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苹果醋发酵条件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张庆华 孔令保 +3 位作者 朱向东 芦慧 郭晓燕 吴晓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2期15974-15976,15983,共4页
[目的]研究苹果醋发酵的工艺条件,为苹果醋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以新鲜苹果汁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了发酵温度、接种量、起始糖度、时间对酒精发酵的影响以及初始酒精度、接种量、转速、装液量对醋酸发酵的影... [目的]研究苹果醋发酵的工艺条件,为苹果醋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以新鲜苹果汁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了发酵温度、接种量、起始糖度、时间对酒精发酵的影响以及初始酒精度、接种量、转速、装液量对醋酸发酵的影响。[结果]酒精发酵的最佳条件为:发酵温度30℃,糖度12%,接种量15%,发酵周期4d。醋酸发酵过程中,以产酸量为考查指标时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初始酒精度7%(V/V),接种量20%,装液量30ml/250ml三角瓶,转速200r/min,发酵温度30℃;以酒精转酸率为考查指标时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初始酒精度5%(V/V),接种量20%,装液量30ml/250ml三角瓶,转速200r/min,发酵温度30℃。[结论]发酵液中的初始酒精度是影响苹果醋发酵的最主要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醋 酒精发酵 醋酸发酵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曲霉JR摇瓶分批补料发酵产红曲色素的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丁海洋 孟惠惠 +2 位作者 盛承承 杨丽娟 李昆太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91-93,共3页
利用摇瓶分批补料培养模式考察了补料基质对红曲霉JR的菌体生长以及红曲色素色阶的影响。考察了碳源补加种类(葡萄糖、蔗糖和麦芽糖)、蛋白胨补加浓度对红曲霉JR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碳源的补加能显著促进菌体生长及红曲色素色阶的提高... 利用摇瓶分批补料培养模式考察了补料基质对红曲霉JR的菌体生长以及红曲色素色阶的影响。考察了碳源补加种类(葡萄糖、蔗糖和麦芽糖)、蛋白胨补加浓度对红曲霉JR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碳源的补加能显著促进菌体生长及红曲色素色阶的提高,葡萄糖是最佳的补加碳源;补加蛋白胨也显著促进红曲霉JR的菌体生长。在红曲霉JR摇瓶分批补料培养模式下,第48h、72h、96h补加2.0g/100mL发酵液的葡萄糖和0.5g/100mL发酵液的蛋白胨,红曲色素色阶达到331.6±8.7U/mL,显著高于摇瓶分批培养的色阶(105.7±5.8 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霉JR 红曲色素 摇瓶分批补料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啤酒酵母菌种发酵性能的比较 被引量:6
3
作者 邱秀文 郭晓燕 +1 位作者 吴晓玉 刘好桔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0-43,共4页
采用三种不同酵母菌种,对其进行了发酵性能比较。测定了热死灭温度、凝聚性、死亡率、双乙酰还原能力、发酵速度、高级醇与酯及发酵终了理化性质等方面的综合指标。结果显示菌种JB的综合性能最佳,具有应用于啤酒生产的潜能。
关键词 啤酒酵母 双乙酰 发酵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曲霉JR液体发酵产红曲色素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刘德华 刘代喜 +3 位作者 丁海洋 孟惠惠 盛承承 李昆太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9-61,共3页
对红曲霉瓜液体发酵产红曲色素的发酵工艺进行了研究。首先,考察了培养基装量、接种量以及培养基初始pH值等因素对红曲霉JR液体发酵产红曲色素色阶的影响,结果表明30mL,250mL三角瓶的培养基装量5%~20%的接种量、培养基初始pH7.0... 对红曲霉瓜液体发酵产红曲色素的发酵工艺进行了研究。首先,考察了培养基装量、接种量以及培养基初始pH值等因素对红曲霉JR液体发酵产红曲色素色阶的影响,结果表明30mL,250mL三角瓶的培养基装量5%~20%的接种量、培养基初始pH7.0最有利于红曲色素的合成;此外,对红曲霉瓜摇瓶分批发酵与摇瓶分批补料发酵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摇瓶分批补料培养所得的最大菌体干重和红曲色素色阶分别为44.57g/L和350.7U/mL,均显著高于摇瓶分批培养下的25.59g/L和160.83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霉JR 红曲色素:液体发酵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卡波糖发酵过程中碳源控制策略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程新 黄林 +1 位作者 魏赛金 李昆太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80-82,共3页
该文在摇瓶和100L发酵罐上研究了碳源物质对游动放线菌A-5.6发酵产阿卡波糖的影响。首先在摇瓶中考察了不同种类和浓度的碳源(分别为60g/L、80g/L和100g/L的蔗糖、葡萄糖、麦芽糖、淀粉、糊精)对阿卡波糖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糖最... 该文在摇瓶和100L发酵罐上研究了碳源物质对游动放线菌A-5.6发酵产阿卡波糖的影响。首先在摇瓶中考察了不同种类和浓度的碳源(分别为60g/L、80g/L和100g/L的蔗糖、葡萄糖、麦芽糖、淀粉、糊精)对阿卡波糖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糖最利于菌体的生长但是对阿卡波糖的合成有显著抑制作用,而麦芽糖最利于阿卡波糖的合成。基于此,利用摇瓶进一步研究了发酵培养基中麦芽糖和葡萄糖的不同配比对阿卡波糖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麦芽糖和葡萄糖配比(质量比)为3∶1时,阿卡波糖产量达到最高。根据摇瓶的实验结果,最后在100L发酵罐上研究了补料培养基中麦芽糖和葡萄糖的配比以及发酵过程总糖控制浓度对阿卡波糖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麦芽糖和葡萄糖配比(质量比)为4∶1且总糖浓度控制为4g/100mL时,阿卡波糖产量最高,达到2452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动放线菌A-5.6 阿卡波糖 发酵 碳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芝液体发酵富集硒元素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胡志斌 甘泉 魏赛金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6-39,共4页
研究了灵芝在亚硒酸钠水平分别为50μg/mL、100μg/mL、150μg/mL、200μg/mL、250μg/mL、300μg/mL、350μg/mL、400μg/mL的固体PDA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30℃恒温培养6d,观察并测定菌落直径;在不同亚硒酸钠浓度条件下进行液体发酵,180... 研究了灵芝在亚硒酸钠水平分别为50μg/mL、100μg/mL、150μg/mL、200μg/mL、250μg/mL、300μg/mL、350μg/mL、400μg/mL的固体PDA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30℃恒温培养6d,观察并测定菌落直径;在不同亚硒酸钠浓度条件下进行液体发酵,180r/min转速下30℃摇床培养5d,检测发酵液生物量、富硒率,同时检测富硒后菌丝体部分金属元素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150μg/mL^250μg/mL的含硒固体PDA培养基上菌丝体生长好,在含硒250μg/mL液体发酵培养基上菌丝体生物量最高为0.86g,300μg/mL发酵液中富硒率最高为47.71%,而且富硒后的菌丝体其他金属元素含量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菌丝体 液体发酵 富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卡波糖发酵过程的放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叶亚健 庞会忠 +2 位作者 周佳 程新 李昆太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81-85,共5页
研究了阿卡波糖产生菌游动放线菌A-56在30 m3罐上的发酵放大策略。首先通过摇瓶分批补料发酵,考察了补料培养基中麦芽糖和葡萄糖配比对阿卡波糖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麦芽糖和葡萄糖的配比对阿卡波糖的生物合成具有显著的影响,且麦芽糖... 研究了阿卡波糖产生菌游动放线菌A-56在30 m3罐上的发酵放大策略。首先通过摇瓶分批补料发酵,考察了补料培养基中麦芽糖和葡萄糖配比对阿卡波糖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麦芽糖和葡萄糖的配比对阿卡波糖的生物合成具有显著的影响,且麦芽糖和葡萄糖的配比为3∶1最利于阿卡波糖合成;在此基础上,在100 L发酵罐上进一步考察了碳源控制对阿卡波糖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补料阶段的发酵液总糖和还原糖浓度分别控制在75~80 g/L和45~50 g/L时,最利于阿卡波糖合成。因此,筛选出总糖和还原糖(麦芽糖和葡萄糖)这两个关键参数作为放大因子,成功地实现了阿卡波糖从100 L罐到30 m3罐的工业化发酵放大,最终(168 h)的阿卡波糖产量达到4 327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动放线菌A-56 阿卡波糖 碳源 放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黄素产生菌阿舒假囊酵母发酵条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黄林 程新 +1 位作者 涂晓嵘 李昆太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48-150,共3页
对阿舒假囊酵母摇瓶发酵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首先,考察了不同碳源(葡萄糖、蔗糖、麦芽糖和淀粉)和有机氮源(牛肉膏、酵母膏、玉米浆和蛋白胨)对阿舒假囊酵母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糖和酵母膏最利于核黄素的合成。在此基础上,采用L9(... 对阿舒假囊酵母摇瓶发酵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首先,考察了不同碳源(葡萄糖、蔗糖、麦芽糖和淀粉)和有机氮源(牛肉膏、酵母膏、玉米浆和蛋白胨)对阿舒假囊酵母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糖和酵母膏最利于核黄素的合成。在此基础上,采用L9(43)正交设计对阿舒假囊酵母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有机氮源对核黄素产量的影响最显著,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50g/L,酵母膏20g/L,玉米浆20g/L,KH2PO42.0g/L,MgSO41.0g/L,NaCl1.0g/L,此最佳配方下的核黄素产量达1145.67(±82.08)mg/L,比原始发酵培养基配方下的核黄素产量提高了230.05%。最后,对阿舒假囊酵母摇瓶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装液量为30mL、接种量为5%、发酵培养基初始pH值控制在6.0时,所得到的核黄素产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舒假囊酵母 核黄素 发酵条件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γ-氨基丁酸富锌乳酸菌的分批及补料发酵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谢晓阳 袁伟静 +3 位作者 李昆太 郭晓燕 刘志文 徐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161-164,共4页
以短乳杆菌BS2为研究对象,根据已优化的培养条件,使用15L发酵罐进行分批及分批补料发酵实验,在严格控制条件下观察γ-氨基丁酸(GABA)的生物转化过程,克服摇瓶发酵的不足。采用初始pH值为5,发酵期间不控制pH值的条件下进行分批发酵;而后... 以短乳杆菌BS2为研究对象,根据已优化的培养条件,使用15L发酵罐进行分批及分批补料发酵实验,在严格控制条件下观察γ-氨基丁酸(GABA)的生物转化过程,克服摇瓶发酵的不足。采用初始pH值为5,发酵期间不控制pH值的条件下进行分批发酵;而后通过发酵期间控制pH值为5的条件下再次进行分批发酵,GABA含量得到有效提高,而谷氨酸钠和葡萄糖分别在32h和44h基本耗尽;然后采用初始pH值为5,发酵期间控制pH值不变的条件下分别在32h补入谷氨酸钠,44h补入葡萄糖,其中,补加550g/L葡萄糖200mL,630g/L谷氨酸钠200mL。补料发酵时,两者流加速度均为11.1mL/min,流加18min。流加结束后培养基中葡萄糖和谷氨酸钠含量达到18g/L以上,基本达到在初始发酵时的质量浓度,而谷氨酸钠在56h基本耗尽,GABA产量达到22.5g/L,最后在56h第2次补加谷氨酸钠,操作同上,GABA产量在104h达到33g/L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 短乳杆菌 补料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舒假囊酵母摇瓶分批补料发酵产核黄素的研究
10
作者 刘志文 简琛 李昆太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14-217,共4页
利用摇瓶分批补料培养模式考察了补料基质对核黄素合成的影响。首先考察了葡萄糖补加浓度对阿舒假囊酵母菌体生长和核黄素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糖的补加对阿舒假囊酵母的菌体生长具有促进作用,但是当葡萄糖的补加浓度超过0·5g/... 利用摇瓶分批补料培养模式考察了补料基质对核黄素合成的影响。首先考察了葡萄糖补加浓度对阿舒假囊酵母菌体生长和核黄素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糖的补加对阿舒假囊酵母的菌体生长具有促进作用,但是当葡萄糖的补加浓度超过0·5g/100mL发酵液时,会对核黄素的合成产生严重的阻遏或抑制效应。在此基础上,考察了补加不同碳源对核黄素发酵的影响,结果显示,补加1·0g/100mL发酵液的蔗糖或麦芽糖虽然均利于菌体生长,但同样会对核黄素的合成具有负作用。最后考察氮源的补加对阿舒假囊酵母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补加酵母膏和玉米浆能显著促进菌体的生长,且二者最终的核黄素合成量分别为1582·1mg/L和1816·77mg/L,均明显高于不补加任何氮源实验方案下的1135·48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舒假囊酵母 核黄素 生物合成 分批补料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曲霉JR产红曲色素的固态发酵工艺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屈文杰 刘德华 +3 位作者 丁海洋 孟惠惠 盛承承 李昆太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5-58,共4页
对红曲霉JR固态发酵产红曲色素的发酵工艺和培养基配方进行了研究。首先,考察了米饭培养基初始含水量、培养基装量以及接种量等因素对红曲霉JR固态发酵产红曲色素色阶的影响,结果表明40%的初始含水量、25 g米饭/250 mL三角瓶的装量、5%... 对红曲霉JR固态发酵产红曲色素的发酵工艺和培养基配方进行了研究。首先,考察了米饭培养基初始含水量、培养基装量以及接种量等因素对红曲霉JR固态发酵产红曲色素色阶的影响,结果表明40%的初始含水量、25 g米饭/250 mL三角瓶的装量、5%的接种量最有利于红曲色素的合成;最后,应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考察了米饭培养基中氮源(蛋白胨)和无机盐类(MgSO4、ZnSO4和MnSO4)的最佳添加浓度,优化后的培养基配方确定为(g/250 mL三角瓶):米饭25,蛋白胨0.5,MgSO40.0125,Mn-SO40.0025。该培养基配方下红曲色素色阶达到895 U/mL,比米饭培养基(米饭25 g/250 mL三角瓶)下的红曲色素色阶(508 U/mL)提高了将近76.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霉JR 红曲色素 固态发酵工艺 研究 培养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镇腌菜中降解亚硝酸盐乳酸菌的筛选和初步鉴定 被引量:13
12
作者 刘志文 袁伟静 +5 位作者 张三燕 罗静 陈忠良 李昆太 郭晓燕 徐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66-169,共4页
为筛选具有较强降解亚硝酸盐能力的乳酸菌,本实验经过初筛和复筛从三江镇雪里蕻腌菜中筛选出降解亚硝酸盐能力相对较强的乳酸菌菌株。筛选结果显示菌株对亚硝酸盐最强降解能力达到68h平均降解量32.66μg/mL。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法... 为筛选具有较强降解亚硝酸盐能力的乳酸菌,本实验经过初筛和复筛从三江镇雪里蕻腌菜中筛选出降解亚硝酸盐能力相对较强的乳酸菌菌株。筛选结果显示菌株对亚硝酸盐最强降解能力达到68h平均降解量32.66μg/mL。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法(CTAB)法提取降解亚硝酸盐能力最强的乳酸菌11号菌株的基因组,测序后进行Blast同源性比较,其与Lactobacillus fermentum strain PL9005的同源性达到98%,并选取同源性较高的菌株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初步鉴定该菌株为Lactobacillus ferment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亚硝酸盐降解 筛选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曲霉JR所产红曲色素的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黄林 程新 +2 位作者 魏赛金 涂晓嵘 李昆太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3-96,共4页
红曲色素是红曲霉在生长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多种天然色素的混合物。由于具有着色力强、口味自然等优点,红曲色素作为食用色素广泛运用于食品行业。文章对红曲霉JR固体发酵所得红曲米中的红曲色素的稳定性进行了初步研究。首先,考察了不同... 红曲色素是红曲霉在生长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多种天然色素的混合物。由于具有着色力强、口味自然等优点,红曲色素作为食用色素广泛运用于食品行业。文章对红曲霉JR固体发酵所得红曲米中的红曲色素的稳定性进行了初步研究。首先,考察了不同光照(自然光照、日光灯照射和紫外照射)对红曲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红曲色素在自然光、日光灯和紫外照射下均表现出显著的不稳定;考察了浸提过程不同pH对红曲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红曲色素对酸碱环境非常敏感,在中性条件下较为稳定,另外在一定的碱性环境下(pH值为9~11),红曲色素较酸性环境(pH值为3~5)更为稳定;最后考察了温度对红曲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红曲霉JR固体发酵所得红曲米中的红曲色素对温度较为稳定,当红曲米在80℃处理2h,红曲色素色阶仍可达(985.33±9.45)U/g,仅比室温条件下的红曲色素色阶(1038±15.87)U/g低50U/g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霉JR 红曲米 红曲色素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啤酒酵母菌种改良方法 被引量:3
14
作者 邱秀文 吴晓玉 +1 位作者 郭晓燕 王园秀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69-173,共5页
啤酒酵母对啤酒的品质、风味具有很大的影响。优良的啤酒酵母是生产优质啤酒的关键因素。从分离纯化、物理诱变育种、化学诱变育种、杂交与融合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等方面对啤酒酵母选育的方法及研究进展进行了综合阐述。
关键词 啤酒酵母 改良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CV NS5B在人肝癌细胞系Huh7细胞内的表达及活性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孔令保 吴晓玉 +4 位作者 朱向东 刘好桔 刘志文 王园秀 熊舒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5期34-36,共3页
目的为靶向抗HCV药物筛选奠定基础。方法使用脂质体将包含HCV非结构蛋白5B(NS5B)基因的重组载体pcDNA-5B转染至人肝癌细胞系Huh7细胞,分别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鉴定NS5B mRNA和蛋白表达,采用荧光素酶试验检测NS5B细胞内RNA依赖的RN... 目的为靶向抗HCV药物筛选奠定基础。方法使用脂质体将包含HCV非结构蛋白5B(NS5B)基因的重组载体pcDNA-5B转染至人肝癌细胞系Huh7细胞,分别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鉴定NS5B mRNA和蛋白表达,采用荧光素酶试验检测NS5B细胞内RNA依赖的RNA聚合酶(RdRp)活性。结果转染的Huh7细胞出现1.8kb的特异性NS5B mRNA目的带及一条相对分子质量约66 kD的蛋白目的带,且后者具有细胞内RdRp活性。结论人肝癌细胞系Huh7细胞可成功表达具有细胞内RdRp活性的NS5B,以其为靶标的抗HCV药物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NS5B HUH7细胞 表达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γ-氨基丁酸的富锌乳酸菌培养基优化及gad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谢晓阳 陈瑶 +4 位作者 刘志文 郭晓燕 程新 高小玉 徐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304-308,共5页
为了检测和提高乳酸菌γ-氨基丁酸(GABA)产量,本研究采用纸层析预染法分析Lactobacillus brevis BS2最佳发酵产GABA条件为:pH5.0,以葡萄糖为碳源,以大豆蛋白胨和牛肉膏为复合氮源,碳氮比为1:1,底物质量分数1%,GABA产量可达到6.32g/L。采... 为了检测和提高乳酸菌γ-氨基丁酸(GABA)产量,本研究采用纸层析预染法分析Lactobacillus brevis BS2最佳发酵产GABA条件为:pH5.0,以葡萄糖为碳源,以大豆蛋白胨和牛肉膏为复合氮源,碳氮比为1:1,底物质量分数1%,GABA产量可达到6.32g/L。采用CTAB法提取该菌株基因组,并以此基因组为模板应用降落PCR扩增出1407bp的谷氨酸脱羧酶基因gad,将gad克隆到T载体后经测序分析发现与L.brevis strain BH2的gad具有高度的同源性,同源性达98%,证明该菌株为高产GABA的富锌短小乳酸杆菌,在工业应用方面具有很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 LACTOBACILLUS brevis BS2 谷氨酸脱羧酶基因 培养基优化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抗702产生菌固体斜面培养基及培养条件优化
17
作者 阮彩彪 何建 +3 位作者 涂晓嵘 李江怀 桑志高 涂国全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32-35,共4页
为了探索新农抗702产生菌链霉菌702产孢子的最佳工艺,确定培养基优化组分与最适培养条件,通过比较6种培养基斜面产孢子情况,选择最佳培养基。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优化培养条件,得到新抗702产生菌固体斜面产孢子最佳培养基为PDA培养基... 为了探索新农抗702产生菌链霉菌702产孢子的最佳工艺,确定培养基优化组分与最适培养条件,通过比较6种培养基斜面产孢子情况,选择最佳培养基。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优化培养条件,得到新抗702产生菌固体斜面产孢子最佳培养基为PDA培养基,蔗糖浓度3%。蛋白胨和氯化钠对其均有抑制作用。最佳培养条件组合为培养温度29℃、初始pH值8、培养时间5d。在此条件下,每支试管斜面产孢子量达到4.42×108个,提高了6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抗702 链霉菌702 孢子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碱降解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18
作者 谢晓阳 刘志文 徐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5期17336-17339,共4页
介绍了烟碱降解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阐述了嗜烟碱节杆菌及其新酶,以及假单胞菌属细菌降解烟碱的分子生物学机理。
关键词 烟碱 降解 嗜烟碱节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双歧杆菌及其产品质量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周发友 吴晓玉 +1 位作者 刘好桔 王园秀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110-112,共3页
双歧杆菌作为消化道的生理性益生菌,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饲料等行业。由于双歧杆菌的生长和存活条件比较苛刻,在生产与贮藏过程中保证功能菌的活菌数量和产品质量的问题亟待解决,其中温度是对产品影响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从双... 双歧杆菌作为消化道的生理性益生菌,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饲料等行业。由于双歧杆菌的生长和存活条件比较苛刻,在生产与贮藏过程中保证功能菌的活菌数量和产品质量的问题亟待解决,其中温度是对产品影响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从双歧杆菌生长和其产品品质两方面阐述了温度对其影响的概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歧杆菌 温度 生长 产品质量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菇多糖中蛋白质脱除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新嘉 雷国风 +1 位作者 翟志军 吴晓玉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1-118,共8页
本试验以蛋白质脱除率、多糖保留率以及两因素的综合指标为评价指标,采用Sevage法、盐酸-乙醇等电点法和TCA法,分析比较其对平菇多糖脱蛋白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平菇多糖中蛋白质脱除率最高的为Sevage法,其次为TCA法;而多糖保留率... 本试验以蛋白质脱除率、多糖保留率以及两因素的综合指标为评价指标,采用Sevage法、盐酸-乙醇等电点法和TCA法,分析比较其对平菇多糖脱蛋白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平菇多糖中蛋白质脱除率最高的为Sevage法,其次为TCA法;而多糖保留率最高的为盐酸-乙醇等电点法,其次为TCA。综合考虑两因素的影响,以TCA法效果最好。利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获得TCA法脱蛋白工艺的回归方程,再经响应面分析,得出脱蛋白最佳方案,即:TCA浓度5.6%,处理时间33 min,处理温度48℃,此时其综合评价平均值为83.96%,蛋白质脱除率为89.5%,多糖保留率为7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菇 多糖 脱蛋白 响应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