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定型段长度对聚合物微管精密挤出成型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邓小珍 肖兵 +2 位作者 唐刚 闫肖肖 余圣锋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8-121,共4页
基于流体动力学和聚合物流变学等理论建立了三维微管精密挤出流动模型,运用有限元方法进行了数值计算,通过对口模内外熔体各物理场量的分析,研究了定型段长度对微管挤出成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口模压降、剪切速率随着定型段长度、熔... 基于流体动力学和聚合物流变学等理论建立了三维微管精密挤出流动模型,运用有限元方法进行了数值计算,通过对口模内外熔体各物理场量的分析,研究了定型段长度对微管挤出成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口模压降、剪切速率随着定型段长度、熔体流率及熔体黏度的增大而增大;挤出胀大率随着定型段长度和熔体黏度的增大而减小,但受熔体流率的影响不明显。根据研究结果,获得了一定条件下定型段的最佳长度,进行实际口模设计时,若熔体流率或熔体黏度增大,可适当减小定型段长度,但当微管壁厚增大时,应适当增加定型段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密挤出 定型长度 挤出胀大 口模压降 微挤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电叶片两点疲劳试验系统激振器加载控制 被引量:3
2
作者 廖高华 乌建中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562-1567,共6页
基于电驱动惯性式激振装置,构建了一种风电叶片两点激振疲劳试验系统,并提出了虚拟主令同步控制算法.以PID算法设计误差补偿器,利用李雅普诺夫函数证明虚拟主令同步控制算法的稳定性,并建立控制仿真模型,数值仿真分析虚拟主令同步控制... 基于电驱动惯性式激振装置,构建了一种风电叶片两点激振疲劳试验系统,并提出了虚拟主令同步控制算法.以PID算法设计误差补偿器,利用李雅普诺夫函数证明虚拟主令同步控制算法的稳定性,并建立控制仿真模型,数值仿真分析虚拟主令同步控制算法的收敛性及鲁棒性.最后,试验验证了耦合下虚拟主令同步控制算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虚拟主令同步控制算法能使激振器快速跟随,激振器之间相位差的波动很小,叶片振幅稳定,实现了风电叶片的平稳有效加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激振器 协同控制 机电耦合 疲劳加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LC的盒饭包装饭菜计量控制系统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国满 盛敬 洪志锋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22-26,共5页
目的提高盒饭包装饭菜计量控制系统分发饭菜份量的准确性和盒饭打包的效率。方法提出一种基于PLC的盒饭包装饭菜计量控制系统,该系统可在盒饭包装过程中对饭菜进行较准确的计量和分配。结果通过组态软件对该基于PLC的饭菜计量控制系统... 目的提高盒饭包装饭菜计量控制系统分发饭菜份量的准确性和盒饭打包的效率。方法提出一种基于PLC的盒饭包装饭菜计量控制系统,该系统可在盒饭包装过程中对饭菜进行较准确的计量和分配。结果通过组态软件对该基于PLC的饭菜计量控制系统进行仿真和验证,其结果达到了预期,加快了盒饭包装的效率,并提高了包装的智能化水平。结论该基于PLC的盒饭包装饭菜计量控制系统,可以较好地控制盒饭中饭菜的质量,相比现有盒饭包装方法可大大提高盒饭的包装效率,保证了每个盒饭中的饭菜份量,节约了人力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C 盒饭包装 称量传感器 计量控制 组态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PWM控制的双馈调速系统在泵站电机上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李瑾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55-158,共4页
针对泵站电机低速时负载转矩小、调速范围不大、系统非频繁起停等特点,给出了一个双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控制的绕线电机双馈调速系统,整流侧采用电流内环电压外环的双闭环直接电流控制,逆变侧采用转速、磁链双闭环的矢量控制策... 针对泵站电机低速时负载转矩小、调速范围不大、系统非频繁起停等特点,给出了一个双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控制的绕线电机双馈调速系统,整流侧采用电流内环电压外环的双闭环直接电流控制,逆变侧采用转速、磁链双闭环的矢量控制策略。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双PWM变流器控制可实现能量的双向流动,该调速系统控制精度高,动态响应迅速,对电网几乎无谐波污染,可实现电机超/低同步无极调速,能有效改善泵站电机的调速性能和实现泵站电机的节能降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馈调速 矢量控制 PWM变流器 空间矢量脉宽调制 泵站电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实车优化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曾育平 《汽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9-23,共5页
针对目前优化控制策略由于寻优时间长,难以应用于实车控制的问题,提出了近似极小值原理优化控制策略,在Matlab/Simulink/Stateflow开发环境下,开发了基于该优化控制策略的实车控制软件。选取一段随机路况进行实车道路试验,结果表明,提... 针对目前优化控制策略由于寻优时间长,难以应用于实车控制的问题,提出了近似极小值原理优化控制策略,在Matlab/Simulink/Stateflow开发环境下,开发了基于该优化控制策略的实车控制软件。选取一段随机路况进行实车道路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优化控制策略实时性好,能够应用于实际车辆,且能合理分配发动机和电机扭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近似极小值原理 实时控制 优化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异型材气辅共挤口模改进设计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邓小珍 《中国塑料》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90-94,共5页
运用有限元法,将熔体与口模壁面间的稳定气垫层作为实际流动层,对L形截面异型材双层气辅共挤流动过程进行了数值分析;对L形气辅共挤口模进行了改进设计,并借助改进设计后的口模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将气体入口位置设在2种熔体汇合... 运用有限元法,将熔体与口模壁面间的稳定气垫层作为实际流动层,对L形截面异型材双层气辅共挤流动过程进行了数值分析;对L形气辅共挤口模进行了改进设计,并借助改进设计后的口模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将气体入口位置设在2种熔体汇合后5mm处,可有效避免制品表面因气流冲击产生的气槽;实验验证了模拟结果的正确性和口模改进后结构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异型材 气辅共挤 口模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散驱动策略对磁致伸缩惯性冲击电机步长及工作频率的影响
7
作者 赵冉 卢全国 +2 位作者 曹清华 刘宝玲 王博文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51-57,66,共8页
为提高磁致伸缩惯性冲击电机的工作频率,增大输出步长,提出了一种带有死区保护的优化驱动策略。该策略通过计算电机步进所需时间来确定两个驱动信号之间的间隔(即死区时间),实现方式类似占空比调制。并且通过分析电机运动过程及动力学模... 为提高磁致伸缩惯性冲击电机的工作频率,增大输出步长,提出了一种带有死区保护的优化驱动策略。该策略通过计算电机步进所需时间来确定两个驱动信号之间的间隔(即死区时间),实现方式类似占空比调制。并且通过分析电机运动过程及动力学模型,建立了电机的步长及收缩步进时间的数学模型。最后,针对所开发的惯性冲击电机进行了测试,并将结果与传统驱动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文中所建立的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电机步长及步进收缩时间。采用带死区保护的优化驱动控制策略后,磁致伸缩惯性冲击电机的最高工作频率由120 Hz提高至250 Hz,且电机步长得到了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性冲击电机 精密定位 磁致伸缩材料 驱动策略 工作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模光纤宏弯损耗理论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茶映鹏 彭星玲 +1 位作者 张华 叶建雄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3-45,共3页
对单模光纤宏弯损耗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实验测量,选取D.Marcuse、H.Renner和L.Faustini的理论公式模拟分析了康宁公司SMF28单模光纤的宏弯损耗,并与测量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根据D.Marcuse公式模拟的结果无法预测SMF28光纤宏弯损耗... 对单模光纤宏弯损耗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实验测量,选取D.Marcuse、H.Renner和L.Faustini的理论公式模拟分析了康宁公司SMF28单模光纤的宏弯损耗,并与测量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根据D.Marcuse公式模拟的结果无法预测SMF28光纤宏弯损耗随弯曲半径变化而振荡的趋势,H.Renner的公式能够预测这种趋势,但模拟结果与测量结果差别较大,最大相对误差为57.8%,L.Faustini的公式也能模拟该趋势,且模拟结果与测量结果差别较小,最大相对误差仅为19.6%,是一种较为准确的计算带涂覆层单模光纤宏弯损耗的理论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模光纤 宏弯损耗 涂敷层 弯曲半径 波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矢量无人机飞行姿态稳定性保障及其控制策略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熊吉 许春霞 +4 位作者 胡瑞 Catherine McQuade 熊乐 朱亚东 杨金伟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324-1330,共7页
面向解决矢量无人机飞行姿态中由于控制策略不合理导致飞行失稳甚至“炸机”的频发问题,介绍了近年来各种矢量无人机种类及其飞行控制策略设计,重点阐述了易发生的飞行掉高、执行器故障、传感器故障、机翼振动和随机干扰等飞行姿态稳定... 面向解决矢量无人机飞行姿态中由于控制策略不合理导致飞行失稳甚至“炸机”的频发问题,介绍了近年来各种矢量无人机种类及其飞行控制策略设计,重点阐述了易发生的飞行掉高、执行器故障、传感器故障、机翼振动和随机干扰等飞行姿态稳定问题以及注意事项,并总结出实践中相匹配的优良解决方案,最后提出了矢量飞行设计的建议。本研究有助于解决矢量无人机设计与开发中出现的飞行稳定性问题及其控制方案匹配的优化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矢量无人机 飞行姿态 飞行稳定性 结构设计 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tsu方法的钢轨图像分割 被引量:95
10
作者 袁小翠 吴禄慎 陈华伟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772-1781,共10页
由于钢轨图像灰度分布不均,一般的图像分割法难以将目标从背景中分割出来,故本文提出了目标方差加权的类间方差阈值分割法对钢轨图像进行阈值分割。分析了钢轨图像的特点,总结了加权的目标方差(Otsu)方法及其它全局阈值分割法对钢轨图... 由于钢轨图像灰度分布不均,一般的图像分割法难以将目标从背景中分割出来,故本文提出了目标方差加权的类间方差阈值分割法对钢轨图像进行阈值分割。分析了钢轨图像的特点,总结了加权的目标方差(Otsu)方法及其它全局阈值分割法对钢轨图像分割存在的问题。然后,对Otsu方法进行改进,以目标出现的概率为权重,对类间方差的目标方差加权,使分割阈值靠近单模直方图的左边缘和双模直方图的谷底。最后,计算图像的错误分类误差、钢轨图像的缺陷检测率和误检率来验证算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Otsu方法能有效地分割钢轨图像,错误分类误差接近0。与其它阈值分割法如Otsu法、其它改进的Otsu法、最大熵阈值分割法相比,本文方法对钢轨图像的分割效果更优,缺陷检测率和误检率分别为93%和6.4%,适合机器视觉缺陷检测的实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分割 Otsu阈值 表面缺陷 机器视觉 钢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尖锐特征曲面散乱点云法向估计 被引量:23
11
作者 袁小翠 吴禄慎 陈华伟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581-2588,共8页
针对现有算法对尖锐特征曲面点云法矢估计不准确,点云处理时容易丢失曲面细节特征等问题,提出一种尖锐特征曲面散乱点云法向估计法。该方法用主成分分析法粗估计点云法向;然后,根据各邻域点的空间欧氏距离和法向距离对各邻域法向加权,... 针对现有算法对尖锐特征曲面点云法矢估计不准确,点云处理时容易丢失曲面细节特征等问题,提出一种尖锐特征曲面散乱点云法向估计法。该方法用主成分分析法粗估计点云法向;然后,根据各邻域点的空间欧氏距离和法向距离对各邻域法向加权,用加权邻域法向之和来更新当前点的法向;最后,测试估计法向与标准法向的误差,评价估计法矢的准确性,并且将估计的法向应用到点云数据处理中来比较特征保留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够准确地估计尖锐特征曲面的法向,最小误差接近0。另外,该方法对噪声有较好的鲁棒性,点云处理时能保留曲面的尖锐特征。相比于其他特征曲面法向估计法,所提出的方法估计的法向误差更小、速度更快、耗时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乱点云 尖锐特征 法向估计 逆向工程 特征保留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驼峰工况下轴流泵站事故停泵防护方案寻优 被引量:15
12
作者 梁兴 张剑焜 +2 位作者 李志红 肖博屹 陈实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10-1015,共6页
针对带虹吸式出水流道的轴流泵站超驼峰工况下事故停泵防护问题,基于瞬变流基本理论,以闸门总关闭时间、闸门快关行程和快关时间为决策变量,以最大倒转转速、最大倒流流量、最大水锤压力和最小水锤压力为评估目标,建立多目标水锤防护措... 针对带虹吸式出水流道的轴流泵站超驼峰工况下事故停泵防护问题,基于瞬变流基本理论,以闸门总关闭时间、闸门快关行程和快关时间为决策变量,以最大倒转转速、最大倒流流量、最大水锤压力和最小水锤压力为评估目标,建立多目标水锤防护措施优化模型,并采用混沌-粒子群算法进行求解.研究表明,相对于标准粒子群算法,混沌粒子群算法粒子多样性强、寻优能力高、算法稳定性好,有效提升了两阶段关闸水锤防护效果;多次寻优结果表明两阶段关闸中,第一阶段关闸速度和关闸角度对倒转转速、倒流流量等指标影响较大,而关闸规律和闸门流量系数对最大水锤压力影响较大;当泵站最大超驼峰水位小于2 m时,采用“14 s快关行程66%,104 s慢关行程34%”的策略可以有效防护事故停泵水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驼峰工况 虹吸式出水流道 粒子群算法 事故停泵 两阶段关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机叶片疲劳加载振动频率特性分析与试验 被引量:7
13
作者 廖高华 乌建中 张磊安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85-1090,共6页
针对风机叶片疲劳加载过程振动特性,建立旋转偏心块驱动的叶片疲劳加载系统动力学模型。基于拉格朗日方程推导出系统的数学模型,利用平均法近似解析系统动力学方程,得出振动过程中电机转矩平衡方程。分析振动频率的变化规律,建立仿真模... 针对风机叶片疲劳加载过程振动特性,建立旋转偏心块驱动的叶片疲劳加载系统动力学模型。基于拉格朗日方程推导出系统的数学模型,利用平均法近似解析系统动力学方程,得出振动过程中电机转矩平衡方程。分析振动频率的变化规律,建立仿真模型,对系统频率捕获过程进行数值仿真,揭示系统的自同步振动特性。风机叶片疲劳加载试验表明:叶片在受迫振动时,叶片振动频率并不总等于驱动频率;驱动频率与叶片固有频率偏差较大时,叶片振动幅值及频率波动明显;频率偏差在较小区间范围(0.47~0.62Hz)时,偏心块驱动系统与叶片容易发生频率捕获,振幅较小并趋于稳定;在负载转矩较大而电机功率不足时,偏心块会发生转速跳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疲劳试验 风机叶片 耦合 频率特性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传感器数据下基于MFDFA-BP的离心泵空化致振故障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梁兴 罗远兴 +2 位作者 邓飞 高刚刚 曹寒问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238-243,281,共7页
针对单传感器所测数据存在的不全面性及离心泵故障信号的非线性非平稳性等问题,提出多传感器数据下基于多重分形去趋势波动分析法(multi-fractal detrended fluctuation analysis,MFDFA)与BP(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的离心泵空化... 针对单传感器所测数据存在的不全面性及离心泵故障信号的非线性非平稳性等问题,提出多传感器数据下基于多重分形去趋势波动分析法(multi-fractal detrended fluctuation analysis,MFDFA)与BP(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的离心泵空化致振故障分析方法。采用MFDFA法对离心泵5种不同工况下的8类实测信号进行分析,提取多重分形谱特征参数Δf、α_(0)、Δα、α_(min)及α_(max)作为故障特征向量,并结合BP神经网络进行单传感器信号故障诊断,优选识别率较佳的信号拼接构成多传感器特征向量,进而开展多传感器离心泵空化致振故障研究。结果表明:MFDFA法提取的多重分形谱特征参数能准确反映泵的运行状态,其中Δf、Δα以及α_(max)等参数对故障分类效果更好;泵振动、扭矩及电机振动等信号对故障本质的反映更准确;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多传感器故障诊断模型准确率比单传感器提升了13%以上,为离心泵不同程度空化故障的状态识别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泵 多传感器数据 故障诊断 多重分形 去趋势波动分析 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通用的多电平逆变器三维空间矢量调制算法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翠 唐雄民 +2 位作者 冯锵健 陈思哲 章云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125-132,共8页
提出了三维空间矢量调制算法,直接将三相参考电压映射到三维空间坐标系,所得基本矢量与开关状态矢量一一对应,不存在冗余现象。该调制算法首先确定参考矢量所在单位正方体的位置,然后在这个单位正方体上寻找合成参考矢量的4个基本矢量,... 提出了三维空间矢量调制算法,直接将三相参考电压映射到三维空间坐标系,所得基本矢量与开关状态矢量一一对应,不存在冗余现象。该调制算法首先确定参考矢量所在单位正方体的位置,然后在这个单位正方体上寻找合成参考矢量的4个基本矢量,利用伏秒平衡原理计算各基本矢量的作用时间,最后采用七段算法实现在4个基本矢量之间的切换。该算法不需要坐标变换,参考矢量定位简单,与逆变器的电平数无关。三级七电平逆变器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正确性与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电平逆变器 空间矢量调制 零序电压 切换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电叶片双惯性激振疲劳加载耦合振动特性 被引量:6
16
作者 廖高华 乌建中 张豪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16-1021,共6页
针对风电叶片电驱动双惯性激振疲劳加载时出现耦合问题,通过对加载系统进行合理简化,基于拉格朗日方法建立疲劳加载过程中的动力学数学模型,并由此构建系统的机电耦合方程.利用小参数周期平均法对耦合过程近似解析,并推导了系统振动同... 针对风电叶片电驱动双惯性激振疲劳加载时出现耦合问题,通过对加载系统进行合理简化,基于拉格朗日方法建立疲劳加载过程中的动力学数学模型,并由此构建系统的机电耦合方程.利用小参数周期平均法对耦合过程近似解析,并推导了系统振动同步稳定的条件,得出系统运行过程中电动机负载转矩的影响因素,揭示系统出现耦合现象的机理,对系统频率特性进行数值仿真,得到不同加载频率下叶片振动特性.通过实际叶片疲劳试验验证数学模型、理论推导及仿真结果的正确性,为风电叶片疲劳加载系统同步控制策略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及工程应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叶片 疲劳试验 惯性激振器 耦合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气体辅助挤出成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7
作者 邓小珍 肖兵 任重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51-158,共8页
挤出成型是聚合物加工领域出现得较早且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聚合物传统挤出成型过程中存在的挤出胀大、扭曲变形等问题严重阻碍了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及推广应用。聚合物气辅挤出是本世纪初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成型工艺,通过在口模内壁... 挤出成型是聚合物加工领域出现得较早且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聚合物传统挤出成型过程中存在的挤出胀大、扭曲变形等问题严重阻碍了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及推广应用。聚合物气辅挤出是本世纪初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成型工艺,通过在口模内壁与熔体表面间形成稳定的气垫膜层,使熔体以完全滑移非粘着方式挤出成型,改善了口模内熔体的流场分布,从而有效减小甚至消除了传统挤出过程中存在的影响制品质量的固有问题。该技术因具有节能、环保、改善制品质量等优良特性,自问世以来即受到聚合物加工领域诸多学者的广泛关注,相关研究成果对丰富和发展聚合物成型理论及其加工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均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工程价值。文中综述了聚合物气辅挤出成型问世以来国内外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该技术的成型机理和成型装置,气体辅助单层挤出、双层共挤、微管挤出及气垫膜层等方面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成果,并在综述现有的研究基础上展望了气辅挤出成型的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气体辅助技术 挤出胀大 气垫膜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空气阀模型的输水系统支管放空过程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梁兴 邓飞 +2 位作者 刘梅清 高刚刚 曹寒问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21-825,841,共6页
为了分析复杂管道系统支管上游阀门关闭所诱发的水力过渡过程现象,采用进气量由空气阀安装处逐步向下游推进的方法,建立改进的空气阀计算模型,并以某输水系统为例,分别采用2种空气阀模型开展相应的水锤计算.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经典空气... 为了分析复杂管道系统支管上游阀门关闭所诱发的水力过渡过程现象,采用进气量由空气阀安装处逐步向下游推进的方法,建立改进的空气阀计算模型,并以某输水系统为例,分别采用2种空气阀模型开展相应的水锤计算.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经典空气阀计算模型时,受支管上游高程较大的影响,支管产生了“虚假”流量,导致仿真结果与工程实际偏离较大;而采用改进的空气阀计算模型时,支管流量逐步减小为0,汇流点主线上游流量逐步增大,下游流量逐步减小,过渡过程中主线各调压井水位有所下降,但并未出现漏空现象;各调压井水位及汇流点稳定压力与恒定流计算(主线流量为121.5 m^(3)/s,支线流量为0)结果最大偏差仅0.16 m.计算结果证明了该改进空气阀计算模型的适用性,并为复杂输水系统的放空及充水过程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锤 空气阀 输水系统 调压井 放空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体辅助工艺对曲线型异型材共挤成型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邓小珍 柳和生 +2 位作者 黄兴元 黄益宾 万齐访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9-123,共5页
基于流变学基本方程和PTT本构方程,建立了三维粘弹曲线型塑料异型材包覆共挤成型数值模型,运用有限元方法对数值模型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研究了气体辅助工艺对曲线型异型材共挤成型过程中挤出胀大、扭曲变形及口模内流场分布的影响。研... 基于流变学基本方程和PTT本构方程,建立了三维粘弹曲线型塑料异型材包覆共挤成型数值模型,运用有限元方法对数值模型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研究了气体辅助工艺对曲线型异型材共挤成型过程中挤出胀大、扭曲变形及口模内流场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传统共挤成型时,共挤制品的挤出胀大及变形、口模内熔体速度场、压力场、剪切速率及应力场等的分布均随着壳层熔体黏度的变化而变化,而气辅共挤成型时,共挤制品的挤出胀大和变形现象以及口模内熔体流场的分布均与芯壳层熔体的物性无关,能实现制品截面形状和尺寸与口模截面形状和尺寸保持一致的精密共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线型异型材 气辅共挤 粘弹性 挤出胀大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杆机构演化仪的设计与运动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卢全国 段年嵩 +1 位作者 聂勤 夏国英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06-210,共5页
通过曲柄摇杆机构为基本机构,运用特殊的关节和四杆机构的演化原理,设计了一种四杆机构演化仪。可在一个装置中完成曲柄摇杆机构、双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曲柄滑块机构、曲柄摇块机构、导杆机构、双滑块机构等八种四杆机构的运动过程... 通过曲柄摇杆机构为基本机构,运用特殊的关节和四杆机构的演化原理,设计了一种四杆机构演化仪。可在一个装置中完成曲柄摇杆机构、双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曲柄滑块机构、曲柄摇块机构、导杆机构、双滑块机构等八种四杆机构的运动过程,并且通过各四杆机构之间转换完整的展示了四杆机构的演化原理。基于TRIZ理论进行了四杆机构演化仪的创新设计,完成了整体结构设计。运用复数矢量法对基本机构进行运动分析并使用Adams进行运动仿真,从中获得了机构的精确运动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柄摇杆机构 演化原理 四杆机构 运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