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康柏西普疗效诺莫图预测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淼 金昱 +2 位作者 元芳秀 王玲 吴磊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02-706,共5页
目的 探讨糖尿病黄斑水肿(DME)康柏西普疗效的预警因素,并基于预警因素构建疗效的诺莫图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南昌市第一医院收治的经康柏西普治疗的DME患者269例(269眼),根据治疗后3个月疗效分为有效组、无效组。... 目的 探讨糖尿病黄斑水肿(DME)康柏西普疗效的预警因素,并基于预警因素构建疗效的诺莫图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南昌市第一医院收治的经康柏西普治疗的DME患者269例(269眼),根据治疗后3个月疗效分为有效组、无效组。对康柏西普疗效进行单因素分析,以随机森林法对康柏西普疗效特征变量进行筛选与降维,以Logistic回归分析康柏西普疗效的相关因素,R语言绘制康柏西普疗效的诺莫图预测模型,绘制决策分析曲线(DCA曲线)评价诺莫图预测模型的临床效用。结果 无效组患者糖尿病病程、饮酒史患者占比、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高于有效组,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中心凹视网膜深层毛细血管丛血流密度均低于有效组(均为P<0.05)。随机森林算法重要性排序前5的康柏西普疗效的预测因素为糖化血红蛋白、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中心凹视网膜深层毛细血管丛血流密度。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化血红蛋白(OR=5.012)、空腹血糖(OR=3.877)、餐后2 h血糖(OR=4.231)是康柏西普疗效的相关危险因素,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OR=0.409)、中心凹视网膜深层毛细血管丛血流密度(OR=0.410)是康柏西普疗效的相关保护因素(P<0.05)。诺莫图显示,其C-index为0.900(95%CI:0.859~0.941),预测敏感度为90.58%,特异度为75.64%;DCA曲线显示,采用该诺莫图预测模型预测康柏西普疗效能取得临床正向净获益,提示其具有一定临床效用。结论 DME患者的康柏西普疗效受多种因素影响,涉及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中心凹视网膜深层毛细血管丛血流密度,基于以上因素构建的诺莫图模型或可作为早期预测患者治疗应答的一个方法,为临床决策提供循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黄斑水肿 康柏西普 预测模型 诺莫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 被引量:7
2
作者 鲁宇容 石浔 郭海科 《眼科新进展》 CAS 2004年第6期472-474,共3页
目的 观察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的术后疗效。方法 对 2 87例 (30 2眼 )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 (球镜度数 - 6 .0~ - 4 0 .0D)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观察眼轴长度 ,术前、术后远视力(DVA)、最... 目的 观察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的术后疗效。方法 对 2 87例 (30 2眼 )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 (球镜度数 - 6 .0~ - 4 0 .0D)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观察眼轴长度 ,术前、术后远视力(DVA)、最佳矫正视力 (BCVA) ,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诊时间 3~ 36月 ,平均 19.8月。结果 术后 1月远视力、BC VA均较术前明显提高 ;眼轴 <2 9mm的患者组术后视力好于眼轴≥ 2 9mm的患者组 (P <0 .0 5 ,差异有显著性 ) ;术后 1月术眼的屈光状态 :球镜度数 :+1.0~ - 5 .0D ,18眼仍残留- 3.0~ - 5 .0D的近视 ,散光度数 :术前、术后无显著差异性(P >0 .2 5 ) ,单眼术后屈光参差 >3.0D者 16 3眼 ;术后主要并发症为后囊混浊 (110眼 ) ,7眼眼底出血 ,4眼视网膜脱离 ,33眼进行性高度近视视网膜病变 ,6 1眼感觉术后眼前飞蚊及黑影增多 ;双眼同时手术或手术时间相隔 3月以内的 15例 (30眼 )患者 ,术中、术后均未发现明显特殊并发症。结论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具有视力恢复较好、矫正屈光不正等优点 ,是高度近视白内障较有效、安全、理想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白内障 超声乳化 人工晶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度近视患者后巩膜加固术后眼底形态的变化 被引量:3
3
作者 刘维锋 刘莉莉 +4 位作者 朱璇 刘毅琦 兰雪莉 闵亚兰 黄国富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58-561,共4页
目的 探讨超高度近视患者行后巩膜加固术后眼底形态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8月南昌市第一医院眼科医院收治的行后巩膜加固术的超高度近视患者11例21眼作为研究对象。术后随访24~39个月,检测并记录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 目的 探讨超高度近视患者行后巩膜加固术后眼底形态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8月南昌市第一医院眼科医院收治的行后巩膜加固术的超高度近视患者11例21眼作为研究对象。术后随访24~39个月,检测并记录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轴长度、视盘面积、Bruch膜孔面积、γ区长度、中心凹距视盘颞侧边缘距离、视网膜厚度、脉络膜厚度以及近视性视网膜病变(血管旁病变、视网膜劈裂)情况等。结果 21眼术后末次随访BCVA(logMAR)为4.2~5.0(4.78±0.26),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眼轴长度为27.24~33.64(30.49±2.39)mm,与术前相比,术后眼轴增长(0.38±0.34)mm(P<0.05)。21眼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视盘面积分别为(2.99±0.96)mm^(2)、(2.84±1.12)mm^(2)(P>0.05),Bruch膜孔面积分别为(7.79±6.65)mm^(2)、(8.12±6.76)mm^(2)(P>0.05),γ区长度分别为(1.39±0.64)mm、(1.31±0.71)mm(P>0.05),中心凹距视盘颞侧边缘距离分别为(4.59±0.74)mm、(4.57±0.64)mm(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末次随访21眼ETDRS各区域后极部视网膜厚度和脉络膜厚度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末次随访,21眼中16眼视网膜结构稳定或近视性视网膜病变减轻甚至消失,5眼出现新的近视性视网膜病变或原有病变加重。结论 超高度近视眼行后巩膜加固术后眼轴仍有增长,眼底形态维持稳定,手术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球内牵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度近视 眼底形态 后巩膜加固术 眼轴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猪角膜脱细胞基质为载体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构建实验性角膜后板层
4
作者 祁冰 侯光辉 +3 位作者 李柳 季青山 吴静 周清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288-1293,共6页
目的:探讨以异种后弹力膜/基质为载体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向角膜内皮细胞分化的可行性及移植术后在活体的生理功能。方法:体外分离培养脐静脉内皮细胞作为诱导移植的种子细胞;取当地质检合格的猪眼球以直径6.2 mm、厚100μm、冷冻脱水... 目的:探讨以异种后弹力膜/基质为载体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向角膜内皮细胞分化的可行性及移植术后在活体的生理功能。方法:体外分离培养脐静脉内皮细胞作为诱导移植的种子细胞;取当地质检合格的猪眼球以直径6.2 mm、厚100μm、冷冻脱水进行角膜深板层载体的制备;接种经CM-DiI荧光标记的第2~3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于载体的后弹力层面,体外培养7~10 d行细胞形态、密度、组织学和扫描电镜观察,待细胞与后弹力层面融合形成单层后,用于兔角膜移植。受眼:正常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4只(24眼),实验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移植组)12眼,对照组(单纯猪角膜深板层移植组)12眼,全角膜范围去除术眼内皮细胞,实施移植手术。结果: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在猪后弹力膜/基质载体上贴附生长,形成紧密连接的单层,形态近似六角形,呈铺路石状分布,具有正常兔角膜内皮细胞的超微结构。术后8周实验组角膜基本透明,周边角膜略有水肿。对照组单纯猪角膜深板层移植后,移植角膜明显水肿、混浊。结论:以异种角膜后弹力膜/基质为载体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行异种异体移植后,能够在活体上成活,并能维持角膜透明,具有正常角膜内皮细胞的生物学功能。深板层角膜内皮移植术是体外培养血管内皮细胞移植的一种有效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猪角膜脱细胞基质 角膜内皮细胞 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