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高度近视患者后巩膜加固术后眼底形态的变化 被引量:3
1
作者 刘维锋 刘莉莉 +4 位作者 朱璇 刘毅琦 兰雪莉 闵亚兰 黄国富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58-561,共4页
目的 探讨超高度近视患者行后巩膜加固术后眼底形态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8月南昌市第一医院眼科医院收治的行后巩膜加固术的超高度近视患者11例21眼作为研究对象。术后随访24~39个月,检测并记录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 目的 探讨超高度近视患者行后巩膜加固术后眼底形态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8月南昌市第一医院眼科医院收治的行后巩膜加固术的超高度近视患者11例21眼作为研究对象。术后随访24~39个月,检测并记录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轴长度、视盘面积、Bruch膜孔面积、γ区长度、中心凹距视盘颞侧边缘距离、视网膜厚度、脉络膜厚度以及近视性视网膜病变(血管旁病变、视网膜劈裂)情况等。结果 21眼术后末次随访BCVA(logMAR)为4.2~5.0(4.78±0.26),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眼轴长度为27.24~33.64(30.49±2.39)mm,与术前相比,术后眼轴增长(0.38±0.34)mm(P<0.05)。21眼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视盘面积分别为(2.99±0.96)mm^(2)、(2.84±1.12)mm^(2)(P>0.05),Bruch膜孔面积分别为(7.79±6.65)mm^(2)、(8.12±6.76)mm^(2)(P>0.05),γ区长度分别为(1.39±0.64)mm、(1.31±0.71)mm(P>0.05),中心凹距视盘颞侧边缘距离分别为(4.59±0.74)mm、(4.57±0.64)mm(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末次随访21眼ETDRS各区域后极部视网膜厚度和脉络膜厚度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末次随访,21眼中16眼视网膜结构稳定或近视性视网膜病变减轻甚至消失,5眼出现新的近视性视网膜病变或原有病变加重。结论 超高度近视眼行后巩膜加固术后眼轴仍有增长,眼底形态维持稳定,手术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球内牵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度近视 眼底形态 后巩膜加固术 眼轴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