依赖型的扫描(IDA)模式,在电喷雾负离子模式下分析黄酮标准化合物的裂解规律及特征碎片离子信息,并以标准物质...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结合诊断离子法快速分析连钱草中黄酮类化合物。采用信息依赖型的扫描(IDA)模式,在电喷雾负离子模式下分析黄酮标准化合物的裂解规律及特征碎片离子信息,并以标准物质的特征碎片离子作为诊断离子,全面鉴别连钱草中的黄酮类成分。在连钱草中共鉴别出35个黄酮类化合物,其中有25个化合物为在该植物中首次发现;除白杨素、芹菜素、毛蕊异黄酮、木犀草素、山奈酚、槲皮素外,其他化合物均以黄酮苷的形式存在。该方法可为连钱草的质量控制及药效学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 诊断离子 连钱草 黄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ME-GC-MS法分析草鱼汤烹制过程中挥发性成分变化 被引量:37
5
作者 李金林 涂宗财 +4 位作者 张露 沙小梅 王辉 庞娟娟 唐平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149-154,共6页
采用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传统鱼汤烹制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的变化。草鱼肉块经油煎后与生姜、大蒜混合水煮制作鱼汤,煮制分为3个时间段,0-10 min鉴定出挥发性化合物46种,其中萜类20种、芳香族9种、醛类5种、酮类2种、醇... 采用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传统鱼汤烹制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的变化。草鱼肉块经油煎后与生姜、大蒜混合水煮制作鱼汤,煮制分为3个时间段,0-10 min鉴定出挥发性化合物46种,其中萜类20种、芳香族9种、醛类5种、酮类2种、醇类3种、呋喃类3种、含硫化合物3种、其他1种;11-20 min鉴定出挥发性化合物43种,其中萜类22种、芳香族3种、醛类4种、酮类1种、醇类5种、呋喃类2种、含硫化合物4种、其他2种;21-30 min鉴定出挥发性化合物53种,其中萜类21种、芳香族5种、醛类11种、酮类3种、醇类5种、呋喃类2种、含硫化合物3种、其他3种。这些化合物当中,萜和含硫化合物来源于生姜和大蒜,主要形成于煮制的初始阶段且含量在煮制过程中不断下降;醛、醇、酮等化合物主要由脂肪酸氧化形成,且在煮制过程中种类不断丰富,含量逐渐增加。油煎和调料添加是鱼汤风味化合物形成的主要原因,煮制是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种类不断丰富和含量平衡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汤 烹煮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挥发性成分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湿米粉微波处理后的储藏品质变化规律 被引量:10
6
作者 黄永平 黄占旺 +5 位作者 张敏 万亮 王素贞 陈佳妮 杨鼎超 周明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7-83,共7页
为延长鲜湿米粉货架期,研究了微波处理对鲜湿米粉储藏品质的影响,将鲜湿米粉经600 W微波功率处理73 s后,与未经微波处理的对照组一同于28℃储藏。结果表明,鲜湿米粉在储藏过程中感官、含水量、L*值、a*值和蒸煮吸水率总体呈下降趋势,b*... 为延长鲜湿米粉货架期,研究了微波处理对鲜湿米粉储藏品质的影响,将鲜湿米粉经600 W微波功率处理73 s后,与未经微波处理的对照组一同于28℃储藏。结果表明,鲜湿米粉在储藏过程中感官、含水量、L*值、a*值和蒸煮吸水率总体呈下降趋势,b*值、蒸煮损失率、菌落总数总体呈上升趋势,硬度、弹性、黏聚性和咀嚼性则先增大后减小。对照组储藏36 h时,感官得分较差,仅为42.28,而处理组60 h时为63.57,仍保持较好感官品质;对照组24 h时,蒸煮吸水率和损失率分别为47.98%和2.43%,与处理组60 h时蒸煮品质类似,分别为43.88%和2.76%;对照组12 h时菌落总数达到5.9×106CFU/g,超过标准限量(8.0×104CFU/g),而处理组在36 h时达到7.5×105CFU/g,超过限量要求。综上所述,微波处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延缓鲜湿米粉储藏品质劣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湿米粉 微波处理 储藏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表型和基因型分析28℃鲜湿米粉中主要优势菌 被引量:6
7
作者 黄永平 黄占旺 +4 位作者 万亮 王素贞 陈佳妮 杨鼎超 周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99-104,110,共7页
为研究鲜湿米粉中的优势菌,本文采用传统微生物培养方法和16S r DNA技术对28℃条件下鲜湿米粉的腐败菌进行分离鉴定,并了解鲜湿米粉贮藏期间的优势菌群与主要优势菌。结果表明,鲜湿米粉在28℃条件下,1 d后其菌落总数超过限量要求,2 d后... 为研究鲜湿米粉中的优势菌,本文采用传统微生物培养方法和16S r DNA技术对28℃条件下鲜湿米粉的腐败菌进行分离鉴定,并了解鲜湿米粉贮藏期间的优势菌群与主要优势菌。结果表明,鲜湿米粉在28℃条件下,1 d后其菌落总数超过限量要求,2 d后感官出现明显腐败变质;经表型鉴定表明,其优势菌群包括肠杆菌科、乳酸菌、芽孢杆菌属,经基因型鉴定表明,肠杆菌属是导致鲜湿米粉腐败变质的主要优势菌。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肠杆菌科占所有菌相的51.3%,是造成鲜湿米粉腐败变质的主要优势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湿米粉 优势菌 16S RDNA 肠杆菌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ME-GC-MS技术分析曲霉型豆豉生产过程中的挥发性成分变化 被引量:12
8
作者 李金林 万亮 +3 位作者 王维亚 黄丽 王筱兰 涂宗财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252-257,共6页
豆豉是中国传统发酵豆制品,为探清江西曲霉型豆豉风味物质的形成过程,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coupled with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GC-MS)技术,在对比研究DVB/CAR/PDMS、P... 豆豉是中国传统发酵豆制品,为探清江西曲霉型豆豉风味物质的形成过程,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coupled with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GC-MS)技术,在对比研究DVB/CAR/PDMS、PDMS/DVB、Carboxen/PDMS、PDMS 4种萃取头萃取效果基础上,分析豆豉生产制曲、后酵及干燥三阶段挥发性成分。结果显示,PDMS/DVB萃取头最适合豆豉挥发性成分萃取,制曲阶段检出24种成分,含呋喃1种、吡嗪5种、醛4种、醇3种、酮2种、酸2种、酚4种、其他3种;后酵样品检出45种成分,包括呋喃3种、吡嗪4种、醛7种、醇5种、酮2种、酸4种、酯11种、硫化物2种、酚5种、其他2种。干豆豉鉴定出50种物质,为呋喃3种、吡嗪6种、醛7种、醇7种、酮2种、酸4种、酯11种、硫化物2种、酚5种、其他3种。研究表明,制曲阶段初步形成了少量挥发性物质,后酵阶段挥发性物质在数量和含量上得到显著增加,是豆豉风味形成的主要阶段,干燥会略微改变风味物质含量,但对豆豉整体风味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曲霉型豆豉 制曲 后酵 干燥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渣蛋白中谷蛋白与亚油酸的相互作用机制 被引量:4
9
作者 耿勤 黄丽 +5 位作者 杨榕 戴涛涛 刘成梅 伍立新 吕成良 罗舜菁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152-157,共6页
利用荧光猝灭光谱、8-苯胺基-1-奈磺酸(1-anilinonaphthalene-8-sulfonic acid,ANS)结合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圆二色光谱法研究了谷蛋白(rice glutelin,RG)与亚油酸复合体系的结构变化、荧光特性、结合机制及热力学特性。荧光... 利用荧光猝灭光谱、8-苯胺基-1-奈磺酸(1-anilinonaphthalene-8-sulfonic acid,ANS)结合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圆二色光谱法研究了谷蛋白(rice glutelin,RG)与亚油酸复合体系的结构变化、荧光特性、结合机制及热力学特性。荧光猝灭实验结果表明:亚油酸可使谷蛋白发生荧光猝灭,猝灭机制为静态猝灭,且亚油酸与谷蛋白之间主要相互作用为疏水性相互作用。ANS结合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圆二色光谱法实验数据表明:亚油酸的加入会使谷蛋白的二级结构及三级结构发生变化,α-螺旋结构含量明显增加,蛋白质稳定性增强。两者相互作用的研究可为实际生产高纯度蛋白质及新型蛋白产品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蛋白 亚油酸 相互作用 光谱法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射流均质处理对碎米淀粉性质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夏宁 龚倩 +1 位作者 王金梅 杨晓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51-153,156,共4页
采用高压微射流均质处理碎米制备低蛋白含量的大米淀粉产品,并对淀粉颗粒形貌学、大小、淀粉破损率以及热学性质进行观察与测定。研究表明:高压微射流均质压力达到100MPa,均质次数为2次的情况下,可以获得最低蛋白回收率与纯度的淀粉样品... 采用高压微射流均质处理碎米制备低蛋白含量的大米淀粉产品,并对淀粉颗粒形貌学、大小、淀粉破损率以及热学性质进行观察与测定。研究表明:高压微射流均质压力达到100MPa,均质次数为2次的情况下,可以获得最低蛋白回收率与纯度的淀粉样品,分别为15.30%和1.29%。淀粉颗粒表面积平均粒径(d32)与体积平均粒径(d43)分别从19.70μm与121.04μm降低到9.30μm与65.13μm。破损淀粉的比例从46.72%显著提高到64.66%,且对大米淀粉的热性质影响并不显著。该处理能有效解聚大米淀粉-蛋白质复合体结构,制备出结构和性质更接近天然大米淀粉的产品,有利于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微射流均质 胶体磨 碎米 淀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测定舒冠通胶囊中没食子酸的含量 被引量:10
11
作者 徐莱 朱俊彦 曾娜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I0015-I0016,共2页
关键词 盐肤木 HPLC 没食子酸 舒冠通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饮料中人工合成色素快速测定试纸条的研制(英文) 被引量:3
12
作者 吴红静 王维亚 +3 位作者 叶维佳 杨普宁 黄志兵 涂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90-295,共6页
基于聚酰胺薄膜与人工合成色素之间的特异性吸附的原理,建立一种快速、低成本的测定软饮料中最常用的3种人工合成色素(胭脂红E124、柠檬黄E102、日落黄E110)的方法。在优化后的检测条件下,3种色素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0.4、0.3 mg/L和0.4 ... 基于聚酰胺薄膜与人工合成色素之间的特异性吸附的原理,建立一种快速、低成本的测定软饮料中最常用的3种人工合成色素(胭脂红E124、柠檬黄E102、日落黄E110)的方法。在优化后的检测条件下,3种色素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0.4、0.3 mg/L和0.4 mg/L,检测时间10 min。对14个市售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建立的快速检测方法与薄层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两种方法的结果吻合。该方法操作简单、不需要仪器设备,凭肉眼判读,可用于现场检测和快速筛查,为控制和监测合成色素的滥用或过量添加提供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合成色素 聚酰胺 快速测定 软饮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相中酒石酸铀酰形态的电喷雾串联质谱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曾凯 陈焕文 +3 位作者 罗明标 张慧 余文婷 杨亚宣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67-476,I0004,共11页
铀的水溶液化学形态是高放废物处置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实验采用电喷雾串联质谱(ESI-MS/MS)研究酒石酸-硝酸铀酰水溶液中铀酰形态,共分析出14种酒石酸铀酰和5种无机铀酰形态。每个铀酰基团可紧密结合1个酒石酸阴离子,并继续以较弱的... 铀的水溶液化学形态是高放废物处置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实验采用电喷雾串联质谱(ESI-MS/MS)研究酒石酸-硝酸铀酰水溶液中铀酰形态,共分析出14种酒石酸铀酰和5种无机铀酰形态。每个铀酰基团可紧密结合1个酒石酸阴离子,并继续以较弱的形式络合1~2个酒石酸分子。实验中还发现了[(UO2HTarH2Tar)2]^2+、[(UO2)3Tar(HTar)2(H2Tar)2]^2+等酒石酸铀酰团簇形态。酒石酸铀酰形态中各络合键解离所需能量大小顺序为:铀酰间结合键>酒石酸阴离子-铀酰结合键>酒石酸分子-铀酰结合键。该研究对实际条件下铀与有机酸的水溶液形态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喷雾串联质谱(ESI-MS/MS) 铀形态 酒石酸铀酰 铀酰离子([U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碘的氧化对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总碘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曾凯 刘志斌 +2 位作者 余文婷 杨亚宣 罗明标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0-172,共3页
研究了以17%次氯酸钠溶液为氧化剂氧化碘离子为碘酸根、采用ICP-MS测定碘。结果表明:碘离子氧化为碘酸根后,测定结果稳定性显著增强,响应值不减弱,解决了碘离子不稳定导致测定结果偏差大的问题;氧化反应对碘的形态有影响;反应速率仅与... 研究了以17%次氯酸钠溶液为氧化剂氧化碘离子为碘酸根、采用ICP-MS测定碘。结果表明:碘离子氧化为碘酸根后,测定结果稳定性显著增强,响应值不减弱,解决了碘离子不稳定导致测定结果偏差大的问题;氧化反应对碘的形态有影响;反应速率仅与次氯酸钠用量有关,与反应时间、溶液酸度无关,足量的次氯酸钠即刻会将碘离子氧化为碘酸根离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 离子色谱法 次氯酸钠 碘离子 碘酸根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喷雾串联质谱模拟天然单质铀的形成 被引量:2
15
作者 曾凯 罗明标 +2 位作者 张慧 杨亚宣 余文婷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7-70,共4页
采用三重四级杆质谱模拟并分析微观含铀分子化学键断裂形成新的物质的过程以探讨单质铀的产生机理。结果表明,含铀分子在质谱中离子化后经碰撞诱导解离可生成U^+。研究还发现,硝酸铀酰溶液通过电喷雾可形成UO^+_2(m/z 270)、UO_2OH^+(m/... 采用三重四级杆质谱模拟并分析微观含铀分子化学键断裂形成新的物质的过程以探讨单质铀的产生机理。结果表明,含铀分子在质谱中离子化后经碰撞诱导解离可生成U^+。研究还发现,硝酸铀酰溶液通过电喷雾可形成UO^+_2(m/z 270)、UO_2OH^+(m/z 287)、UO_2H_2OOH^+(m/z 305)、UO_2NO^+_3(m/z 332)、UO_2(H_2O)_3NO^+_3(m/z 386)及双聚铀酰离子[(UO_2NO_3H_2O)_2NO_3]^+(m/z 762),在具有一定动能N_2的碰撞下它们均可产生游离的U^+。通过模拟实验推测,天然单质铀形成的微观机理为:在漫长地质年代中放射性核素持续衰变产生的能量粒子撞击含铀分子使其化学键断裂生成游离铀离子,在封闭或强还原性等特殊地质条件下形成单质铀并被保存下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喷雾串联质谱 一价铀 天然单质铀 形成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醇溶液逐步溶解分级直链糊精
16
作者 李燕 罗舜菁 +2 位作者 黄丽 胡秀婷 刘成梅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165-172,共8页
本文基于乙醇溶液对直链糊精的溶解规律,建立了乙醇溶液逐步溶解分级直链糊精的方法。以平均多分散性D_(Ma)为评价指标,研究了直链糊精与乙醇溶液固液比、pH以及盐(KCl)对直链糊精分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固液比为1∶100时,D_(Ma)最小,... 本文基于乙醇溶液对直链糊精的溶解规律,建立了乙醇溶液逐步溶解分级直链糊精的方法。以平均多分散性D_(Ma)为评价指标,研究了直链糊精与乙醇溶液固液比、pH以及盐(KCl)对直链糊精分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固液比为1∶100时,D_(Ma)最小,分级效果最佳;酸性、碱性及中性环境均适宜直链糊精分级,当pH为6.00时,分级效果最佳;而盐的存在不利于直链糊精分级。因此,乙醇溶液逐步溶解分级法操作简单,成本低,是一种有效分级获得分子量分布窄的直链糊精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链糊精 乙醇溶液 逐步溶解 分级 多分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对鲜湿方便米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3
17
作者 黄丽 占柳菁 +1 位作者 梁露 罗舜芬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77-180,213,共5页
选用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HPDSP)/大米粉质量比0.0%,5.0%,7.5%,10.0%,15.0%制作米粉,通过测定鲜湿方便米粉的长期老化、断条率及蒸煮损失,反映HPDSP对米粉老化、蒸煮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HPDSP能显著降低米粉老化特征峰强度与相... 选用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HPDSP)/大米粉质量比0.0%,5.0%,7.5%,10.0%,15.0%制作米粉,通过测定鲜湿方便米粉的长期老化、断条率及蒸煮损失,反映HPDSP对米粉老化、蒸煮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HPDSP能显著降低米粉老化特征峰强度与相对结晶度,降低回生焓,抑制米粉的老化;抑制老化效果随HPDSP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强;微观结构显示添加HPDSP后的老化米粉表现为多孔状蜂窝结构;硬度结果进一步证明了HPDSP有抗米粉老化的作用。蒸煮试验表明,HPDSP添加量为0.0%~10.0%时能显著改善米粉储藏过程中的品质劣变,但添加15.0%HPDSP对米粉蒸煮品质有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湿米粉 老化 蒸煮 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蛋中氟虫腈及其代谢产物的快速测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余文婷 杨亚宣 +1 位作者 雷春华 曾凯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50-855,865,共7页
建立Qu ECh ERS法提取和净化样品,气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快速测定鸡蛋中氟虫腈及其代谢产物(氟甲腈、氟虫腈砜、氟虫腈亚砜)的方法。针对基质样品采用乙腈萃取,探索最佳净化条件为150 mg C18、50 mg PSA和150 mg GCB进行净化,气相分... 建立Qu ECh ERS法提取和净化样品,气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快速测定鸡蛋中氟虫腈及其代谢产物(氟甲腈、氟虫腈砜、氟虫腈亚砜)的方法。针对基质样品采用乙腈萃取,探索最佳净化条件为150 mg C18、50 mg PSA和150 mg GCB进行净化,气相分离后采用多反应离子监测模式测定。对鸡蛋的检测结果表明,氟虫腈及其3种代谢产物在2~400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2≥0.999,检出限为0.5~1.2μg/kg;定量限为1.5~3.6μg/kg,方法满足国内外对鸡蛋中氟虫腈限量检测的要求。在2个浓度水平上进行加标回收,上述4种测定物的回收率在93.5%~103.1%,相对标准偏差为4.2%~8.0%。与传统方法相比,此法有机试剂消耗少、速度快,为检测鸡蛋中氟虫腈及其代谢物氟甲腈、氟虫腈砜、氟虫腈亚砜残留物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ECHERS 气质联用 鸡蛋 氟虫腈及代谢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材料体外细胞毒性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4
19
作者 汪保林 邱慧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2期446-451,共6页
纳米科学是上个世纪8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是21世纪最有前途的新科学技术之一。随着纳米材料应用的日益广泛,其所带来的健康风险也越来越大,对其生物安全性的研究也刻不容缓。文章就纳米材料的毒性影响因素,对细胞造成的毒性效应... 纳米科学是上个世纪8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是21世纪最有前途的新科学技术之一。随着纳米材料应用的日益广泛,其所带来的健康风险也越来越大,对其生物安全性的研究也刻不容缓。文章就纳米材料的毒性影响因素,对细胞造成的毒性效应机制及其体外细胞毒性的评价方法进行详细阐述,并综述了近几年来关于纳米材料毒性研究的最新进展及对纳米技术安全性评估进行了系统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细胞毒性 影响因素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吴茱萸醇提物中4种生物碱 被引量:9
20
作者 张敏 董嘉皓 +2 位作者 李斐 肖素芸 袁金斌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203-1206,共4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吴茱萸醇提物中去氢吴茱萸碱、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和吴茱萸新碱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Eclipse Plus-C 18色谱柱(4.6 mm×100 mm,3.5μm);流动相为乙腈(A)-0.1%磷酸溶液(B);体积流量:1.0 mL·mi...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吴茱萸醇提物中去氢吴茱萸碱、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和吴茱萸新碱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Eclipse Plus-C 18色谱柱(4.6 mm×100 mm,3.5μm);流动相为乙腈(A)-0.1%磷酸溶液(B);体积流量:1.0 mL·min^-1;检测波长:326 nm;柱温:30℃。结果去氢吴茱萸碱、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和吴茱萸新碱分别在2.52~503,2.50~501,2.52~503和2.56~511μg·mL^-1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 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4%~101.1%。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可靠,可用于吴茱萸及其饮片的质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茱萸 去氢吴茱萸碱 吴茱萸碱 吴茱萸次碱 吴茱萸新碱 色谱法 高效液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